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关于【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骄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2、什么是抚爱式教育

1、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骄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1.视孩子为一独立个人,为根除其骄傲的出发点。

美国一位学者考提尔,曾对日本和美国的母子关系做过研究调查。根据这个调查,美日最大的不同,是日本的母亲几乎不大跟孩子对话,美国的母亲则常常与孩子一板一眼地说话。

分析这个研究的结果,考提尔的结论是,日本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一个分身的强烈的倾向,这点颇受侧目。也就是她们把自已的孩子视为自己骨肉的一部分,乃至于看做是自己的一个分身,不必要非常麻烦地用言语去传达意思。日本的父母认为抚爱呵护的情操教育,能达到那种以心传心的境界,这是育儿的一个理想。

相对的,美国的母亲,简直把他当成已经长大的大人来看待甚至对不会讲话的婴儿也是如此。这一点,实际上我也经常见闻到。他们那种一板一眼的程度,动不动就很可笑似的。对于是否了解大人语言的婴儿,用跟大人讲话同样的调子来对他叮咛,这样的父母随处可见。

一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是自己的一个分身,一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是另一个人来看待,从这种每日育儿态度的差异来看,哪一边会产生教养上“撒骄耍赖的因素",是一目了然的。

事实上,像大多数日本的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个分身,也许是不无道理的。怀胎十月,一旦生出来后,马上要把他当做另外的一个人看待,实在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可是,这种“分身意识”发展所及,不可否定的将出现那种亲不离子,子不离亲的母子关系。报纸上经常有羞愧自己孩子杀人而自杀的母亲的新闻。会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这种“分身意识"之故。所谓“母子连心”、“父子连心”,欧美人是不会理解的,而对孩子杀人看成是一种纯粹杀人的行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把小孩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的想法,在美国从幼儿时期就很彻底实施。前些日子从某人听来这样的话:某一个高中,一个吸大麻烟的学生被发现,校长马上通知警方。如果是在日本的话,必定是先通知他的父母,把他父母请来研究对策,在美国,就不这么做,完全把学生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人。来追究他的贵任。

为了学习这种美国式的方法一一不让孩子存有依赖的方法,首先,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要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人来看待。根据在某个杂志上和野坂昭如氏对谈的五木宽之氏本身的经验,在俄国人的家庭,对开始讲话的幼儿,父母首先教给他的话是“不”。在日本的话,一般都是先教他讲“妈妈”,从这一点来看,大致可以看出对日本的孩子骄宠真是“众人一心”。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2.要孩子精神“独立 自主”,父母需先以身作则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是形成孩子恃骄撒赖的环境因素。我一再地考虑这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呼吁大家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要根除这种“恃骄撒赖的形成因素。”一些有识之士说法,宛如多数的母亲对“过度保护”和“造成恃骄撒赖的因素”是全然无知的。这种说法值得讨论,这可说是对事实很严重的一个误解。我们说任何一位母亲比谁都更希望自己的小孩能优异地成长,并不喜欢去做这些明显危及小孩子成长的:“过度保护”,“骄宠”、“撒赖”等行为。

尽管如此,现在的亲子关系结果仍然存在着“过度的保护”和“悖骄撒赖的环境”等因素。这诚如一些有识之士所言,是双亲的一种无知。要根除孩子“恃骄撒赖的环境”,还应注意其他重要的因素。

譬如父母和他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祖父母的关系。做父母的经常宽心说:“孩子是靠父母的背着养大的”。父母既对自己的父母表示依存倚赖的姿态,就会让小孩子也直觉地感受到而学会了父母的样子。

我们经常看到对幼年期的孩子有父母所见不及的实例,不只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自身被养育的环境以及父母和养育他们的双亲的现在的关系,都在小孩子身上很浓厚地显现出来其影响。

从老父老母身边完全地独立,站在庇护老父母的立场去照顾他们的这种家庭,不容易培养出一个“温室花朵”的孩子。依靠老父母并接受其经济上,精神上的援助的父母,便容易养成一个“温室中的花朵”,这是俨然分明的一个事实。

最近,频频报导的少年问题的内幕,很少不是这种双重亲子关系的影响。已经步入中年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仍然沿用幼时所用的“爸爸”“妈咪”来称呼。另外,我偶然在收音机听到的“家政信箱”--做丈夫的和太太吵了架,于是立刻回到自己母亲的家里好几天不回家。然后,自家的父母再打电话给太太的娘家来收拾残局。这就是父母本身“尚未断奶”的典型。这个广播并没有特别提到小孩子的问题。但是,夫妻一吵架时,就把门牌上妻子的名字划掉,这种“任性的孩子”一样的父母所教出来的孩子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为了要使孩子在精神上“独立自主”,父母必须先“断奶”,尤其这种亲子关系之上的“亲子关系”更值得引起注意。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3.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每周要有一点自己的时间

从前的父母们谈到了有关孩子的教养的事时,常说:“实在不能照顾得很周到”。这种“照顾不周”,在现代的亲子关系中更是大大地产生了变化。部分原因是母亲们从家事劳动中一定程度地解放,另外,就是当前每一个家庭的孩子的数量都减少了。把家事节省下的时间,花在一两个孩子的身上,这种双重的意义,在孩子的管教上终成过分地“照顾周到”,这是现代亲子关系的实际情况。

这种“过度照顾”的状态是幸还是不幸,今天已经相当明白了。首先,从父母的方面来说,经常过度地去注意孩子,反而产生察觉不出孩子有什么缺点的弊害。可谓是“熟视无睹”,很少能再去发觉他有什么新的动静。另一方面,从孩子这方面来说,做什么事都在父母的监护下,感到局促,对自由和自立性的养成,都成为一种难以达到的“主要的因素”。

这个意思是说现代的父母和过去的父母不同之处,在对孩子的“照顾周到”与否。总之,过分把眼光摆在孩子身上,到最后还是不能如本意地对孩子的教养“照顾周到”。

要切断在亲子关系,上的自我矛盾锁链,做父母的要积极地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暂时离开孩子一阵子。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但无论如何也必须做个改变不可。

据我所知有一个只有一个小孩的家庭,这个小孩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双亲和祖父母的眼光全都注视在这个孩子身上。祖父和父亲均外出工作。可是,祖母却感到大人的注目过多,于是便积极地参加社区的老人俱乐部。小孩子稍为长大后,母亲便鼓励他去做些事,由此之故,这个孩子并没有像别人所见的独生子一般任性、骄宠,反而活活泼泼教养得很好。

在小家庭中,做母亲的最好一个礼拜有一次自由的时间,完全放开对小孩子的注意。每周里有一天出去搜集些有趣的事,拜访拜访朋友;即使不能这样,也要在家里一个人专心地做做事,看看书等。自己保持-点特定时间不要去照料孩子,改变母亲对孩子的“过度照顾”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产生使孩子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功效。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4.即使孩子用儿语对你讲话,也要用普通的用词来回答

关于孩子的语言,我经常感到困惑的,是在父母的身边使用了太多的儿语。不用说,喂奶时期的幼儿,开始呀呀作语时,做父母的会有多么欢喜。开始时以小孩子的语调问答,让小孩子透过体会借用声音传达讯息的感觉,逐渐培养他的语音能力,是在这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事。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讲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是,做父母的以为小孩子讲话结结巴巴的方式可爱,也配合着小孩语气的作法,这在语言的教养,上来说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像日本的家庭似平毫无例外的成为所谓充满儿语的国度。

有的更为严重一点的,若从幼稚园到小学,做父母的仍然用小孩子的语调,发音不清地和孩子说话,致使小孩子到了少年时期无法改掉这种语调,而被朋友取了个“囡子”的绰号。

一般来说,日本人很难用适切的言语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大概他们很晚才摆脱那样的儿语口调是一个因素。

当然,大人们说话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正确的用词,这是很重要的。小孩子一面模仿父母,.方面记住了大入的语言,这是很自然的事。语言不是单独使用的,直到现在,它都是与对方传达讯息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向对方所说的言语中,附带了人际关系的平衡和种种条件。这一点,对大人或小孩子都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不能当面纠正小孩子错误的回答,以后就会让他混淆不清。.

对于小孩子口齿的问题,噜嗦个不停是很糟糕的处理方法。每次你一发觉小孩子讲话有间题的时候,就用些范例引他注意,那么小孩子对于正确的回答便会牢记在心。不久也便能养成他的社会学习到人际关系的基础,这是对小孩子的一种语言教养了。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5.若想避免孩子骄宠,务必让他没有 “独生子”的心理意识

最近,高中教育一再讨论到:做老师的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问题。所谓被称为三流学校的学生,一开始便认为自己是在一个三流的学校而没有一点用功的意愿。这种一流、二流、三流学校的商标,就像一面阴影在学生的心里注册下来。同样的,你是不是也使自己的孩子造成这种印象。

这是说,使小孩子贴上了“独生子”“受祖母宠爱的孩子”等注册商标。当然,做父母的是不会明白给小孩子这种的印象的。但实际上,在平常生活中,父母:们多半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了这样的事。

虽然客气地说:“这孩子太被宠爱了”,言外之意是说:“这是可以的",含有肯定宠爱的意味。对母亲来说,也许,她们下意识里认为小孩子长大了就再没有去宠他的时候了。由于这种隐含的心理表现在作祟,小孩子多半都能敏感地嗅出这种意味。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

6.不要乱用“妈妈不好”的话

前些日子,在一个幼稚园前面看到一个母亲蹲在地上向小孩子属服着。我觉得不放心,便悄悄地前去向那母亲问明究竟。那个母亲原来是为了迟到幼稚园接小孩子,而一再地赔不是。到了这个年纪,还未曾使母亲低头过的我,禁不住有一种父母的威严扫地感慨。这种情况,在今天的社会已不稀奇。

现代父母,不管是母亲或父亲,好像都有一种连芝麻小事也要向孩子道歉的“习性"。功课不好啦,没有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啦,或是没有把他忘记的东西送到学校,甚至作业写错了等等,全部都是做父母的不好,无论如何都要“深表歉意"一番,小孩子简直是家庭里的“专制君主”。难道做父母的凡事都要负起责任吗?难道父母方面真有这种非向孩子道歉不可的“罪恶”吗?我并不认为现代父母和从前的父母比起来,有那么多非向孩子屈服的缺点。

世上的父母经常使用“是妈妈不好。”等向孩子道歉的心理战术,想要润滑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但往往只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只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孩。父母为了取悦于他,而降到跟孩子同一个水平,企图在心理上作一个对等的关系来说服他,大概是不能期待有什么好结果的。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做父母的即使是成为孩子的伙伴的话,也不要去成为一个对立者。虽然父母向孩子道歉的本来意义是要实现亲子之间的关系和睦,但这样一来,反而容易使小孩子将一切过错都归昝于父母,或是视父母为对立者,养成经常反抗的乖僻的习性。

2、什么是抚爱式教育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

孩子的聪明是父母鼓励出来的

我孩子比较笨,当着人面我会说他天资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会这样做。

人家孩子1岁多就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对号入座,我儿子到2岁半才总算认全了所有的图形。

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烦,叫孩子自己玩积木。我告诉他咪嘟熊长大了,梦幻岛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盖个“蘑菇房”吧。于是,儿子很高兴地自己玩去了,没过几分钟,儿子在那厢大声叫我:“妈妈,我不会!”

孩子一遇到难题,总说自己不会。我心想,这需要改变一下了,给他一点自信。我拿了一块硬纸板给他剪了一个奖牌,上面写着“工程师”,还找来一截红绳子绑在上面,又开始给他讲我编的梦幻岛故事,告诉他把梦幻岛所有“岛民”都叫来盖房子,谁盖得好,谁就是“工程师”。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来,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没有叫我,我也没有去帮他。

一个月以后的一天,他竟然独自用积木搭出了真正的“房子”,有顶有墙中间还有镂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的创造力一发不可收拾,什么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开始给你捣鼓,有的时候还借助桌椅板凳一起构筑他的“大别墅”。

我本来并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大哥哥到家里玩,两人玩积木,一比较我才知道儿子在这上面有点歪才,我的“虚荣心”终于大大地满足了一把,以后也如法炮制,我不时给自己放一下假,儿子也常常给我一点小惊喜,从经常说“不会”,到自信爆满,什么事都抢着干。

原来孩子的聪明是这样出来的。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

降低声调让孩子更听话!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2、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

什么是抚爱式教育?

孩子的聪明是父母鼓励出来的

我孩子比较笨,当着人面我会说他天资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会这样做。

人家孩子1岁多就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对号入座,我儿子到2岁半才总算认全了所有的图形。

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烦,叫孩子自己玩积木。我告诉他咪嘟熊长大了,梦幻岛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盖个“蘑菇房”吧。于是,儿子很高兴地自己玩去了,没过几分钟,儿子在那厢大声叫我:“妈妈,我不会!”

孩子一遇到难题,总说自己不会。我心想,这需要改变一下了,给他一点自信。我拿了一块硬纸板给他剪了一个奖牌,上面写着“工程师”,还找来一截红绳子绑在上面,又开始给他讲我编的梦幻岛故事,告诉他把梦幻岛所有“岛民”都叫来盖房子,谁盖得好,谁就是“工程师”。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来,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没有叫我,我也没有去帮他。

一个月以后的一天,他竟然独自用积木搭出了真正的“房子”,有顶有墙中间还有镂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的创造力一发不可收拾,什么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开始给你捣鼓,有的时候还借助桌椅板凳一起构筑他的“大别墅”。

我本来并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大哥哥到家里玩,两人玩积木,一比较我才知道儿子在这上面有点歪才,我的“虚荣心”终于大大地满足了一把,以后也如法炮制,我不时给自己放一下假,儿子也常常给我一点小惊喜,从经常说“不会”,到自信爆满,什么事都抢着干。

原来孩子的聪明是这样出来的。

本文关键词: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溺爱式教育。这就是关于《什么是抚爱式教育,如何看待溺爱式教育(家长应该怎么纠正这种心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论语名句鉴赏(《论语》10句经典名言赏析)

下一篇: 洗洁精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洗洁精对人身体有没有害(和滥用洗洁精有关)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