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关于【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修心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2、心境的最高境界

1、修心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来源于洞见 有书 2022-12-14 06:30发表于北京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格言联壁》里有一段话颇为精辟: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

世事无常,修好这颗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惊慌,不迷茫。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朱熹曾说: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心胸宽广,看什么都能看开;心胸狭窄,看什么都不顺眼。

把心放大,才能不被琐事牵绊,不被喜怒左右。

三国时代,陈琳文采出众,在袁绍麾下的时候,曾经写檄文讨伐曹操。

不仅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曹操的祖宗也没能幸免。

曹操看了气得要命。

后来曹操打赢了袁绍,抓到了陈琳。

陈琳以为自己必死,谁知道曹操却饶了他。

别人问曹操为何,曹操说:

“那时候各为其主,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后来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军国文书都交给陈琳起草。

众人无不佩服曹操的心胸。

《家诫要言》有云:“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心胸狭隘的人,眼里只有鸡毛蒜皮。

一个人不在琐碎小节上纠缠,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未来。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省心录》有言: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就像是水杯一样,内里中空,才能装进去水。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有所进益,傲慢自大,只会故步自封。

清末时,张之洞的侄子中了进士。

他得意洋洋,在家里大摆宴席,请了很多人来吃酒。

酒过三巡,把自己侄子的文章发下去给大家品评。

很多人碍于面子,说了很多奉承话,张之洞和侄子都有些飘飘然。

但是来的客人里,有个叫黄绍第的,文章卓绝海内。

他拿着张之洞侄子的文章,一边批,一边骂,点出其中种种不足。

张之洞惶恐离席,第二天对大家说:

“黄先生的评语,是完全正确的。”

甚至带着自己的侄子亲自登门请教。

张之洞的侄子收起傲气,虚心向学,后来一直做到巡抚。

作家李尚龙说:

“人应该要求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总是自以为是,学会谦卑,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常存不如人之心,一个人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成长。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古人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时候,往往无关痛痒。

但是如果涉及自身,就很难做到平静客观。

武则天当政时,有个叫周允元的人担任宰相。

武则天邀请官员一起进餐,席上武则天让大家都讲一句对国家有益的话。

周允元就讲了一句:“耻其君不如尧舜。”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马上就恼了,直接骂周允元影射皇上不贤明,不怀好意。

武则天却很平静:他说的是实话,而且确实有益国家。

大臣无不赞叹武则天的气度。

弘一大师讲: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涉及利益、面子的时候,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定,保持公正客观。

这不是天生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把心放平,不虚荣,不矫饰,方能对人对事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理解。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东汉卢植年少拜入名师马融门下读书,他潜心读书,心无杂念。

马融学问虽然大,但是生活比较放浪。

他喜欢歌舞音乐,讲课的时候,经常前面坐学生,后面列歌女。

卢植跟着马融读书十余年,从没有往后看过一眼。

马融见他刻苦专一,对他很是器重。

后来,卢植不负所望,成为一代大儒。

自古以来,但凡学有所成者,没有三心二意的。

潜心静气,才能行稳致远。

苏洵少年浪荡,喜欢和朋友游山玩水,连考八年进士不中。

中年在妻子的教诲中醒悟,烧掉自己过去所有文章,谢绝所有朋友往来,杜绝所有娱乐。

昼夜不倦,读书学文。

六年之后,苏洵出山,下笔如神,名动天下。

汉代董仲舒讲过一句:

“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三年的时间,不曾去看过花园,这就是一个人专心的境界。

不为外物所动,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古人常说:

“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一个人内心平静,不轻易被搅乱,才能生出智慧。

心若无法安定,遇事总是容易乱了方寸,往往很难成事。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两个儿子,一个王徽之,一个王献之。

有一天俩人在同一间屋子里练字,屋顶突然着火。

王徽之仓皇逃出去避火,鞋子都跑丢了。

反而是较小的王献之神色如常,召唤仆人互相搀扶着出去,然后镇定救火。

当时人都夸赞王献之能担当大事。

后来,果真如此,王献之不仅一路做到中书令,书法成就也远超哥哥。

《淮南子》里讲:

“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你把心定住了,那么一切都能定住,如果心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一定可以制百动。

临事的时候,内心安定不慌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变故。

王阳明说: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

一个人内心强大,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修好这颗心,安好这条命,才能活好这一生。

2、心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大致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平静若水的淡然处世之道了。

这样的心境可以解释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太在意结果,只要尽了自己的全力与本分将事情一步步做到位,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放平自己的心态,避免急躁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只需坚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灵状态,而心境则是一个人处世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列出了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瞻远瞩之境,即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洞察未来趋势,这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是多数具有明确目标的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第二境界则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寻理想之境,这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坚持不懈的毅力来支撑,因此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算多。

而最高境界正是前文所述之境,这一境界的人已经真正能做到临危不惧,对成功与失败能够淡然处之,并且能对自身的情绪收放自如,灵活运用,而人的情绪极其复杂并难以捉摸,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是为最高境界。

心境的最高境界

心境的3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心平气和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情绪的变化规律,像一个跷跷板,此起彼伏。兴奋和狂喜之后,都会伴随着低落,这是一种天然的变化规律。情绪的起伏,兴奋和低落,高和低之间是互相转化的。

情绪的大起大落,会大量消耗人的心神和能量。这种观点,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没有教大家的。人要有所成就,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聚精会神,而聚精会神的方法,就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和外逸。

道家的方法,是保持心平气和。

《庄子》说:“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就是保持心平气和的关键:让情绪平和,阴阳能量平衡,和谐。

从中医的角度说,一个人生病了,最开始的原因是阴阳失调。阳盛阴衰,则亢奋;阴盛阳衰,则无力;长期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的疾病。而一个健康的人,阴阳能量始终是动态平衡的。

该动则动,知止则止,就是动态平衡。情绪上要做到心平气和,需要有意识地自控,自律。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需要调节平衡。大悲和大喜,都会伤自己。

第二重境界:心如止水

很多人以为,不动的水,就是止水。这样理解,不到位。

《庄子》说:“以其心得其常心。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人们不能在流动的水中照到自己,而只能从静止的水中照到自己,只有静止的水才能留住求照者。

心如止水,停止不动,平息内心的躁动,只是基本功夫。还有更上一层功夫,是保持“常”心。

关于“常”,《道德经》也有解释。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们说“生命无常”,万万想不到。反过来,“常”,就是永恒不变,不忘初心的“常”。

人们在没事的时候,可以保持平常心,然而,一旦涉及到利害关系,人情得失,突发意外时,就失去了平常心,变得惊慌失措,患得患失,情绪失控。

所以,人需要自我克制。当一个人有事,无事,始终保持平常心,才是真正的心如止水。

第三重境界: 心如明镜

心常止,则如明镜可鉴。

《庄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适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生命无常”,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体现出来,就是人不能控制外界和他人。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天命的运行,它们日夜循环更替在人们的眼前,而人的智力并不能测度其由来。

普通人不知道这条天规,总是企图控制外界和他人,所以他们经常受挫,因为变化的规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而懂规律的人,明白生命的无常,知道生命的不可控,他们停止对外控制。人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当一个人停止控制外界的.时候,也就做到了放手,顺其自然,那么在与物境接触时,只是客观地反应它,而不带自己的主观之见,那就是心如明镜。

心如明镜,则照观万变无穷。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由来。

心境的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大致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平静若水的淡然处世之道了。

这样的心境可以解释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太在意结果,只要尽了自己的全力与本分将事情一步步做到位,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放平自己的心态,避免急躁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只需坚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灵状态,而心境则是一个人处世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列出了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瞻远瞩之境,即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洞察未来趋势,这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是多数具有明确目标的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第二境界则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寻理想之境,这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坚持不懈的毅力来支撑,因此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算多。

而最高境界正是前文所述之境,这一境界的人已经真正能做到临危不惧,对成功与失败能够淡然处之,并且能对自身的情绪收放自如,灵活运用,而人的情绪极其复杂并难以捉摸,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是为最高境界。

本文关键词:心境的最高境界图片,心境的最高境界名言,心境的最高境界成语,心境的最高境界图片,鲜花的图片,心境的最高境界网名。这就是关于《心境的最高境界,心境的最高境界经典语录(修心的最高境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玫瑰花茶与菊花茶搭配的功效,喝菊花和玫瑰花茶的功效(菊花和玫瑰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婴儿辅食大全及做法大全,婴儿辅食大全及做法大全书(宝宝辅食100道)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