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茨科普夫(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
2018年11月30日晚10时,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去世,享年94岁。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由于美国历史上有过两位布什总统,因此通常称其为老布什,以便与他的长子,其同样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乔治·沃克·布什相区别。而老布什最为人知的政绩就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了。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命令伊拉克军队悍然入侵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邻国科威特,并迅速占领科威特全境。此事马上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震惊了整个世界。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随即老布什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达成共识,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8月7日,老布什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然而萨达姆错误估计了形势,拒绝了老布什的要求。萨达姆甚至认为伊拉克军队有能力和美军较量一番。
1991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老布什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就此爆发。
在美军的设想里,伊拉克军队纸面实力虽强,但在高科技的美军面前将会不堪一击。战争的进程也正如美军所想。伊拉克虽然对美军优势空军的大规模空袭早有预判,但萨达姆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和美国人的实力差距大到如此程度,他们以为自己的一体化防空体系可以顶住多国联军的空袭,对方的大规模空袭至多只能持续7天。然而电子空间的失衡使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
拉开战争序幕的,不是空中火力准备,而是“电磁准备”。这完全超出伊拉克人的想象能力。在开战前9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电子干扰达到最高强度,伊拉克作战体系彻底成为瞎子。随即,在强大的电子攻击掩护下,多国联军上千架飞机从容进入伊拉克领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伊拉克空有数百架先进的作战飞机、几百枚精确制导的防空导弹和几千门高炮,但在失去“电磁权”后,已经无法发挥作战效能。
在一夜之间丧失电磁权后,萨达姆发现他的军队只能被动挨打。多国联军的空中力量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演习”,整个战争期间发动空中对地攻击多达109876架次。在第一周完全解除伊拉克防空力量的零星抵抗后,多国联军开始对伊拉克作战体系中每一个部分展开打击。从1月24日起,伊拉克地面机械化部队也开始遭受多国联军的饱和攻击,仅B-52和F-16就以每天400多架次对伊拉克陆军进行狂轰滥炸。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多国联军的空中打击持续下去,仅凭空袭就已经可以完全摧毁伊拉克军队。摆在萨达姆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投降。二、拼死一搏。萨达姆选择了后者,希望押宝唯一尚有一战之力的陆军进行一次反击,把多国联军从天上“拉下来”,迫使其在地面和他交战。
一、萨达姆的绝地反击在科沙边界15公里的沙特境内有一座名叫海夫吉的小城,穿过该城的高速公路,把科威特和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以及阿曼连接在一起。公路沿途遍布油井、输油管道、装载港口,这里是沙特最富饶的地区。一旦能进夺海夫吉,伊拉克军队将对这一地区形成严重威胁。因此,这座小城无论对伊拉克还是多国联军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夫吉一线由阿拉伯东线联合部队防守,萨达姆根本没把这些阿拉伯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里正是多国部队作战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他相信伊拉克军队与他们交战有相当的获胜把握。一旦攻势形成突破,将严重威胁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侧后,有较大可能将多国部队的地面力量提前拖入地面战斗中,以打乱美国的战争部署。
图中灰色区域为海夫吉,可以看到从科威特通向沙特的公路穿城而过
于是,萨达姆将目标选定为海夫吉,希望通过对海夫吉的反击作战,在陆战中对多国部队造成一定的伤亡甚至俘虏其部分官兵,试图以此挽回局面。
二、伊拉克军队指挥官要解决的难题萨达姆命令伊拉克陆军第3军军长马哈茂德中将指挥此次作战。
这个伊拉克将军在我们中国名不见经传,因为伊拉克是战败方,谁有兴趣了解败军之将呢?其实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能力素质还是相当强的,毕竟经历了多年的战争考验。接下来这个伊拉克将军将向世人展示,一支完全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绝境的军队如何向技术优势之强敌发动反击。彼时的他要解决三个问题:
1、怎么避过多国联军的侦察。
2、如何形成突破。
3、如何利用形成的突破。
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骗过美国人的侦察力量。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其中侦察卫星20多颗;另有E-3A预警指挥机、E-2C预警指挥机,特别还有当时最先进的E-8A联合星战场监控飞机;还有U-2R、TR-1A、EC-130H、EC-135、EA-6B、EF-111A、RF-4C等飞机,组成高、中、低空立体侦察网,轮流或多架同时升空,对伊拉克及周围地区进行监控。
由于伊拉克军队已经丧失了侦察能力,因此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行动是处在美军的完全监视之下。
而且,按照“沙漠风暴”的计划,多国联军地面战役准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美中央总部陆军主力——第7装甲军和第18空降军,正在向其左翼(即西侧)转移。6.4万辆车辆正沿着沙特北部边境东西方向的公路,昼夜不停地运输25万大军和作战物资。因为此举关系到地面战斗的成败,多国联军极为重视,其侦察力量时刻不停监视瓦夫腊方向,以防伊拉克军队主动进攻。这样就使得伊拉克军队的欺敌行动难上加难。
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制造出战场的薄弱环节,也就是空隙,以便伊拉克军队突破。萨达姆选择海夫吉的原因在于此地由阿拉伯军队防守,是敌军的薄弱环节。但美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随时可以对伊拉克所选择的海夫吉进行空中打击。实际上并无空隙可寻。
图为多国联军F-15/F-16战斗机混合编队对伊军实施空中打击,伊军必须想法“调虎离山”,才有机会在
第三个问题,如果伊拉克军队能够解决前两个问题,在海夫吉形成突破,那就必须在第一时间使用第二梯队在海夫吉方向利用沿海高速公路对多国联军纵深进行快速打击,威胁美军后方,以求得与多国联军形成地面交战。
那么伊军该如何做呢?只有先采取欺敌行动,把能够覆盖这一空域的美军飞机调开。利用其无法在这一空域执行任务的时间差,使用装甲部队快速形成突破。
如何落实呢?伊军指挥官马哈茂德中将的策略是——佯攻。反正一举一动都在美国人眼皮底下,那就让你看到我们的佯动,来做出错误判断。伊军选择在瓦夫腊方向实施欺敌行动,其目的就是想引导美国人以为他们将从这进攻。
他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以第7师第20机械化旅2个营,对海夫吉以西80多公里处的美军4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稍后以第9师第26装甲旅1个营,对海夫吉以西30多公里美军2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通过这两次佯攻,将美军空中力量吸引过来,为海夫吉方向突击创造条件。
伊拉克军队坦克
待美军飞机前往2号、4号哨所后,以第5机械化师第15装甲旅2个营的兵力对海夫吉进行突击。
按照计划,进军海夫吉的同时,伊军还策划了另两次佯攻:
在第15装甲旅行动后,以第1装甲师1个营对瓦夫腊西北美军6号哨所进行一次佯攻;其后,再以第3装甲师一部再次对美军4号哨所进行佯攻。
这两次佯攻是为了保障攻击海夫吉的伊拉克军队巩固阵地以及预备力量从这一方向投入战斗,他计划在佯攻后由伊拉克第3军2个师迅速向海夫吉南下。
可以看到,马哈茂德中将的计划是通过两个波次4次佯攻,全力保障海夫吉方向作战。因此他在佯攻的瓦夫腊方向部署了多达3个师240辆坦克,制造出了非常强大的假象。
三、美军被晃了个大跟头其实,海夫吉战斗前美军的E-8A飞机曾多次发现伊拉克军队活动迹象。
1月22日,E-8A飞机发现有超过70辆伊拉克车辆向科沙边境移动,同时有超过320辆车辆集结在瓦夫腊地区;3天后,又发现80多辆伊拉克车辆进入瓦夫腊以南;1月28日,再次发现伊拉克车辆的大规模活动。而通过其他渠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伊拉克军方高层获悉,伊军有可能在科沙边境发动大规模袭击。
E-8A侦察到的大量伊拉克车辆活动,正是伊军作战计划中的佯动。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中情局获得的情报是真实的。但是,当时的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却根本不相信。
这是因为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对伊拉克军队行动的判断是根据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的“规律”。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通常是以步兵师占据防线,以大量炮兵完成火力准备,再以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突破,然后以最精锐“共和国卫队”作为预备力量投入战斗扩张战果。而现在完全没有发现伊拉克军队炮兵的集结,特别是没有发现预备队“共和国卫队”的行动。所以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据此经验,判断伊拉克不过是虚张声势,这些行动不会是发动进攻的迹象。
这样一来,伊拉克军队的欺敌行动,就变成了“媚眼抛给瞎子看”。美军的确做出了误判,但不是认为伊军将在瓦夫腊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认为伊拉克人在哪个方向都不会进攻。不过,效果是一样的。
伊拉克军队的第一次佯攻在1月29日晚开始,大约75辆T-62坦克、BMP步兵战车和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组成的伊拉克纵队越过科威特边陲小镇瓦夫腊以西27千米处的边界。20时,美陆战1师“谢泼德”特遣队前哨装甲步兵营侦察排发现伊军。半小时后,双方发生交火。美军观察哨且战且退,该装甲步兵营向前推进迎战,并呼叫空中支援。
美军未做准备,飞机迟迟未能出现。直到9时30分,海军陆战队AV-8B攻击机和AH-1武装直升机首才赶到战区。11时,F/A-18、A-10、AC-130、F-15E、F-16C等美军战机也终于赶来参加战斗。在美军空中力量赶到之后,原来还能与美军对抗的伊军装甲力量几无还手之力。但是伊军为了掩护海夫吉的主攻方向,并未退缩,勇敢地与美军展开对决,双方激战7个小时。在黎明前,伊军丢弃22辆战车,退出了战斗。美军损失2辆轻型装甲车,其中1辆还是被自家的A-10飞机误炸,共计11人丧生。
几乎同时,当晚21时左右,伊军由大约40辆T-72、69式坦克以及装甲车组成的装甲纵队越过瓦夫腊以南的沙科边界。伊军的坦克纵队在越过边界不久即被布置在前线的美军侦察哨发现,美军立即作出反应。于是伊军与守备2号哨所的美军陆战2师第2轻型装甲步兵营发生交战。23时,美军F/A-18、A-10、F-15E、AH-1等各型战机姗姗来迟。此处的伊军没有恋战,战斗中损失1辆坦克后,就退回原出发阵地。
此时美军一架E-8A刚结束在伊拉克中部的例行巡逻飞行,准备返回沙特空军基地。在经过科威特上空时,发现伊军数支营级规模的装甲纵正急速向南部沙特境内开进。它发现的才是伊军真正的主攻部队!然而为时已晚。
当伊军前两次佯攻还在进行时,1月29日的23时左右,伊军第5机械化师的两个营以战斗队形越过海夫吉以北边界,直扑海夫吉。该纵队编有40辆左右的BMP-1、BTR步兵战车及12辆69式中型坦克。海夫吉北部哨所仅有少量沙特士兵,面对伊军的突然进攻,沙特士兵迅速向东部联合司令部报告并撤退。接到报告后,沙特军指挥官哈立德本苏丹阿萨德亲王马上要求美空军进行支援,可是这时候美军战机都已被伊军佯攻吸引,飞往2号和4号哨所,哪里还有力量来支援沙特人。沙特人百般呼叫,空中突击迟迟不见。
就这样,伊拉克人的佯攻大获成功。他们为减少损失并以最快速度达成作战目的,伊拉克军队还派装甲部队实施了假投降。这一计策也大获成功,在轻易击溃了沙特一个海军陆战队连的阻击后,伊拉克人占领了海夫吉。见美国人实在靠不住,哈立德决定自己亲自前往海夫吉进行侦察,在进行一次突袭抓获一些俘虏后,沙特军队撤退了。
伊军为进一步保障海夫吉方向而策划的第三、四次佯攻也依计而行。
30日凌晨1时,伊军第1装甲师1个营向美军6号哨所的美陆战1师“谢泼德”特遣队另一个轻型装甲步兵营发起佯攻,试图吸引美空中力量的注意力。在美军战机赶到后,这支伊军迅速撤退了。
30日上午,伊军第3装甲师1个营再次对美军4号哨所发起攻击,待美军战机赶到后,伊军赶紧撤退。
直到30日上午这第四次佯攻,加上海夫吉已被伊军占领的事实,美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海夫吉的丢失大大震惊了多国联军,其内部陷入一片争吵之中。沙特哈立德亲王抱怨美军战机迟迟不来;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则推卸责任说:沙特人毫无战斗意志,其第2旅居然不能坚持到美军战机赶来;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发雷霆,甚至要求美军出动轰炸机将海夫吉夷为平地。
海夫吉战场一角
四、给世界上其他军队展示了美军的缺陷到此为止,伊拉克军队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虽然因为实力的绝对差距,伊拉克的行动没有取得最终的预想效果。美军凭借空中优势牢牢压制伊拉克陆军,顺利夺回了海夫吉。
但伊拉克军队之前的成功突破行动却向世人证明,美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从理论上讲伊拉克军队根本不可能突破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军防线,这就好比一个成年壮汉和一个三岁小孩打架,却被三岁小孩狠狠扇了一巴掌,实在是太过丢人。
这说明,哪怕美军完全掌握制电磁权和制空权,也不是不可战胜的。美军此战暴露的巨大弱点就在于,在对其单向透明的完全有利战场条件下,自身缺乏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一看到伊军威胁,就一股脑地拥过去,根本不加以分析辨别伊军的作战企图。如果当面对手不是实力悬殊的伊军,而是苏军那样强劲的军队,海夫吉这样的战术突破口被打开,将意味着敌装甲力量会源源不断从这一突破口涌入,美军很可能就此遭到整个战役的惨败。用足球和篮球场上一句经常批评业余选手的话就是:“美军只看球,不看人。”这是一个低级错误。
从此战的指挥水平来看,被西方媒体和当时的我国媒体捧上天的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并没有体现出所谓“名将”的水平;反而倒是在我国籍籍无名的伊拉克中将沙拉赫阿德巴马哈茂德展现出了值得称道的指挥艺术,在极端不利的战场条件下抢占了先机。
老布什自己肯定也不会想到,美军居然会跌这么大一个跟头。虽然最终美军依靠整体实力挽回局面,并通过舆论宣传并未扩大影响,但所谓的名将施瓦茨科普夫的仕途就此终结。同年8月,施瓦茨科普夫退出了现役,一个打胜仗的将军战后就退出现役,在美军历史上是罕见的。因为老布什太清楚了,这种以强压弱的仗都能打成这样,这种将军不能再待在军队了,必须走人。
因海湾战争在中国“名声大噪”的施瓦茨科普夫,在海夫吉战斗中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特约军事观察员,著名军事作家,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