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关于【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2、教育教学随笔

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论语》里的素质教育

——《论语》教学札记

刘则通

备课。重读《论语》,我发现这部古书里藏着一个熠熠生辉的新词:素质教育。现在,素质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学校对它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与其闭门杜撰,不如静下心读读《论语》,看看孔夫子的做法,也许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些。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定义,也不是搞几次活动就完事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设计于教学的情境,渗透于学生的身心,使学生终生受益。孔夫子没有说过一句素质教育的话,他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他把素质教育就看作是做人的教育和学习的教育。

我们先来看做人的教育。

孔夫子建构了做人的最高标准:君子。这是一个光辉人格,至今还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与西方的gentlemen是不同的。他在授课时,一定是向学生大力鼓吹君子的。《论语》二十章,“君子”一词使用了一百零七次,可见是怎样地重视了。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他的许多学生都问君子,夫子对这个词的解释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说它封闭,是因为它不能逾越“仁”的藩篱;说它开放,是因为它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它有不同的意义。

“学而”开篇,夫子就教导他的学生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真是一个超人的见解。按常理,应该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了自己,委屈了自己,冤枉了自己,自己就会生怨,发火,骂人,找人摆平,想法子报复。总之,要出气。社会上的许多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夫子却在怨恨前加了个否定词,告诉学生,君子是不会那样的,君子是大度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是君子。夫子把这个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他从心理上开拓了学生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宽广胸怀。学生有了这样的胸怀,精诚合作的精神怎么能不发扬光大?

“为政”篇里,子贡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夫子告诉他应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社会上,说大话,说空话,不做事的人太多了,这是做人的一个最坏的毛病,也许子贡就有这个毛病。所以当子贡一问,夫子就毫不犹豫地说,一个人,如果先去做一件事,等做成了,再说,就可以做君子了。夫子是在教育学生要塌塌实实地做事,不要说大话,说空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的特点就是干实事,不说空话。一个人,有了这种务实的作风,什么难事做不成呢?

爱富贵,恶贫贱,是人之常情;扬名逐利,更是人们的企求。这原本没有什么错,但就怕心术不正,手段不正。一个学生,有了渊博的知识,超世的才华,如果不是君子,到了社会上,那问题可就大了。夫子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有一天,他给学生讲课,微笑着问道:“你们想富贵吗?你们想成名吗?”学生们被问得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见此情状,夫子很真诚地说:“我也想啊。但是——”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个君子,他必定是心中时时装着仁,行动处处弘扬仁。不符合仁的事,即使有大富,他也不去做;符合仁的事,明知是灾难,他也不逃避。这个意思,被后来的民族功臣林则徐化成了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夫子又用文章比喻,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篇文章,质朴多了,就显得粗野;文采多了,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配合得恰到好处,那才是君子。

夫子又把君子和小人进行对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高于利,这给古老的中华文明输入了一股强大的君子风。后来孟子又概括为“舍生取义”,于是,有君子之风的人,就凛然立于天地之间了。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有一次,夫子语重心长地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千万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啊!”什么是君子式的儒者呢?我想,就是奉行仁的读书人吧。夫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让学生换位思考,做心中时刻装着他人的读书人吗?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不就是让学生做有诚信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不就是让学生做讲团结而不勾结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泰而骄,小人骄而不泰。”这不就是让学生做永不傲慢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不就是让学生做既讲和谐而又不弃原则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不就是让学生做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做学问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约失之者鲜矣。”这不就是让学生做严于律己,追求进步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不就是让学生做不偏听偏信,公正待人的读书人吗?子贡问:“贫而无谗,富而无骄,何如?”夫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这不就是要学生做一个“乐道”、“好礼”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不就是让学生做善于思考,善于反省,能明辨是非的读书人吗?夫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不就是让学生做不怕犯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的读书人吗?夫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做,便是为学生立了榜样。素质教育绝不是只说说而已,还要做,还要养成习惯。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夫子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君子之风,还重视培养学生的高远之志。在他看来,志,是立人之本。所以,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论语》中,有夫子和学生谈志的两个完整的教学镜头。一个是: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另一个是: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问志。这一次,夫子要问他们的治国之志。一上课,夫子就直截了当地说:“我老了,没有什么作为了。问你们一个问题,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就不敢说实话了。——你们平时总是发牢骚说,哎呀,没有人了解你们的才能,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出山,你们打算怎么做啊?都说一说嘛。”

话音刚落,子路就站起来侃侃而谈:“给我一个大国,外有敌军入侵,内有水旱灾荒。我也敢治理,三年之后,我就能把它治的兵强民勇,百姓个个不怕死。”夫子瞧着他,微微一笑。“求,你呢?”他叫下一个了。

冉有站起来,向夫子鞠了个躬说:“要是有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我就去治理。我想用三年的时间,让老百姓富起来。用礼乐治理,就得等君子了。”

“赤,你呢?”公西华向夫子深鞠一躬说:“治国是大事,我不敢说能,我愿意学。主持祭祀,接待外宾,我就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个小司仪。”

“点,你呢?”曾晳正在弹瑟呢,听到夫子叫,就铿尔一声煞了尾,放下瑟,站起来,脱帽向夫子鞠躬说:“我和他们三个的都不一样。”“没关系,说一说嘛!”曾晳说:“我治理的国家,不论大小,到了暮春,春服既成,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里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诗回家。”夫子赞叹道:“说得好!说得好!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夫子教育学生立志,但并不要求一律。学生的性情、知识、能力等都不一样,怎么能要求一律呢?他以为,不论学生的志是大是小,只要有,就好,就得保护。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夫子说他十五而志于学,后来立志弘扬“道”,为“道”而献身。他曾经动情地对学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如果有志于道,他的生命就与道融为一体了,他就会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不讲荣誉,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再苦再累,他都会默默承受,默默坚持,默默努力,默默奋斗。一个人,有了这种志,他的目标就是明确的,行动就是自觉的,意志就是顽强的,精神就是充实的,生活就是愉快的,生命就是纯粹的,人生就是高尚的。

学生有了志,如果没有自律来护航,那志就会偏离航线。所以,夫子拈出“责任”二字,教育学生,把它看做是做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实在是远见卓识。他教育学生,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不就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不就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不语怪、力、乱、神”,这不就是一种不讲假大空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不就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在岗时“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不就是一种勤奋工作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做领导要“先之劳之”,永不倦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不从”,这不就是一种率先垂范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不就是一种舍身取义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这不就是一种献身真理的责任吗?他教育学生,“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这不就是一种不信谣、不传谣的责任吗?

在《季氏》篇,夫子听到冉有、季路向他汇报季氏将伐颛顼的事,以为他们没有尽到责任,就很恼火。他瞪着眼睛斥责冉有说:“求,无乃尔是过与?”然后,冷静下来,又缓和了一下语气,启发他们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还要助手干什么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你们说这是谁的责任啊?”夫子教育学生要勇于负责任,他用道理,用行动,用感情,并不空洞说教。

有一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夫子难道不知道食重要吗?不是民以食为天吗?但是,还有比食更重要的,那就是信。“民无信不立”,这句话就给学生的人生植了根,为中华民族固了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孔夫子的素质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学习的教育。学习是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是人生快乐的根本途径。夫子深谙此理。但是,怎样让学生终生热爱学习呢?夫子教给学生的是真正的学习,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再去实习,去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既包括学习知识,也包括使用知识。夫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的学习观。他教学生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实践。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学习,从中获得快乐,日益提升,那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不快乐,最主要的原因是脱离了使用。整天忙着考,考,考,一味强调纸上的东西,考试的分数再高,也不是素质教育。现在,高分低能,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包括大学生,一旦毕业,便放弃了学习,这是应试教育最可悲的后果!

夫子教学生学习《诗经》,能背诵,但还要能使用。他对学生说:“你们熟读了《诗》三百,国家交给你们一项政治任务,你们却完不成;派你们出使四方,人家用《诗》里的话问,你们不能独立对答,给国家丢脸,你们背诵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使用的观念一旦在学生的脑子里扎下根,并付诸行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地提高。

夫子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文、行、忠、信”,其中的“文”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专门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要去使用的。夫子就曾经对他的学生说:“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夫子教导学生不要只做一个器皿,而要具有多种技能。他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文献,积累知识,然后,就要在实践中去使用;使用的同时,还要检验学生做人是否忠诚,是否诚信。

学习,必须使用,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是很不够的。这个思想被宋代的大诗人陆游化作了两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是倡导素质教育的,他的“教学做合一”就是夫子使用学习观的翻版。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也许就是受了夫子教育思想的启迪。

学习书本只是知道,在实践中使用才会使人产生热爱,给人带来快乐。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真正的学习有三个层次:一是知道,二是喜好,三是快乐。我们现在只能让学生知之,却不能让学生好之,更不能让学生乐之。学习的目标只是分数,这哪里是真正的学习呢?

夫子特别重视学会学习,因为他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曾经对学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就一定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学会学习,就是让学生“切问而近思”。学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提升自己。素质教育就是为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它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是为了能够承担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重任,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夫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学生表明,学习就是为了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夫子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他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亦悲乎?

夫子根据学生的特长,把学生分类培养,比如,“德行:阎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他知道子路有从政的才能,但是,他的性格比较轻率,做事浮躁,学习什么都不深入,就多次找子路谈心。他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还有一次,他给子路讲六言六蔽的事。他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言还有六蔽吗?坐下,我告诉你。一个人如果只爱仁德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会受人愚弄;喜欢耍小聪明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自欺欺人;爱诚实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上当受骗,危害自己;爱直率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不宽容;爱勇敢而不喜欢学习,他的弊病就是容易闯祸;爱刚强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狂妄。”可以想象,子路听了这番话,一定会有所领悟的。

素质教育也考试。但是,孔夫子从来不拿考试成绩压学生。现在的教育,眼睛只盯着成绩,学生考试的成绩高一分,学校高兴,老师高兴,家长高兴,而学生却痛苦。这不就是夫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吗?“为人”的教育决不是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

孔夫子知道,学习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心灵,那就不能不学《诗》。夫子最喜欢读《诗》,他以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于学生最有益。他用“思无邪”做标准,亲自删订了篇目,教学生学习。当发现有的学生不想学《诗》的时候,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他要他的儿子学《诗》,语重心长地说:“不学《诗》,无以言。”“女为《周南》、《召南》乎矣?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读《诗》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孔夫子非常重视想象力。《论语》里就记载着夫子和学生谈《诗》的片段。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里悟出了夫子的话,夫子马上肯定他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悟出了“礼后乎”,夫子立刻给予表扬道:“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夫子教学生学《诗》,不分析,不讲解,只是启发,让学生自己感悟;今天的方法却相反。发展学生的心灵,乐也是少不了的。夫子很喜欢雅乐。他在齐国听了一场《韶》乐,陶醉得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他把那些优秀的雅乐推荐给学生听,还经常和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他说《韶》,“尽善矣,又尽美也”;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听了《关雎》,他说:“太师一开始演奏,我的耳朵里就流满了音乐;《关雎》的结尾合奏,我耳朵里又充满了音乐啊!”

他从卫国回到鲁国,就整理了许多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更便于学生的学习。夫子深信学生的心灵发展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

总之,《论语》里到处都有素质教育。孔夫子的教育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素质教育,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人。他看透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实现人的发展。而现在,我们还在被那些纷繁芜杂的伪素质教育迷惑着,岂不悲哉!

2005,12,18

2022,12,27,修改

壹点号 山中凡鸟

2、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在会议室里,我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拜读了所有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随笔,看到他们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许多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浅,也感慨万千!

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和少数教师一样,往往在学期结束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就像一些学习马虎的学生一样,匆忙地补上教育教学反思;有时候在平时虽然也记下一点,但也只是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有时只是把教案“压缩”一下。现在想想,这些做法,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更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反思应该记什么?反思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写点什么?这些让我很困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得到了答案。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1、反思自我感觉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看了老师们的随笔后,我才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也写下了一点有关成功教育的随笔。原来,我只是兴趣爱好记下的有关学生方面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不错的教育随笔啊,比如那篇《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觉不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学的“大”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唤起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认为走出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走进语文教学甚至教育这个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教学随笔

一次我班幼儿在画“我的好妈妈”的主题画。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画着自己可爱的妈妈时,却有两个小朋友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它们是为了自己画的妈妈有所相同而争执,一个说你妈妈是短头发,而另一个说你妈妈是长头发,因为意见不同才吵起来。一位小朋友认为,自己画面上的妈妈穿的是红上衣才好看。另一个小朋友认为,妈妈的衣服应该是绿色的才好看。看到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意见,我没有说话就站在旁边

这时候,只见两位小朋友还在争执不下,就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说,红颜色好看,有的绿颜色好看。他们又在争执起来!这时,泽泽小朋友站起来说,你们说的都对,什么颜色都很好看,于是,他们不再争吵了就开始画了起来。一会儿工夫画好了,比一比都说,都挺好看的。我站在旁边看到了,我拿起两幅画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看好看吗?这两幅画呀,都挺好看的。。孩子们一听,,都立刻高兴地拍起手来。接着我又告诉小朋友们,以后你们有了不同的意见,就应该用讨论的办法来解决,可不要再吵吵闹闹,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从这一件事情中,我看到了,当幼儿之间有了争执时侯,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当众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教学随笔

我说人文教育

西方: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其内涵是指对人类生存的关怀;

中国:以价值伦理道德为核心,其内涵是指人类世界区别于自然世界的法则与秩序。

两者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关怀的对象。

人文素养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上。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境界,它主要是通过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和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活得高尚,活得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要合乎社会进步价值的标准;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人文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进步的现代人,注重培养人性的理智、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即便他(她)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任务是提高人、发展人、引导人。所以,让每一道火花都闪亮,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对人生都充满热情,这是教育者的责任。

“一匹狼,为了减少对手而咬死另一只狼,或者把肉夺到自己的嘴里,对狼来说,也许是它的快乐;!人是天底下最具有灵性、具有思想、具有感情,能判断善恶和是非的高级动物;人讲成败,更应该讲善意。所以,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等等之外,还有更高的内涵::‘仁者爱人’。

本文关键词:教育著作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随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小班教育教学随笔。这就是关于《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徒此揖清芬——教学随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痤疮会不会长一辈子,激光祛痤疮多少钱一次(逾95%的人在一生不同时期都会发生痤疮)

下一篇: 西装裤什么颜色好看,什么颜色的西裤好看(男人到了45岁)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