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关于【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漂泊27年后终返故乡2、回乡见闻散文

1、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漂泊27年后终返故乡

后排左起:林云普,宋曼萍,黄江华前排左起:高娟英,徐文仙

回 家作者:林云普

大概是从我下乡的第三个年头起,大学开始招生,企业开始招工。村里的下乡青年、回乡青年有的被招生上了大学,有的进城当上了吃商品粮的国家职工。尽管名额很少,但这已足以动摇绝大部分知青“扎根边疆,干一辈子革命”的信心。

与此同时,上海针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政策也悄悄开始松动。有病的可以办病退;老人身边无子女的允许一个子女回家;父母退休可以顶替工作;主动报名支援三线建设或者到上海郊区新建企业工作的职工,作为放弃上海市户口的代偿,允许一名下乡的子女招工同往。

政策一松动,家长们便开动脑筋,使尽千方百计把子女往南方挪动。符合政策的自不必说,用上海话讲叫“硬档”,不符合政策的则另辟蹊径。“路道”粗的托亲戚朋友把孩子调回南方某城落脚谋生,“路道”差一些的把孩子调回老家农村,希冀得到亲眷的照应。实在不行的,就在南方某地托人找个对象,把孩子嫁过去。总之,只想让子女不再在遥远的边疆“面朝土地背朝天”,只想子女离上海近一点,再近一点……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看着一起下乡的同学一个一个悄悄地离开,心里长草自不必说,夜半醒来满脑子胡思乱想。咱一不符合接班顶替政策,因为早在我下乡前父母就已退休;二不符合身边无子女条件,爹妈有姐照顾;三不符合病退,本人体格“杠杠”的,一般小病小灾撂不倒,还在女社员中评得大寨式工分最高分——八分,诸如铲地、割地的这些大田活计不输给男人;四不符合当兵条件,咱近视眼,再说,部队也没到俺们队上来招兵;五轮不到招工,在我离开农村之前,还没有上海知青被招工;六没有投亲门路,祖辈生活在苏州城里,没有乡下亲戚……想啊想,想到鸡鸣五更心烦意乱,就开始羡慕嫉妒恨。羡慕人家爹妈有本事,羡慕人家的父母年轻,怨恨自己“生不逢时”,甚至希望自己能得点什么病。越想越绝望,于是和小高同学相约,如果离不开农村,那咱也绝不在当地结婚嫁人。假如同学们都走光了,知青点撤了,我们就自己盖一座小土房,在那里相互照顾了此一生。

现在想起当时那绝望中的梦想不禁觉得好笑。其实,过着集体生活的知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我们不懂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农活,没有东北农家扒炕、抹墙、挖窖、储菜等基本生活技能。两个女孩想要在那苦寒之地独立生活,简直是痴人说梦!说来也怪,在离开农村很多年以后,当时臆想中的那个小土房却常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一个人的旅程

1972年末,大多数同学都回上海探亲了。我因为要给社员分红,再加上组织上要发展我入党,为接受考验,我留在了青年点。春节将临,家里突然来电报称“父亲病危”。亲情大于一切,于是我舍弃“进步”,踏上了回家路。

先坐马车到松树沟,再搭西岗子开过来的客车到黑河。老队长蒋维新为了让我尽快坐上火车,打电话给在黑河一粮店工作的亲戚,安排我在她家落脚,并托她给我找车去北安。晚饭,大婶给我烙了饼,还有炒土豆丝。夜里,我睡在她闺女的房间里。半夜,大婶叫醒了睡梦中的我,把我送上了一辆到北安拉货的卡车。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雪夜,提心吊胆地坐在颠簸的驾驶室里。不知司机何人,不敢搭话,人家问一句我答一句。司机觉得没趣,于是不再作声。半路,又有人送上来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男孩,司机让男孩坐在中间。男孩上来,驾驶室里多了个人,但大家还是没话。司机默默地开着车。那个山东男孩上来后,我的紧张心情似乎放松了些。车窗外,天空黑漆漆,大地白茫茫,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大地,车顺着车辙往前开。耳边只有轰鸣的马达声和汽车轮子碾压雪地的嘎嘎声。途中不知是何地,距公路不远的一处房子着火了,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映红了雪地……

第二天清早,车到达北安的一个货运处。我背着行李跳出驾驶室,着忙中把水壶拉在了车上,师傅拎起水壶带把水壶扔到了我脚下,我弯腰捡起水壶,谢过师傅,奔向火车站。那个山东男孩跟着我到售票处排队买票,我对男孩说:“你看行李,我去买票?”男孩摇头。我又说:“那我把钱给你,你去买票,我看行李?”男孩还是摇头。嗨!都说我有戒心,那男孩的戒心比我还强!我心想,你那破行李白给我都不要!有啥好防的?不过,俗话说“跑腿子行李,大姑娘腰——碰不得”。算了,也许人家的行李里装着钱呢。那就背着行李一起排队吧。当天我们上了火车,六七个小时后到达哈尔滨。那男孩还是不说话,于是大家各走各的。晚上,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早就没有空座,我蜷缩着坐在行李上过夜,瞌睡中的大脑不断被睡熟得东倒西歪的身体惊醒。第二天凌晨排队签58次直快,座票已经没有只有站票,票价一分不少!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哈尔滨到上海的火车拥挤不堪,绝大多数是回家的知青。我站在过道上倚靠着一个座椅背。站累了就把随身带的用棉大衣打起来的行李放在地上,坐在上面歇上一会儿。后半夜,坐在靠窗座位上的一位大叔看我孤身一人挺可怜,对我说:“你在这里不要走,我到锦西下车,我的座位给你。”旁边有一帮男女也是上海知青,因为没得到这个座位,忿忿不平。责问那位大叔,“我们先到的你为什么不让给我们?”那位大叔说:“你们有几个座位可以轮着坐,她一个人已经站了一夜!”其中一个女孩人长得还可以,但嘴很臭,一个劲地骂人。那位大叔真好,看我坐安稳了,他才下车。

那位大叔走后,女孩一个劲地威胁我:“哼!侬看牢!有本事侬就勿立起来!侬立起来,阿拉就抢!”我很气愤,但我想我一个人,绝不是他们一帮人的对手,“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不睬她最凶!但为了保住我的座位,后面的三天两夜我尽量不上厕所,也不敢多喝水。几天下来整个人都浮肿。

经过六天的旅程,火车终于停在了北火车站。姐姐上班,母亲亲自来接我。看到母亲,我一下子扑进她怀里。可母亲见到我的样子,哭了……

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一踏进家门,病重卧床的父亲竟然坐了起来!

大山里的“相亲”

在家的日子里,我除了看闲书没有多少言语,我不知道该和年迈多病的父母讲些什么。母亲关切地问我:“他们从东北回来的人都说东北很苦,没东西吃,怎么没听你说?”我笑笑:“妈,你看我这么胖,像苦的样子吗?”老爸老妈默默地看着我,悄悄地叹气。春节过后,在江西德安军工厂工作的二姐结束探亲要回去了。姐姐问我:“江西不错,离上海近多了,你要不要先跟我去看看,你要是看好的话,姐姐想办法把你调到江西去。”我不假思索地说:“好!”于是爹妈主动掏路费说:“去吧,不要闷在家里,跟二姐去江西玩玩。”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我高高兴兴地跟着姐姐和姐姐当时的男友(现在的姐夫)去江西一游。姐姐的单位在大山里,我们乘直快从上海到南昌,从南昌换普客到德安。德安是个小县城,从德安到姐姐所在的工厂还有15公里路。去那里只有一条进入大山的二级公路,应该是为建军工厂开出来的。工厂有定时大巴到县城,我们便搭大巴进山了。公路在狭窄的山沟里蜿蜒,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沟渠、水田。山脚下高大的樟树掩映着白墙青瓦的农舍。江西山里人家的农舍瘦高,黑黑的门洞,小小的窗没有玻璃,开在离地很高的墙上的。屋顶没有烟囱,青烟从屋顶的瓦片间钻出来,慢慢地在空中飘散。

二月,春寒料峭。稻田还没有耕种,一块块田地里铺满了开粉色小花的红花草。路,向前向上向山里延伸着,左看是山,右看是山,回头看还是山,目光所到之处总被大山挡住,唯有抬头看那一线天空。工厂在公路的尽头,家属宿舍在大巴前进方向右侧的山脚下,顺着山势,分块分层依山而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门见山,出门爬坡。这里给我的感受与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完全不同。相比这大山的满目葱茏,我更喜欢东北大地的皑皑白雪;相比这崎岖的山路,我更喜欢北方那起伏的丘陵和一望无际的田野。

军工厂的独身宿舍在厂区内,不允许外人借住。于是,姐姐的小姐妹把她分到的粉刷好不久准备做婚房的房子借给我们住。这是一种干打垒墙的平房,门窗和地面都是杉木的。杉木的纹理很好看,还有独特的清香。这是一房一厨,没有卫浴设施。厨房里的柴灶是他们自己动手垒的,和上海农村里的大灶头一样,只是缩小版,因为厨房面积很小。姐姐请同事吃饭,姐夫一大早搭通勤车去县城买了好多菜。客人都是从上海招来的学生,姐姐向我介绍了一圈来宾,还特意介绍其中一位男生,说他是上海某某学校大专毕业云云。但我根本没记住他们姓甚名谁。席间主宾们兴致勃勃地聊回上海探亲的见闻,嘻嘻哈哈地谈工厂里的人事。我一个东北来的“阿乡”自然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客人散去,姐姐问我对那个大专生印象如何?我这才明白爹妈掏钱让我来江西散心的真实用心。我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不想走这条路。其实,在进山的那一刻,我已经否定了来江西的想法,尽管如果能来到这里话,便可以把“边境证”换成日思夜想的“工作证”。

在姐姐们的山里住了一些日子便准备回上海。姐姐、姐夫又请假陪我游了一趟庐山。我们从德安乘车到庐山的后山脚下,用了四个小时爬十多里山路登上了庐山顶。在山上旅馆住一夜,第二天上午游览花径、仙人洞,拜谒五老峰。因为要赶当天的轮船回上海,在山上吃过午饭便又顺着上山的路下山了。人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一路下行,脚下刹不住闸!蹦蹦跳跳一个小时便到达山下,总算可以走平地了,心里那个高兴,可不曾想到了平地竟然不会走路了,小腿肚子痛得不敢把脚跟往地上放,只得一瘸一拐继续踮着脚尖走路。这俗话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可真是一点不假。庐山下来我们返回九江市区,在九江的轮船码头上,我告别了热心的姐姐、姐夫,登上了长江轮。回到上海的家中,我依旧默默无语。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我:“你以后怎么办?”我平静地说:“妈,你们就不要再给我动这种脑筋了。东北当地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他们能活,我也能活。”可我知道自己只是嘴硬。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原来,当我躺在东北乡下的热炕上,为自己的前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远在上海的老父老母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陆陆续续回来,也在日夜为我担忧。一边每封家书都谆谆叮嘱“不要在乡下谈朋友”,一边悄悄地为我想办法。想来,老父老母也盘算过,他们没什么门路和能力可以把女儿弄回南方,但好在女孩子还有出嫁这条路。去江西的事,是父母背地里跟二姐商量好的。

一九七三年的“圆梦”

开春了,队里要春耕准备了,我也该回队了,我还担任着队里的出纳员呢。我相信该变的总会变,该有的总会有,无论如何眼下的生活总还得继续吧。幸运的是,机会终于来了。

1973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个值得记载的年份。邓小平同志在被隔离、看管了5年之后,于1973年复出,中央恢复了邓小平同志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邓小平开始协助周恩来总理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也就在那年,中央决定大专院校的招生工作由推选改为考试。得到这个消息,我精神为之一振,我想读书,我要读书,机会来了我必须抓住!报考的程序是个人报名,组织批准,我报了名。

从被批准报考到参加考试只有几个月时间。对于只学完了小学课程的我,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补上得几年时间才能学完的中学数理化课程,简直是天方夜谭。尽管如此,我还是抱着一分希望,做着十分的努力。一起报考的年轻人想方设法从村里的回乡青年那里借来课本,积极地复习迎考。更准确地说,我不是复习,而是学习。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自学的过程是艰难的,没有老师辅导,更没有时间。插队落户当社员,出一天工拿一天工分。农忙时节,人人下地干活,你在宿舍复习会引来别人侧目,于是坚持着白天出工晚上复习。可仅仅几天便坚持不住了,捧起书本便上下眼皮打架。我们生产队里有两个六七届初中毕业的回乡女青年参加了报考,几个人一商量还是硬着头皮向队长请假,躲到了其中一位的家里复习迎考。也许是有关方面了解到了一些实际情况,后来通知闭卷考改为开卷考了。考生们暗自松了一口气。全面复习简化为看定理看要点,记住什么内容到书上的那一章里去找。

8月,考生们接到通知,自带行李铺盖到黑河报道。黑河的中小学生都放假了,教室成了考生们的临时宿舍和考场。不记得考场设在黑河的哪个学校。只记得考试那天,那个学校前的大街上,都是一张张消瘦而年轻的脸。

在考试前一天,招生办的老师给每个考生发了一份报考志愿书,考场的黑板上公布了本次招考的各个大专院校的名称和专业。在招考老师对志愿书填写作了一系列的讲解后,考生们开始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喜好认真而郑重地填写这份关系着前途和命运的志愿书。当时许多人对于专业的考虑没什么概念。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去圆读书梦。

我从小的理想是穿上白大褂当一名医生。由于学历水平太低,我不敢报考大学,故而在志愿书上填上了“哈尔滨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交上了志愿书,大家在校园的树荫下休息。陪同知青参加高考的爱辉公社上海插队干部季兴根老师,挨个询问每个人的志愿填写情况。对志愿填报不合适的考生,给予具体指导,并及时地帮助更改。就这样我改填了化工志愿,也改写了人生。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这样一位长者,“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我们这些涉世不深、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孩子点拨人生,这是何等的幸运!三十多年后,在爱辉上海知青联谊会的一次春节团拜会上,我见到了季老师,在交谈中,我提起这段往事,季老师却淡淡一笑说:“我不记得了。”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1973年的这场考试变数太多。在第一门课开考之前,监考老师临时向我们宣布了一个决定,填报中专的考生可以改报大学,只需加做数学卷上的那道二元一次方程求根公式推导题。

从1966年开始停止了七年的高考,在1973年注定会一波三折。两天的考试结束了,大家打起行李铺盖,回到生产队。不久,等待入学通知的我们又接到一个通知,入学考试成绩取消。原因是辽宁的一个叫张铁生的考生交了“白卷”,并在卷子后面给中央写了一封公开信。

最后,一场热热闹闹的招生考试,重又回归为基层推荐。各校的招生名额从县里分到公社,又由公社的有关部门按生产队进行分配。我们生产队只分到一个名额。于是队里召开了社员大会,以投票的方式在报考的人中推选入学者。而我因得到的票数最高,幸运地获得了这个名额。就这样在下乡四年后,我从农村挣巴出来了。

在齐齐哈尔市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毕业分配到了哈尔滨郊县阿城的一个大型国企。尽管那里还是远离家乡亲人,但比起爱辉的那个小村,已经近了好多好多。我在那里安心地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在那里我得到了很多,舒适的住房,亲如兄弟姐妹的朋友,如同师长般尽心栽培我的领导。我还经单位批准,通过成人高考获得了去北京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工作顺利生活安稳,曾经向往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回家”的念头也就日渐淡漠了。

两代人的轮回

一个新的补偿政策打破了我原本平静而安逸的生活。1989年3月21日,上海市劳动局、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粮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允许在外省区工作的原上海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子女来沪就读入户问题的通知》。“允许一名年满16周岁或初中毕业以上未婚、未就业的子女来沪就读入户……”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这个消息是退休后在居委会工作的大姐带回来的。那时,我儿子已经上初中。为了我儿子回沪,家里的亲朋来了个总动员。大姐去街道、派出所办理我儿子返沪的所有手续。妹妹和大姐的小女儿、女婿为我儿子择校,办理入学手续。一切办妥之后,我借出差的机会,把儿子送到了我母亲和作为监护人的妹妹身边。由于上海和黑龙江两地教材不同,为了让我儿子尽快赶上新学校的教学进度,妹妹和大姐的大女儿、女婿又想方设法为他联系家教。在东北长大的儿子从未离开过我,初到上海的他生活不习惯,也听不懂上海话,常常想家。于是,他的那些姨、姐、哥只要有空便来看望他,陪着他出去游玩散心。

按理说,有亲人们对我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然而,知青子女返沪政策仍是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儿子可以替代我回到上海,并在上海接受较好的教育。忧的是我的儿子又像我当年一样远离父母。这两代人的轮回,让我真正体会了当年我离开家时,我父母的心痛和担忧。尽管一个是沦落小乡村,一个是踏进大都市。况且,我儿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任何挫折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乃至影响他的一生。对孩子的思念和担忧如尖刀剜心,常使我难以入眠。尤其是每每听到电话那头儿子想念我们的哭腔,我便心痛如绞泪如雨下……

儿子是根,根迁走了,我的心便也随着迁走了。还记得那时候费翔唱的流行歌曲《故乡的云》吗?“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那令人神伤的歌声就仿佛是母亲对我的呼唤,儿子对我的期盼。一个念头在脑海里陡然升起,为了年迈的母亲,为了未成年的儿子,我必须回家!尽管如此一来,我将抛弃在那里奋斗20年所获得的一切,到新的地方从零开始!但为了亲人,我将义无反顾!

二十年后回家

一天,单位来了一位客人,是杭州某新建化纤厂的总经理。这位年轻的总经理,是来我们单位学习考察,私下里也是来挖人的。这个企业虽然很小,生产规模还不如我们的一个车间,但无论如何,它地处杭州市里,比起阿城,杭州可是离上海近多啦!

于是我开始找单位领导恳谈,希望他们能放我一马。然而,尽管改革开放已经十余年,但作为国企的职工,想要流动还是非常艰难的。好不容易才说服工厂领导将我放行,并同意让我自带档案前往杭州。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到了杭州,那位总经理把我们安排在一个很好的宾馆,每天好吃好喝地招待,还安排我们游西湖。走在西子湖畔,想着就要到这个地方工作生活,心里那高兴自不必说。一起结伴前往的同学甚至感叹:“能到杭州,哪怕以后在西湖边卖茶叶蛋也行啊!”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的美梦落空了。原来,这位年轻的总经理在人事调动上遇到了阻力。他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不允许将我们调入,理由是该位总经理从外地引进人员没经过他批准。年轻的企业老总,原本想让我们带着档案到杭州,形成“逼宫”的势态,逼迫他批准这次人才引进。但他太嫩了,尽管,他的领导在这家新企业成立时,让他带着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下去担任企业总经理,并承诺他有用人的权力,但国家用人制度不改,他的这一权力是空的。

命运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我们满怀憧憬来到西子湖畔,期待在这座号称“天堂”的城市里落脚,可以离上海近些,离妈妈和儿子近些。可是却因为这所谓的“权力之争”,让我与这座城市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带着无限的遗憾我们垂头丧气地重新踏上北归的列车。经过两天一夜的奔波,火车在夜色中到达哈尔滨。出站,看到原单位的赵总正笑吟吟地站在奔驰车旁伸手迎接我们。他轻声而坚定地对我们说:“走!回家!”

虽然赵总亲自赴哈尔滨迎接的举动让我万分感动,可是我南归的信念一点也没有动摇。因为,在上海有年迈的老母,更有年少的儿子在日夜呼唤!

上天眷顾,机会又来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开发建设的步伐加快,需要大量人才。我从纺织部举办的企业高管岗训班上获得一个信息,一家注册在浦东的中外合资企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条件是45岁以下、中级职称以上。我和先生不仅符合基本条件,而且我先生正好具有这方面专业技术,且积累有20年的工作经验。获得了这个信息,我妹妹又开始为我的调动到处奔走。在妹妹的斡旋下,也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指点下,作为人才引进,先生和我通过考核被这家企业录用了。当然,联系调动是背着我的工作单位悄悄地进行的。我和先生依旧不动声色地照常上班。妹妹则在上海紧锣密鼓地为我们办手续。1995年1月初,我们拿到了上海市人事局的调令。终于可以回上海了!母亲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我们一家三口又可以团聚在一起了!

先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单位安排的去德国考察的机会。我们分别交待了工作,以1.8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三室一厅的房子。打点起行李包裹,向公司建设初期开始共事了二十多年的同学、同事一一道别。从拿到调令到启程离开,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朋友们依依惜别的送行宴上渡过,醇醇烈酒里饱含的情义浓得化都化不开!二十多天后,当所有的家什装上了集装箱,我返身回到屋里,把空荡荡的房间扫了一遍,反锁上门,独自一人站在充满阳光的温暖的屋子中央。环顾四壁,每个角落都有我生活的信息,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不舍。于是,我放声大哭……

从16岁离家闯荡东北,我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家,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眼下,多年的夙愿成现实,要离开这片黑土地的时候,心里充斥的却是一棵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感觉。

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

1995年春节,在先生的老家陪着公公吃了我们在东北的最后一顿年夜饭。年初一,返回哈尔滨,向这里的亲朋好友告别。初二晚上,带着一大堆随身行李登上了南下的列车。躺在车厢的卧铺上,枕着滚滚车轮,听着那铿锵的声音,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到了上海,上海站大门敞开着,无人检票!

年初四凌晨四点多,58次列车稳稳地停在了上海站的月台边,亲人们早就等候在这里,儿子欢呼着向我们跑来。当我们一行人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走向北区出口时,那场景竟然与我的梦境一模一样!

在外漂泊了27年,我终于回家了!胸中涌上一股热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真想扑进母亲的怀里痛哭一场。但是,在踏进家门的一霎那,看到安静地端坐在那张熟悉的放着热腾腾早餐的方桌边,正满脸欣喜地望着我们进屋的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时,我忍住了。

回家,真好!

2、回乡见闻散文

回乡见闻散文

2014年3月29日下午,我开车回老家看望二老。阳光明媚,春风习习。公路两旁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一望无际的油绿的麦田令人大饱眼福,还有一片一片黄色的油菜花自然绽放,两只白色蝴蝶翩翩起舞,恨没有带相机,遗憾无穷。经过滏阳河时停了下来,滏水东渐育良田。滏水两岸蔬菜遍布,瓜果飘香。明代著名的西八闸就在北岸,为老农浇灌良田提供了条件。使此地成为永年县蔬菜、水稻、大蒜之乡。岸边的百年枯杨虬枝劲干,被挂上红布,成为杨仙,群众四时祭拜,保佑不发水灾和幸福平安。她的子孙--二代三代杨树也茁壮成长,嫩叶新绿,直插蓝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意辉映在我的脑间。

经过华裕公司时,我停了下来,征询门岗意见,进圆观赏梨花。株株梨树满树银白,大约有三百颗,成了白色海洋。树高一丈左右,傲然而立,微笑欢迎客人光临。经过几次嫁接,现在晶莹夺目。回忆30多年前,还是在生产队时期,这里是一大片的果园,比现在大六倍以上。那时我上学经过此处,春天看梨花,流连忘返;夏天睹青果,由衷羡慕;秋天尝肉香,乐此不疲;冬天看老枝,浮想联翩。生产队解散后,大片梨树被砍,这里由于华裕前身—养鸡场所占,盖房时院子中的梨树幸运保存下来。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停下欣赏,好像看自己的.老朋友一样。大多数花属于观赏类,梨树不同,不仅开花,还能结果。她像白娘子一样令人喜爱。如今梨树中间夹种桃树玉兰还嫁接了榆叶梅,这几种花都在春天艳放。有女大学生正在用手机拍摄大红的榆叶梅,还有摄影师正在拍摄白玉兰红玉兰,令人目不暇接。落日的余晖照着这些名花和淑女,光色辉映,美咦! 美咦!

最后到达家里,两颗桃树花朵全部绽放,粉红透白,迎接我的到来。母亲躺在床上,父亲坐在沙发上,我买了肉菜瓜果饮料,递给了父亲。我又给母亲穿上鞋,扶她走了一段。母亲已近八旬,满头银发,常年有病,使我经常挂念。一周没见,言语难尽,不觉天黑了。

晚饭后,我到农村的街上溜达。两边的路灯已经两了。先到兄弟家坐了一会儿,弟妹也在家,互相问了近况,一袋烟的功夫,我走了。

先是听到音响,我认为放电影,结果走进一看,有10多位妇女随着乐步翩翩起舞,扭动腰肢,前后左右,步伐一致,动作协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和男人围在四周观看很是热闹。城市的风情移到了农村,令我感喟。听一位大嫂说,为了锻炼身体,妇女活跃了,无论春夏秋冬都在跳舞,腰细了,臀小了,身体灵活了。

我的思想震撼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目睹了农村几十年的文化生活,历历在目。小时候,没有电视,听评书,看唱戏,观电影,下象棋,不亦乐乎!有了电视后,都在自家看电视剧看春晚,也挺热闹。如今妇女站在街上跳舞以前不敢想,现在做到了,老人也开通了,不说闲话了。

从城返乡,收获匪浅,以上点滴文字算是记录,与大家分享,不使其泯灭也。

本文关键词:回家乡散文,回乡见闻散文精选,描写回乡的散文,回乡见闻散文摘抄,回乡有感散文。这就是关于《回乡见闻散文,描写回乡的散文(回家——上海知青16岁下乡东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保健品排名前十名产品,营养品排名前十名(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2022年净利下滑)

下一篇: 梦见杀猫是什么意思,梦见杀猫是什么寓意(外汇交易如何使用相对强弱指数指标)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