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汉朝代国(刘恒代国现在在哪)

汉朝代国(刘恒代国现在在哪)

汉初的代国位于燕国以西、赵国以北,是防御匈奴的第一道防线,在战国时期是属于赵国的一部分,既是边境重地,又是人烟稀少之地,理应是不受宠的皇子受封之地,然而这里不仅仅“走出”了一位汉文帝刘恒,还有两位受宠的皇子先后受封于此,这又是为什么呢?随着代国的传承,后来的代国竟然可以与最初的代国完全没有交叉的封地,甚至连代郡都已不在代国的管辖范围之内,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西汉时期,来感受一下西汉年间代国的历史的传承。

刘喜之代国

汉高祖刘邦加封的第一任代王,就是他的亲二哥刘喜,即刘仲刘老二。当年他们的老爹刘太公就经常拿刘邦跟刘喜做比较,说刘邦不能治产业,不如刘喜有能力。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打了刘太公的脸。

《汉书.高帝纪》:六年“春正月...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都晋阳。“

依据《汉书》中这段的描述,公元前201年春天,汉高祖刘邦将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给自己的二哥刘喜,立他为代王,而将三郡以南的太原郡三十一县划为了韩国,迁韩王信于此,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代地五十三县大部分实际上是掌控在匈奴的手里的,即便是未在匈奴手里的也是归韩王信管辖的,刘喜不过是徒有个虚名,而没有实际的控制权。韩王信也没有建都晋阳,而是向刘邦进言,以马邑更靠近边境为由,而迁都马邑,刘邦准奏。

公元前201年秋天,匈奴来犯,围困韩王信的都城马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前去匈奴求和,引起刘邦怀疑。韩王信担心被杀,于是和匈奴约定献出马邑,共击太原。刘邦大怒,领大军三十二万攻打匈奴与韩王信,这才有了后来的“白登之围”,刘邦用了陈平之计,贿赂单于瘀氏,才解了“白登之围”。之后,命樊哙定代地,这时的刘喜才真正成为代王。


可是,刘喜这个代王还没当多久,匈奴再次打来,常年种地生产的刘喜岂能抵挡匈奴大军,一遛烟跑回了洛阳。刘邦看着跑回来的二哥,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即削了他的代王,而改封其为合阳侯。刘喜做了六年的合阳侯而死,谥号代顷王。

刘如意之代国

刘邦将刘喜废王为侯后不久,便加封了自己的爱子刘如意为代王,封地名义上依然是三郡五十三县,具体掌控却无从得知。代国的实际掌权者也不是年幼的刘如意,而是代国国相陈豨。

刘如意的母亲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刘邦最宠爱的儿子也是刘如意,似乎代王的称号也仅仅是刘如意的一个踏板一般,仅仅过了两年,刘邦就改封刘如意为赵王,封地面积不但包括了赵地,而且将代地三郡五十三县也划归到了赵国所有,陈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赵国的国相。

公元前197年,太上皇刘太公去世,刘邦派人召在赵、代两地掌权多年的陈豨进京,结果被陈豨以病重为由婉拒。陈豨也深知刘邦对他起了疑心,便扯起大旗,自立为代王,造了汉家的反。

公元前196年,刘邦亲率的大军击败了陈豨,并且平定了代地和太原郡(韩王信逃亡匈奴后,原韩地设为太原郡)。一年以后,陈豨被樊哙的军卒追杀自灵丘斩首。

刘恒之代国

公元前196年,汉军平定代地回军洛阳后,刘邦感叹于代地居于常山以北,赵地居于常山以南,代地归属于赵国不利于管理,于是划分代郡、雁门郡、定襄郡、太原郡为代国,立四子刘恒为代王。此时的代国相比刘喜与刘如意的代国相比,多了太原郡,却少了云中郡,而定襄郡只是云中郡东部划分出来的一个郡而已。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上还至洛阳。上曰:“代居常山北,赵乃从山南有之,远。”乃立子恒为代王,都中都,代、雁门皆属代。

《汉书.高帝纪》:“十一年诏曰:代地居常山以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 代受边寇少矣。”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一夜情”的妃子薄姬的独生子,母及子虽然皆不受宠,但是从封地上看,刘邦对这个儿子还是很照顾的。为了减少代国边患,让儿子可以顺利立国,将云中郡分离出来以御外敌,又划太原郡归属赵国以做后备,颇为用心。

刘恒在代王的位置上坐了十六年,公元前180年,周勃、陈平等人平灭诸吕,随后迎刘恒进京称帝,是为汉文帝。

刘武、刘参之代国

刘恒做了皇帝以后,代王位置暂时空缺。

两年后,即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将原来的代国划分为两部分,即代国和太原国。立其次子刘武为代王,领代、雁门、定襄三郡,三子刘参为太原王,领太原郡。

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嫡次子,窦皇后所生,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两年后,刘恒又改封刘武为淮阳王,而将代地三郡都划归给了代王刘参,刘参改封为代王。


刘武做了十二年淮阳王后又改封为梁王,因为窦太后的宠爱和汉景帝的纵容,梁王刘武地广兵强,可称“七国之乱”后的景帝时期第一藩王。刘武为梁王二十四年,死后,其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个儿子的封国,谥号孝王。

刘参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三子,其生母不详,其统治时期,代国封地面积同汉文帝刘恒为代王时期无异,势力也不大,跟其父的代国一样,属于默默无闻的藩国,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当然,他并没有他父亲那样好的“运气”,做了十五年代王之后去世,谥号跟刘武一样,亦为孝王。

与汉初完全不同的代国终被替代

公元前162年,刘参死了以后,代王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登,立国二十九年,谥号为共王。公元前133年,刘登的儿子刘义继位为代王,十九年后,代王刘义成为了清河王,代王这个爵位在西汉历史舞台上消失。

《史记·梁孝王世家》:参立十七年,孝文後二年卒,谥为孝王。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子义立,是为代王。十九年,汉广关,以常山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

事实上,虽然直到公元前114年,代王才被清河王所取代,实际上在“七国之乱”以后,代国便已不再是之前的代国了。汉景帝借着“七国之乱”的胜利,大量“回收”各诸侯国的边郡、支郡。于是代国的定襄、雁门,甚至代郡都被收归“国有”,而唯独留下了太原郡还归属于代国。

可见,虽然同是叫代国,但是汉初的代国和此时的代国已经完全是两块不同的封地了。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执行,代国的封地亦在代共王刘登死后有所减少,刘登共有九个儿子被分封为侯,此时的代国仅有太原郡的23个县的封地。

代王刘义迁为清河王之后,原代国的大部分土地划归到了新设置的太原郡管辖下,共计21个县,中阳、平周二县划归西河郡所有。

结束语

西汉年间共计八任代王,其中陈豨属自封,可排除,其余七个刘姓宗亲代王之中,刘如意和刘武是其中仅有的两个当时受宠的皇子,且都只在代王的位置上呆了两年,便迁到他处,是否只是一种巧合呢?

汉武帝曾说:‘生子应该放到齐鲁此等礼仪之乡,而不应该放到燕赵之地,容易有争权夺势之心。”然而,与燕国诸王多有谋反不同,原归属于赵国的代地诸王,却鲜有反心,与此相类似的是,赵国诸王亦是如此,不能不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为则为枳”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影响,但是影响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大。

《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补录》:会武帝年老长,而太子不幸薨,未有所立,而旦使来上书,请身入宿卫於长安。孝武见其书,击地,怒曰:“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於是使使即斩其使者於阙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孔二狗 王珞丹(孔二狗写的是真的吗)

下一篇: 外遇的男人(出轨的男人有几种表现)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