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川厚朴的副作用,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2、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1、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厚朴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20年以上的植株的干皮或根皮(须先将外表粗皮刮去),阴干;再堆放于土坑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使之发汗,取出晒干,再蒸熟使变软,卷成筒状,阴干。细小的根皮,只须除净泥土,适当切断,阴干即可。
厚朴:分布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凹叶厚朴:分布浙江、江西、安徽、广西等地。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温、大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中药学》 凌一揆
厚朴 (《本经》)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应用】
1.用于湿阻、食积、气滞而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厚朴苦燥辛散,温能祛寒,长于行气、燥湿、消积。本品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以治实胀为主。《斗门方》治心腹胀满,单用姜汁制厚朴为末,陈米饮送服。复方应用,可随证配伍有关药物:若湿阻中焦,可配苍术、陈皮,如平胃散,若积滞便秘,可配大黄、枳实,如大黄、小承气汤;至于虚寒胀满,应在人参、甘草、生姜等益气、温中方药中,佐以厚朴,寓攻于补,方为妥善。
2.用于咳嗽气喘痰多者。厚朴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如(《伤寒论》)对桂枝汤证而现喘息者,于桂枝汤中加厚朴、杏仁。
【用量】3〜10g。
2、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川朴的功效:
川朴又叫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厚朴、紫油厚朴,是芳香化湿中药,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孕妇慎用。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厚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性温 。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川朴的作用:
痰饮喘咳:川朴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川朴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川朴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川朴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1、川朴治腹满痛大便闭者:厚朴400克,大黄200克,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
2、川朴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朴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鲍氏小儿方》)
3、川朴治虫积:厚朴、槟榔各10克,乌梅二个。水煎服。( 《保赤全书》)
4、川朴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朴150克,黄连150克。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细服。(《梅师集验方》)
5、川朴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10克,日三服。亦治反胃,止泻。( 《斗门方》)
6、川朴治因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痰涎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紫苏叶100克,厚朴150克,茯苓200克,半夏250克。上细切。每服20克,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易简方》四七汤即《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7、川朴治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75克,甘草(炙)75克,苍术(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200克,陈皮(去白)125克,上四味,为末。每服10克,水一盏,入生姜、枣子同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盐汤嚼下,空心服。(《博济方》平胃散)
川朴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川朴;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忌豆,食之者动气;妊娠不可服川朴。
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川朴的功效:
川朴又叫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厚朴、紫油厚朴,是芳香化湿中药,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孕妇慎用。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厚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性温 。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川朴的作用:
痰饮喘咳:川朴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川朴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川朴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川朴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1、川朴治腹满痛大便闭者:厚朴400克,大黄200克,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
2、川朴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朴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鲍氏小儿方》)
3、川朴治虫积:厚朴、槟榔各10克,乌梅二个。水煎服。( 《保赤全书》)
4、川朴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朴150克,黄连150克。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细服。(《梅师集验方》)
5、川朴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10克,日三服。亦治反胃,止泻。( 《斗门方》)
6、川朴治因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痰涎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紫苏叶100克,厚朴150克,茯苓200克,半夏250克。上细切。每服20克,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易简方》四七汤即《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7、川朴治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75克,甘草(炙)75克,苍术(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200克,陈皮(去白)125克,上四味,为末。每服10克,水一盏,入生姜、枣子同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盐汤嚼下,空心服。(《博济方》平胃散)
川朴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川朴;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忌豆,食之者动气;妊娠不可服川朴。
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紫朴、紫油朴、川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落叶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枝皮、干皮、根皮。多为栽培。
产地:川朴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以及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等省。温朴主产于浙江(在温州集散)、福建等省。
性状鉴别:厚朴由于取材部位和加工形状不同,商品分毛根朴、根朴、靴朴、筒朴、枝朴等品种;又根据皮层的薄厚、柴性、肉性以及含油情况等几方面的因素,划分成不同等级,区分品质优务。
1、毛根朴。是从厚朴树较细枝根上剥下的皮层,呈不规则的长条单卷筒状、双卷筒状或破裂长片状。长短不一,约5~5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厚约1~3毫米,弯曲如肠,故又名“鸡肠朴”。外表皮棕色或灰褐色,有较细密的纵皱纹。内表面棕色或紫棕色,略平滑。质韧,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气辛香,味微苦辣。嚼之残渣较多。
2、根朴。是从厚朴树主根上剥下的皮层。形太不一,有卷筒状、片块状、羊耳状等形式,皮层略厚,约3~5毫米。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显平滑油润、质稍坚韧。断面紫棕色,颗粒状,少纤维,显油润。气辛香,味辛微苦。嚼之残渣较少。
3、靴朴。是从厚朴树靠近根部主干上剥下的皮层,呈单卷筒状,上细下粗,状如喇叭或长筒靴形故名“靴朴”,又名脑朴或兜朴。长70~80厘米,上端直径约10厘米,下端约15~20厘米,厚约3~8毫米。外表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的刮去表皮则略平滑,露肉部分棕色,带薄皮部分灰白色。内表面紫棕色,略平滑。质坚韧,断面棕色,颗粒状,显油润。气辛香,味辛苦。嚼之残渣较少。
4、筒朴。是从厚朴树主干较粗大的枝干上剥下的.皮层。呈单卷筒或双卷筒状,多截成40厘米或80厘米的节段,单卷直径约4~6厘米,皮厚约3~6毫米。外表皮粗糙,灰褐色或灰棕色,常带有明显的节疤痕及灰白或灰绿色花斑。内表面紫棕色。质坚韧,断面颗粒状或显纤维性,棕红色。气香较淡,味苦辣。嚼之残渣稍多。
5、枝朴。是从厚朴树枝上剥下的皮层,形状与筒朴略同,唯皮层较薄,厚约1~2毫米,外表皮灰褐色,内表皮黄棕色。断面纤维性较大,香辣味较小,嚼之多渣。
以肉厚油润,断面紫棕色,颗粒状,少纤维,嚼之少渣,香辣味浓烈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厚朴酚、异厚朴酚、巨箭毒硷;挥发油中含有桢楠醇。
功效与作用:1、抗菌。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黄连、黄芩更强。
2、解痉。厚朴煎液能使实验动物离体肠管的紧张度下降,对横纹肌的强直收缩有轻度缓解作用,因其对横纹肌的运动神经末稍有一定麻痹作用,与箭毒作用相类似。
3、健胃。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兴奋。
此外,前人还观察到厚朴具有镇痛、镇静和平喘的作用。
炮制:姜制后切丝。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温中下气,燥湿化痰,平喘。
主治:脘腹胀闷,腹痛,反胃呕吐,咳喘等症。
临床应用:为除胀和止泻的重要药物。
1、用于治疗腹胀。主要用于实胀(腹胀而有不便黄短、大便干结、脉滑数有力),其中对谷胀(饮食过度而致消化不良)、气胀(因胃肠功能失调,而致肠内物质腐败发酵,气体产量过多而在肠内积聚,常见于肠炎、肝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尤为适宜。如属谷胀,可配山楂、麦芽、神曲等消导药;如属气账,程度轻者可单用存朴2.4~3g(研末)开水送服即能减轻,一般多配半夏、茯苓,如半夏存朴汤;肝炎所致的气胀,常在逍遥散基础上加厚朴、大腹皮以减轻腹胀。
至于虚胀和寒胀,其治疗主要不靠厚朴,并应慎用。治虚胀用党参比用厚朴好;治寒胀也只在温补药中酌加厚朴协助。
2、用于治疗泄泻下痢(急性肠炎)。单用厚朴一味,即能止泻。可用厚朴9g(研末),开水送服。每日三次。
3、用于治疗胃实(腹脘胀满、宿食不消、吞酸嗳腐,或有呕吐,相当于消化不良),取其有健胃作用,能消除胃脘实痞,前人称此作用为“平胃”。一般配苍术、茯苓等,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热者,则配黄连、栀子,方如连朴饮;偏于寒者则配豆蔻,干姜,方如厚朴温中汤。
4、用于平喘,其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为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常辅助麻黄、杏仁,治疗痰饮喘咳,有痰多、胸满、咳喘、苔白腻,多见于肺气肿合并感染,方如厚朴麻黄汤,此方也可治痉挛性支气管炎。
用量:3~9g健胃宜少量,行气及止泻则用量可稍大。
处方举例:1、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制半夏6g,厚朴6g,茯苓9g,苏叶6g,生姜6g,水煎服。
2、平胃散:(见苍术项下)。
3、连朴饮:川连3g,川朴4.5g,石菖蒲3g,制半夏3g,山栀子9g,淡豆豉9g,芦根6g,水煎服 。
4、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辩惑论》):厚朴6g,草豆蔻2.4g,陈皮6g,木香3g(后下)、茯苓9g,干姜6g,甘草3g,水煎服。
5、厚朴麻黄汤加减:厚朴6g,麻黄3g,杏仁9g,制半夏3g,五味子1.5g,淡干姜1.5g,细辛1.5g,茯苓12g,甘草3g,水煎服。
本文关键词:川朴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川朴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厚朴的神奇功效。这就是关于《川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川厚朴的副作用(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