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起源与习俗)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起源与习俗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起源与习俗

庆元旦 · 迎新年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为“初始之日”。其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元旦在不同时代,所指的具体时间也不一样。在夏朝时期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时期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朝时期,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期,则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民国政府决定使用公历,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交流,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阳历。所以,之前的“元旦”就成了春节,而阳历的1月1日则接替成为元旦。

关于元旦的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之时,尧天子在位时期,注重民生、勤政利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无德,难成大器,于是尧天子就把王位传给了品德兼备,才能出众的舜,并嘱咐舜以后也要把王位传好,这样也能放心。后来,舜把王位传给治水有功的禹。禹也为百姓做出了很多好事。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三位君主,就把当时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

元旦,是新年之始,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提到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到今天,元旦已经成为固定的节日,一般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晚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农村大多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一家人齐聚一堂杀鸡宰鹅,庆祝元旦节。

珠江源晚刊综合

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5、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6、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7、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8、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9、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0、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1、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2、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13、下元节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14、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5、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6、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5、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6、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7、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8、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9、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0、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1、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2、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13、下元节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14、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5、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6、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苗 族

传统节日:苗年、社节、四月八、芦笙节、斗马节、拉谷节

特色介绍: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壮 族

传统节日:铜鼓节、蛙婆节、陀螺节、农具节、花婆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壮年、三月三歌节、牛魂节、药王节、吃新节、莫一大王节、擂背节、尝新节、跳岭头节

特色介绍:三月三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壮族的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侗 族

传统节日:姓氏节、侗年、冬节、花炮节等

特色介绍:花炮节——各地时间不同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彝 族

传统节日: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特色介绍:“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蒙古族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马奶节、燃灯节、火日、祭敖包、麦德尔节、点灯节、塔克勒干节。

特色介绍:“那达慕”——每年七、八月 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回 族

传统节日: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特色介绍: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 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男女老少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傣 族

传统节日:泼水节、入夏节、出夏节

特色介绍:泼水节——傣历六、七月 节日的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原俗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全寨妇女为佛像泼水“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泼水为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下午举行“丢包”,青年男女借以求爱的一种活动。在节日里,还举行公众放高升、赛龙船活动。解放后,破除了陈规陋习,增加了健康的内容,如第一天开欢庆大会,各族军民同贺傣历佳节,会后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次日各村寨举行欢快的泼水活动,第三日赶摆。

藏 族

传统节日: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采花节、黄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白来日追节

特色介绍:转山会——农历四月八日 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英文,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格图片,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顺序农历,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这就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起源与习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加班不给加班费违法吗,公办幼儿园加班不给加班费违法吗(如何使用斐波那契水平指标)

下一篇: treasure可数还是不可数,每日一词“treasure”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