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关于【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纳西文化」纳西族的酒文化2、i音标写法

1、「纳西文化」纳西族的酒文化

纳西族的酒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酒起源传说、酒俗、酒器、酿酒工艺,而且还包括大量的饮酒歌谣、诗文,还牵涉到与酒有关的习俗、歌舞、祭祀、战事、农耕、宴饮。因此,了解纳西族的酒文化,无疑是理解纳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纳西族酒文化的精神,亦即纳西文化精神的某种本质性显露。

释酒名

酒在纳西语中有多种称谓,一般称“日”(ʐɿ³³),也称“安吉”(æ³³tɕi¹¹)或者“阿劳”(a³³lər⁵⁵)。考其语源,“日”与彝语称酒为“日”(ʐɿ³³)或“直”(dʐɿ³³)相同或相近。如喜德彝语称酒为“ndʐɿ³³”,巍山彝语称酒为“dʐɿ³³”,南华彝语称白酒为“dʐɿ³³bæ³³”①。可见,纳西语称酒为“日”与彝语称酒为“日”或“直”同出一源,极可能是彝语支民族分离为若干民族之前所共同使用的祖语。如果考虑到纳西族形成独立的民族发生在汉魏之际的历史情况,那么,纳西族酿酒的历史至少也在汉魏之前。

至于“安吉”,“安”之意为“谷物”,在东巴象形文字中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或简写为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前一个字“画稻描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麦之形,以之泛指一切五谷。”,后一个字“以麦为代表,下有颗粒,以示众多之意。其麦芒微下垂,以此及其下之颗粒为识别。”②“吉”之意为“酸”。将“安”与“吉”合在一起,表示酒为“用谷物制成的酸汁”。可见,最早制成的酒含酒精度很低,不过是用发过酵的谷物酿成的酸汁而已。这种酒至今仍在民间酿制,在纳西族东部方言区纳日人中称“苏里玛”,在纳西族西部方言区称“日署”。

“阿劳”一词多在与藏族毗邻地区的纳西族中使用。查有关藏语资料,知藏语书面语称酒为arag,拉萨方言为a⁵⁵,或a⁵⁵ra⁵²,巴塘方言为a⁵⁵ra⁵³,道孚方言为ara,贵琼方言为a³⁵ra⁵⁵,它们均大都发“阿劳”音。所以,纳西语称酒为“阿劳”是对藏语的一种借用。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酒窖(网络图)

究其语源,藏语称酒为“阿劳”似与汉族古代称酒为“醪”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醪”读láo,在语音上似是对“阿劳”的一种省略,而在语义上,“阿劳”与“醪”均指汁滓混合的酒。《后汉书·樊倏传》中便有“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饧。”之句。李贤对它的注释是“醪,醇酒汁滓相将也。”到了后代,“醪”也引申为浊酒,如唐代诗人杜甫就在《清明二首》中写有这样的诗句:“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③

比较“日”与“安吉” “阿劳”之间的关系,“日”与彝语称酒为“日”同“阿劳”与藏族称酒为“阿劳”、汉族称酒为“醪”相近,只有“安吉”才是与周边民族相异的词汇。而且纳西语本身能解明“安吉”之本义却不能解明“日” “阿劳”之本义。故,似可作这样的推断:“日”是纳西族在从彝语支民族共同祖先中分离出来以前使用的词汇;“安吉”则是比较新近才产生的词汇,它与纳西族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阿劳”一词与纳西族先民从川西地区迁入现居住地与藏族毗邻而居,并发生经济文化交往相关。从时间层次上看,应当先有“日”一词,后出现“安吉”一词,而“阿劳”是在出现“安吉”一词后才从藏族社会借用过来的。

酒与东巴文化

东巴《经铺余资命》(农耕缘起纪)生动记述有纳西族酒文化的起源,称九十个青年在开荒种地、发明农耕之后,上高山采酒药花,然后由一个名叫开每老庚的女能人发明了酿酒。其具体过程是:开每老庚用冷水洗净酒药花,将它搓上米粉放入箩中,并用蒿枝催促发酵。三夜两天后,箩中之米粉发出了甜味,流出苦水,制成了酒曲。接着,又制作浸泡粮食的工具,并将掺和了酒曲的粮食放入甑子内蒸馏,使之酿出酒汁,当时粮食出酒率很低,“浸了一千石粮食,煮了一百石酒。”约为十比一。据这部东巴经记载,酿出的酒再盛入坛子,坛口须用掺以松脂的细沙密封④。

东巴经中还记述有许多与酒文化有关的内容,它们如:

(一)制酒工艺

纳西族酿酒需使用酒发酵,人们一般称粬为“酒药”,纳西语称“吉”(ʥi³³)。纳西族的粬用一种叫“酒药花”的草本植物与谷物淀粉掺和制成,分三角形与蛹形两种,前者用东巴文写作“△”:“此三角形之酒药也。见于‘若喀’地域之内,彼地之酒药,皆作三角形也。”⑤后者用东巴文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酒药也,用发酵。”⑥“曲”又写作“粬”,在汉族古代称“曲蘖”,“蘖”又作“糵”,《礼记·礼运》中有“犹酒之有糵也”之说。对于“曲蘖”,《尚书·说命兀》释其用途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显然,这种被视为酒母的“曲蘖”与纳西族的“吉”之作用完全一致。从字体结构看,“糵”字由“薛”与“米”构成。说明它也是由“薛”与“米”(谷物)掺和制成的酒母——粬。在东巴文中,“酒药花”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当是“蘖”之属的草本植物。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被遗忘的王国》做酒的李大妈(顾彼得 摄)

粬的作用就是通过发酵而培养微生物促成从谷物到酒浆的转化。因为,粬中含有大量的活酸微生物或酶类。对此化学意义纳西族先民并不能做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只能用神幻的方式进行反映,《酒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玉龙山下住着一个贫困的卖酒老妇。一天,一位神仙路过酒店,当他了解到老妇的苦境后,将一料酒丹抛于店后的水池飘然而去。从此,整个水池变成了琼浆玉液,酒香扑鼻。老妇人便每天挑水池中的美酒出售,生意越来越兴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三年之后,老妇为富不仁,神仙又一次来到酒店并取走酒丹,使酒店重归萧条、破败。⑦

在酿酒工艺中,发酵是一个重要的工序,其具体内容是将掺有酒粬的谷物放入箩或瓮中,然后在其上盖以蒿枝或松枝捂熟。对此,东巴文也有形象的描绘,以瓮发酵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发酵也。瓮中有物,蒿枝覆其上。”以箩发酵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箩中有物,松枝盖其上。”发酵在纳西语中称“庇肯”(p'y¹¹kʰɯ³³)⑧。

经过蒸馏,发酵之后的谷物留在甑子中成为酒糟,东巴文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酒糟在纳西语中读“苯”(pe³³)⑨。它主要用作喂养家畜,尤其是猪的饲料。

酿出的酒称“日”,东巴文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酒也,从酒从碗”⑩。即,盛于碗中,用管吸吮之汁称之为酒。其实,“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字不仅读作“日”,也读作“安吉”或“阿劳”。

(二)酒器

出现于东巴文中的酒器有三类:一是酿酒器物,如发酵用的陶瓮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⑪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⑫,如发酵用的竹箩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⑬;二是饮酒器物,如酒碗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⑭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⑮,酒盅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⑯,饮酒用吸管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⑰“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⑱“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⑲;三是储酒用的器物,如酒坛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⑳,酒罐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 “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从其形制看,它们有的是铜器,有的是陶器,有的是木器,有的是瓷器。其中,有许多与目前仍流行于纳西族民间的酒器在造型上呈一致。因此,它们的产生时期大都与现代相去不远。

(三)饮酒方式

从“饮酒”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㉑“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㉒“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㉓的情况看,纳西族先民饮酒取坐姿(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与站姿(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两种,而且使用吸管。吸管因坐饮或站饮之不同而有长短之别。鉴于不是从嘴对碗或杯直接饮用,用吸管饮酒也就被称“咂酒”。关于吸管,一般称“虹管”,如有一首民歌唱道:

……㉔

金竹弯虹管,

想起美酒啊!

青瓷小罈中,

黄酒有情哟,

愿上虹管否?

之所以称吸管为虹管,是因为它状如彩虹。和志武先生对此做过这样的解释:“虹管,竹制,形如虹、弓,底部穿孔,插入用大麦酿成的黄色泡酒罈中吸之。”㉕由于虹、弓之形状与鹅颈相似,虹管又称“鹅竿”,木公《饮春会》诗中就有“土酿鹅竿节节通”之说。不过,无论是“虹管”还是“鹅竿”,都不过是一些文人雅士的形象性称呼与翻译,在纳西族民众的语言中,却只称为“吸管”( t'ɯ¹¹ dy¹¹ )。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对于咂酒,编纂于乾隆年间的《丽江府志略》中有这样的记载:“(纳西族先民麽些人)俗以大麦酿酒。凡宴待宾客,先设架,置酒坛于上,贮以凉水,插竿于水内,咂毕而注于坛,视水之盈缩以验所饮之多寡,不及则请再行。寒月,置火于坛下,取其热也。”其实,这种咂酒之俗早已有之,元人王廷在其《咂酒》诗中就已经有了与《丽江府志略》(乾隆)所记述者大体相同的描写:

咂酒㉖

封折黄泥岁月遥,

绕瓶活火慢为烧;

枯筒未试香先透,

熟水频添味转饶。

冷暖既随人异态,

缩盈还同海同潮;

其中春色知多少,

任是渊明也折腰。

这里,“黄泥”亦即东巴经《安铺余资命》中所称的松脂掺黄沙以封酒坛者,“枯筒”亦即被称为“虹管”或“鹅竿”的吸管。从“绕瓶活火慢为烧”句看,诗人所描写的是冬日咂酒的场面。《丽江府志略》(乾隆)中所说的设架置酒坛之说在东巴文中写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以木槽来放酒也。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乃木槽,山居以引水者,今以之放酒,言其富过常人也”。如果结合有关诗文及史书考察,将“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解释为是在形容“富过常人”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纳西族古代设置坛引酒而咂的一种民俗。

酒与民俗

酒在纳西族民俗中是不可缺少之物。这意味着饮酒本身具有极强的民俗性,同时酒在许多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前者而言,纳西族的饮酒者大多为男子,妇女及儿童被排斥在饮酒群体之外,只有老年妇女有时例外。无论是以吸管“咂酒”,还是以杯、碗直接饮用,纳西族饮酒重长幼顺序,光绪《丽江府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宴会每推老年上坐,先酌之子弟以次跪饮始入席,终席,无敢越次。”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微丽江 图)

在人生仪礼中,酒伴随着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许多人家要在婴儿出世之后,立即为他(她)在地下掩埋几罈酒,待他(她)长大成人结婚时方取出来饮用贺喜。人们称这种酒为“儿女酒”。“儿女酒”也就是经过长期埋藏的酒。窨酒,何许物也?它是纳西族传统名酒,自明朝中期至清道光年间已在民间普遍生产。它以大麦、小麦、高粱等为原料,用丽江粬加玉泉水酿造而成,属低度黄酒。色泽如琥珀,味道颇醇香。

酒的作用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以酒相称。如“问亲”在纳西语中称“日敬卜”,意为“送小酒”;“定亲”在纳西语中称“日迪卜”,意为“送大酒”;“婚礼”在纳西语中称“日特”,意为“喝酒”,亦即汉语的“喝喜酒”或“吃喜酒”。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酒性热、主动,不像茶性凉、主静。它容易激发热烈的情绪,造成欢快祥和的气氛。而且,在纳西族的饮食分类中,酒属于“白粮”(精粮、神粮)的大麦、小麦、高粱等所造,具有圣洁性。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微丽江 图)

请看酒在缔结婚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送小酒”时,男方应送酒、米、糖等礼物到女方家中。如礼物被女方父母收下,则视为亲事初定。“送大酒”时,男方除送酒、米、糖等礼物外,还须送耳环、手镯、十二色糕点糖食,表明亲事最后确定,不得反悔改变。作为其象征,女子父母要在祖宗牌位前敬酒,并各喝一杯男方送来的酒。一般称此为“喝毒酒”,意指喝过此酒,女儿已是他家之人,再无拒婚之理由。“送大酒”之后至结婚的两三年间,男方每逢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都要请媒人送酒、米、糖等礼物去女方家求娶。如果酒被退回,意味着女方父母暂不考虑婚期,不许女儿出嫁。如果酒被留下,则表明女方父母已同意女儿近期出嫁。在结婚之日,男方应派一背草席者领一酒童拎酒壶去新娘家及媒人家送酒、送席。当他们来到新娘家后,将酒、席摆于其祖宗牌位前敬祖,然后将壶中之酒倒于新娘家的酒器中返回新郎家。在喜宴上,每个宾客前都应放一酒碗,新娘进新郎家后即夫妻双双为众人敬酒,一般为新郎添酒,新娘端酒相递。全场上满酒后,奏《小白梅》音乐并上菜。当上到第三道菜时,由主婚人敬酒。待完客人,要举行“分大小”仪式,即新郎一方亲戚按长幼尊卑顺序分两列站立于正厅两侧。新郎、新娘由尊长而至卑幼一一行跪敬酒,受拜者则饮酒祝福,并送一些礼物。分完大小,院中所有桌凳摆成一条龙,桌上放了糖果点心及酒杯。除老年人外,所有宾客都要入席喝喜酒。新郎、新娘则各坐一端陪众宾客。是夜,要“闹喜房”,先由五六个伴郎逼新娘敬酒,然后将他(她)们推倒在婚床上吹灭蜡烛,并关上喜房门,一些顽皮的孩童从窗户眼中往房内喷酒,弄得满屋酒香。在回门之日,新娘的伙伴要备大碗酒款待新郎,他(她)们在大门外一碗又一碗相劝,直到新郎酩酊大醉㉗。可见,纳西族的婚姻是靠酒酿成的。没有酒,也就没有纳西族婚礼的情趣、风采、祥乐气氛。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结婚后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当新娘有身孕之后的第六个月左右,婆婆就要为其“坐月子”制作足够的米酒,纳西语称之为“自究”(tsɿ⁵⁵tɕə⁵⁵)。米酒之原料一般为米,但有些山区使用小麦或玉米。其制作方法与蒸馏前的酿酒工艺过程基本相同,即先蒸熟米或麦、玉米等谷物并拌以酒药(粬),然后将它们装入箩中或瓮中发酵。数日之后,酒味渐起,箩中或瓮中谷物开始升温发热,纳西语称之为“吉氐”(ʥi³³tɯ³³)。再过一二日之后,箩底或瓮底会溢出清澈的酒浆。它甜带辣,味道醇美,故要用竹管等引入器皿内饮用。那些熟透的米、小麦、玉米等亦即所谓的米酒要尽快装进米酒罐中封存,否则酒浆流失过多,米酒将不成其为米酒,徒剩一些糟粕而已。封存好的米酒要等到新妇生产时才取出饮用。

因产妇在月子中主要食用米酒,而且“做满月”等也要用米酒待客,所以“月子米酒”的酿造量很大,一般都在一二百斤谷物左右。对于坐月子为什么要饮用大量的米酒,纳西族民间有这样的解释:一是产妇生产时失血过多需要及早补充血液,恢复健康;二是产妇如在月子中受寒,将落下终身疾病,故要食用能增加体温之食物;三是生产为大喜大吉之事,要用带有神圣性的食物庆贺。而要做到这几点,在纳西族的传统饮食中,非米酒莫属。因为米酒虽然度数较低,但毕竟会有醇类与酶类,有利于增强人体温度,酒中含有糖分,有益于促进造血,而且酒及米酒等在纳西族饮食的二元分类中属于“神食”类,具有神圣性,有得神护佑之意。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网络采图)

在丽江一带纳西族中有这样一个习俗,产妇生产之后,因不明个中原因而第一个“误入”其家者被称为“头客”(纳西语称bər³³kv³³)。对于这个“头客”,产妇一家要很好地款待,其气质、运势、性格都将对新产婴儿的一生产生决定性影响,作为对“头客”的款待,首先应该由产妇之丈夫或婆婆端来一碗凉水拌米酒相敬。待“头客”喝完之后,主人才招待他吃饭,所谓的“饭”是一碗米酒煮鸡蛋。不喝这一凉一热两碗米酒,“头客”也就不成其为“头客”。在产下婴儿之后,婴儿之父要到亲戚家送米酒通报喜事,并告知“做满月”的时间,请女主人们来参加。纳西语称此为“自施”(tsɿ⁵⁵ʂɿ³³)。到了“做满月”之日,所有亲戚及村邻都要赶来庆贺,参加者均为各家女主人。当天的喜宴大致与平时待客的内容相同,所不同者为开宴前每人喝一大碗米酒,内加一至两个煮鸡蛋。可以说,在纳西族妇女的一生中,只有自己成为产妇及去参加“做满月”典礼之际才与酒发生密切的关系。

相比较而言,酒在丧葬、超度等仪式上并不占重要地位,它只是与茶、糖、果等物品一同供奉在灵柩等之前,或被主持有关仪式的东巴及送葬者少量饮用。在这些场合,因气氛肃穆,不能饮酒过量,更不许猜拳或出酒令等。那些供奉在灵柩等之前的酒,一般称“日萨”,其意为“酒气”,而供奉在灵柩前的茶则相应地称为“勒萨”,其意为“茶气”。酒与茶往往并用于纳西族的各种仪式与祭典之中,它们一主动,一主静;一主热,一主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很好地发挥着它们的平衡与和谐功能。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变迁,纳西族的人生仪礼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与之相适应,酒与茶,尤其是酒在纳西族民俗中的作用也趋于不断弱化。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章绍筹 摄)

酒在纳西族的年中行事,即岁时民俗中亦十分重要,祭天、端午等仪式尤为显著。

祭天:新年伊始,纳西族的每一个村寨都要以氏族为单位举行盛大的祭天典礼。因为人们相信,纳西族的祖先来自天界,只有虔诚敬天,才能确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人安康。在祭天大典的众多仪式中,最先举行的是立神树神石,其中就有献酒的内容。即,立好神树神石之后,人们要烧天香,并将三罈祭天酒供于神树神石之前。主持祭天大典的东巴则要唱诵这样一段祭辞:

啊——

新岁自上而来,

新月自下而至,

……

每人带来三炷好香,

一罈白酒,

来天神面前交纳了!

在行“歌诵天地”仪式时,大家举酒祝新年新月,用手指醮酒弹向天空,以敬天地诸神。在少许品尝过后,人们又在东巴的引导下从酒药(粬)的来历到酒的酿造一一唱起,以歌颂天地诸神之恩德。唱毕,人们一同畅饮,以此祈求福惠㉘。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女儿节、重五节、端午节、重午节、天中节、地腊节等,由汉族传入,一般认为始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端午节早已传入纳西族社会,成为纳西族民俗的有机组成部分。除龙舟竞渡之外,端午节挂长命缕、驱五毒、插菖蒲等习俗在纳西族中都如法炮制。尤其重要的是,端午节时,纳西族也是喝雄黄酒,其目的是解毒杀菌、驱虫除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除百虫”。不仅饮用,人们还要在儿童的耳、鼻、额上涂抹雄黄,在屋内洒以雄黄水。对于端午节喝雄黄酒的原因,纳西族民间有如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穷苦人家生有一对儿子。他们英俊聪明,被当地头人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某年五月五日,他们被害出逃。结果,在两人来到深山老林时弟弟患重病死去,哥哥只好用树叶将他掩埋,并用一些较宽的树叶在弟弟的嘴上搭了一道水槽。他祈祷说:上天如不亡我兄弟二人,望多多赐恩,令我弟弟起死回生!说罢,他又匆匆踏上逃亡之路。若干年后,哥哥在异地被拥立为王。他心念弟弟,靠当初的记忆前来收弟弟的骨骸,但并没有实现夙愿,弟弟的骨骸已不知所往。后来,他才打听到当初他离开弟弟尸体后,突然天作沛雨,枯叶上流下的雨水顺他搭成的水槽流入弟弟的嘴里使弟弟获得了新生,并在不久打败了曾迫害他兄弟二人的头人,直至取而代之。由于弟弟因饮百木之水而复生,人们从此便于端午日饮雄黄酒以保养身体,同时纪念这对逢凶化吉的兄弟。

纳西族的游戏民俗中,也有酒本身的游戏,猜拳便是其中的一种。纳西族的猜拳必与饮酒联系在一起。猜拳均用纳西语,只有在城区及与汉族杂居地区才行汉语酒令。具体为两人同时出拳,伸出手指并喊数目,所喊之数目正好是两人所伸出的手指之和者为胜者,对于失败者,要罚饮。在每一局开始之前,两人要同喊:“补汝阿尼故,义吴义道吴,冉补冉道冉,没冉没庚直。”然后才正式各喊数字并伸出手指。这几句纳西语的意思是“兄弟我两个,瞌睡不能禁,发笑不能止,不笑不说话。”所起的是双方稳定心理、协调动作、震慑双方、猜测对方将出手指数并确定自己所喊数的作用。

在文艺民俗中,纳西族有大量与酒有关的歌谣、故事、传说。如许多纳西族地区有饮酒待客时由主人演唱《祝酒歌》之俗,又如东巴经中有专门性的《敬酒歌》。它们或是寥寥数语,或是洋洋数百诗行,尽述粮食及酒的来历,其心之诚,其情之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在众多的有关歌谣中,最著名的当属流传于丽江县鲁甸乡一带纳西族中的《十二杯酒》。这首歌由十二段组成,每杯一段,描写了一对恋人的别离与重逢。先悲后乐,先苦后甜,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情意,令人心旌。歌中提到的酒类就有“雄黄酒” “菊花酒” “高粱酒”等:

一杯酒,

慢慢斟。

我问情哥哪时生?

郎生腊月三十晚,

妹生十五看花灯。

二杯酒,

进绣房,

半夜爬起送小郎,

小郎送在大门外,

眼泪汪汪转绣房。

……

十一杯酒,

冬至节,

家家(粢)粑打不迭,

姊妹二人打(粢)粑,

蜂蜜砂糖摆两碟。

十二杯,

一年完,

打开瓶口过新年,

小郎回家回得早,

好酒越吃越香甜。㉙

酒俗与语古诗词

与汉族古代的曹操、刘伶、陶渊明、李白等一样,纳西族诗人中亦不乏豪饮、好酒之人。他们或是借酒消愁,或是对酒当歌,不但留下了许多吟酒的作品,描写了自己饮酒的情态,而且还记录了一些当时的纳西族酒民俗。因此,这些诗人的有关诗词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们理所当然是纳西族酒文化的组成部分。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丽江县胜利酒厂(和钟泽摄 1985)

在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个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木公。木公生活在明代,生于1499年,卒于1553年,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是当时的丽江土知府。他的一生写有《雪山始音》《隐园春兴》《雪山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等诗集。杨慎曾为他精选《雪山诗选》。在木公的六部诗集,共一千四百多首诗作中,与饮酒有关的作品不乏其有,较著名的有《饮春会》《夏日留饮三松水亭》《游玉湖》《晚晴独咏》《访微君樊雪须留饮小洞》《依韵寄友人杨雨溪》《莲池饮泛》《冬日简答谭明府》等。他的饮酒诗无论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质量上讲,都居纳西族文学史之首位,他是纳西族第一豪饮诗人。除了那些描写自己饮酒生活的诗作,《饮春会》当是他记录纳西族酒文化的最佳作品:

饮春会

官家春会与民同,

土酿鹅竿节节通;

一匝芦笙吹未断,

踏歌起舞月明中。

“春会”又叫“饮春会”,至今在纳西族民间盛行不衰,其主要内容是人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扶老携幼外出野餐,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饮春会上,还要听丽江古乐或是跳芦笙舞、笛子舞及其他“踏歌”之类的民间舞蹈。自然,饮酒是野餐的主要内容,没有酒,芦笙吹得不圆润;没有酒,“踏歌”跳得不优美。而在当时,纳西族先民饮的是自产的酒“土酿”,饮酒的方式是“咂酒”,即用鹅颈状的竹管“鹅竿”吸吮。这一切与东巴经及《丽江府志略》《丽江府志》等史籍中的记述是何等的相似。

继木公之后,以词或诗的形式涉及酒文化的诗人是木高。木高为木公之子,生于1515年,卒于1568年,字守贵,号端峰,又号长江主人,是当时的丽江土知府。他曾填写《醉太平》词附于《大功大胜克捷记》内,并镌刻在立于云南丽江石鼓镇的石鼓之上。这是纳西族诗人第一次用与酒有关的词牌填词。他的诗作《胡拨词》在考证纳西族酒文化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胡拨词

酪酒酥团宴可汗,

四弦齐拍甚凄酸;

若将弹出昭君曲,

马上谁人不泪弹?

诗中的“酪酒”当是“奶子酒”之属。这可理解为为了“宴可汗”而特制“酪酒”,也可理解为直至明代中叶,纳西族先民依然保持有以牲畜之乳汁酿造酒浆的工艺技术。在探讨纳西族的酒文化及其起源时,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以谷物酿酒之前,纳西族先民最先是以畜乳为原料酿造酒浆的,正如现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等依然用畜奶酿制酒浆。有趣的是,蒙古族的奶酒被称为“阿日扎”,除了词头“阿”与词尾“扎”外,所剩之“日”音与纳西族及彝族称酒为“日”或“直”相同。可知纳西语中的“日”最早指的就是奶子酒,到后来才改指以谷物为原料的一切酒类。“安吉”(酒,意为“酸粮水”)仅指用谷物酿造的酒浆,不包括用畜乳酿制的“酪酒”。

继木公与木高之后,木青、木增、杨竹庐、杨菊生、杨品硕、周兰坪等诗人都写有大量的饮酒诗,但大都囿于个人性灵的描写,很少将诗笔伸向民间及民众的酒文化及其民俗。杨品硕的《竹枝词》及杨菊生的《花马月节词·五》算是例外,民间的酒香仍然依稀可闻:

竹枝词

荐亡冬仲请东巴,

不社老君与释迦;

漉酒椎牛醉歌舞,

虔诚供奉托生涯。

备好猪头与酒菜,

门联春贴亦堪夸;

过年物事已全具,

待购山茶一簇花。

显然,这两段诗写的是两个民俗,第一种为“荐亡”,纳西族称“西务”,一般译作“超度亡灵”。这种仪式在农历十一月举行,故称“仲冬”,其目的是将前一年逝世者的灵魂送往其祖地。酒在“超度”仪式上仍然是重要的。

第二段所描写的是除夕的景象。按纳西族的习惯,当晚,全家要祭祖吃团圆饭,并于晚饭后贴好春联,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天,还要上街买一束新鲜的山茶花插于堂屋之内,使之春意盎然,生气勃勃。当然,贴春联等属汉族民俗在纳西族中的流传,仅仅出现于清朝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之后。这一内容之所以出现在这段诗中,是因为杨品硕先生于1819年,卒于1899年,几乎跨入20世纪之大门。

杨菊生,名应光,字顺候。生于1864年,卒于1936年,其诗作《花马月节词》描写一年十二个月的节庆与农事,其中的第五首是描写五月农忙的栽秧景象:

五月

乡村到处正栽秧,

蛮冲倾壶劝客偿;

一曲田歌听最好,

柳阴不觉挂夕阳。

过去,纳西族栽秧大都采用一些家庭联合起来轮流栽插的形式。轮到哪一家,主人就要做佳肴招待帮助栽插者,而且还要提酒壶或米酒罈子,供栽插者在劳动间歇饮用,以驱寒暖身,增强劳动热情。作为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数量与质量的手段,主人还要请一歌手在田埂上或参加进插秧者之中唱《栽秧调》等民歌。这首诗中的“蛮冲倾壶劝客偿” “一曲田歌听最好”等诗句,正是对这些民俗的生动反映。

结束语

在纳西族的文化中,酒被视为神赐之物又被奉为劳动的成果。酒,它与歌舞相偕,它与豪勇相伴。没有酒,人间是寒冷的;没有酒,人类是寡情的。有了酒,千古愁怨一杯泯;有了酒,万篇诗文须臾就。酒是精华的象征,酒是审美的对象;酒是智慧与情感的最好结合,酒是工艺技术与天地人神的最佳媒介。

总而言之,纳西族的酒文化起源古老,如若“酪酒”,即“奶子酒”,从中可以听到纳西族先民随水草而居,活动于西北草原时代的历史回声。如若称酒为“阿劳”与汉族古代称酒为“醪”相通,其来历至少可上溯到龙山文化,不晚于4200年前。考察纳西族的咂酒与羌族完全一致,以及纳西族与彝族均称酒为“日”(或“直”),饮酒方式均取“咂酒”式等情况。

从各种资料推知,纳西族先民酿酒的原料或为奶酪,或为高粱,或为小麦,或为大麦,不一而足;纳西族先民酿造的酒类有米酒、清酒、黄酒;纳西族先民饮用的药酒有雄黄酒、菊花酒、虎骨酒、梅子酒、天麻酒、枸杞子酒、蛇胆酒等,它们都各具效用,或能祛寒,或能治病,或能补给营养。其中,正如从酒名中可以知道的那样,雄黄酒、菊花酒、天麻酒等传自汉族,其酒名也直接用汉语称之;纳西族先民饮酒有坐与站两种方式;有加热后喝温酒与不加热喝凉酒的区别;有酿成后立即饮用与经过存放甚至长期埋藏后饮用的差异;纳西族先民用酒之目的各有不同,或为药用,或为消毒,或为祭祀,或为宴饮,或为农事,或为械斗,或为歌舞……

纳西族拥有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纳西族先民最早活动于西北草原,后迁徙至横断山脉地区,一直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需要发明、发展具有御寒性的饮料、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二、纳西族是羌人后裔,最早从事游牧生产,后来逐渐转变成农业民族,从事农耕生产,而且长期处在农牧并举的情况之中。故,既有“酪酒”等游牧民族的酒文化遗存,又有农耕民族的酒文化的产生、发展、保存;

三、纳西族在形成单一民族的过程中先后受到藏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因此,纳西族的酒文化中既有古羌因素、彝语支因素的遗存,又有藏文化因素、汉文化因素的融合;

四、纳西族有独特的象形文字及用它写成的东巴经典,历代有关酒起源神话、传说、歌谣,以及酒俗、酒器、酿酒工艺等都有详细的记载,不像无文字社会及其民族,有关传承文化难于得到妥善的保存与传达。

以上是笔者对纳西族酒文化的初步考察与分析,望有关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引用文献及注释】

①黄布凡主编:《藏缅语语言词汇》,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②⑤⑪⑭⑮⑰⑱⑲⑳㉑李霖灿:《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2。

③《辞海·语词分册》(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④和正才讲述,李即善、周耀华同译:《安铺余资命》,丽江县文化馆印,1964。

⑥⑧⑨⑩⑫⑬㉓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⑦中共丽江地委宣传部编:《纳西族民间故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⑯张琨:《阅读麽些图经手册·用品法器》,未公开出版。

㉒其简化字作“

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

”,见李霖灿:《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2。

㉔㉕和志武:《纳西族民歌译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㉖乾隆《丽江府志略·艺文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翻印,1991。

㉗和汝恭:《解放前纳西族的婚礼》,载《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三),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㉘李霖灿:《中甸县北地村的麽些族祭天典礼》,载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74。

㉙李霖灿:《金沙江情歌之二》,台湾东文文化书局,1971。

(选自《白庚胜纳西学论集》,原载《民族古籍》1999年第2期)

来源:三江资讯

2、i音标写法

i音标写法:/aɪ/。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例如:英语like和lit中的“i”,用国际音标注音,分别为[aɪ]和[e],又如:普通话bān(班)和bāng(邦)的a,用国际音标分别为[a]和[e]。

/l/发音有两种情况,根据它所出现的位置不同发出两种不太完全一样的音。/l/+其它音节、/l/+元音、/l/+/j/称它为清晰/l/,发清晰/l/音时,在下一个音即将出出时舌头离开上齿龈,迅速下落;当其它音节+/l/或/l/+辅音时舌头不需要下落,称它为含糊音。

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用于语言学中。音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P·帕西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只表示一个音素,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如汉语的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i的音标怎么写?

i英[aɪ]美[aɪ]

n.英文字母中的第九个字母虚数的单位

abbr.电流密度焓;热函英寸

[例句]I think we should go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

我认为我们应该回到基本原则上。

音标里的i是怎么写的?

i音标:/aɪ/。

音标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du用于语言zhi学中。音dao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 P·帕西 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只表示一个音素,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如汉语的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扩展资料:

国际音标严格规定以“一符一音”为原则,即“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是读好英语单词必备的发音方法。

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例如:英语like和lit中的“i”,用国际音标注音,分别为[aɪ]和[e],又如:普通话bān(班)和bāng(邦)的a,用国际音标分别为[a]和[e]。

此外,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语的sh,法语的ch,德语的sch,波兰语的sz,捷克语的s ,实际上都是国际音标的[ʃ]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标

i的音标是什么呢?

i的音标是:英 [a]

n.英语字母表的第9个字母;字母 i 所表示的读音。

symbol.虚数单位。

是元音音标,属于单元音、前元音及短元音。发音时将舌尖抵在下齿,舌硬腭抬起,嘴唇呈扁型向两旁伸开,发出来的声音介于/i:/(这个应该读"yi")和/e/之间。

/i : 的发音组合:

1、字母ee组合

Breeze creep deed feet jeep meet speech.

2、字母ea组合

Bean eat mean neat pea read seat.

3、字母e在重读音节中

Eve even evening me she peter he these.

i的音标是?

i音标读法:/aɪ/。

音标(bai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用于语言学中。音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 P·帕西 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听音训练:学习国际音标需要认识48个音标,通过反反复复的听力练习,达到强化记忆。听音训练,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听老师朗读音标,也可以使用录音带反复听音,本课件中的每个音素,都可以循环倾听,强化记忆。

扩展资料:

符号:

汉语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例如:普通话舌尖元音[ ]和[ ],就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增订的。吴方言中大多数腭化辅音[ ]、[ ]、[ ]是语音学家赵元任提出的。

国际音标表内所定的声调符号只有8种,这对研究描写声调语言是不够的。赵元任提出了声调拉丁字母,发表于1930年的《语音教师》上,它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标为ā、á、ǎ、à以成为常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标

i的音标.

字母i音标:英 [aɪ]、美 [aɪ]

绝对开音节发音:[ai],单词举例:die。

相对开音节发音:[ai],单词举例:hike。

闭音节发音:[i ],单词举例:sit。

与r构成-r音节,发音:[ɜː],单词举例:girl。

字母组合ie发音:[i:],单词举例:piece。

ight发音:[ait],单词举例: light。

一、die

1、发音:英 [daɪ]、美 [daɪ]

2、含义:v. 死;枯竭;消失;渴望。n. 骰子;印模;金属模子。

3、用法

die的基本意思是指动植物因生命终止而“死亡”。引申可表示“消失,停止运行”“枯萎”等。

die主要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系动词,接名词或形容词作表语,表示死时的身份或状态。die有时也可用作及物动词,但必须接同源名词death作宾语,death前常可有形容词修饰。die不用于被动结构。

Many people die from famine in Africa.

在非洲许多人死于饥荒。

二、hike

1、发音:英 [haɪk]、美 [haɪk]

2、含义:n. 徒步旅行;远足;涨价。vi. 远足;提高。

3、用法

hike用作名词时意思是“徒步旅行”,用作动词则表示“远足”“做徒步旅行”。作此解时,多作不及物动词。还可引申作“大幅度增加”“提高”解,往往指迅速、稳步地增长。作此解时可用作及物动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The storm upset their plans for a hike.

暴风雨破坏了他们的远足计划。

三、sit

1、发音:英 [sɪt]、美 [sɪt]

2、含义:v. 坐;栖息;使就座。n. 坐;栖息。

3、用法

sit的基本意思是“(使)坐”,引申可表示“(动物)蹲”“(鸟类)停落”“(照相或画像时)摆好姿势”“(在议会中)担任职务”等。

sit主要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坐着”的状态。sit也可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使…坐下”,表示瞬间的动作,不可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The students sit in a circle on the floor.

学生们在地板上坐成一圈。

四、girl

1、发音:英 [ɡɜːl]、美 [ɡɜːrl]

2、含义:n. 女孩;少女;姑娘;女儿;女职员;女朋友;老婆;老母亲;老妇人。adj. 女的;女孩的;雌性的。

3、用法

girl作“女孩,姑娘”解时,可以表示小女孩或年轻的未婚女子,有时在口语中甚至可以指已婚妇女,是可数名词。

girl还可作“女儿”解,在非正式语体中还可作“女人、女工、女仆”等解。

The girl dress in the shop window suddenly attracted my eyes.

商店橱窗里那件女式连衣裙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五、piece

1、发音:英 [piːs]、美 [piːs]

2、含义:n. 件;篇;片;块;作品;碎片。v. 修补;拼合,凑合。

3、用法

piece作名词的基本意思是“片,块,段,件”,作此解时,可大可小,可以是不完整的碎片,也可以指一件独立完整的东西。

piece可用于单位词,常用于a piece of短语中,其后只接不可数名词。

piece可作“部分,部件”解,指的是某一整体的一部分,是可数名词。piece还可作“(文章乐曲等的)某一章,某一节”解。

The book is a fine piece of scholarship.

这部书是一件优秀的学术成果。

六、light

1、发音:英 [laɪt]、美 [laɪt]

2、含义:n. 光;光线;灯;打火机;领悟;浅色;天窗。adj. 轻的;浅色的;明亮的;轻松的;容易得;清淡的。v. 点燃;变亮;照亮。adv. 清楚地;轻便的。

3、用法

light的基本意思是“光,光线,光亮”,指自然界中可以照亮其他物体的物质。light也可用来指一束光的来源,即“光源”或“电灯,灯”。light还可用来指“火焰,火花,点火物”。

light作“光,光线”解时,如果其前有形容词修饰,可与a连用。

He struck a match to light the room.

他划了根火柴来照亮房间。

本文关键词:音标写法图片,音标写法有几种,音标写法手写体和印刷体,音标写法视频,音标写法 四线格写法。这就是关于《i音标写法,音标写法手写体(纳西族的酒文化)》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董卿年龄,董卿年龄身高多少(47岁董卿回归舞台美到心颤)

下一篇: 2022年专升本最新政策,2022年专升本政策(2022年专升本录取分数会涨)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