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名词,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2、二十二「以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1、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①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
④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⑤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⑥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⑦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⑧假使;如果。《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二十二「以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提要:在文言虚词的考查中(单指高考卷中的客观题,下同),“以”最受命题者青睐,国卷及自主命题省市试卷近五年(2004-2008)高考共考查了四十二次,居所考虚词之首(中考也是如此)。“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在从;目的修饰结果为连词,译作“认为”是动词。
(一) 介 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可译为“用、拿”,或不译。例如:
(1)蒙辞(推托)以军中多务(事务)(《孙权劝学》)——吕蒙拿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以衾(qīn,被子)拥(盖着)覆,久而乃和(暖)。(《送东阳马生序》)――拿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寡苏武传》)――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我俯伏思量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
(5)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与妻书》)――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起提宾或突出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1)屠惧,投以骨。(《狼》)——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状语后置,翻译时调整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4)项伯复夜去,……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项伯又连夜回去……把沛公的话详细地报告给项王。
(5)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被揭发,便把情况告诉了苏武。(发:揭露,暴露。状:情况。后一个“语”,作动词,告诉)
3·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依据,可译为“凭(靠)、按照、根据、以(凭、凭借)……身份”等。例如: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威:形作动)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策:马鞭,名作动)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4)(鹏)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鹏)凭(靠)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按(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木材就会用不完。
(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苏武在始元六年(前81年)的春天回到了京师。
(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您到达晋鄙军营那天,我将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报答公子。(乡,通“向”)
(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但是从今天的形势来看。
5·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多用在代词、名词、名词短语词前面。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如: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不因为环境顺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
(2)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樊将军由于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尊长的心意。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6)臣以供养无主(主持,做),辞不赴命。(《陈情表》)——我因家中无人主持供养祖母之事,都一 一辞谢,没前往应命。(2021高考 天津)
(二) 连 词
1·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例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道路平坦而且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地势险恶而且远的地方,到达的人就少。
(2)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早结果实并且结得多。(实,名作动;蕃,形作动)
(3)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礼记·乐礼》)――太平时代的音乐安闲又快乐。混乱时代的音乐怨恨又愤怒。国家灭亡时的音乐悲哀又怀念。
2·表示承接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承前一动作行为而来。可译为“而、就”,或不译。例如:
(1)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樊哙侧着他的盾牌撞去,卫士倒在地上。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而入。
(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十分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和侍从看。(传以示:传给……看。以,连接“传”与“示”。示,给……看)
(4)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醉了就互相枕着靠着躺下,躺下后就进入梦乡。(连词“而”也表承接。梦,名词用作动词)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而、去、来、用来、以便、为了”等。例如:
(1)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观沧海》)——往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用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2021高考 浙江)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5)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
(6)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当时我正为了(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
4·表示修饰关系,用来连接状语和谓语。可译为“而、着、地”,或省去不译。例如:
(1)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计算着日期而按时归还。
(3)呼中丞之名而詈(lì)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喊着中丞的名字并骂他,谈笑着从容就义。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树木蓬蓬勃勃地趋向繁荣,泉水细细缓慢地开始流动。(后句的“而”表修饰,可断定前句的“以”也表修饰)
5·表示结果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的结果。可译为“才、以致、以致于、从而”等。例如: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唯恐托付的事情没有效果,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从而走向灭亡。(时间名词“日”“月”分别作“割”“削”的状语)
6·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率军)围攻晋国,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
(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4)当时是,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贤能,又有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兴兵侵犯魏国。(多,形作动)
7·表示假设关系,常用在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开头。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
(1)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如果咬着人,没有救治的方法。
(2)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吕氏春秋·博志》)――好马一天跑一千里,是车轻;如果是重车,就走不了几里。
8·“以”可以连接“来、往、上、下、东、西、前、后”等表时间、方位、处所、范围的词。现代汉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可不译。例如: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接受重托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以,表时间)
(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陈涉世家》)——就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以,方位。徇:招抚)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游褒禅山记》)——沿山而上五六里的地方,有个幽暗深邃的洞穴。(以,表处所)
(4)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来主管官员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给予赵国。(以,表方位。案,通“按’,审察、察看)
(5)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以下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以,表范围)
三 副 词
“以”用作副词,通“已”,相当于“已经”。例如:
(1)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士兵买鱼煮吃,在鱼肚子里发现字条,本来已经认为它奇怪了。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日期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苏武传》)——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物故:死亡)
(4)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qiǎng)颜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等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要说不受侮辱,那就是厚脸皮罢了,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曷,同“何”,什么)
复音虚词(固定结构)
1·以是:介词“以”(因为)和指示代词“是”(此)结合,构成固定短语“以是”,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等。例如:
(1)以是人多以书假(借给)余(《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蠧》)――由此说来,仁义政策和雄辩智谋不是用来管理国家的办法。
2·以故:连词“以”和连词“故”结合,构成固定短语“以故”,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例如:
(1)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能)追击秦王。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收揽人才,士人因此都投奔他。
3·以为:
1)“以”和“为”都是动词,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可译为“认为”“作为”“觉得”等,或不译。例如: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2)撰长书以为贽(zhì)(《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咨询他。
(4)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裁减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当下装。(制:裁剪。芰荷:何叶。芙蓉:荷花。衣、裳:古时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呢?
2)介词“以”和动词“为”结合,组成“以为……”,即“以(之)为”或“以……为”,可译为“由……形成……”“把……做成……”、“把……当作……”等。例如:
(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介词“以”的宾语“全石”前置,表示强调。)
(2)木直中(zhòng)绳,(róu)以为轮(《劝学》)——木材直的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做成车轮。(,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们)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4)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老师墨子解下腰带当作城,把木片当作攻城的器械。
4·有以:意思是“有用来的……(办法、话语、机会等)”或“有什么办法用来……”,以,介词,用来。例如:
(1)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项羽没有什么应答的话,说:“坐。”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我就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了。或“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5·无以:可译为“没有用来……的(话、办法、东西)”“不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办法”“无法”等。例如:
(1)河曲智叟亡(wú)以应。(《愚公移山》)――河曲智叟无话回答。(亡,通“无”,没有。亡以应:没有用来回答的话,即“无话回答”)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形作动,远大的目标)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军营中没有什么可用来娱乐的,请允许我来舞剑吧。
附:动 词
1·“以”可以单独作动词,作谓语。翻译时,应根据语境灵活译为“以为、认为、任命、任用、率领、带领、用”等。例如: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以防备匈奴。(军:名作动,驻军,驻扎)
(2)皆以美于俆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都认为(我)比俆公美。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士也不一定会任用。(前句的“用”是动词,可断定后句的“以”是动词)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书))――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力戒奢侈,提倡节俭。
(6)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本记》)――项梁于是带领八千人马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2·通“已”,停止。例如:
(1)无以,则王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如果大王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以德服天下的“王道”吧?(无以:不愿停止。这里指不能不说)
学后检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和意义。
(1)不以疾也( )
(2)予作文以记之( )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4)以天下之所顺( )
(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6)申之以孝悌之义( )
(7)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8)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9)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10)王好战,请以战喻( )
二、选择题。
1.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006年江苏卷)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007年上海卷)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含有“以”的句子均为近年高考考查过,经重新组合,下同)
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C.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愿以十五城易璧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今以钟磬置水中 D.(刿)问:“何以战?”
5.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6.下列句中的“以”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③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⑥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⑦折藏之,归以示之⑧蝉蜕于浊秽,以浮游沉埃之外⑨以小易大,彼恶知之⑩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A.⑤②/①⑩/⑥/③⑧/④⑦⑨
B.⑤⑦/①⑥/⑩/③⑧/②④⑨
C.⑤①⑩/③/⑥⑧/②④⑦⑨
D.⑤⑦/①⑩/⑥/③⑧/②④⑨
7.下列句中的“以”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复之以掌,虚若无物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③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④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⑥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⑦将以衅钟⑧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⑨以此知之,故欲往⑩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⑾天将以酬长厚者⑿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②⑩⑾/③⑥/⑤⑦⑧/①④⑨/⑿
B.②⑥⑩/③/④⑿/①⑤⑦⑧⑾/⑨
C.②⑥⑩/①③⑤/⑦⑧⑾/④⑿/⑨
D.①②⑥⑩/③/⑤⑦⑧⑾/④⑿/⑨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无几,幹(人名,指高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后汉书·仲长统列传》)(2007年上海卷)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奔行在所。(《晋书·嵇绍传》)(2008年宁夏∕海南卷)【考卷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文章的出处和注释, 能帮助翻译或理解文章内容)
3、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晋书·鲁芝传》)(2018 全国i卷)
4、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晋书·鲁芝传》)(2018 全国i卷)
学后检测参考答案
一、(1)动词,认为(2)连词,表目的,来(3)动词,认为(4)介词,用(5)连词,同“而”,表修饰(6)介词,把(7)连词,来(8)介词,按照,依照(9)介词,因为,(10)介词,用。
二、1.B(B项的“以”与题干的“以”相同,都是介词,可译为“用”。
A.连词,来。C.介词,凭。 D.连词,相当于“而”)
2.AD(A D.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B.介词,因。C.介词,凭、靠)
3.AC(AC.因为,介词。B.连词,因为。D.连词,来)
4.BC(BC.介词,把。A.介词,用、拿。D.介词,凭、凭借)
5.C.(C.介词,用。其余各项的“以”表目的关系,来、用来)
6.D(介词,把/介词,因为/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为了/介词,用)
7.B(连词,同“而”/介词,因为/动词,认为/介词,用、拿/介词,凭)
三、1、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介词“以”为重点虚词,翻译时要落实)
2、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寻而:不久;复:又;以:介词,因为。所:名词,地方)
3、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以”“叛”“率”“以为”“先驱”各一分)
4、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以”“履正”“素”“作”各一分,句意一分)
本文关键词: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出处,使的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意思,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初中。这就是关于《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名词(二十二的常见用法和意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