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醴陵瓷器(中国醴陵瓷器值钱吗)

醴陵瓷器(中国醴陵瓷器值钱吗)文藏2017-11-22 16:30:53

清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纹瓷瓶

醴陵制陶始于东汉,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以碗、碟为大宗产品,还有壶、杯、酒盏等器物,多为釉下青花装饰,产品主要是中下贫农所用。1905年,湖南凤凰人、政治家及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次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拨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粗瓷向精瓷转变,并创造出釉下五彩瓷。

自熊希龄改革后,醴陵瓷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据1911年《时报》报道,那一时期,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之来此贩运者络绎不绝”。这标志着醴陵瓷业进入一个辉煌时期。

清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纹瓷瓶,高47.4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3厘米。圆唇、敞口、束颈、折肩、体瘦长、下收、圈足,作釉下五彩装饰,口外侧沿和折肩处各一周青花卷叶纹组成如意云头纹,折肩上部八组青花花卉纹,颈部二组折枝花卉纹,肩至腹底绘五彩山水人物秋游图,底款被磨掉,应属陈设瓷,是醴陵釉下五彩的代表作。画面色彩富丽而不失淡雅,山水深远而不失恬静,人物神情闲适,表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田园风情的向往。

民国梅竹地开光双鸡诗文瓶

民国梅竹地开光双鸡诗文瓶,残高40厘米、腹径18.3厘米、足径13.1厘米。直颈,长圆腹下收,瓶体修长,圈足。釉面纹饰层次较多,颈部饰绿叶兰花。肩部有三层圈饰,由上至下分别由数周绿色弦纹分隔,上圈以蓝彩饰勾莲纹,中圈以褐彩绘斜线三角纹,下圈为绿彩米字纹。瓷瓶腹部前后开光为四瓣花形,开光外满饰蓝地梅竹纹。瓷器一面的开光内绘松菊双鸡图,画面中,松树位于左侧,长满松针的枝干向另一侧斜出,树下生长着绿色和粉红色的菊花,花朵之间则绘有美石。在美石一旁,以全身白色和黄、黑相间分别绘有两只羽丰体健、神态从容的雄鸡。瓷瓶的近底部为蕉叶纹,仍以绿色为叶,以白线为叶脉纹。

清末民初的醴陵窑瓷大多底书有款,少数无款。款识大多表明烧造地,除“湘造”、“湖南制造”等大地域简款外,主要有4个烧造地:湖南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学堂、模范窑业工场和长沙台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编年款的,如“大清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二年瓷业公司”等。

清醴陵窑素三彩山水纹瓷瓶

清醴陵窑素三彩山水纹瓷瓶,高63厘米、口径14.6厘米。瓷瓶仅以黑、赭、绿三种色彩,用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技巧,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画面以山为主体,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棱角分明的山石间,有飞瀑直泻,奇松伸展,还有那不知名的树木,瘦弱挺拔的枝干间开着星星点点的红花。远山朦胧如黛,近石巍峨逼人。山峰高低错落,高者耸入云天,有亭台、楼阁和吊脚楼参差坐落于山顶、山腰和山下各处。山下树木葱郁,江流环绕,有隐者悠悠地从山间小桥上走过,有渔人淡然地坐于湍急江水中的一叶扁舟上。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精巧,山峰气势磅礴,江水绿树恬静幽雅,配合瓶体端庄秀美的造型和细腻洁白的底色,堪称瓷器中的大气精湛之作。圈内书楷体红字款“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三行竖式,属于最典型的醴陵窑编年款瓷器。

民国醴陵窑水墨画亭园图瓷笔筒

民国醴陵窑水墨画亭园图瓷笔筒,高13.7厘米、口径12.3厘米。直筒式,平口圈足,主体纹饰为亭园风光,绘有回廊楼阁,树石芭蕉相映,并附有七言绝句诗文和款识,底款为绿彩隶书“民国十一年仲秋月建安制于湖南模范窑业工场”。诗文为“盖茅为屋矮檐遮,自掩双扉待客檛。手种芭蕉三百本,绿天清绝静无澕。”在七言绝句诗文之后写有“建安仁弟雅正 左汉川□琴作于渌江”并伴有“石仙”朱色印记。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蔽天成荫的芭蕉,主客双方正端坐茅舍相互交谈。诗文内容与纹饰主题相互辉映,通过七言四句将作者对芭蕉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有反映其躲避世俗闲居静谈的生涯与情趣。

民国米地开光诗文笔筒

民国米地开光诗文笔筒,高14厘米、口径12.7厘米。笔筒为圆筒形,纹行为绿釉米地纹,三处八棱形开窗,窗内为隶书“青囊歌”一首。正文34行,竖式,其中前33行,每行均12字,最后1行只有1字,共计397字。落款为“右篆刘今希先生青囊歌以应纡青先生教正 建安徐栋书”,后有两枚朱红印记,字迹已模糊。底款以绿彩隶书“湖南模范窑业工场制”九字款。《青囊歌》为刘泽湘之作,主要歌颂友人王纡青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此件笔筒不仅保存完好,而且通过近400字的诗文将王纡青医术医德的精湛和高尚展现于世人面前,体现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

湖南模范窑业工场的前身就是湖南瓷业学堂,1917年以教学为主的瓷业学堂改为以研究试验为主的窑业试验场,1924年又改为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湖南模范窑业工场,至1931年终因经营失败改为他用,虽然存世时间仅有八年,但是仍然烧造了不少佳器。

著名古陶瓷专家王莉英分析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中国瓷器的烧造,先后创烧出高温釉下(铁)褐彩、釉下(钴)蓝彩和釉下(铜)红彩。清朝雍正、乾隆二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的巅峰时期,几乎达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恰于高温釉下彩方面建树甚微。近代醴陵瓷业在短短数年中便一举创烧出多种高温釉下彩,号称釉下五彩。尤其是创烧出多种复合彩料,以多层次的色阶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是历史性的创新突破,也是对中国瓷器烧造历史的卓越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寿祺和林家湖两位近代中国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标志性人物开始了恢复和振兴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活动,并使醴陵釉下五彩瓷又开始了其绚烂的生命。当今,醴陵釉下五彩瓷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种类,其更被冠名为“国瓷”,足见其在我国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配图为长沙博物馆藏品)。


原文:《【湖湘】风味 清末风尚》——张海军

资源出处:《中国收藏》2017年11月刊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文藏头条号精彩内容:

西藏的佛教泥塑叫“擦擦”,与唐卡和金铜佛造像齐名

更多艺术赏析与收藏资讯,欢迎关注【文藏】头条号!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晚上磨牙(成年男人晚上睡觉磨牙)

下一篇: 环渤海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放弃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