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药师释药——山药、黄连、大黄在儿科中的应用2、黄连的功效与作用1、药师释药——山药、黄连、大黄在儿科中的应用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吴文博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都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越是在年龄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曾以“署豫”之名首载于《本经》,因避讳,改称山药。《本经》曰:“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中药学》指出山药的功能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现代研究指出,因山药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做成食物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不健运者,则是佳品。
清代名医张锡纯对山药的应用研究可谓是炉火纯青,物尽其才。在他的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医方总计一百八十余首,而用山药者竟达50余方之多。认为山药能够治疗的病约占内科疾病的百分之三十五。他还特别推崇山药食疗法,他认为用山药煮成粥可以滋阴退热、生津止渴,因其口感甚好,对于治疗儿童的疾病效果更佳。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哮喘(缓解期)之肾虚不纳证:肾气虚弱,摄纳无权,以肢冷畏寒,动则气短,面色㿠白,腰膝酸软,尿床或夜尿增多,生长发育迟缓,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状的证候,治法为补肾固本。方选金匮肾气丸。处方: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附子、桂枝。其中山药滋脾固肾,重在滋补脾阴,脾阴为脾阳的物质基础,中焦健运化行,既可辅助心火下行,又可增强运化之力,以后天补先天。
小儿泄泻之脾虚证:此证患儿多形体瘦弱,面色欠华,泻下稀便,其色淡黄,夹杂未消化之食物,腹软不痛,肠鸣辘辘,纳少,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脉细弱。患儿素本脾虚或因病后失调、喂养不当、伤及脾气,乃至生化无权,水湿内生而发为泄泻。治法为健脾燥湿以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 莲子、薏苡仁(炒)、 砂仁、桔梗、甘草。山药为平补脾胃之品可助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小儿厌食和水肿之脾虚证治法同此。小儿遗尿之脾肺气虚证,治疗可选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小儿疳证: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治法:调脾健运。方选资生健脾丸。处方:党参、薏苡仁、茯苓、山楂(炒)、白术(炒)、砂仁、甘草(炙)、芡实(炒)、麦芽(炒)、橘红、六神曲(炒)、广藿香、山药、桔梗、莲子肉(炒)、黄连(姜汁炒)、白扁豆(炒)、豆蔻。山药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药健脾补气。
小儿发育五迟之肝肾不足:筋骨发育迟缓,坐、立、行走、牙齿的发育都迟于同龄小儿,颈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薄,脉细软。治法:补肾养肝。方选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鹿茸、五加皮、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山药的主要功能就是健脾。小儿发育五软之脾肾两亏,治疗同五迟,可合补中益气丸。
小儿尿频之脾肾气虚: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以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尿频证候。治法益气补肾,方选缩泉丸。处方:山药、益智仁、乌药。山药补肾固精。(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连在儿科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吴文博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宜多用攻药泻药。小儿亦是纯阳之体,小儿热病传变迅速,易动风惊厥、伤津耗液、秽浊阻滞。当此之时,应及时驱邪扶正,快速截断疾病进展之机,清解热毒药中的“三黄”,便是不可缺少。笔者去年在本报发表了《大黄在儿科中的应用》一文,今再写黄连在儿科中的应用与同道分享。
黄连是中药“三黄”之一。“三黄”一词,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泻心汤”一方。该方由大黄、黄芩、黄连三药组成,故名“三黄”。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黄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曰:“黄连,味苦无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珍珠囊》曰:“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由于在中医儿科中用黄连的祛风湿、止中部见血两个功能较少,故在这里只讨论其他功效在儿科中的应用。
泻心火
心脾积热鹅口疮:症状以口腔黏膜及舌上满布白屑状物,周围红晕明显,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或伴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治法清泄心脾积热。方药清热泻脾散(黄连、栀子、黄芩、石膏、生地、茯苓、灯心草等)。方中黄连、栀子清心经火邪。
心火上炎口疮:症状为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心烦常哭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薄黄、脉细数。治法为清心泄热。方药为泻心导赤汤(生地、木通、黄连、甘草、灯心草)。方中黄连泻心火、生地凉心血。
舌舔疮:系儿童容易罹患的一种常见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临床表现为口唇及唇周围出现边界明显之红斑,伴有丘疹及鳞屑。病程长者口唇可出现皲裂或糜烂状态,皮损面积逐渐扩大,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病程较长,多的在1~2个月以上。治法:黄连适量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成稀糊状,棉签蘸涂患处,一天数次。黄连苦燥,寒可清解热毒,燥可收湿敛疮。麻油性凉而润,可以润肤,防止患处干燥开裂不适而诱使病儿舌舔。
清中焦湿热
胃热呕吐:症状为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夜卧不宁,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和胃。方药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方中黄连就是清热泻火。
湿热泄泻:症状为大便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粪色深而黄而臭,或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热利湿。方药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方中黄芩、黄连清胃肠内蕴之湿热。泄泻之变证伤阴证,用连梅汤(云连、乌梅、麦冬、 生地、阿胶)。
湿热疫毒惊风:症状为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神志昏迷,或烦躁谵语,抽搐频繁,惊厥不已经,腹痛拒按,呕吐不止,大便黏腻或挟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息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黄连泻中焦之火。
蛔厥证:方药用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 桂枝、 人参、黄柏)。方中的黄连、黄柏清胃肠内蕴之湿热、并苦下蛔虫。
治疮痈
湿热火毒之脐痈:症状以脐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全身恶寒发热,纳呆口苦,舌苔薄黄,脉滑数。治法为清火解毒、祛湿。方药为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黄连、黄柏、栀子、生地、赤芍、茯苓、泽泻、蚤休、鱼腥草、甘草)。方中黄连、黄柏、栀子清三焦之热。颈痈之肝胃火毒挟痰上工的治法为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生石膏、栀子、玄参、板蓝根、僵蚕、牛蒡子、生大黄、车前子、生甘草、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肝胆之热。
脏腑蕴热、火毒结聚之颜面部疔疮:疔肿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浓头出现;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腻,脉实数等症状。治法泻火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大青叶、生甘草)。方中黄连为君药,以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治赤眼暴发
小儿“红眼病”或暴发性火眼,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中医学称为天行赤眼。它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主要特点是结膜发红。外治法可用黄连眼液(眼科学):黄连10克,硼砂3克,氯化钠0.5克,加蒸馏水140毫升,煮15分钟,冷却过滤,净得100毫升,再经高压灭菌,即可使用,每日数滴。
黄连在中医眼科中也是常用到的一味药,在中医眼科内治法之清热法中泻火解毒法,常用的方剂就是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医院)
大黄在儿科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吴文博
大黄是药中四维之一。明·张介宾曰:“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大黄在临床中使用率高。
小儿虽为稚阴稚阳之体,不宜多用攻药泻药,但是,幼儿也是纯阳之体,小儿热病具有热变速,易动风惊厥,易伤津耗液,易秽浊阻滞的临床病理变化特点。当此之时,应及时驱邪以扶正,快速截断疾病进展之机。清解热毒药除黄芩、黄连之外,有斩关夺门之力的大黄更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药。
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苦,入胃、大肠、肝经,有“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瘀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向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大黄的功效特点一是气味重浊,直降下行,有斩关夺门之力;二是大黄的功效与用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大黄小剂量(3克以下)以清为补;中等剂量(1~2克大黄粉冲服或6~12克煎服)有缓泻、逐瘀的作用;大剂量(15~30克)以通泻攻逐作用为主;三是不同的炮制方法、煎煮方法也影响着大黄的作用。
单味大黄临床应用
小儿疱疹性口炎(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取生大黄3克,加入50~100毫升水中煮沸1~2分钟,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3天,临床效果不错。小儿蛔虫病:用生花生油50毫升加大黄粉6克给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小时,患儿在1小时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小儿便秘:新生儿便秘者用约3克大黄粉加沸水调成糊状后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7.5%。或将大黄5~10克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双足涌泉穴或脐部,10~15小时后取下,有效率为94%。小儿腮腺肿大疼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大黄粉15~20克滴入少许食醋,搅拌成糊状后贴敷于耳垂,每24小时更换1次,3~5天为1个疗程。小儿脐炎:用50%酒精清洗脐部后,上敷大黄粉0.3~1克,1次/天,5天内可全部痊愈。
另外,单味大黄还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黄疸、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肠功能衰竭、肠胀气、急性肾炎、高热、小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疾病中且疗效显著。
大黄复方应用
大黄甘草汤,由大黄配伍甘草组成,首载于《金匮要略》,主治邪热积滞于胃肠的病症。小儿多饮多食,饮食积滞于胃肠者就在所难免,随之就会出现便秘、发热、呕吐等疾病,用大黄甘草汤治疗该病症是取邪去则正安之意。大黄配伍甘草,甘草一能缓大黄之性,二能调味扶助正气。该方药不苦微甜,小儿也乐于接受。胃肠积热型便秘,可用大黄5克,甘草3克,用开水100毫升冲泡30分钟,取汁可分2~3服,便通则停。若胃肠积滞之发热、呕吐,也可用通腑泄热大黄甘草汤,变通则热退,变通则呕吐得愈。
配伍应用是中药的一大特点。大黄临床上可与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活血药、补虚药、化湿药、止血药、祛湿药、化痰药、理气药、温里药等多类药配伍应用,形成诸多方剂可用于治疗儿科疾病,比如一捻金(《医宗金鉴》)(大黄、槟榔、黑丑、白丑、人参),主治用于儿童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为儿科常用消食剂;三黄枳朴丸(《幼科发挥》)(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枳实、厚朴、槟榔),主治小儿湿热成痢,并有食积;千金龙胆汤(《千金要方》)(龙胆草、柴胡、黄芩、生甘草、钩藤、赤芍、大黄、蜣螂、赤茯苓、桔梗、大枣),主治疗小儿惊风;牛黄夺命散(《证治准绳》)(牛黄、白牵牛、黑牵牛、大黄、槟榔),主治小儿马脾风;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山茱萸、薄荷、酸枣仁、枸杞、破故纸、核桃肉),主治阳虚小儿慢惊风等。(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2、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
3、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4、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5、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
6、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本文关键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连上清片的功效与作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图片,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这就是关于《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药师释药——山药、黄连、大黄在儿科中的应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