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院士(高山院士 感情混乱)
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网站消息中国地大54岁院士高山病逝后, 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哀悼。5月5日上午,高山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三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武昌殡仪馆为高山院士送行。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地质大学高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3日5时5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54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委托有关方面对高山院士去世致电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办公室打来电话,胡锦涛同志对高山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同志委托有关方面对高山院士去世致电哀悼或送花圈,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致电哀悼慰问并送花圈的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领导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同志,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同志等。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单位,以及八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发来唁电或送花圈。
四十余位两院院士,八十余所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有关单位领导,以及高山院士生前好友、同事、学生、亲属也发来唁电或送花篮、花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协、武汉市政协、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部门、兄弟高校、科研院所院士、领导及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老领导、院士、现任领导以及高山院士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家属和亲属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遗体告别仪式由我校党委书记郝翔主持。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刘勇胜代为宣读部分唁电。我校校长王焰新介绍高山院士生平。
高山院士1962年6月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籍贯云南省石屏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5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和西北大学(1999至2004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高山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地球化学家、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科学顾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侯德封奖、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2009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
高山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研究,在大陆地壳成分、壳幔交换作用以及激光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系统创新成果,他的开拓性和基础性研究工作,极大推动了我国和国际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入选汤森路透和爱思唯尔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
高山院士获得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壳63种元素的丰度值,发现了中国东部下地壳独特的中性成分和双层结构,揭示了全球大陆下地壳结构与组成的大尺度不均一性。有关成果成为地球化学参考模型中大陆地壳成分的重要数据基础,使我国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研究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该成果已成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高山院士发现与提出了下地壳拆沉再循环这一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证据,发展了拆沉作用的示踪方法,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壳幔交换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认识,提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古元古代与中新生代两期地幔改造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这一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内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
高山院士带领研究群体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创新及国际标准物质定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推动了我国微区分析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山院士不幸身患重病后,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折磨,坚持科研和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他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为我校地球化学学科的建设、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推动我国地球化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显著成绩。他从教三十余年,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为我国的高等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幸英年早逝,为同行留下了莫大的遗憾,更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道德风尚和学术思想,将激励年轻一代献身科学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