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氧化钠俗称什么】,氢氧化钠俗称,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氢氧化钠俗称什么:氢氧化钠俗称2、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按单元归纳1、氢氧化钠俗称什么:氢氧化钠俗称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等。
氢氧化钠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白色片状或颗粒,能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也能溶解于甲醇及乙醇。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研究历史:氢氧化钠在很早以前就以碱性物质为人们熟知。1787年,医生Nicolas Leblanc(1762-1806)发明了用食盐制取氢氧化钠的合适工艺,并进行了大规模生产。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即水溶液酸碱理论),他提出酸即在水溶液中凡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物质,碱即在水溶液中凡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从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得到了明确的定义。
运用:氢氧化钠作为常用的化学品之一,是很多工业过程的必需品,常被用于制造木浆纸张、纺织品、肥皂及其他清洁剂等。
2、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按单元归纳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按单元归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 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 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2) 液体药品取用:①试管倾斜 45°②标签朝向手心③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3) 量筒使用:①俯视:读数>液体实际②仰视:液体实际>读数
(4) 滴管使用:①胶帽在上②悬空在试管口③不能平放或倒置④用完清洗
(5) 酒精灯使用:①燃着时禁止加酒精②禁止酒精灯互相引燃③灯帽盖灭④打碎失火后, 用湿抹布扑灭
(6) 加热液体:①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先预热③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④烧完不能立 即接触冷水
(7) 三不原则:不尝、不摸、不直接闻
(8) 闻气味:扇闻法,扇少量气体到鼻孔处闻气味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划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 红磷测氧气含量的用量
(2) 体积五分之一是剩余的瓶体还是整个瓶。
(3) 误差分析的方法与角度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 氧化物。
4、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
(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 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 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eg: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①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②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
③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 是化合物
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单质
⑤某集气瓶充满了无色气体,经检验只有氧元素和氮元素,则该集气瓶中物质一定是氧 化物
5、稀有气体一定是单原子物质。
6、空气质量报告检测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 臭氧等。
7、氧气有助燃性无可燃性。
8、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一样(空气中淡蓝色,纯氧中蓝紫色)。
9、木炭燃烧无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白光,放热。
10、化合反应生成物种类数量,氧化反应有无氧气参与。
11、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同。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物总量。
e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后的二氧化锰不能继续使用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成后,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二氧化锰的质量减少 D、不同的化学反应,催化剂不同
E、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2、试管口有棉花为高锰酸钾。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不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14、反应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具体名称,只能描述生成物的特点e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碳、蜡烛在氧气中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火焰呈白色并放出大量热 C、空气成分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D、分解反应与氧化是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
E、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为一种,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为一种
15、高锰酸钾制氧气:
(1) 收集:导气管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2) 验满:排水法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 最后一步顺序:先撤导气管再熄火。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1)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如 稀有气体。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本身可以继 续分割。
(3) 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原子与离子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4、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是否为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量,并不是一个实际量,不加单位,但是有单位。
6、元素是宏观概念,区分不同种元素的唯一依据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元素符号与数字的位置关系:
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 2H;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如Ca(OH)2;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 Ca2+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⑤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如 3CH4;
⑥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如 5Ca2+。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9、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 H 原子就无中子)。
10、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12、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 8。(第一层为最外层 2 个电子)
1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 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 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 H+、NH +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过滤: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软水硬水区分:加肥皂后,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
3、氢气点燃之前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4、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5、宏观讲组成与种类;微观讲构成、种类与数量
6、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存在于分子中
7、离子带多少电荷,形成分子时,元素便显多少化合价
8、单质的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原子(离子)团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9、一种分子中不包含另一种分子。如 H2SO4 中的“H2”不表示一个氢分子,而是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10、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 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 Cl- 叫氢氯酸根)
11、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 NH4NO3 (前面的 N 为-3 价,后面的 N 为+5 价)
1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 NH3 、CH4 。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因为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条和氧气质量的总和。但在该实验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镁条质量要轻, 这是因为有部分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了。
2、天平误差分析:物品砝码放反,且使用游码时,物品实际质量比规定质量少砝码示数的 两倍。
3、红磷与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必须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即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4、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燃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镁因温度过高而蒸发。
5、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词理解
(1) 参加反应:即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物中未参与化学反应的部分不计入 质量守恒计算
(2) 化学变化: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3) 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关系,不强调体积、分子数、密度等质量之外的参数
(4) 所有物质:包括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气体等易忽略的物质
6、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之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7、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考查方式 1.列表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2.考察六不变,确定元素组成 3. 求化学式)
8、质量守恒不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 1g 氢气与 9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10g,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g 氢气完全反应只能消耗 8g 氧气,生成 9g 水。
9、化学方程式中质量比的关系计算方法: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符合实际情况。
1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细节部分:反应条件的区分①燃烧与点燃②电解与通电③加热与高温 等,气体与沉淀符号的使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石墨、金刚石化学式相同,但是不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2、石墨做电刷体现出来的性质(原因):导电性,滑腻感
3、活性炭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吸附难溶性固体颗粒
4、石墨烯是单层石墨,性质优良,导电性、导热性
5、C60 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1 个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6、煤炉火焰中出现蓝火原因:CO 燃烧,出现 CO 是因为碳单质与二氧化碳反应
7、C 与 CuO 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8、CO2 制取实验:
(1) 不用浓盐酸:会挥发出 HCl 气体
(2) 不用碳酸钠:反应速度过快,不变收集
(3) 不用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使反应停止
(4) 除去混有的 HCl 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制取装置与收集装置的依据:
10、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CO2 + Ca(OH)2 == CaCO3↓+ H2O
1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中:(1)下层蜡烛熄灭原因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②二氧化
碳密度比空气大(2)下层蜡烛先熄灭原因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大
12、CO2 使石蕊变色实验:对比思想的理解
13、CO 与 CuO 反应条件是加热
14、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不会改变,降低的是物资的温度
15、CO 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6、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 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17、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18、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 要检验纯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甲烷的化学式 CH4,燃烧火焰是蓝色,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3、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大部分金属都是银白色金属,金是黄色,铜是红色,铁粉是黑色
2、常温下,汞是液态金属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是物质的用途,还需要考虑性质之外的因素,如:资源、环保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最早开始使用的金属是 铜
5、金属制成合金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合金是混合物。钝化是化学变化
6、合金是金属材料,有金属特性,且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相比纯金属来说:硬度、强度、 抗腐蚀性都要优良,熔点要低,因此合金比纯金属的用途更广
7、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要强于钢
8、黄铜是铜-锌合金,为黄色金属,青铜是铜-锡合金
9、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形状是物理变化
10、金属与酸的反应时置换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图像分析:一看坡度,二看高度(时间-氢 气图像)
11、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eg: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错误,请说出理由:
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E、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2、金属与酸反应越快,金属活动越强;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1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即金属的化合物必须是可溶的
1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与滤液的含义
15、探究三种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
16、地壳元素排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7、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有磁性,可吸引铁、钴、镍三种金属
1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①通入气体前,必须要验纯②先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再点燃 酒精灯③酒精灯熄灭后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④实验中要进行尾气处理
19、高炉炼铁中产物是生铁,计算时要注意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不能包含杂质。实验室一氧 化碳还原氧化铁产物是纯铁
20、铝比铁活泼,但铁比铝更容易生锈。铁锈三氧化二铁蓬松多孔,使铁更易生锈;铝表面 氧化物三氧化二铝致密二坚硬,阻止了铝的进一步锈蚀
21、铁生锈是由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2、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 价(即生成亚铁盐)
23、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 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 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4、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第九单元 溶液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是混合物,溶剂与溶质大都是纯净物
(1)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体积≠溶剂体积+溶质体积
(2) 溶质被溶剂溶解是物理变化
(3)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 的;对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对于气体,温度越低,溶解性越强
4、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物质,也可以使气态或固态物质
(1)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溶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5、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溶剂是水;
氧化钙(生石灰)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
6、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但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
7、物质在溶解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NaOH 溶于水放热, 温度升高;NH4NO3 溶于水吸热, 温度降低;NaCl 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
8、乳化现象是液体与液体间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大液滴变成小液滴的变化
9、可以使植物油发生乳化现象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10、乳浊液是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发生分层
11、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渍是溶解现象,洗涤剂除去油渍属于乳化现象
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限定一定量的溶剂与一定温度下
1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1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15、改变溶剂的质量不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16、搅拌不能使溶解度增大。
17、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18、结晶后析出固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9、结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为蒸发溶剂与降温结晶;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
20、母液(苦卤)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1、溶解度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下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22、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23、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2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6、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那部分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未溶解的溶质不能计入溶液的溶质质量
27、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28、恒温蒸发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29、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时,误认为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大于混合溶液的体 积。
第十单元 酸与碱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蓝色,遇酸不变色,且属 于化学变化
(1) 发生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2) 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变色
2、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需要密封保存;敞口导致溶液质量 减小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为溶质质量减小
(1)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4、浓盐酸打开瓶盖后看到白雾是因为 HCl 气体挥发,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液滴
5、浓盐酸是无色液体,但工业盐酸呈淡黄色
6、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 量增大,属于物理变化。故浓硫酸应当密封保存,
8、浓硫酸常用作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或二氧化硫等中性或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1)中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中性;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酸性
9、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照一定比例脱去,而生成黑色的碳,属 于化学变化
10、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严禁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1)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
11、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所以应当放在棕色瓶中,之余阴凉处密封保存
12、浓硫酸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
13、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4、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电离出 H+,
15、氢氧化钠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16、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17、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属于 物理变化
18、氢氧化钠可以去油污,属于化学变化
19、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 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其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
20、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溶于水俗称石灰水;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钙俗称石 灰石
2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 OH-
22、溶液导电是因为溶质在溶剂中解离出了带电的离子
23、酸与碱发生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 H+与 OH-的反应
24、治疗胃酸过多使用的物质主要是氢氧化镁
25、pH 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0-7 表示酸性,数字越小,酸性越强;7-14 表示碱性, 数字越大,碱性越强;7 表示中性
26、测定溶液酸碱度的 pH 试纸,如果预先用水湿润,会导致测量结果显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偏小,对中性溶液无影响;也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量,且测量的结果一般为整数
27、正常雨水的 pH 值约为 5.6 是因为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28、酸雨会对建筑以及农作物等造成危害
29、碱性溶液具有去油污的性质,为化学变化
30、酸溶液一定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 定是碱。
31、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2、酸性(碱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后,会导致溶液的 pH 值无限接近 7,但是永远不会等于 7 或大于(小于)7。
33、pH=0 的溶液不是中性而是酸性很强的溶液。
34、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举例: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本文关键词:氢氧化钙俗称化学式,氢氧化钠俗称,氢氧化钠俗称小苏打吗,氢氧化钙俗称什么,氢氧化钠俗称强碱。这就是关于《氢氧化钠俗称什么,氢氧化钠俗称(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按单元归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