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什么是公主病(公主病特征)

什么是公主病(公主病特征)原创柳飘飘了吗2021-05-11 14:15:14

前两天,《小舍得》大结局。

不出预料的国剧合家欢收尾,意外的是,一些原本可以更深度侧写的人物,仓促交待。

比如,米桃这个小姑娘。

她是个天才少女,为了不辜负她140的高智商,父母带她到大城市上学。

虽然成绩优异,在同班同学父母的比较链里,永远压别的小孩一头。

但,她不是别人家的小孩;别家小孩对她来说,也是别人家的——嫉妒永远在别处。

夏欢欢嫉妒她学习好,她也在欢欢优越的物质环境下,险些被自卑感吞没。

本来,欢欢的世界是与她无关的。

至少在成长阶段。

母亲为让她见世面,间接促成这单向变形计——

是的,米桃姑娘总是让飘想起《变形计》中,那些被短暂置换人生的农村小孩。

他们被空降到一个充满梦幻泡泡的世界,但没有一个泡泡是属于自己的。

与其说是天降馅饼。

不如说,是去经历一场残酷的人性实验。

游戏结束,捕捉到一个励志的梦。

还是在梦里迷失掉自己。

都不一定。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被变形的米桃们——

米桃们

米桃第一次走进同学夏欢欢的世界。

她的妈妈是这个世界的开门人——殷勤地向东家问候辛苦,为同学欢欢递上拖鞋。

米桃知道妈妈在这里做小时工,但没见过。

居然会有莫名的不自在。

她来不及为这种不自在找到根由,合理平复,就被欢欢的世界耀花了眼。

开阔的大平层,华丽的家装,吃不完的好吃的,欢欢的玻璃柜和欢欢的世界一样丰富——

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芭比娃娃。

迪士尼公主,米桃只记得白雪。

爱豆是艾莎的欢欢不屑: 白雪公主只会哭哭啼啼,等别人来救她,不像冰雪皇后。

不是米桃的公主观扭曲。

是她的世界里没有公主。

所以,当欢欢穿着一套套公主裙,请她帮她挑选时,米桃有些傻眼。

蜜桃色,仙紫色,天蓝色。

在她眼里都等于——

不耐脏。

合身漂亮,等于明年就穿不了,会浪费。

她们互相不理解。

米桃的对标人物,可以是一个大哥哥——

高占喜,湖南卫视《变形计》第一季第一期的农村主人公。

他也挺过时的,作为90后小孩,他“认识”的明星是赵本山和刘德华。

而实际上,他根本分不清他们的脸,谁是谁。

不是他不时髦,是精神享受绕过了他的世界。

《变形计》玩的就是娇惯的城市小孩,去农村大改造;贫穷的农村小孩到城市见世面。

交换人生的游戏。

短暂七天,矛盾、冲突、错落交布。

戏剧感十足。

第一次进城那天,高占喜坐在“城里父母”的宝马车里看高楼,看到哭了出来。

第一次吃大餐,他哭;

第一次用手机,他也哭。

但,很快他就笑了。

由贫入奢,毕竟是件愉快的事——

原本只知道学习的他,看起电视、玩上电脑。

他乐不思蜀,不想回家。

甚至忘了自己姓什么。

有客人来城市家庭做客,高占喜自报他们的姓。

甚至,他挑起了食。

还颇为起范儿的把不爱吃的菜,丢到地下。

从进城第一天起,他就一直把“钱”字挂在口边。

一直懂事、体恤的他,对父亲给自己的生长环境,抱怨了起来。

米桃也有这样的“迷失”时刻——

在欢欢一次玩耍,就花掉他们一家好几天生活费时,在父母因受过人情、便对她被欺负哑然时。

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底气和安全感的孩子。

她笃信的公平正义,成了大人偿还人情的工具。

幸而,不同于原著的黑暗结局——米桃心态失衡,患上抑郁症。

逐渐背不完整一条公式,写作文总是机械重复。

不得不回老家休养。

剧版的结局,仓促,正向——

物质悬殊的冲击,反而激励了米桃一家,决定在上海扎根,住进更大的房子。

她也将和欢欢一样,有光明的未来。

而高占喜也是个被悬殊刺激、激起斗志的幸者。

在短暂迷茫过后,为自己捕捉到一抹光。

自“变形”后,他调整心态,励志读书。

后来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师范,成为了一名国防生。

但,让我们把天使之手收回——

如果,不是如米桃,虽然有过迷茫,但周围还是有很多懂得爱的人,给她正向呵护。

如果,通不过这场莫名其妙的人性考验。

抱得“虚荣”、“不平”、“嫉妒”回家。

唯独和叫“希望”的那颗泡泡,错过了呢?

世界的反面

实际上,《变形计》里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黑暗结局版的米桃。

是被击垮、撞歪斜掉的高占喜。

只是,相较于言行浮夸、前后有真香反转、看点十足的城市孩子们。

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去向,不被注意。

甚至于,也不太被理解。

比如,到城市变形没多久,就“染上公主病“的农村小女孩,王红林。

王红林自幼父母离婚,和年迈的奶奶、瘫痪的大伯相依为命。

由于适应城市生活很快,她身上一些不够拘谨、甚至有些“飘起来”的虚荣感,被节目组放大。

原本在农村会自己炒菜、洗衣服的她。

到了城市,洗头要城市父母给吹头发、和城里同学因为做值日吵架。

似乎有些过于娇气?

但,据《GQ》于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王红林及其伯父对于节目的爆料。

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魔幻——

节目中,王红林表现最被诟病的一段是:

她受伤了,让农村“哥哥”帮她洗脚。

但据王红林后来说:

这是节目组安排的。

自己睡午觉,就突然被叫醒洗脚。

而节目后期的旁白,却不断地暗示她的行为表现,有多娇气。

王红林的故事结束在一些令人唏嘘的传闻中——

原本贫穷的小女孩,回到农村,对物质要求起来,还让奶奶给她买沐浴露。

由于7天交换后,从来都是打妈骂爹、网瘾逃课的城市主人公洗心革面,朴实自卑的农村小孩立志读书的标准“正向结局”。

这一期的“变形失败”,尤为突显。

农村小孩王红林的“娇气”,令很多人无法接受。

节目播出时,就有不少人批判她“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又穷又坏”、“活该一辈子穷”。

还被做成表情包网暴。

舆论加上节目过于深扒她家庭中的隐痛,强行煽情,她患了抑郁症。

其他与王红林一样的、表现得“不够农村”的小孩,也都因为不成熟发言,被钉在耻辱柱上——

不想父母吴宗宏

后因多次联系城市父母被拉黑

甚至,他们的视频片段被搬去一些年轻人聚集的平台,还是继续被批判——

农村小孩还不懂事

城市的都没这么娇气!

发现没?

围绕《变形计》节目的发言,总是非常标签化。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诞生于刻板印象的节目——

对贫苦农村,有不切实际的田园牧歌式幻想。

笃信那里有治疗“城市独生子女病”的苦口良方。

同时,迎合着大部分中国人的古老意识:

让你也吃点苦,你就懂事了。

在它热播的那些年,很多小孩没少听的一句话是:该把你也送到农村去改造改造!

吃苦受罪,生活艰难。

等于会懂事。

这实在是对于苦难本身的轻蔑。

而,与王红林同期的城市主人公,施宁杰。

后来也在采访中,爆出惊人秘闻——

节目中那些浮夸打戏(城市小孩激烈顶撞、殴打父母、农村父母或工作人员)多是被安排的。

而为了诱导他继续配合拍摄,节目组经常喝吓、威胁他,甚至以烟酒、逛夜店等名目进行利诱。

而提到节目初衷,施宁杰直言:

我觉得去《变形计》的城市少年,都不会改变。

真要说有什么改变——

“我上《变形计》的时候觉得奥迪 TT 和宝马不错,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应该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这是一个变化,可能这两个车更适合我一点儿。”

这场置换人生的所谓“心灵洗礼”。

似乎除了感动刻奇导演,感动猎奇观众。

并没有人被改变。

主宰者

虽然脱离现实,但不得不说,最早几季的《变形计》还没有如此扭曲。

也确实有过一些公益性善举。

自08年节目一度停播,开始“技术性的调整”。

脸谱性、套路化越来越严重。

节目也彻底变成“富人游戏,穷人当真”的荒诞人性实验。

停播前几季的城市主人公,颜值越来越高,甚至连所谓“改造”,也变成了跳板。

节目播出后,不少城市小孩都成了网红。

变形计成为“变星计”。

一句真香让炒饭男孩王境泽,吸粉无数

但,与此同时,农村小孩却乏人问津。

难得有名姓的,不是被冠上“不够朴实,忘了初心”的名头。

就是未够励志、现状惨淡的辛辣新闻——

2014年《变形计》中的尚领兄无人照顾,早早辍学嫁人,尚爷爷也于不久前去世

有时飘不禁思考,即使没有那么多魔幻现实的幕后爆料和不堪。

就算节目中表现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那些农村小孩不够可爱,甚至可厌的表现,不能够被理解吗?

没有如期待般逆风翻盘的孩子,这华丽煽情的七天,又在他们后来的人生里,起到什么作用?

前一阵,很多人都尝到了嫉妒的酸滋味——

某明星与其自身业务能力极其悬殊的天价片酬,被爆出。

大家开始仔细计算、等换一个天文数字。

77天,1.6亿。

一天大概是208万。

平均每小时,约8.7万。

每分钟收入,约1444元。

一分钟,也就是你996小半月的结果;一小时,是一般农民劳作六七年的年收入;一天,是一位顶尖院士搞研究六七年的收入。

打工人们,O嘴以对,愤慨连连。

一个已对自我价值足够认知、也知道如何调节心态、知道合法获得合理报酬的成年人,有时,都会被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悬殊打击到。

飘不认为,让一个尚在成长中的孩子,体会到与同龄人环境的参差,真的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他们的年纪,心灵最敏感。

心智,却是最不成熟的。

同时,价值创造和自我价值认同,都是一个待挖掘、待丰满的时期。

他们往往只能认知到——

是这样,居然是这样。

却无法理解和良好认知,为何这样与如何改变。

于是,他们也只会粗暴归罪于父母,命运。

有一位山村支教老师,曾写了一篇长微博,怒斥《变形计》节目——

造假、剧本味过浓、为了噱头不择手段。

最重要的是,他们用了很多年,很多精力,才让山里的孩子,懂得爱与自爱,信与不信。

善意规避残酷现实、种下合理的希望。

但,一切却很容易,被一些荒谬的导向击垮。

所谓的互换,不过是拿自己的人生给他人铺路。

当然——

不是说,人只能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成长。

而是,没有给出通顺的“因”、没有播撒希望的“种”,粗暴地塞给一个孩子华丽甜蜜的“果”。

无异于毁坏。

贫富差距,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啃嚼的硬骨头。

7天,飞跃式的有限品尝。

真的能让一个孩子,嚼透它如何构成与打破吗?

当猎奇的看客散去,刻奇的眼泪流完。

没有人为被名为变形、实为扭曲的人生负责。

艾米莉·狄金森有首著名的四行诗——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而比优越和荒凉的悬殊,更为荒诞的:

是在一个名为消融坚壁、普照阳光的舞台上,

让优越更优越。

让荒凉更荒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神秘匹兹堡(巴基斯坦电影)

下一篇: 什么是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能根治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