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存有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就有20多处。现整理部分河津市知名景点以供大家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利用中秋、十一长假领略河津名胜,探寻家乡美景。
九龙庙景区一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因其形状如龙,所以俗称九龙庙、真武庙、祖师庙等。九龙庙历史悠久,有“西河画舫”、“孤云送月”、“雁塔凌空”、“倚斗金銮”、“太华晴峰”、“汾水秋波”、“小桥飞凤”、“原麟叠翠”等麟岛八景的美丽传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岗头遍岭是青松翠柏,故有“卧麟岗”之称。清咸丰十一年,崇文社王照离等人在创建崇文阁、纯阳洞时题名“麟岛”。
薛仁贵寒窑景区一一位于运城河津城东10里处,是唐代大将薛仁贵的出生地。薛仁贵的寒窑与诸葛亮的茅芦以及杜甫的草堂,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历史文化。薛仁贵故里位于河津市城区东紧临候西铁路和108国道6公里处的修仁村,村东的土岗名曰白虎岗,岗上有薛仁贵及其妻柳氏居住过的土窑一孔,亦称寒窑,高宽均为1。7米,清末民初灶、炕犹存,窑侧有白袍洞一所,内塑薛仁贵及其妻坐像。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就是禹门。《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禹门口公园景区一一是一个依山傍河、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主要景点有大禹庙、鲤鱼岛、水上乐园、度假村、黄河全程微缩景观等。
黄河龙门古渡风景区位于山西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毗邻著名的壶口瀑布。当地传说每年的春季农历三月,江河湖海诸川的鲤鱼逆水而上,成千上万的游到此处,跳跃行进、跃登河门,跃入者可以化为龙,人们把鲤鱼跳跃的地方称为龙门。这里不仅有奔腾的黄河和古老的长城古渡雄风,还有苍茫的沙丘和美丽的田园,非常令人神往,值得一看。
石门是黄河“三门”之一,位于晋陕峡谷的南端,涛涛黄河从宽仅60米的石崖中泄出,故而得名石门,石门两岸悬崖壁立,如刀削而成,高出河床数十米至百余米,谷底宽仅90米。石门两岸由两块巨石夹峙,高约100米,形如两扇门,不驯的黄河到了石门,仿佛一个撒野的孩子回到母亲怀抱,变得驯顺、安详。湍急的水流,由石门中喷射而出,山河景观气势雄伟。
黄河大梯子崖景区是是古倚梯城的主要通道,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魏孝文帝曾西巡至此,祭祀大禹并勒石纪念。桃花谷两岸夹山,山桃遍野,溪水淙淙,灌木葱茏。春天来临,花开烂漫,五彩映云,尉为壮观。据相关资料记载,此石梯年代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据民国版《乡宁县志》“山川考”记载:倚梯城,百一十里,西绝壁百余丈,在黄河大梯子崖上。“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
河津九龙公园景区一一公园以绿化为核心,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历史人文两大主题。主要景点有龙头石壁、九龙广场、太极晨舞、瑶池托月、走廊、拱桥、假山、荷池、九龙塔、回音台等。九龙塔不仅是河津市九龙公园的亮点,也是河津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河津的市塔、河津人的象征。来山西河津游玩,可一定要来九龙公园看一看九龙塔哦!
河津市龙脊公园,总投资1290万余元的龙脊园位于河津市区西北角,原是荒山荒坡和垃圾场。近年来,该市下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
台头庙原貌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布局合理,工艺考究,构造坚固,风格质朴,总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今天,台头庙因它的基本构件为元代而成为国保,又因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可惜的是它留给后人研究的资料太少了,有力的证据只有两通石碑,以及散落在民间的一些传说。
古垛后土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创建年代不详,元元贞元年(1295年)、明代、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均有修葺。
樊村玄帝庙,创建于隆庆四年(1570),万历三十二年(1604)竣工,历时34年。该庙是河津仅存不保存较为完整的琉璃庙宇。河津市被称为“琉璃故乡”,现存琉璃庙宇有连伯高禖庙、真武庙、小梁吕仙庙和樊村玄帝庙,其中以真武庙和玄帝庙琉璃保存最为完整。以前,樊村元代戏台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近年来随文物研究与开发的深入,玄武庙的琉璃制作工艺和明代建筑风格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地概壮巍,视野辽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庙内主要有戏台、古井、献殿、结义殿、三霄殿、五岳殿、阎殿等。
河津小梁吕仙庙位于河津市南端的峨嵋岭上,原名八仙庙,为纪念道有学者吕洞宾而得名。相传吕仙庙初建于明朝中期,经历代修缮,规模宏大。吕仙庙初建于明末清初的崇祯戊辰年间(公元1628年)。几百年来,几毁几建,在20世纪80年代,由当地小梁乡村民民间筹资,仿照古建原貌不断完善修复。现存庙宇建筑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河津市张家岭村北的双峰山,海拔950米。双峰山景色旖旎,山上山下有许多胜景奇观,沿途可见“彩凤朝拜”、 “金龙拱卫” “神龟驮庙”、 “雄狮卧顶”、 “双狮对峙”、 “猛虎下山”、 “翠柏附岩”、 “群猴归山”、 “五色岩层” “冰鳞山石”、 “竹叶状白云岩”、 “雄狮卧顶” “岩层长城”等许多美丽景观。山上“雄狮卧顶”有各种岩石、各种山花、各种山果、各种名贵药材,以及“神呼建庙”、 “牧羊驮砖”、 “举人路”、 “进士天梯”、 “状元顶”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
河津市江山庙,位于山西河津市的双峰山风景区,隐藏在吕梁山脉顶端的山腰部,远观其貌,半悬在空中,故其又名悬空庙。从河津市往北边十公里处的一个叫张家岭的小村背后的山上,江山庙就建在百余米直立的崖壁上,坐北朝西总长约20米,南北宽约4米,中间为正殿长8。4米,两侧各有一个配殿,长约6米,其建筑为砖木结构,两侧配殿对称。
河津沿黄旅游公路(龙门至西范段)全长19。543公里,以建设沿黄经济带为总目标,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点黄河龙门景区为契机,立足“交通 旅游”融合发展理念,路线全部沿黄河岸边布线,道路两侧高标准建设了彩色沥青自行车道、2个驿站和5处观景平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深入挖掘沿线生态、文化、旅游潜能,将黄河石门、鲤鱼跃龙门、大禹治水、万亩桃花园、千亩黄河湿地公园、龙门景区等自然文化景观串联起来,突出了“自然风光 黄河文化 慢生活”的休闲体验功能。
汾河湿地,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沼泽地里水草摇曳,丰茂的水草、朴素的野花与周边多姿的山峰遥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卜子夏墓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的阳村乡东辛封村东,景点共分两部分,由子夏祠与子夏墓构成,卜子夏祠堂汉代即有,历朝历代多次重建,现仅存正殿3间及部分碑刻。
河津市樊村戏台位于河津市樊村镇樊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后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重修,此后还多次修葺,1985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60余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建制,是河津市保存最完整的戏台之一。
阮氏双碑楼为清光绪例赠武德佐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德行碑楼,位于小梁乡西梁村中,坐西北朝东南,东西8。29米,南北3。15米,占地面积29。1平方米。双碑楼建于光绪三年(1877),仿木砖雕结构,单檐歇山顶,形制相同,砖雕十分精彩。
耿都遗迹位于市城区东南10公里处的山王村(旧称帝王村)北。据光绪版《河津县志》载,此处两次建都。主要为商王祖乙迁此建王都,后被汾水所淹,由于河患,祖乙再次将国都迁到了刑地,(最后一次迁到了庇( bì)自从商祖乙迁都后,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耿国国君。耿国是商王朝的侯国,规模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县。这个诸侯国经历了32位国君,延续了700多年。山王墓地:位于河津市柴家乡山王村。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西周晚期墓群。曾经发现有土坑竖穴墓,出土了带有“共王”字样铭文的青铜鼎、青铜盘、青铜壶盖等随葬器物。
玉泉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柴家乡北张村。玉泉寺是典型的的隋代建筑,隋炀帝大业12年赐名”玉泉寺‘’,隋代末年军阀混战,玉泉寺被毁,2008年重建,是河津市的重点文物保护组成部分之一。玉泉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其前身为商周时期耿国宗庙,后为春秋时期赵家最早的家庙,《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经过重修,现在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多宝塔、祖师殿、王爷庙、娘娘殿等,建筑精美,气势恢宏,灵气生辉,香火旺盛,是礼佛游览的绝佳旅游胜地。
旁通峪位于僧楼镇琵琶垣村附近。旁通峪在古代很有名。在古代,旁通峪一直是河津到乡宁的通道。旁通峪的石翁山是有名的柏谷城,隋朝时建有永兴禅寺,是河东地区最大的悬空寺院。隋唐文中子王通讲学的地方,也是东皋子王绩的隐居之地。泉水汇流的白牛溪更是被后来的文人所称颂。永兴禅寺毁于明朝的大地震。虽说寺庙无存,清泉断流,但是石翁山独特的风光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瓜峪位于樊村镇和僧楼镇交界的北午芹一带,因沟谷形状类似黄瓜而得名。瓜峪为河津古八景之一,以瀑布清泉、岩石秀美而著名。瓜峪河是汾河的支流,发源于乡宁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河津市境内,出山,南偏东流,于河津赵家乡北里沟直入汾河。是河津最秀美的山水风光,也是运城甚至山西最美的山水之地。
神峪位于僧楼镇北午芹村后,在“三峪”中,神峪沟谷最短,但泉水最大,相当于几面深井的出水量。几百年来,神峪泉水一直滋润着山下千万亩的土地。神峪旁的午芹峰以前庙宇众多,是古代文人长期隐居的地方,也是附近乡民祈神求雨之地。神峪风光也是河津古八景之一。
闫家峪石洞,位于僧楼镇闫家洞村村后。峪口的山峰上为古代军戌之地。沟谷深处的悬崖上有天然形成的大型岩穴,岩穴分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的岩穴过去都有清泉。岩穴前是一块百平方的平地。当地人说这里以前是寺庙。
午芹峰位于河津市北午芹村正北,在唐《地理志》中就载有其称。午芹峰三面围山,孤峰突起,其不高而俊秀,虽不大而雅致。它傍山依水,北依吕梁马鞍岭,东连姑射黄颊山,西眺黄河龙门,南揽孤山汾水,自古以来就是邑中负有盛名的山川猎胜之地。清光绪五年河津县志《山川》一节中就详细描叙:“午芹峰,在县北三十五里,黄颊山之西峰也。上有午芹洞,下为芹溪,以产芹菜名”。金代进士、文学家段克己在《赠答封仲坚诗》中赞叹:午芹多奇峰,流水出其左。
河津疏属山坐落在河津市汾河南岸柴家乡吴村之南,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古老土山岗。宋阮逸注:“疏属,山名。”疏(shu),分,分开。属(zhu),连,连接。疏属,意为断续相接,指疏属山诸多山岗,看似分开,实则相连。河津吴村北临汾河,疏属山正是从吴村发端,迤逦而南,一直延展到王通故里—今万荣县通化村一带。清光绪五年《河津县志》载:“疏属山,在县南十里。《山海经》:疏属,山名,枕汾水。”隋王通《中说·事君》载:“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据说,王通当年曾在这一带聚徒讲学,并在疏属山顶鼓琴著述。
(冯永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