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席慕容《燕子》全文及赏析
《燕子》赏析 ——席慕容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
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
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剀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
天很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园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
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
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小雨有话说:慕容的文章,就像她的诗一样,并不华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是我永远也学不到的~T-T 她的散文里透出了一丝丝轻可绕齿的悲伤,却令人牵肠挂肚,这种感觉就像在喝柠檬水一样,清新却又有一点点苦涩,但就是这种苦涩让你那么钟情。
慕容不愧是一个能够编织悲伤的巧手。 我觉得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牵肠挂肚的思念。
作者用两代人用同样的方式的不同思念勾勒得如此的清澈可人,美丽的错误在这里是如此的悲伤,就像美丽的谎言,荆棘鸟一样的传说一样的悲哀,最后的那一句话那么令人心疼,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固执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一样的心情,一样的心曲,让我们不觉辛酸,如果是一个游子恐怕还会滴下几滴同感的泪水,因为他们也曾经这样非常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自己的故乡。 这是一段平淡素朴的生命记忆,一支幽远缠绵的抒情小曲,一种纯真且深沉的心灵探索。
掩卷静思,除了品味那绵长的余韵,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叙事散文所独有的精彩与魅力。 作者讲述的两段往事本算不上什么故事。
第一件事只是尘封于记忆深处的一张发黄的照片:一个初中的孩子,无法理解父亲的失落和懊丧。因为,在那“长城外,古道边”的淡淡愁绪之中,沉积着父亲全部的人生体验–不单单是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怀乡自然是其中最深郁的、最敏感的情结。
于是,作者只好“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为我们解读第二件往事留下了一条伏线。
那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有了“外婆歌里唱的”而”我没有见过的燕子”。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她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唱着这首歌,唱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也唱给了自己的外婆。
至此,我们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叙事中的象征与寄寓。正是这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将情感的潜流引导出文意的表面,使平淡的生活琐事沉重起来,丰厚起来。
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思萦绕在作者的心中?甚至隐约回荡在从外婆、父亲到。
2.《燕子》席慕容 阅读答案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4分)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答: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4分)
答案:
1.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3.(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3.席慕容的《燕子》阅读答案
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6.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4.席慕容的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
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国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5.席慕容 最后一段的理解
读这篇文章你要了解席慕容的背景啊,她本是蒙古人,因为种种原因,他的父亲最后都没能回过大陆,回过蒙古,所以你要理解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这是她接受青年周末的采访时的一段话:
“我已经很幸运了。因为我还能回去,很多人回不去。”其中就包括席慕容自己的父亲。
席慕容的父亲是上一辈的蒙古族知识分子,1949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一直没有再回来过。“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从前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自己的印象。尤其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席慕容说。
席慕容自己在台湾当美术教授时,学校附近有一个考古历史书店。对考古她完全是外行,那时她也还没回过蒙古高原,但有一段时间内,她每次到书店去转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自己买的书,竟然大都是跟蒙古考古相关的。
“只是因为那上面是我父母家乡的文化,买回来之后会让我感觉心安一些。”
1989年到现在,草原上无休无止的游走,让她喜悦,但也伴随着痛心和遗憾。
除了环境之外,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价值观的逐渐混乱,以及传统仪式的消亡。她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2006年,锡林浩特市举行那达慕盛会,从黄河流域来了各种文艺团体,敲锣打鼓进行表演。“但他们跳着跟蒙古文化完全无关的一些舞蹈。”
那达慕是同乐会的意思,现在汉族朋友也很喜欢参加,席慕容说这当然应该欢迎。但那达慕有自己的仪式,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世代传下来的很古老的规矩,比如摔跤、射箭和赛马等等。“为什么要邀请马戏团和杂耍团来呢?”席慕容心里觉得很难过。
“它已经不像一个那达慕了。再过两代以后,也许就没有人能够说出,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游牧文化的那达慕了。”
这次在北京签名售书后,席慕容马上要开赴内蒙古的额济纳和阿拉善。对她来说,蒙古高原永远走不完,实在是有太丰富太新鲜的知识在里面,游牧文化的吸引力太强了。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跟她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说太闷了,他不喜欢有东西挡在视野前面。那时候席慕容还没去过蒙古高原,“我觉得欧洲好大,风景好漂亮,怎么会闷呢?我不理解,难道那么远的山也会挡你吗?”
直到回到蒙古高原之后,席慕容才知道,什么叫眼前没有东西遮挡。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远远地看到一个牧民从草原上骑马过来。“他穿着蓝衣服,那么远的距离,我能看到他腰间那根黄腰带的光芒,就像一根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其实我是个近视眼,可是在草原上,我却能看得清清楚楚。”
“哦!我的天,我明白我父亲的感觉了。”这时,席慕容才深切地懂得了她父亲。
“这是一种世代传承的记忆。”席慕容对《青年周末》记者说。
青年周末:但是传统文化里不可以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吗?
席慕容: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但他们在民族节庆方面的一些仪式,是从唐朝以来都没有改变过的。当你把这些东西丢掉之后,你跟祖先的记忆之间就没有关系了。
青年周末:文化是否也可以互相融合呢?
席慕容:我的意思是,有些东西可以融合,但有些东西绝对要保持仪式方面的古风。否则,什么叫继承?汉族同胞来参加那达慕,当然没有恶意,我们之间是朋友,但在客观上,原来蒙古文化里的一些仪式却被毁掉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也知道活水才有泉源,但是当大量活水涌入,甚至把泉眼都盖住,那种文化就不见了。文化本身一定要有差异性。我们常常说世界大同,但当世界上只剩下一种文化的时候,在人类学家看来,文化就已经死亡了。
因为汉族是这样大的一个民族,人数实在是多到很容易就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淹没了。虽然它本身没有恶意,是不小心的——但正因为是不小心,恰恰让我焦虑。
这里可以有更多她此次采访的内容:
6.《燕子》 席慕容 阅读答案 好的我补加10或20分
1.事件:(1)爸爸让我唱歌想起小时候的回忆 (2)将“乌秋”误认为“燕子”
2.答:语气表达一步步强烈,很有力地表达出作者惊喜、激动万分的感情,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3.答:父亲可惜歌词中的“长亭外”不是“长城外”。
第一件事虽然与“燕子”无关,但同样表现出了“思念家乡”这一主题,也为她后来理解了父亲的苦衷作了铺垫。
4.答:是语句越来越强烈;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5.道理: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保留一些小心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7.阅读《燕子》席慕容 答案
燕子以其矫捷的身姿、欢快的步点和梦幻般的呢喃,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咏的对象,成为中国人心中化解不开的一种情结。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更是把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以清新、质朴的文字,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细腻、含蓄地表达出来。
文章虽题为“燕子”,却不从燕子写起,而是由一段歌词引出父亲的两个“好可惜”,然后宕开一笔,写自己在乡间生活的经历,写看见燕子后内心的感受,文章也由此埋下了伏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谜”。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饱蘸着情感:那只站在电线上、黑色羽毛、双尾似剪刀的小鸟,是多么孤单和寂寞,它将引发作者内心何其深沉的羁旅之痛啊!而外婆歌谣中的燕子却又是那么温柔可爱,它又会勾起人们多少幸福美好的回忆啊!诗人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欢喜”是因为眼前的燕子把诗人的思绪带回了故乡,带回到长城外那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这些游子而言,“家乡”是多么亲切和温馨的字眼啊!但家乡又在何方?有家不能回,自己注定只能是一朵飘忽不定的孤云,这种漫漫无期的相思又是多么苦痛和悲伤啊!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的几段文字并非闲笔。书本上的“乌秋”只是一种学名而已,它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这种情感的隔膜和文化传统的断裂,使得诗人备感孤独和失望,但又有谁能读懂诗人此刻内心的酸楚与苦痛呢?“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文章水到渠成,不仅顺势解开了悬念,而且在“乡愁”这点上,父女俩完成了沟通并发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其实,又何止这些,外婆歌谣里的那一只燕子,成了“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又化为凯儿香香软软的唇间不成腔调的儿语,这样,由外婆到父亲到我和慈儿、凯儿,一根思想情感的红线贯穿了整整几代人,“乡愁”成了解不开、剪不断、渗透人们血液的一种深厚的情结!于是乎,文中的蓝天和白云、南国温热的阳光、苍苍翠翠的相思树……一切景语皆成了情语。
文章结尾,“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借托燕子直抒胸臆,更将这种思念故乡、眷恋祖国的情绪拨弄得一波三折、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