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2011年7月9日,非洲大陆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不仅是非洲第54个国家,更是全球最年轻的共和国。
然而10年后,南苏丹共和国已经老了,其“最年轻的共和国”地位又被一个新的国家取代,他就是距离南苏丹1万公里开外的东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共和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宣布由君主立宪制改制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名全称由巴巴多斯变成了巴巴多斯共和国,标志着巴巴多斯共和国正式晋级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同时也意味着巴巴多斯彻底断绝了与英联邦王国的关系。
说起巴巴多斯共和国,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他,甚至连他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
也难怪,毕竟巴巴多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几乎没有存在感。
巴巴多斯属于北美洲国家,坐落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是一个悬在加勒比海地区最东端的小岛国,面积仅有431平方公里,与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两个岛国隔海相望,距离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仅有840公里左右。
纵观巴巴多斯共和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被侵略史。
自从1518年巴巴多斯被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登岛侵占以来,百年里,他先后又受到葡萄牙、英国的殖民侵略,直至1624年全球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正式在巴巴多斯确立殖民地位,巴巴多斯开启了长达342年被英国奴役、殖民的黑暗历史,成为英国最古老的殖民地。
在被侵占的这段时间,英国殖民主在巴巴多斯横行霸道,毫无忌惮地种族灭绝当地原住民。英国为了开展种植园贸易,干着反人类的罪行,千里迢迢地从西非地区贩运大量非洲黑人来到巴巴多斯充当奴隶,逐渐改变了巴巴多斯的种族结构。
以至于现在巴巴多斯28.8万人口中,高达80%以上都是非洲黑人后裔,只有4%为欧洲后裔,这个4%代表的就是以前欧洲种植园主的后代。
极少数的白人统治着绝大多数的黑人,这就是巴巴多斯三百多年的生活现状。
不过,英国嚣张得了一时,却嚣张不了一世。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反殖民地运动高涨之际,巴巴多斯于1966年11月30日宣布脱离英国独立,结束英国对巴巴多斯长达3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地位,这是巴巴多斯人民实现主权独立的第一步。
但仅仅主权独立还不够,巴巴多斯照样被英国罩在自己的圈子里,在政治地位上巴巴多斯仍属于英联邦王国成员、属于英联邦组织成员,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奉英国君主为巴巴多斯的国家元首。
原巴巴多斯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比如现在的英国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巴巴多斯就是国家元首,官方名称为托上帝洪福、巴巴多斯女王。
巴巴多斯人只是享有治理权,包括领导内阁政府的首脑,及其施政团队都来自巴巴多斯本地,可巴巴多斯总督的任命却要由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来决定。
因英女王常驻英国本土,巴巴多斯总督代表英女王执行巴巴多斯的元首职责,这就是英联邦王国成员的显著政治特点。
如今55年过去了,巴巴多斯终于迈出了与英国“关系断绝”的终极一步。
即:废除英王在巴巴多斯的国家元首地位、选出巴巴多斯人担任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彻底退出英联邦王国。
当前,巴巴多斯第8任总督桑德拉·普鲁内拉·梅森担任转制后的第一任总统,政府首脑继续由米娅·莫特利总理担任,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国家元首(总统)、政府首脑(总理)皆为女性的政治奇观,而且也是全球第4对“元首 首脑”双女性治国的案例。
另外的三对分别是新西兰首脑杰欣达·阿德恩总理和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丹麦首脑梅特·弗雷泽里克森首相和元首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爱沙尼亚首脑卡娅·卡拉斯总理和元首克尔斯季·卡柳莱德总统。
巴巴多斯与英国的“决裂”,成为21世纪以来的首次,上一次有国家废除英王的国家元首地位的案例,还是在29年前的1992年,非洲大陆的东部小岛国毛里求斯废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改行议会制共和制,成立毛里求斯共和国。
自此,以英国为主导的英联邦王国成员只剩下了16个,分别是: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伯利兹、加拿大、格林纳达、牙买加、新西兰、库克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巴哈马、英国。
想必在全球各国对殖民主义深恶痛绝的环境下,巴巴多斯一定会起到某种示范作用,促使更多的英联邦王国成员“抛弃”英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之路。
当然了,作为原宗主国的大不列颠,表面上无所谓,实际上内心一定很难受。在英国人看来,巴巴多斯的“脱轨”,代表着英国王室影响力的衰弱、代表着英国的不列颠光辉没落。
以至于英国媒体连中国与巴巴多斯正常的合作都表现出浓浓的酸意,说一些“巴巴多斯要成为小中国啦”、“巴巴多斯讨好中国不喜欢英国啦”等奇谈怪论。
巴巴多斯首位女总理米亚·莫特利
比如有一次英国BBC一位女记者在采访巴巴多斯首位女总理米亚·莫特利时,毫无掩饰地以指责的口吻询问莫特利总理: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巴巴多斯要如此“迎合”中国?
莫特利总理见状毫不掩饰地回怼过去:我们和中国建交44年了,你们无视中国在世界各地扮演的重要角色,却总把我们当作棋子来看待,这是不真诚的。如果你只关注加勒比海或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这就有点虚伪了。
这番话,顿时怼的英国BBC记者哑口无言。
从客观的角度说,虽然莫特利总理为了我们仗义执言,但这番话也非常在理。毕竟英国作为前殖民者什么都没给巴巴多斯,而中国却给予了巴巴多斯许多帮助。
就像莫特利总理此前在回击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马修·坎贝尔所发表的《小英格兰?早不是了,巴巴多斯正在成为“小中国”》的文章所打的比喻:后殖民时期的巴巴多斯就像一个把坏房客驱逐了的房东,只不过,房客在走前把窗帘、窗户、灯和门都拆走了。那么我们就得想办法用仅有的一点钱把门窗装回去,而这正是中国发挥作用的地方。
所以说英国的强盗逻辑,永远不可理喻。
大不列颠早晚得变成“小不列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