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有多可怕)

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有多可怕)

本文共计3644个字,盲目自信的结果往往容易失败。

这是智远第026篇职场成长的文章。

“如果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

那说明今年这一年又没有学到说明东西”。

猎豹CEO傅盛的一篇文章是谈认知升级,他把人的认知大概归类了4个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文中讲到,其实我们对认知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以为”。

我们在工作或与人沟通中,“总是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没有了解事情的本质,或者没有深入理解对方意思,而对事情产生了误解”。往往这些盲目的自信和判断,最终会影响了事情的进度。


—1—你以为的可能只是“你以为的”

先说一个赵括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他从小就喜欢读兵书,并且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以及他的父亲赵奢也很难说他,因为他十分骄傲的自以为天下第一。但是赵奢非常替他儿子担忧,认为他只会兵书而不知道变通,光在纸上谈兵而已,并没有实战经验。

赵奢曾经说:”将来赵国如果用我儿子赵括为将,使赵军打败的一定是赵括无疑”。

后来秦国进攻赵国,这时候赵奢已去世,

便有老将廉颇和秦军相持在长亭,

廉颇见秦军势力比较强,便采取了掘壕坚守的战略,

企图把秦军拖垮,但是秦军百般挑战一概不理。

这样一拖就是三年的时间,使秦军的给(Ji)养受到了困难。秦军大将白起因此十分着急,他知道廉颇老将深谋远虑,善于用兵,难于对付。在这样拖下去对秦军非常的不利,于是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括,别的将军都是不行的。

赵王听了这些谣言后信以为真,又加上赵王主观地认为廉颇没有速战速胜,内心非常的不高兴,于是就决定让赵括去接替廉颇,正在生病的大将听说赵王要派赵括接替廉颇,便表示坚决的反对。

他说:“赵括只不过是读了他父亲的一些兵书,

根本不懂得灵活应用,好比胶柱鼓瑟那怎么行啊”。

赵括的母亲也劝说赵王千万不可以将赵括命为大将,

但是赵王不听,仍然派赵括接替廉颇。

赵括到长亭接替廉颇之后,死搬兵书上那一套,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最后因粮食用完。赵括和士兵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被秦军俘获后活埋。

这种盲目的自信,纸上谈兵的空谈,

自己没有实战经验,而通过分析却主观的认为是对的,

行动后发现行不通,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在现实工作中也是“甚多”,

读死书是没有用的,工作中我们理当实战加理论并行,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其实不难发现,较多人喜欢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经验推演观察,而认为下面的路这样走就是对的,而没有听受众的建议和集中大家的想法而主观判断,最后行动中,却惨遭失败。盲目的我以为,干了之后,不是预期的样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


—2—太相信自己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昨天我去学校传播学考试,考完一科后和L同学交流,同学问我英语考试了没,我说“没呢”,M同学说,英语比较简单,应该一考就过了吧,而刚好有个N同学说,我考了4次还没过,而那个同学接话,那是你太笨了。

我在旁边并没有接话,只是内心“呵呵”

这个人怎么说话这么情商低呢,同学之间,虽然不是太熟,也不是太陌生,但是直接说人“笨”着实显得有些不妥,除了“笨”以外,智远心理“呵呵”的另一层含义是“谁给你的自信”。

别人亲自考试了4次没过,

不代表人家“笨”,如果换成你去考,

“未必4次就能过”,

当然也可能比别人智商高,1次就过了,

但是在没有自己亲自体验和接触过之前,

智远认为说话还是要严谨一些。

其实凡事并没有那么困难,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较多数人在评估自己的时候,都会“高看自己”,“高看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是坏事,但是也要学会“谦卑”和询问别人的看法作为参考,这样才不容易让自己“不接地气”。

我们不要拿自己的“高度”去审视“别人的高度”,中国英语好的人“占据了几亿”,但是在“几亿当中”,也不妨有“刻苦学习的”也可能有“天生就有天赋的”,所以,每个人的认知差是不一样的,有天赋的人就能直接说刻苦学习的人太笨吗?显然是一种“盲目自信”,高看自己的表现。

研究表明,那些高看自己的人,

往往最终的结果都不是太理想,

因为他们觉得很容易,反而就不会太用心,

最终而失去了黄金的努力时期。

2016年我在考“播音主持人上岗证”的时候,曾经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就是笔试和口试吗?结果,不出意料,盲目自信让我失败了一次,年底考试完成绩下来,笔试因为几分差,而没有机会拿到资格证。2017年,我正视到自己问题,重拾资料,刻意的学习,花了两年的时间,拿到了红本本。

我在过程中,也遇到那些高看自己的同学,他们现在还在努力的考试,我每次和他们交流,也并没有去刻意的抬高自己,去贬低他们,反而,他们觉得自己的脸上却挂不住,“原来自己理解的非常简单,却最后没有顺利通过”。

其实太过自信,就变成了一种骄傲,而骄傲自满必定是失败的结果,自信是健康向上的相信自己,可以表现在人际,学习,事业,情感上,过渡自信会盲目的相信自己,从而不择路,在错误的极端下走向失败。“对认知升级感兴趣的读者,强烈给大家推荐阅读这篇文章,你可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千万别盲目自信”就能看到丰富的普及知识。

盲目自信还有一种情况是听不进他人和团队的建议,独断独行,就会变成自负,认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可是实际情况并没如此,我们思考,如果自己一人能够单打独斗,创业还需要团队做什么呢?

在网上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盲目自信比"自卑“强很多,

其实两者智远认为有本质的差距,

盲目的人大多数“自己觉得良好”,高看了自己的能力。

而自卑则是“打心理觉得不行”,没有太多勇气,两者都不是好事,盲目自信也是自卑的一种,俗话常说,你看那个人,怎么那么爱炫耀,背后的意思是:这个人炫耀什么,就是心理缺少什么,用外表的虚荣去掩盖内心的“不自信”。

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要太过相信“自己”——容易跌倒的人,往往都是盲目自信造的,太自以为是,这种人跌倒之后,就有很大的挫败感,感觉所有人都针对他一样。所以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保持谦卑,善用知识,多修德,多请教,从而才能引领我们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的前进。


—3—盲目自信等于无知

“盲目自信”,时间久了,

我们通常会形容一个人无知,

而久而久之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也不愿意和他相处。

关于无知,一般是由“知识高低”“认知高低”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知的,而有的人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即脑袋非常清醒,这件事情我不知道,但是我清楚我应该去请教老师或者比自己优秀的人。

而还有一种人相反,他们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反而还要装懂,这就是无知的表现。自己根本不懂,还假装很懂,而非要和专业领域的人去切磋。要么是懂一点点皮毛就认为自己的老大,其实这种认知是非常可怕的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越是无知的人,

越认为自己非常的聪明,看别人都是傻子一样。

无知者无畏,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迹象是“达克效应”,描述的是那些本身认知和能力有限的人。越是能力差劲的人,越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水平,不能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事物,更加不能认识到自己本身能力的不足。

心理学家Kruger和dunning曾经做过一项相关的测试,这个测试历经多年,涉及的领域包含阅读,逻辑推理,语法等,多年后,通过整理数据发现,那些能力低下的人,总会错误认为自己各方面比别人强,他们更加没有识别到,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能胜任各项技能水平的实验。

之后,这两位专家又对这些能力和认知不匹配的人进行了后续的训练和培训,最终,超过85%的人的技能和认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后来,两位专家写了一篇文章《论无法正确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获得了当年诺贝尔搞笑心理学奖。

后来,又有专家针对这项实验,套用方法做了另一个类似的实验,这次实验不是针对于“无能者”,而是针对于那些“高能力者”。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高能力者不旦没有表现出“无畏”的表现和姿态,反而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弱性”素质,即他们总是在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中,表现出有些低估自己能力的倾向。

结果表明:

越是无知的人,能力差的人,越自以为是,

越是有能力的人,高素质的人越显得谦逊有礼。

自信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勇气去尝试各种不敢挑战的事情,盲目自信就是不好的,会让我们错失很多学习的机会,比如,在机会面前表现出:“我会了”,“我还用学么”“机会留给你们吧”。

生活中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巡视一遍我们周边的人,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些方面的特点,盲目自信,太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这不是坏的事情,怕的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与君共勉:

1.成长是一个从这件事没有意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认知升级的过程,前提是要保持谦卑之心才是前行最重要因素。

2.百分之80%的失败都是发生在眼高手低,盲目自己的路上。

3.不要太盲目自信,要不断的正视自己,如果不觉得昨天的自己很愚蠢,那说明今天的自己没有得到思想的提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凤飞飞 龙飘飘(三位歌手星之比较。)

下一篇: 陶朱公商训(范蠡《商训》全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