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怎么贴(三伏贴怎么贴?老中医教你一招)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虽然7月的南方阴雨绵绵,但一点也不影响气温的上升,热、闷、潮的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中医“冬病夏治”就是利用这一原则,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随之愈升愈旺,此时的机体气血充盈,功能活跃,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方法多,首选“三伏贴”!
冬病夏治多是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艾灸和穴位贴敷运用最为广泛。但是不同的人、疾病所用药物和穴位是有差异的,除了最常见的穴位之外,还要根据病症、体质“辨证”选穴、选药。下面为您列举一些常见穴位,有详细症状的病人可以咨询医生之后辨证贴敷。
三伏贴怎么贴才能事半功倍,老中医告诉你:
1、慢性支气管病人:选取大椎、肺俞、脾俞、膏盲、天突、膻中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健脾温肾,理气化痰为主要原则。
2、咳嗽、咳痰病人:选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风门、膻中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宣肺理气,化痰定喘为主要原则。
3、感冒,抵抗力差者:选取大椎、风门、肺俞、膏盲、合谷、凤池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疏散风邪,益气固表为主要原则。
4、过敏性鼻炎病人:选取印堂、身柱、肺俞、肾俞、膏盲、命门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补益肺气,固表护卫为主要原则。
5、腹泻、消化不良病人:选取神阙、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温胃健脾,益气祛寒为主要原则。
6、颈肩腰腿痛病人:选取大椎、肩井、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炎止痛为主要原则。
7、宫寒、痛经、月经不调者:选取关元、中极、神阙、肾俞、三阴交、血海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炎止痛为主要原则。
8、荨麻疹、湿疹等瘙痒皮肤病人:选取曲池、合谷、血海、委中等。(具体需辨证选穴)用药需以疏风止痒,温阳利湿为主要原则。
哪些人群不适宜使用该疗法?三伏贴禁忌人群为:
①孕妇
②局部开放性伤口
③对药物过敏者
④严重皮肤病
⑤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急性咽喉炎、发热、黄痰、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①贴敷时间:成人约在4-6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可因人而异,如局部出现痒、痛、起泡等反应,可提前去除膏药。
②贴敷皮肤:如出现小水泡多可自行吸收,避免抓挠挤蹭;出现大泡,请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发生感染。敷贴当天可洗澡,但不要受凉,贴敷处勿用碱性皂液用力搓洗。
③贴敷穿着:贴敷期间的衣服尽量宽松、以深色为宜,避免药液渗出弄脏,不易清洗。
④清淡饮食:少吃冰冻食品和冷饮,少食粘滞性、辛辣刺激、性属温热易发食物。
⑤不要贪凉:避免空调、电扇直吹,冷水游泳等。注意室内通风,可适当活动,勿剧烈运动,注意防暑。
2020年推荐敷贴时间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7月4日(10天)
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1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温馨提示:三伏贴于正午时分,择晴天贴治效佳。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贴药当天禁食生冷、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空调、风扇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