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问天(高考天问不如改心问)
-----本期快速导读-----
明天就要高考了,对于高考的质问年年都有,激烈者如湖南经视的天问,淡定者如刚刚之前的反诘。但是,真正能够触及本质的,应该是让每一个父母都来扪心自问一下:让孩子不顾一切地为了高考,真是一种健康、理性并负责的爱吗?
-----以下正文详情-----
好象有过一些年头了,但凡到了这个时间点,总会有一个视频被翻出来并引起一番热传,那就是湖南经视的主持人钟山在2012年高考前夕作的一期名为“高考天问”的脱口秀节目,总长13分钟,网上很容易搜到,这样就不作链接了。
据说每一个看了这段视频的人都会拍案叫绝,每一个随手转发的人都会为其拍手称快!可是问题却在于:高考年年考,天问年年问,整个社会的认知与环境的演进却总是显得是那么地顽固与僵化,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于高考所提出来的一个个直击要害的问题,总是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解答,从而依旧还只能是“天问”!
不要误解刚刚今天的话题是想抨击高考。其实高考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多抨击的,它就是一套规则,是规则,就有其必然性、更有其局限性;是规则,就有其获利者、也有其影响者;任何寄希望于通过规则的修改而解决问题,都会陷入新的规则带来新的问题的宿命之中,我们想探讨的是问题是:高考,究竟值得我们的家庭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的家长要谨防三个概念偷换:
一、因为爸爸妈妈爱你,所以叫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
二、因为其它的爸爸妈妈爱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做的事都是正确的!
三、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所以这些同样的事都是正确的!
非常可惜的是,高考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我们必须要明白,所有有关高考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它的局限性,都必须要放在这一制度当时创立时的社会环境、教育基础以及学生状况。中国的高考制度创业于1952年,废除于1966年,然后又于1977年恢复。就算是以恢复时间为计,至今也已经是整整四十年的时间了;
四十年,经济的主体已经从公有化的国营体制演化为市场化的股份制;信息的传播已经从电视时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沟通也从信件的寄发进入了手机通讯的即时联系;遍布全国的高铁与航空基本解决了曾被认为绝对无解的春运难题;但是,令人悲哀的却是:对于高考的理解与重视,却一直停留于四十年前的认知之上。
说到成材,高考早已不再是学生成材的唯一路径!
即使是为了那一张学历证书,低成本者可以考虑自考、成考以及远程教育的方式;中等成本者可以选择更多灵活的入学方式的民办高校;而不怕高成本的家庭完全可以尝试出国等更大范围的高等教育方式啊!
说到公平,高考早已不再是学生比拼的最公平方法!
国家层面:原本就存在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别,只会导致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不平均化;个人层面:谁都想走个后门、拉个关系,买分也好、赞助也罢,即使是小老百姓们费尽心机搞好的学区变动、加分因素,最终不也是一种不公平么?
说到机会,高考指挥棒下的最大功能就是消灭掉了高考以外的所有机会!
因为高考如果仅仅只是一次相对严格苛刻的考试也就罢了,放眼仔细看看:由于高考还所影响到了中考、影响到了小升初以及更早的小学奥数培训、家庭校区房的抢购、孩子学籍与注册地的博弈……毫不夸张地讲,为了一次所谓公平、公正的考试,全社会都在努力绞杀除此之外的所有成长机会。
……
而最为关键的问题则回到根本,尽最大可能让孩子能“顺利地参加高考”,还是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最真切关怀吗?要知道,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口号下的高考教育,这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与弊端的最大理由。而如今,所有的父母所必须要明白的是:
你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不与别人重复的路,同时也是更容易成功的路;
你完全可以顺从孩子的天性发展,选择更加符合人性的路,当然也是更健康发展的路;
你完全可以相信孩子的自我努力,选择更加灵活多样的路,当然也是更适应时代的路;
至少,你们不再是几十块钱工资养全家、不再是一辆自行车城里乡下、不再是一份铁饭碗可以终身不怕的时代,为何还要死死抱着上个世纪的观念与准则为难自己、为难孩子、乃至于为难这个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