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大观园平面图(大观园建筑位置全图)

大观园平面图(大观园建筑位置全图)

看了最近新出的一个游戏复原红楼梦的建模,我的心理落差很大,好容易有了很棒的建模,但是布局是一塌糊涂,可见设计者读书不仔细。网上也存在大量的大观园平面图,但大多禁不起推敲,和原著描述对应不上。于是我绘了一张简图,标明大概方位,但比例难以控制,距离存在误差。整体布局的原因和依据,我将依次道来,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园子的方位和边角

按书中说: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

由这两段描述可以推出,大观园在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北边,为建造园子,将宁国府会芳园、宁荣二府之间的小巷、荣国府东边的下人房屋群和荣国府旧花园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新院落。

探春理家的时候,与李纨在“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议事。这三间小花厅就属于新院落。大观园的正门,就在这片新院落的正北方向。

元春省亲当夜,从荣国府大门进,一直往东,到达这个新院落,在院落中的体仁沐德殿更衣,然后由正门进入大观园: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所以园子的西南处接着荣国府的东北边,东南处接着宁国府的会芳园及西北一代。

荣国府的东北角恰恰就是梨香院。

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

周瑞家的送宫花路线

十二官搬入梨香院后,在里面演习,声音多次传入大观园内。

宝黛读完《会真记》、葬了花,黛玉独自回潇湘馆的时候是从梨香院墙角经过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刘姥姥随贾母游大观园,与贾母在秋爽斋内,也听到了梨香院的吹打声:

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

由此可知,秋爽斋离围墙较近,与梨香院也不远。

宝玉从怡红院到梨香院去,则需要“出角门”(三十六回 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也就是说梨香院的门单独开,并不直接通向园中。

三春钗黛等从园子去贾母王夫人处,一般走南边的门,而但婆子下人则喜欢走园子的后门。

黛玉进贾府路线

五十一回凤姐商议另开小厨房时说道:

后园门里头的五间大房子,横竖有女人们上夜的,挑两个厨子女人在那里,单给他姊妹们弄饭。

六十回和六十一回,柳嫂子进出的园门,就是小厨房附近的后园门。晴雯被逐出去之后,宝玉从后角门溜了出去(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二十六回贾芸进入大观园,走的也是这个门。否则贾芸一个大男人,要穿过荣国府后院女眷住的地方,进入到大观园之中,显然不是很现实。

至此,大观园方位已经很清晰了。

二、贾政游大观园的路线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详细地描述了园子,而且贾政等人可以说走完了整个大观园,作者已经把园子的大概样貌画了出来,我们沿着贾政等人的路线,就可以看到大概。

贾政游园路线

贾政的顺序依次是:大门——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花圃——花溆——蘅芜苑——正殿——沁芳闸——大观园未知区域(提及幽尼佛寺女道丹房等)——怡红院——大门。

大门,是五间大门。可参考兴庆公园南门的五间大门,不过不是朱红色,作者也说了“并无朱粉涂饰”,因为是花园,要突出一个雅字,朱红则俗了。

大概会和筒瓦泥鳅背的颜色一个色系。

围墙则是“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

一进大门则是翠嶂,这和照壁是一个道理,不过比照壁更雅致。至于翠嶂到底是什么,书中也非常详细地描述了:

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逶迤进入山口……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所以翠嶂其实是一个假山,类似如图,假山上覆盖有苔藓,藤萝,里面还有山洞,像迷宫一样的小道,小瀑布喷泉等。

穿过这片假山往北,接近池边,文中提到了石桥三港,历来解释诸多,很多人认为这个“三”字是在传抄的过程中错了,我认为三港是指行船的三个桥洞。港字也有水分流的意思,三港当然是桥下三个洞了。桥上的亭子,就是沁芳亭。

出稻香村后,依次经过茶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可见这个区域是花圃所在,二十七回饯花会,六十二回的芍药栏红香圃设宴,湘云醉眠大约都在此处。

经过花圃,就是花溆。花溆之前我有详细写过,是一个大石洞,洞上覆盖着薜荔藤萝,洞中是可以过船的,洞那边则靠近池子堤岸。因为船当时没有造好,所以贾政等不能穿过石洞,他们只好从一旁的山上绕路过去,过了石洞(花溆),就能看见一个折带朱栏板桥,这个桥是通往池对面的,此桥即为蜂腰桥。离蜂腰桥最近的,就是蘅芜苑。蘅芜苑四周有各种路径,皆可以通往别处。

有人认为蜂腰桥和折带朱栏板桥不是同一座,其一是贾芸进怡红院时,走的叫蜂腰桥,其二是芦雪庵联诗一早,宝玉看见李纨打发请凤姐的人,走的叫蜂腰板桥,由此认为蜂腰桥是进出园子必经之路,并不是通往蘅芜苑方向的折带朱栏板桥。

实际上贾芸入园路线方才提过了,是走的后角门,他是从北边往南边走,在蜂腰桥上,贾芸撞见了前往蘅芜苑的小红,小红别过贾芸之后,过桥进入蘅芜苑。

贾芸入怡红院路线

这条路线在后文得到验证。六十一回柳五儿偷偷到怡红院给芳官送茯苓霜,之后想在园门关闭之前出去,她一直往北走,走到花溆一带撞上林之孝家的。柳五儿的路线和小红基本是一致的。

而李纨打发人请凤姐,是从稻香村出发,去往凤姐处。稻香村去凤姐房子两条路,第一是从稻香村往南,走到潇湘馆附近,过沁芳桥,过翠嶂到大门附近,进荣国府后院,再向西穿过两个院落过西角门进凤姐院子。第二是从稻香村往北,过花圃,过蜂腰桥,往西北出角门,再直往南,走贾瑞挨冻的穿堂进凤姐院子。

贾瑞入荣国府路线

宝玉为什么能看见蜂腰板桥上的行人随后再说。

贾政等人过了蘅芜苑后没多远,就是正殿省亲别墅。到这里的时候,作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他们走了整个园子的十之五六,也就是走了一半,所以剩下的就是园子的另一半。但这另一半偏偏没有详细描述,只讲述了水源之地沁芳闸,沿路大部分建筑用清堂茅舍,堆石为垣,编花为牖,幽尼佛寺,女道丹房,长廊曲洞,方厦圆亭概括带过,然后最后进入了怡红院,从怡红院后门出去之后,转到了大门前。

贾政等人走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提到的位置都可以固定了,依靠固定的位置,就可以细致推断出其余的建筑所在。

二、刘姥姥游大观园路线

刘姥姥的路线是对贾政路线的一个补充:沁芳亭——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晓翠堂——荇叶渚——花溆——蘅芜苑——紫菱洲缀锦楼——栊翠庵——正殿——东北上——怡红院。

刘姥姥游大观园路线

紫菱洲的方位一直被各种胡乱安排,有的画在西北角,有的画在西南角。贾母刘姥姥一行,出潇湘馆后,远远看到了池子里撑舡,贾母遂有坐船之意,然后朝紫菱洲而去,她们坐船从紫菱洲到了秋爽斋。而凤姐等人为了提前安顿,抄近路赶在贾母之前抵达秋爽斋。

后来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她们的路线是: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暖香坞——稻香村——紫菱洲。

抄检大观园路线

紫菱洲为什么偏偏是最后一个呢?如果紫菱洲在西北角,最后抄是情有可原的,但刘姥姥的游览路线就出现了问题,出了潇湘馆,直接走到西北角,然后坐船南下,吃完饭再坐船北上去蘅芜苑,这条路线不便捷。如果紫菱洲在西南角,那么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为什么不从潇湘馆出来就直奔紫菱洲,非要绕一个大圈再折回来?结合两次提到紫菱洲方位来看,紫菱洲应该位于潇湘馆的东北方,且在池子中心。水中可居者曰洲,可以参考橘子洲。

橘子洲

贾母刘姥姥在秋爽斋晓翠堂吃了饭,继续坐船,经过荇叶渚,穿过花溆石洞,到达了蘅芜苑。因为安排了小戏子在藕香榭演奏,回来在缀锦楼下吃酒,贾母刘姥姥又返回紫菱洲。

从缀锦楼出来,又进入了栊翠庵。虽然栊翠庵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但之前贾政游览忽略的几个建筑中,提到了幽尼佛寺女道丹房,所以栊翠庵的位置并不在三春黛玉所住的西边,而是在怡红院所在的东边。芦雪庵联诗清早,宝玉沿着山坡而行,闻见梅香,转头就看见了栊翠庵。

贾母在栊翠庵吃过茶,就去稻香村休息了,但刘姥姥的游览却未结束。鸳鸯带着刘姥姥到了省亲别墅正殿,然后刘姥姥肚子疼,到东北上解手,出来之后,刘姥姥的路线再次与贾政一行人重合,她顺着路走进了怡红院。

到此,大观园的主建筑已经一一明确了。

三、芦雪庵与藕香榭

时常有人疑惑,惜春究竟住在藕香榭还是暖香坞,可以明确的说,惜春一定住在暖香坞,因为藕香榭没办法住人。

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一个盖在池中的水榭,长期住在其中不是老寒腿就是风湿病,所以最幼小的惜春不可能住在藕香榭,那为什么要把她叫藕榭呢?因为暖香坞和藕香榭太近了。

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着石头匾,如今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

可以说,藕香榭很像一个交通枢纽,有类似桥梁的功能。它不仅通往暖香坞,也通往芦雪庵。

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凤姐王善保家的抄检的时候,从探春的秋爽斋出来,到了对过的暖香坞,凤姐应该就是从藕香榭的曲廊穿过,到达暖香坞的。由潇湘馆、秋爽斋、紫菱洲、怡红院等地往北去暖香坞,如果不走水路,就一定会经过藕香榭,藕香榭几乎成为暖香坞的一部分。

书中又说,惜春和李纨紧邻,所以先抄了李纨,再抄了惜春。可见稻香村又紧挨着暖香坞,但稻香村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因为有各种果树和菜地,故而篱笆之外已靠近山坡下。

四、园中的山

大观园里的确有座山,这个山实际上是一个土坡,但贯穿了整个园子。可以看下西安的人造山——北客站文景山图。

这实际就是土(建筑废料)堆出来的,并不高,但仍然可以叫做山,山顶最高处建了个文景阁。大观园里的山就是这种,最明确的就是凸碧山庄。

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

爬上去不过一百多歩,而且凸碧山庄极有可能就是大观园的至高点。

这座土堆的小坡绵延不断,从怡红院一直绵延到蘅芜苑。我从怡红院说起。

怡红院多次提到大山。贾政等游园时,从怡红院后门出来,被大山阻路,贾珍引导众人,从山脚下转向南边,就是大观园正门。

芦雪庵联诗清早,宝玉又沿着山坡而行:

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

所以怡红院后门的大山,有一个弯度,宝玉沿着山坡北行,向左转过弯后,背东面西,而栊翠庵恰好在东面,所以他回头才能看到栊翠庵。

宝玉是去往芦雪庵的,怡红院去芦雪庵,有一条路是过沁芳亭,经潇湘馆,从藕香榭后面暗接的竹桥穿芦苇丛过去。很明显这条路很绕,所以宝玉选择抄近路,他可以翻过小山坡,直接到达芦雪庵。当他走到山坡之上,自然看得见蘅芜苑那边的蜂腰桥,也看得见桥上的行人,然后他下山坡,到达了芦雪庵。

芦雪庵联诗路线

所以文中说芦雪庵傍山临水,宝玉翻的就是芦雪庵背后的山,山的东边就是栊翠庵。所以宝玉作诗被罚取妙玉红梅,自然还是这条路,翻过这个小坡,到那边的栊翠庵折梅,这个山坡也是宝琴后文所站之处。

贾母到达芦雪庵后,带着众人经藕香榭去惜春的暖香坞,当然她们走的就是藕香榭后的竹桥。暖香坞门前是有一条夹道的,这个夹道东西两边都有门,贾母从西门进,从东门出,出东门的时候,看见宝琴站在山坡上。宝玉还告诉大家他又去了一趟栊翠庵,所以他又翻一次山坡,宝琴并没有跟他一起去栊翠庵,所以宝琴站在山坡上等宝玉。

上一节我们说了暖香坞和稻香村紧邻,所以贾母等出了暖香坞夹道东门,就到了稻香村门前,于是他们出园的路线就是贾政最初进园子的路线,稻香村——潇湘馆——沁芳亭——大门。

贾母一行人“说话之间,已出了园门”。贾政一行人出潇湘馆则是“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

所以贾政当时看到的青山斜阻,很大可能就是宝玉翻的那个山坡。为什么要用“斜”字呢?因为山坡从这个位置开始升高,往前往上直到最高处自然就是凸碧山庄。

凸碧山庄的山下东边是嘉荫堂,山下西边就是凹晶馆。看文中关于凹晶馆的描述:

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

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凹晶馆就在这个山坳里,去藕香榭的路径最大可能就是芦雪庵和藕香榭之间的竹桥。中秋夜,湘云黛玉从凸碧山庄下了山坡,跑到凹晶馆联诗。在这个位置,她们两碰上了妙玉,妙玉是怎么到这边来的呢?当然是走宝玉翻的那个小山坡,从芦雪庵附近过来的。于是三人又一次沿着这条近路,到了栊翠庵中。

凹晶馆联诗路线

凹晶馆所处的是一个山坳,也就是说,这段山脉的走势并不是直往北边延伸的,而是先往东北再向西北,呈弧形。凹晶馆就在这个弧的最东北处,稻香村则在这个弧内偏北的方向。因为贾政他们还看见了“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所以稻香村的北边篱笆外,又是山坡,继续往前走,就要转过山坡:

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山坡从此处开始,走势逐渐变低,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蘅芜苑。香菱学诗的时候,众人就站在此处的山坡上看她: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下山坡的西面就是花圃,芒种节饯花会就在此处,而下山坡的东面,则是黛玉葬花之处。

(宝玉)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当日众人都在园中饯花,黛玉起迟了,宝玉追着黛玉到花圃,和探春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发现黛玉不见了。等到宝玉上坡的时候,已经听到黛玉在哭。所以黛玉是从西边的花圃上坡到坡下东边葬花处哭泣,这个距离非常近,否则以黛玉娇弱之躯,如何在几句话的功夫,从花圃走到沁芳闸附近呢?后文也印证了这一点: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

宝玉还站在山坡上,黛玉一抬头看见了他,然后抽身就走。宝玉下坡要回怡红院,又看见黛玉在前面走。这条路当然就是贾政出园、刘姥姥进怡红院的那条路,也就是园子东边的大量未知区域。

芒种节宝黛路线

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将园子分成了东西两个区,这座山脉的最南端在怡红院后门,最北端并不清楚,因为到北边建筑蘅芜苑的时候,这条山脉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造型: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也就是说山脉延伸处和蘅芜苑外墙接在一起。为什么是这个造型不得而知,我也非园林建筑专业,不是很能想象究竟实况如何,是一个待解决的疑惑。

五、园里的水

园子里的水,主要在山脉的西侧,山脉东侧并没有叙述,之所以把水放到最后一节说,就是因为大量参照建筑已经标明了位置,水流走向将很好描述。

在怡红院内,贾珍概括地说了一下大观园的水流:

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用建筑物参照后,也就是说,水流从沁芳闸开始,流经花溆,然后顺山脚一直流下经芦雪庵、紫菱洲直到沁芳亭;水流到凹晶馆时,从凹晶馆分一流引进稻香村,再开一个岔口经藕香榭流向秋爽斋,从西南角往东流过沁芳桥(即潇湘馆门前),和凹晶馆流来的水汇在一起,然后流经怡红院后院,从墙下出去。

水源在沁芳闸处有解释:

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

大观园的水,是从外河引入的,外河又是如何引进来的呢?总不可能是后墙上开道口子,改成河道吧?作者解释的很清楚:引泉。

《长物志》里提到引泉说:山居引泉,从高而下,为瀑布稍易,园林中欲作此,须截竹长短不一,尽承檐溜,暗接藏石罅中,以斧劈石叠高,下凿小池承水,置石林立其下,雨中能令飞泉愤薄,潺湲有声,亦一奇也。

南方有种竹筒引泉法,和《长物志》说的类似,说白了就是竹筒做的水管,隐藏在石头缝等地方,利用高度将水输送到某处。

所以沁芳闸实际上是桥闸一体,外河的水通过引泉的方式流到这里,被闸拦住蓄水,所以才会看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

水流到怡红院的时候,已经变得很小,即为贾政等人出怡红院所见的那条“清溪”,刘姥姥入怡红院时见到的七八尺宽的水池。水流应该还是以管道的方式排出,至于最终流向何方,因文本无记录,未知。

元春省亲路线

元春省亲时,是先乘轿,再乘船,最后乘车:

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

元春乘舟的地点应该与贾母刘姥姥乘舡是同一处,也就是紫菱洲附近,从紫菱洲逆流而上,经过芦雪庵,稻香村,就是花溆石洞。元春的船穿过石洞,将“花溆蓼汀”改成花溆。然后逆流往东,下船登岸,到达省亲别墅。为了避免我们把省亲别墅的位置认错,作者还专门提醒是“舟临内岸”。所以省亲别墅在蘅芜苑的东边,如不走水路,也就是贾政等人游园路线,从山上盘道绕过花溆石洞,过蜂腰桥后“诸路可通”,其中定有一路通往省亲别墅。

贾母刘姥姥的船,是从紫菱洲出发到秋爽斋,有两条路线,一种是往南到水流汇合口,再向西穿过沁芳桥,往北到秋爽斋;一种是往北到藕香榭附近,往西南到秋爽斋。究竟是哪一条,未知。但刘姥姥贾母再次出发去蘅芜苑时,作者很细节地写了一个荇叶渚:

说着,众人都笑了,一齐出来。走不多远,已到了荇叶渚。姑苏选来的几个驾娘早把两只棠 舫撑来,众人扶了贾 、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鸳鸯、玉钏儿上了这一只……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

渚在此处不可能是水中的小陆地,应该是水边,因为贾母等人是步行到荇叶渚,并从此登船的。随后贾母的船是往北上去花溆,所以荇叶渚一定在秋爽斋东北方向。

无独有偶,莺儿给黛玉编花篮的那次,莺儿和蕊官从蘅芜苑到潇湘馆出发经过了柳叶渚。

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柳叶渚离潇湘馆不远,又在堤岸旁,应该靠近紫菱洲,那么它最大可能是贾母刘姥姥从紫菱洲出发去秋爽斋的乘船点,也是贾元春从紫菱洲出发去省亲别墅的乘船点。

最后一个要说明的地点就是滴翠亭,这个位置历来也被胡乱安排。

按书中说,宝钗见到宝玉进了潇湘馆,于是返回要寻其他姐妹,追蝴蝶一直追到滴翠亭。书中写滴翠亭:

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看到蝴蝶的运动轨迹是: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据此可知,滴翠亭在潇湘馆以北,在水面上,四通八达,类似十字路口。

小红推开窗后,宝钗为了脱身,拉出了黛玉在此的幌子,提出了三个点“蹲在这里弄水”,“朝东一绕”,“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黛玉能蹲着玩水的地方,是在堤岸旁,朝东走,过河就是那座山脉,有山洞是很正常的事。

接下来,作者果然提到了山和山洞: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

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

堤岸旁又靠近山坡,所以滴翠亭所在的位置,就在紫菱洲以南,靠近山脉的东北方向的水面上。

滴翠亭四面的游廊曲桥,西方通向潇湘馆,东方通向山坡,北方通向紫菱洲,南方通向怡红院。所以宝钗撒谎说看见黛玉在水边弄水,往东去钻进山洞里,坠儿和小红才会信以为真,因为这个地方离潇湘馆最近,最有可能来这里的人就是林黛玉。此处亦靠近紫菱洲,所以司棋对附近的山洞十分熟悉,她极有可能经常在山洞里解手。

六、补充和后记

首先是园子的大小,有一个三里半的概念,有一种解释说,清代郝懿行《正俗文》中记载: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即三百弓也。”

三里半可能和我们今天的三里半并不一样,大观园也仅仅是个稍大的,符合元妃品级的花园。

其次是补充一下怡红院和潇湘馆,宝玉说: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宝玉挨打后,黛玉哭肿了眼睛怕被凤姐奚落,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宝玉去看黛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出怡红院后院,沿着池边的堤岸走到沁芳桥,然后过桥去潇湘馆。

潇湘馆院外的花阴之下,是看得见怡红院的:

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

对于大观园里的山,我自看书以来一直没有想通,一个在京城之中的花园里为何会有一座山?那么这花园该有多大?这看起来非常不合理,更不要提某大导演精心制作的电视剧中,说怡红院建在山上,实在让人觉得离谱。直到有一个早晨,我坐车去西安北客站,沿建元路往北行的时候,我看见了文景山,一个土堆的,很小的山。我忽然意识到,一个小土坡也可以成为山的,它也有高度,也可以树木葱茏,绵延曲折。

文景山

最困扰我的,其实还是水,水面有多宽?有桥的地方又怎样行船?藕香榭背后暗接的竹桥到底是什么样的?芦雪庵芦苇丛中的去径是怎样通向竹桥?潇湘馆通往稻香村是否需要过桥?这些我想不明白,也许只有作者本人清楚,倘若他年地下相逢,是否能有机缘问上一问?

现在回过头来再去想元春所作的那首诗,虽然文采平平,但的确是这园子的真实写照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监理月报(监理月报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下一篇: 岛与礁的区别(说文解字:岛与礁的区别)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