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广东音乐喜洋洋(为什么被叫作广东音乐而不是山西音乐?)

广东音乐喜洋洋(为什么被叫作广东音乐而不是山西音乐?)

昨天,《我儿时的音乐启蒙》发表以后,又有个朋友问我:“《喜洋洋》是取材于山西民歌,为什么把它叫作广东音乐而不是山西音乐呢?”

这个问题还真叫他给问着了,我还真和家严请教过这个问题。《喜洋洋》确实取材于两首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为什么后来人们不把《喜洋洋》叫作山西音乐而说成是广东音乐呢?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乐器的原因。由于广东音乐的常规器乐初期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头”又叫“硬弓组合”, 独奏多用琵琶或扬琴。上世纪20年代以后,改以高胡为主奏乐器,辅以扬琴和秦琴,俗称“三件头”,又称“软弓”。主奏乐器是高胡,也称粤胡、南胡。它与二胡的型制基本相同,只是琴筒更细短。上世纪初,广东民间艺术家吕文成把二胡的外弦,从丝弦改为钢弦,定弦比二胡高出四度或五度,音色更加明亮。演奏时两腿夹持琴筒,以控制音量。于是广东音乐又成了“丝竹音乐”的代名词。而刘明源素有“弓弦乐之圣手”的美誉。他11岁就加入了天津“百灵乐团”、“闽粤会馆”等乐社,曾学习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把南北音乐融会贯通了。刘明源在创作《喜洋洋》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广东音乐的丝竹乐器使乐曲富有了浓郁的广东音乐的特色,用高胡演奏效果更佳。

其二是乐曲的音乐风格。广东音乐的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缠绵缱绻、艳郁华丽、精致细腻的音乐风格。而山西的音乐风格则是明快直白、高亢粗犷、雄浑热烈、富于变化,少用装饰音群。由于刘明源的广东音乐的幼功,有意把《喜洋洋》的音乐氛围处理成了广东风格。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叠起叠落,一张一弛,与著名广东喜庆音乐代表作《步步高》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热烈喜庆氛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每逢人们欢度喜庆日子时,总是奏起《喜洋洋》而少用《步步高》了。

这大概就是人们普遍把《喜洋洋》称之为广东音乐的主要原因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父爱如山的图片(父爱如山——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下一篇: 江门旅游景点大全(广东江门十五大著名景点,你有去过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