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这个岁数是孩子想象力的敏感期,一定要抓住,不要错过2、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1、这个岁数是孩子想象力的敏感期,一定要抓住,不要错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知识是死的,也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一种思想,它可以把知识连接起来,创造出新的知识。可见,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多了!
因此,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方面,相比单纯的知识输入,不如培养孩子想象力。
研究表明,当孩子两岁的时候想象力就已经开始发展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起来。
尤其是孩子三到四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想象力爆发的时期。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创造性想象就开始萌芽了。
因此,三到六岁正是孩子想象力的萌芽期和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小编给大家分享以下五个方法,希望可以给各位父母一些启发。
一.听音乐
首先,给孩子准备优美的音乐;然后,让宝贝闭上双眼。随着音乐的响起,妈妈可以问问宝贝,宝宝,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通过问题引发孩子想象。
如果此时孩子还是没有进入状态也没有关系。妈妈可以继续引导,告诉宝宝妈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被带入想象的世界。
二.玩游戏
玩游戏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种培养想象力的方式了。可以是拼图,也可以是搭积木。如果这些都不喜欢也没有关系。填色游戏,玩陶土,又或是玩沙子,捏橡皮泥等,总有一款孩子会喜欢。
三.讲故事
讲故事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妈妈讲,一种是孩子讲。宝宝还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先由妈妈来给宝宝讲故事。讲的时候,故事情节要丰富多彩,也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
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完全可以自我表达。这个时候,妈妈只要做好一个听众,把舞台让给孩子,适当地问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四. 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让孩子拥有开放式想象力。前提是平日里多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多问,多想,多怀疑。让宝贝的思维开放式发展,对所看,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渐渐地,孩子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活跃。
五.专业训练
首先,可以考虑图片想象训练。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具有想象空间的图片。然后鼓励孩子看图讲话。讲讲图片中有哪些东西,他们分别有什么关系,甚至可以通过图片编故事。
其次,嗅觉想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宝贝闭上双眼,拿出平时孩子爱吃的食物,让他通过气味来想象,判断摆在面前的是什么食物。
最后,多感官想象力的训练。发挥想象力不能仅仅局限于看到的,需要把听觉,嗅觉,味觉,还有触觉多感官结合起来。多感官的结合会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素材,更能有效地激发想象的潜能。
2、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四、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想象力丰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二、容易受父母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学习特点:
1、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3、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成人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成人的90%,而体重只是成人的30%。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本文关键词: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特征,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学前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就是关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个岁数是孩子想象力的敏感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