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雅可夫斯基传记】,马雅可夫斯基简介,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传记出版:一段传奇的革命与爱情2、马雅可夫斯基传记1、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传记出版:一段传奇的革命与爱情
1915年7月,彼得格勒连日阴雨,在莉莉与奥西普·布里克夫妇家中,时年22岁的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穿裤子的云》——“我可以变成无可指摘的温情的人,不是男人,而是——穿裤子的云!”布里克夫妇对这些诗句欣喜若狂,而马雅可夫斯基则无可挽回地爱上了莉莉。
1917年,俄国革命的发令枪打响,马雅可夫斯基与革命人民一起参加埋葬旧世界的斗争前线:“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这些充满力量的诗句使他的名字与革命紧密相连,与之伴随的还有布里克夫妇,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与友谊持续了他们的一生。
6月12日晚上,围绕新书《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的出版,译者糜绪洋和出版人魏东在衡山·和集和读者们分享了马雅可夫斯基交织着革命与爱情的一生。
《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译者糜绪洋(右)和出版人魏东对谈
青年马雅可夫斯基:穿黄色女装的少年
1930年4月14日,年仅37岁的马雅可夫斯基选择在寓所饮弹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他的自杀成为苏联文学史上一个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
由于诗作在国内传播广泛,马雅可夫斯基的红色诗人形象一度深入人心。在糜绪洋看来,早期的马雅可夫斯基与人们的想象截然不同,他喜欢穿黄色女装、粉色夹克上衣,宛如当下流行的“女装大佬”。有时他演出时,警察警告他不允许再穿这件女装进场,但他会把女装交给粉丝夹在报纸里带进去,到了舞台再换上。
早期的马雅可夫斯基已经确立了自己未来主义的信仰。1912年,他和未来派诗人布尔柳克出版了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从现代的轮船上扔出去。只有我们才是我们时代的面貌。”大胆的诗句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未来主义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传到俄国后分裂成诸多类别,例如未来自我派、诗歌顶楼派、离心机派,马雅可夫斯基属于“立体未来派”,这个流派通常被视为最能代表俄罗斯未来主义的流派。
糜绪洋介绍,未来主义者喜爱奇装异服,例如穿高级礼服,戴一顶大礼帽,胸前的纽扣孔里不塞纽扣,而是塞一根胡萝卜,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他们的表演作品更是惊世骇俗,大多都在挑战社会既有的美学趣味。
“当时的观众往往是资产阶级或贵族出身,他们习惯于文人、艺术家在现场表演甜蜜的作品,再恭维恭维观众,没想到来了一群野蛮人,朗诵的东西要么完全无法理解,要么格调低下,要么干脆就是在辱骂观众。可以想见,未来主义在当时社会遭受的巨大争议。”
例如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诗作《略谈几句我自己》,开篇第一句是“我喜爱看孩子们怎么死去”,一反人们对孩子们惯有的“天真无邪”“需要保护”的认知,诗歌发表后,在媒体上遭遇排山倒海的恶评。
成名作《穿裤子的云》也反映出马雅可夫斯基颇为纠结的内心世界:他可以因欲望而发狂,也能温柔无比,“穿裤子的云”这个意向也是如此。“云”象征纯洁无瑕,但“裤子”在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汇。在糜绪洋看来,“穿裤子的云”就和马雅可夫斯基本人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双重意象,一面是温柔,一面又是无礼和粗鲁。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双面诗人,他表面上漫不经心,内心深处却充满巨大的悲痛——生命充满苦难、忧愁和孤独。或许在他眼中,人类的生命越早结束越好。”糜绪洋表示。从这个意义上,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相似之处。上帝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挥之不去,有时候上帝是他的对话者,但更多时候上帝是他的头号敌人,他要和上帝殊死搏斗。
衡山·和集现场观众
“模范苏维埃家庭”
比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更扑朔迷离的,是他“花花公子”式的感情世界里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与他紧密关联的是一位杰出女性:莉莉·布里克,她是马雅可夫斯基一生挚爱,马雅可夫斯基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诗歌全都题献给莉莉,许多诗篇描写的是莉莉和自己的生活。
马雅可夫斯基认识莉莉的时候,她已经和奥西普·布里克结婚了,但马雅可夫斯基仍然对她紧追不舍,最终他们组成了一个三人家庭。“这个家庭更像是一个创作小组。莉莉是马雅可夫斯基的灵感源泉,而奥西普则是智囊。奥西普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诗学研究者,他尽管智慧,却是个冷淡的人,虽然跟莉莉结婚,但两人维持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关系。”
莉莉则恰恰相反,仅有马雅可夫斯基一个伴侣远远无法满足她,她仍然不断在外寻找新伴侣,这个古怪的三人家庭在当时的彼得堡尽人皆知。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文学史中,莉莉的名字常常会冷不丁从哪里冒出来,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曾是她的男友,或至少和她有过暧昧关系。”糜绪洋说。虽然莉莉在历史上主要以马雅可夫斯基的缪斯而闻名,但她本人也多才多艺,她演过电影,当过导演,马雅可夫斯基在俄国内战时期为俄通社绘制的海报也有莉莉的手笔。
苏联早期,对于婚恋、情爱的观念较为自由,许多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继承恩格斯的看法,认为婚姻是私有制的表现,一夫一妻制就是对妇女的占有。苏联革命家亚历山德拉·柯伦泰曾提出著名的“杯水理论”:“人满足自己的情欲应该像喝一杯水一样容易。”表达对一夫一妻制度的反对。
“既然当时的目标是取消私有制,长远来看婚姻也必须被取消掉。”糜绪洋说。这样来看,马雅可夫斯基和布里克夫妇的三人家庭不仅不能算是异类,反而应被视为模范家庭。
除了莉莉,她妹妹埃尔莎的人生亦十分传奇。埃尔莎早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万人迷姐姐的阴影之下。一开始籍籍无名的马雅可夫斯基是埃尔莎的男友,在布里克夫妇家朗诵了《穿裤子的云》后,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布里克夫妇的命运——马雅可夫斯基从此爱上了莉莉。埃尔莎在十月革命后嫁到法国,随夫姓特里奥莱,但这段不成功的婚姻很快就结束了。她在法国一度穷困潦倒,直到与法国大诗人阿拉贡走到一起。“从此她与姐姐平起平坐,她们各自是一个伟大诗人生命中的女人。”
埃尔莎本身也是作家,二战中,她和阿拉贡一起用文字激励法国的抵抗运动,后成为史上第一位拿到龚古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2、马雅可夫斯基传记
马雅可夫斯基传记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苏联早期杰出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雅可夫斯基于一八 九三年七月七日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吉村。他的父亲是一个林务官,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九岁时,马雅可夫斯基进库塔伊西文科中学,后又转学到莫斯科。一九O五年俄国革命对他有深刻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的罢课和游行。一九○八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他曾三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还组织政治犯进行斗争,并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在本世纪初至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知识界和文学界中,流行一种资产阶级偏见,认为革命和艺术不能相容。年轻的马雅可夫斯基和其他许多进步作家一样,也受这种偏见影响。他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热情,拥护党,欢迎革命,但是又错误地认为党的工作会妨碍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于一九○九年停止做党的工作。一九一一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他在这里被未来派诗歌理论家布尔柳克引为同道。
未来主义反对艺术的思想性,主张“要把词从词意中解放出来”,打着反对旧时代艺术的旗号,仇视和否定民族文化遗产。马雅可夫斯基被这一文学流派的艺术主张所迷惑,就在未来主义的旗帜下走上文坛。他最初的一些诗是色彩斑驳的城市图画,形象是模糊的,词汇是晦涩的,适应了未来派形式主义的艺术原则。但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同未来主义有所不同,他自己说是“斗争的诗歌。他的第一篇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有强烈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倾马雅可夫斯基把十月革命亲切地称为“我的革命”。在起义的水兵们攻打冬宫的历史性时刻,他们唱着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诗歌前进:“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第二天,诗人就来到起义司令部斯莫尔尼宫参加工作。他写作《我们的进行曲》(1917)、《革命颂》(1918)、《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918)等诗篇歌唱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相结合。他创作的诗剧《宗教滑稽剧》(1918),是革命后上演的第一出现代戏。这一作品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激烈斗争的艺术表现,但人物没有个性,艺术形式流于荒诞。
马雅可夫斯基为红色水兵们写的政治鼓动诗《向左进行曲》(1918),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较好的统一。他的长诗(150000(1920)、表现了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但这首诗中运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生造怪词和比喻,有令人费解的形式主义毛病。这些未来主义的表现曾经受到列宁的批评。
自一九一九年十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国内战争时期,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了“罗斯塔(俄罗斯通讯社)之窗”的工作。他日以继夜地写鼓动诗、讽刺诗,作宣传画、招贴画。这些张贴于街头橱窗的引人注目的诗画,配合党的工作,记录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其内容有:号召红军英勇杀敌,呼吁农民把余粮供给城市,为前方募集抗寒衣物等等。这一阶段的工作显示了诗人忘我的革命热忧和旺盛的创作激情。通过“罗斯塔之窗”的创作实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内容充实了,题材广泛了,艺术形式也大众化了。他逐渐摆脱未来派的影响,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罗斯塔”期间,诗人写了许多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讽刺诗,其中最好的一首是(开会迷》(1922)。这首诗用夸张手法,鲜明生动地揭露了不务实际崇尚空谈的官僚主义者形象。列宁在这首诗发表后第二天,就称赞它在政治方面“是完全正确的”。
九二四年一月,列宁的逝世深深地震动了马雅可夫斯基。他于这一年秋写成长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描写革命领袖的政治抒情叙事作品。作者在革命历史的广背景上塑造的列宁形象是真实感人的。他既崇高伟大,又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他是最现实的,但决不是眼睛只盯着自己食槽的那种人。他一眼望尽了整个的世界,看透了时间掩盖着的一切。”诗人用深沉的笔调,表达亿万人民对领抽逝世的巨大哀痛,并以发自肺腑的火热诗句,抒发对领袖的无限深情,表示“情愿交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的轻轻的一息”。
长诗《列宁)在现实地描写和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政治抒情和历史叙事的结合、语言的革新和引用民间歌谣等艺术手法方面,为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一座壮丽的诗歌纪念碑。完成了纪念列宁的长诗以后,马雅可夫斯基先后两次出国旅行,到过法国、西班牙、古巴、墨西哥、美国等,写了大量的国际题材诗作。一九二五年他写了特写集《我发现美洲》和一系列关于美国的诗,以税利的讽刺笔触,揭露美国这个金元帝国里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种族歧视和其他种种弊病(《摩天楼的横断面》等),表达诗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蔑视(《梅毒》、《百老汇等)和对苏维埃祖国的热爱(《回国!》《苏联护照)等)
从一九二六年开始,马雅可夫斯基漫游自己的祖国。他走遍苏联各地的农村、工矿区和建设工地,不辞辛苦地向广大红军战士、工农群众和大学生发表演讲和朗诵自己的诗作,同时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活中没取创作素材。这一年他写了《给奈特同志—船和人》、《和财务检查员谈诗》等诗作和《怎样做诗》等文章,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阐述革命诗歌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如同镭的开采一样,“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创作的长诗《好!》(1927),是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又一个重大成就。这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画卷:从革命前的社会生活到攻打冬官的武装起义;从国内战争的艰难岁月到和平建设的沸腾场景…诗人用饱蘸激情之笔,描绘了一部形象的十月革命史
长诗《好)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战士和诗人。他怀抱着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实信念,赞美祖国的现在,更三地赞美祖国的将来。他说,那有着甜果汁似的空气的土地,你可以随手拈来,随手抛去,“但是,同它一起受过冻的土地,我是永远不能不爱它。”抒情主人公的这个“我”,代表着亿万革命人民的“我们”。
长诗《好!》在异常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绘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其中,有苏联早期革命活动家捷尔任斯基的肖像画,有作者同时代的诗人勃洛克的素描画,也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克伦斯基等人的讽刺漫画。作者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典型性格,给人以真实、生动、鲜明、深刻的印象,长诗中还充满了高亢、激越的抒情力量和动人心魄的火热诗句。作者在抒情时,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辞;叙事时,则如把读者带回到历史事件之中,毫无枯燥乏味之感。长诗的语言精炼、新颖,凝结着时代的气息。这部作品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现实主义诗歌艺术中的表现和产物。卢那察尔斯基称它是“青铜铸成的.十月革命”,是苏联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这部长诗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作者曾在各地朗诵它三十多次。
有一次,他刚刚朗诵完第十章最后的诗句:“列宁在我们脑中,枪在我们手中”听众中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突然站起来说:“还有您的诗在我们心中,马雅可夫斯基同志!”这说明他的诗歌对于无产阶级和亿万人民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反映苏维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突击队进行曲》《库兹涅茨克的建设、库兹涅茨克的人们的故事》)和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的年轻人》、《青春的秘密》等题材的诗诗人与少年儿童新一代的诚挚友爱关系反映在他给孩子们写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诗篇中
马雅可夫斯基不仅是一个具有炽烈情感的革命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讽刺力量的苏维埃剧作家。他的讽刺喜剧《臭虫》(1928)和《澡堂》(1929),是针对资本主义残余、小市民和官僚主义者的新型喜剧。其中,作者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等人的古典讽刺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上塑造了新生力量与旧势力对立的形象。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英、奥以及其他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声援。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尤为关注。他把中国分为“将军的中国”(指反动派的统治)和“工人的中国”。他对前者发出警告,对后者伸出友谊之手。他呼吁四万万中国人,把帝国主义摔下中国的墙,要他们滚出中国”!一九二七年,当诗人得知中国北伐军占领上海的喜讯时,他在一个集会上即席写了《最好的诗》献给中国人民
除了文学创作活动外,马雅可夫斯基还参加报刊编辑工作。自一九二三年起,他编辑出版文学刊物《列夫》(左翼阵线),一九二七年他又担负起《新列夫》杂志的编辑工作,之后,又参加编辑《共青团真理报》。马雅可夫斯基积极参加文艺界的思想斗争和路线斗争,团结青年作家,宣传诗歌属于广大群众的主张,反对右的和极左的文艺思潮。一九三○年二月,他加入了无产阶级作家组织“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他受到踞于“拉普领导岗位的某些宗派主义领导人的排斥打击
九三○年一月,马雅可夫斯基举办他的创作二十年展览。他还写了一部新的长诗的序诗《放开喉咙歌唱》,总结自己的一生。他直接对“后代同志们”说,他的创作都是献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的。他要象举起布尔什维克党证那样,高举起自己的“一百本党的诗集”。
马雅可夫斯基于一九三○年四月十四日逝世。他在《致大家》的信中,说明他由于个人原因而自杀。他的诗歌成为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斯大林称许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传记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苏联早期杰出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雅可夫斯基于一八 九三年七月七日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吉村。他的父亲是一个林务官,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九岁时,马雅可夫斯基进库塔伊西文科中学,后又转学到莫斯科。一九O五年俄国革命对他有深刻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的罢课和游行。一九○八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他曾三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还组织政治犯进行斗争,并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在本世纪初至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知识界和文学界中,流行一种资产阶级偏见,认为革命和艺术不能相容。年轻的马雅可夫斯基和其他许多进步作家一样,也受这种偏见影响。他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热情,拥护党,欢迎革命,但是又错误地认为党的工作会妨碍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于一九○九年停止做党的工作。一九一一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他在这里被未来派诗歌理论家布尔柳克引为同道。
未来主义反对艺术的思想性,主张“要把词从词意中解放出来”,打着反对旧时代艺术的旗号,仇视和否定民族文化遗产。马雅可夫斯基被这一文学流派的艺术主张所迷惑,就在未来主义的旗帜下走上文坛。他最初的一些诗是色彩斑驳的城市图画,形象是模糊的,词汇是晦涩的,适应了未来派形式主义的艺术原则。但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同未来主义有所不同,他自己说是“斗争的诗歌。他的第一篇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有强烈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倾马雅可夫斯基把十月革命亲切地称为“我的革命”。在起义的水兵们攻打冬宫的历史性时刻,他们唱着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诗歌前进:“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第二天,诗人就来到起义司令部斯莫尔尼宫参加工作。他写作《我们的进行曲》(1917)、《革命颂》(1918)、《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918)等诗篇歌唱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相结合。他创作的诗剧《宗教滑稽剧》(1918),是革命后上演的第一出现代戏。这一作品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激烈斗争的艺术表现,但人物没有个性,艺术形式流于荒诞。
马雅可夫斯基为红色水兵们写的政治鼓动诗《向左进行曲》(1918),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较好的统一。他的长诗(150000(1920)、表现了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但这首诗中运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生造怪词和比喻,有令人费解的形式主义毛病。这些未来主义的表现曾经受到列宁的批评。
自一九一九年十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国内战争时期,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了“罗斯塔(俄罗斯通讯社)之窗”的工作。他日以继夜地写鼓动诗、讽刺诗,作宣传画、招贴画。这些张贴于街头橱窗的引人注目的诗画,配合党的工作,记录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其内容有:号召红军英勇杀敌,呼吁农民把余粮供给城市,为前方募集抗寒衣物等等。这一阶段的工作显示了诗人忘我的革命热忧和旺盛的创作激情。通过“罗斯塔之窗”的创作实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内容充实了,题材广泛了,艺术形式也大众化了。他逐渐摆脱未来派的影响,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罗斯塔”期间,诗人写了许多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讽刺诗,其中最好的一首是(开会迷》(1922)。这首诗用夸张手法,鲜明生动地揭露了不务实际崇尚空谈的官僚主义者形象。列宁在这首诗发表后第二天,就称赞它在政治方面“是完全正确的”。
九二四年一月,列宁的逝世深深地震动了马雅可夫斯基。他于这一年秋写成长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描写革命领袖的政治抒情叙事作品。作者在革命历史的广背景上塑造的列宁形象是真实感人的。他既崇高伟大,又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他是最现实的,但决不是眼睛只盯着自己食槽的那种人。他一眼望尽了整个的世界,看透了时间掩盖着的一切。”诗人用深沉的笔调,表达亿万人民对领抽逝世的巨大哀痛,并以发自肺腑的火热诗句,抒发对领袖的无限深情,表示“情愿交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的轻轻的一息”。
长诗《列宁)在现实地描写和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政治抒情和历史叙事的结合、语言的革新和引用民间歌谣等艺术手法方面,为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一座壮丽的诗歌纪念碑。完成了纪念列宁的长诗以后,马雅可夫斯基先后两次出国旅行,到过法国、西班牙、古巴、墨西哥、美国等,写了大量的国际题材诗作。一九二五年他写了特写集《我发现美洲》和一系列关于美国的诗,以税利的讽刺笔触,揭露美国这个金元帝国里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种族歧视和其他种种弊病(《摩天楼的横断面》等),表达诗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蔑视(《梅毒》、《百老汇等)和对苏维埃祖国的热爱(《回国!》《苏联护照)等)
从一九二六年开始,马雅可夫斯基漫游自己的祖国。他走遍苏联各地的农村、工矿区和建设工地,不辞辛苦地向广大红军战士、工农群众和大学生发表演讲和朗诵自己的诗作,同时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活中没取创作素材。这一年他写了《给奈特同志—船和人》、《和财务检查员谈诗》等诗作和《怎样做诗》等文章,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阐述革命诗歌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如同镭的开采一样,“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创作的长诗《好!》(1927),是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又一个重大成就。这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画卷:从革命前的社会生活到攻打冬官的武装起义;从国内战争的艰难岁月到和平建设的沸腾场景…诗人用饱蘸激情之笔,描绘了一部形象的十月革命史
长诗《好)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战士和诗人。他怀抱着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实信念,赞美祖国的现在,更三地赞美祖国的将来。他说,那有着甜果汁似的空气的土地,你可以随手拈来,随手抛去,“但是,同它一起受过冻的土地,我是永远不能不爱它。”抒情主人公的这个“我”,代表着亿万革命人民的“我们”。
长诗《好!》在异常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绘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其中,有苏联早期革命活动家捷尔任斯基的肖像画,有作者同时代的诗人勃洛克的素描画,也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克伦斯基等人的讽刺漫画。作者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典型性格,给人以真实、生动、鲜明、深刻的印象,长诗中还充满了高亢、激越的抒情力量和动人心魄的火热诗句。作者在抒情时,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辞;叙事时,则如把读者带回到历史事件之中,毫无枯燥乏味之感。长诗的语言精炼、新颖,凝结着时代的气息。这部作品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现实主义诗歌艺术中的表现和产物。卢那察尔斯基称它是“青铜铸成的.十月革命”,是苏联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这部长诗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作者曾在各地朗诵它三十多次。
有一次,他刚刚朗诵完第十章最后的诗句:“列宁在我们脑中,枪在我们手中”听众中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突然站起来说:“还有您的诗在我们心中,马雅可夫斯基同志!”这说明他的诗歌对于无产阶级和亿万人民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反映苏维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突击队进行曲》《库兹涅茨克的建设、库兹涅茨克的人们的故事》)和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的年轻人》、《青春的秘密》等题材的诗诗人与少年儿童新一代的诚挚友爱关系反映在他给孩子们写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诗篇中
马雅可夫斯基不仅是一个具有炽烈情感的革命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讽刺力量的苏维埃剧作家。他的讽刺喜剧《臭虫》(1928)和《澡堂》(1929),是针对资本主义残余、小市民和官僚主义者的新型喜剧。其中,作者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等人的古典讽刺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上塑造了新生力量与旧势力对立的形象。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英、奥以及其他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声援。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尤为关注。他把中国分为“将军的中国”(指反动派的统治)和“工人的中国”。他对前者发出警告,对后者伸出友谊之手。他呼吁四万万中国人,把帝国主义摔下中国的墙,要他们滚出中国”!一九二七年,当诗人得知中国北伐军占领上海的喜讯时,他在一个集会上即席写了《最好的诗》献给中国人民
除了文学创作活动外,马雅可夫斯基还参加报刊编辑工作。自一九二三年起,他编辑出版文学刊物《列夫》(左翼阵线),一九二七年他又担负起《新列夫》杂志的编辑工作,之后,又参加编辑《共青团真理报》。马雅可夫斯基积极参加文艺界的思想斗争和路线斗争,团结青年作家,宣传诗歌属于广大群众的主张,反对右的和极左的文艺思潮。一九三○年二月,他加入了无产阶级作家组织“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他受到踞于“拉普领导岗位的某些宗派主义领导人的排斥打击
九三○年一月,马雅可夫斯基举办他的创作二十年展览。他还写了一部新的长诗的序诗《放开喉咙歌唱》,总结自己的一生。他直接对“后代同志们”说,他的创作都是献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的。他要象举起布尔什维克党证那样,高举起自己的“一百本党的诗集”。
马雅可夫斯基于一九三○年四月十四日逝世。他在《致大家》的信中,说明他由于个人原因而自杀。他的诗歌成为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斯大林称许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传记
杰克凯鲁亚克传记后记
G.J阿波斯托洛斯在洛厄尔经营一家保险公司。罗兰·萨尔瓦斯干推销员的工作。斯科蒂·博利厄死于一九七五年。玛丽·卡内住在洛厄尔她长大的房子里。
艾伦金斯伯格仍旧是美国最活跃最繁忙的诗人之一,他对佛教的兴趣现在已经扩展到对西藏宗教领袖卓吉亚姆·苍巴的事业的兴趣中。杰克·克鲁亚克脱离实体诗学学院已经在科罗拉多州波尔德苍巴的纳洛帕学院创立了。吕西安·卡尔成为一家电讯社的高级编辑。威廉·巴勒斯继续出版着他的单行本小说。赫伯特·洪克继续着说书人的职业,在故事集和小杂志上刊登自己的故事艾伦·特姆科成为世界级的建筑评论家、大学教授。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在康涅狄格的奥德塞布鲁克居住和写作,有时也去阿肯色的非叶特维尔,在那里的阿肯色大学任教。
吉姆·霍尔姆斯同年迈的姑妈一起住在丹佛的一套小公寓里,继续着他热衷的技巧和运气的游戏。比尔·汤姆森是该市一家成功的木材零售店老板。卢安娜亨德森的女儿已经长大了,自己也有了个女儿,她住在旧金山的郊区。卡罗琳·卡萨迪自己也当上了祖母,仍旧住在她同尼尔在五十年代早期迁进的圣何塞附近的那所房子里。她继续着自己对艺术、写作和占星术的爱好,正在写自己对那些年代的回忆录。阿尔和海伦欣克尔住在附近,也在圣何塞。直到最近,阿尔·欣克尔仍旧在为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工作。鲍勃·伯福德在丹佛继续着他对生意和艺术的爱好。他的妹妹贝弗利同身为共和党政治家的丈夫住在丹佛附近,在自家的牧场上养马。埃德·怀特是丹佛一名成功的建筑师。该市引人注目的植物园就是他的作品。“艾琳·梅”为纽约一家杂志出版公司工作。格雷戈里科尔索最近将他的诗歌创作地点从巴黎迁到了旧金山。
小说家戈尔·维达尔现在被尊为美国杰出的文学散文家之一。马尔科姆·考利写散文和评论文章,在康涅狄格郊区的家中充当编辑顾问。彼得奥尔洛夫斯基已经开始演唱、作曲,以及读诗和写诗现在仍旧是艾伦·金斯伯格的密友。迈克尔·麦克卢尔现在是一名剧作家兼诗人。劳伦斯·费林盖蒂的城市之光出版社现在仍旧保持着它在美国小出版社中的前卫姿态。罗伯特·邓肯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菲利普·惠伦现在持禅宗和尚的观点写作。加里·斯奈德住在内华达山区,一九七六年赢得了普利策诗歌奖。洛克麦科克尔当上了“增强意识自我实现训练”的领袖威纳,厄哈德的高级助手。
乔伊斯·格拉斯曼是纽约一家主要行业性出版社的高级编辑。戴维·安姆兰姆的事业包括从爵士乐演奏到充当世界各主要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的各种工作,上演的经常是他自己的古典风格和混合风格的作品。
维克多·王是旧金山公共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室”的摄影记者为电视观众所熟知。现在,他给孩子们上艺术课。列诺尔坎戴尔住在旧金山的诺瓦利,以阅读和写作度日。杰姬·吉布森·默瑟嫁给了一位爵士乐音乐家,仍旧住在旧金山。
斯特拉·桑帕斯·克鲁亚克继续住在佛罗里达的圣彼得堡,加布里埃尔——克鲁亚克之母—于一九七二年在那里去世,那年,她的儿子若还在世,应当五十岁了。
本文关键词: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是什么,马雅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哪些,马雅可夫斯基生平,马雅可夫斯基的,马雅可夫斯基重要作品。这就是关于《马雅可夫斯基传记,马雅可夫斯基简介(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传记出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