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圣指的是谁】,被称为草圣的是谁,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草圣”怀素成长路径的人文价值思考2、草圣指的是谁1、“草圣”怀素成长路径的人文价值思考
怀素“草圣”身份的价值认同
历史上精于草书的书家不少,但被赞誉为“草圣”者仅三人。一位是东汉张芝,另两位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
至于怀素何时有“草圣”之称,史料难考,但可查索当时的诗赞为佐证。唐天宝十三年至大历元年(754—766)年间,就有多位名家大儒用“草圣”来形容怀素。永州太守王邕闻怀素大名,主动邀其共游并作《怀素上人草书歌》:“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意指此处钟灵毓秀,怀素草书更堪神奇。王邕这首诗运用烘托、摹状、博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尽颂扬之能事,既活现了怀素的典型形象,又把他的草书品格推向一个神化的境界。怀素成名早,应与王邕的推举密不可分。诗仙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滞游洞庭湖,怀素求见,李白为其作《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竟然用天下独步来称颂一青年书家!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最后一句:“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此处明确称颂怀素迟早会成为草圣的。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形容怀素草书精妙、天纵所能。唐大历二年(767年),诗人苏涣在长沙为怀素作《赠零陵僧》:“张癫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称赞怀素是“草圣”张旭的继承人。唐大历七年(772年)“洛下论书”时,颜真卿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该序介绍作《怀素上人草书歌》之缘起和草书的发展、演变,极称怀素草书之境,表达了作者对怀素的心慕之情。唐大历八年至十一年(773—776)年间,陆羽所作的《僧怀素传》最后一段记载了颜真卿问怀素学书“有何自得”,怀素回答“观夏云奇峰,遇壁坼之路,悟自然常势”,颜真卿大叹:“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裴说《怀素台歌》:“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将怀素与诗仙诗圣并列。杨凝式《题怀素酒狂帖后》:“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盛赞溢于言表。上述窦冀、鲁收、苏涣、颜真卿、陆羽、杨凝式等人所作中均出现了“草圣”字眼,既有明指张旭的,更有颂称或暗喻怀素的。由此可见怀素当时的盛名。
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出身大都非富即贵,背景显赫。寻常百姓学字不易,要成书法宗师更是难于上青天。怀素是个例外。怀素乃草民庶子,以落寺出家搭寻习书平台,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大不易。
怀素成长之路的人文思想
怀素与张旭合称“张癫素狂”或“癫张醉素”。根据已知材料分析,他从一个小沙弥蝶变为书法宗师,肯定离不开客观环境,但其超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修成正果的必然。
一是年少脱俗,诗意栖居。怀素10岁左右出家,唐代寺院中不乏有超凡修为的高僧,长期受他们影响无异于名师熏陶。唐代佛教大盛,僧人颇受厚待。此外,怀素有一伯祖名惠融禅师,学欧阳询几可乱真,这是引导怀素入寺学书的可能之一。怀素年少入寺,离世俗渐远。心理学表明,人在中小学阶段是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怀素能成为一代书法宗师,早年脱俗入雅应是要素之一。历史上还有相应案例:玄奘自幼入寺,潜学佛经,塑造大善心境,创佛教法相宗;智永少小出家,孜孜不倦传承书法于笔端。
二是凿壁偷光,以叶代纸。怀素成才以勤奋为梯,有凿壁偷光的意志。在走出永州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尤为刻苦,有芭蕉代纸作书的佳话,有笔冢为证,有墨池为照。陆羽《僧怀素传》载:“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怀素因贫穷无纸可书写,就种植了万余棵芭蕉,以供挥毫泼墨。芭蕉不够用,又漆一盘子、一块方板,最后连盘子、方板都写穿了,足见怀素习书之刻苦。唐李肇《国史补》说怀素“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其冢旁有小石池,《零陵县志》记载怀素以“小石池洗砚,水常黑为墨池”,可见他在书法上的勤学苦练。
三是心无旁骛,术攻专一。怀素对草书情有独钟。为何怀素如此嗜书法如命?笔者认为,乃人之性情与物化形式的完美融合。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也就是借助书法艺术这一高尚的“精神构成物”来表现自己,应是怀素找到了自我性情流露的最佳形式。他在《论书帖》中说:“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亦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论书帖》总结了怀素深入执著书法的体会和身患疾病后仍不懈追求的决心。正因为有了这种痴迷和挚爱,怀素才能专心习书悟道。以至其狂草纵横不群,激流闪电,有如神助,直达书苑之巅,成为唐代草书最后的绝响!怀素一生不事旁物,就做一件事儿——练习书法,且专精草书,最终以“草圣”留名书史,可算是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的典型人物。
四是虚怀若谷,拜师学艺。尊师重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怀素自谓:“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出。”年纪轻轻虽已成名,但他深知自己并未得真传,体现其虔诚笃学心态。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怀素从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经衡阳、客潭州,唐宝应二年(763年)北上岳州(今岳阳市)。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30岁时决心南下广州,拜师“工草隶,又工楷隶”“名噪一时”的广州刺史徐浩,目前尚无权威资料考证他为何未达到此行目的,不过他却另有收获。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共游山水,恰遇被贬到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于是他便和张谓结伴到了京城长安。在京都他拜张旭弟子邬[月] 为师,再入洛阳问道颜真卿。邬[月] 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草书的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等,一一对怀素作了讲解。在颜真卿处,怀素学悟极深,可谓打通了“任督二脉”。颜真卿与怀素在洛阳讨论笔法,陆羽记录: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叹久之。这种言传身教、深刻感悟,对怀素书艺精进大有裨益。在全国各地,怀素拜谒交游的书法导师有名有姓的不下十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名师垂教,名门濡染,怀素自然名艺双升。
五是兼蓄并容,广交挚友。清人张潮说,是真书生,必不迂腐。怀素没学智永封闭自己,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重友情,与官员、百姓、商贾等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来往,有些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以书会友,在家乡永州时便结识了当时一批名望很高的文人骚客、政府官吏。在湖南成名后,怀素与时任潭州刺史(后任礼部侍郎)的张谓、湖南转运留后戴叔伦结成莫逆之交。在长安和洛阳,怀素以他气势非凡的狂草和放荡不羁的性格打动各界名流,并请他们做诗来推介自己。在《自叙帖》中,怀素罗列对他的书法行赞美之辞的当时名人不下十人。给他书法大唱赞歌的有颜真卿、王邕、窦冀、李白、杜甫、陆羽、韦陟、张谓、卢象、徐浩、王岂、朱逵、鲁收、李舟、许瑶、戴叔伦、钱起、高闲、亚栖、梦龟、贯休、任华、皎然、苏涣、马云奇、叶季良等,王琦注引《一统志》说当世名流为怀素草书赠歌者有37人。历代书家中,获得如此名家诗赞者仅怀素一人,这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六是涉身入世,深谙禅意。怀素诸多行事非常人所为,如在长沙、洛阳、长安等地作书法表演,一个和尚,一手端酒,大口吃肉,一手拿笔,飞蛇走虺,“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何等的一幅妙图!如此奇葩,招致市人如潮,观者如堵,人们争抢狂僧墨宝,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犹如今天的明星巡演。如此种种,也引来坊间何等异样的眼神与“身在佛门不事佛”的质疑。要释疑解惑,深刻地领悟怀素其人其书,就不得不探究怀素所处的时代背景。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历经东晋、南北朝两次繁荣,演衍到隋唐步入了第三次繁荣。与此同时,又历经了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糅合与异化,到了怀素所处的中唐时期,禅宗大盛。禅宗重视“本心”,追求“梵我合一”,“佛即我心,我心即佛”。“云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事无事事。”(《大珠禅师语录》)佛在哪儿?无处不在处处在,见性成佛,在每个人的心中。中唐卷起的这股“狂禅之风”,就是要对人的主体精神彻底解放。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自由地释放。中唐时期的这种禅宗意识是对佛教真正的大彻大悟,“佛要我们‘观照自性’”。正因为浸染在这一特定禅宗精神的氛围之中,身处佛门的怀素通过自己生命主体的体悟,用禅宗精神自我观照,追寻自我生命主体的终极,于是构成了他与中唐禅宗精神尽于一致的任情恣肆、狂放不羁的生命主体情绪。自此我们才可理解怀素“不爱武功爱文功”“痴迷书法”“醉酒吃肉”“品茶论道”“骑马坐轿”等举动,因为在怀素看来,这一切行为“尽是佛事”。
七是我本无我,气象弘阔。怀素对书艺的追求,也到了“我本无我”的境界。怀素书艺的点画线条之美,结字排叠之美,布局章法之美,风格洒脱之美,不只是技艺的高超。怀素草书法度之外,奔放自由、变化灵动是其核心。《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小草千字文》等,字字灵动,或大或小,有连亦有断,章法或稠密无间或疏朗清雅,乍看全不为规矩所囿,细细品味,则动静有致,恣肆合宜。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整篇弥漫着诗意气息的宁静又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给人一种不染尘俗的意境。技法之外,关键得益于人的心灵修养。怀素的修为表现了真实的自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游历与交友、拜师、修学、休闲很好地结合起来,每到一处寻访“遗编绝简”,开阔视野、廓大胸襟。他的视野中充满永远挥之不去的闲云、野鹤,老树、枯藤、衰草、孤蓬、浮云、逝水、晨钟、暮鼓,还有与山水相依滴滴雨痕的湘南老屋和蜿蜒曲回的南方水田。这些大地之物,如梦幻般拼凑的绝美风景,永远沉潜在怀素的内心深处,从而构成了他每一幅狂草的基本魂核,以至在今日还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气息。
另则,对怀素草书持批判态度的书法名家也不少,主要分为两类。张社教《怀素及其草书研究》作了专文分析:一类如“宋四家”中的米芾和苏轼,既贬抑又褒扬,受崇晋尚意审美观影响,他们从自身的世界观、书学审美观及书法实践出发,在不同时期对怀素及其作品作出不同的评价;另一类如欧阳修、蔡襄、王铎、高二适等贬抑恶批,因偏爱传统书法美学观、缺乏创新意识及个性差异等,他们对怀素及其草书一通棒打。尽管不乏贬批者,但瑕不掩瑜,怀素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无畏创新的光辉形象是永存的。
草书自汉兴,经东汉杜度、张芝,东晋二王,至唐代张旭、怀素抵达顶峰。虽然此后再未出现划时代的草书大家,但历经1200多年的沧桑巨变,怀素草书依然光芒万丈。1972年中日建交之际,毛泽东将《自叙帖》影印本作为国宝赠送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协专门设立全国草书展,其中全国第四届草书展于2017年3月在怀素故里永州举办,盛况空前。
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不注重心灵的修养,书法就不可能有境界和高度。两种功夫、双重境界,造就了一个非凡的怀素。
大师者,懂技法,更懂心法!
(文/李 科)
2、草圣指的是谁
草圣指的是谁
草圣指的是我国唐代书法家张旭。张旭喜欢喝酒,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酒中八仙”。
张旭常在喝醉后创作草书,并且创作时常出现如醉如痴的状态,因此世人也称他为“张颠”。
张旭擅长草书,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张旭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其中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郎官石柱记》、《草书心经》、《断千字文》、《古诗四帖》等。
张旭的书法将盛唐时期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巅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草圣指的是谁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草圣指的是谁
草圣指的是我国唐代书法家张旭。张旭喜欢喝酒,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酒中八仙”。
张旭常在喝醉后创作草书,并且创作时常出现如醉如痴的状态,因此世人也称他为“张颠”。
张旭擅长草书,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张旭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其中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郎官石柱记》、《草书心经》、《断千字文》、《古诗四帖》等。
张旭的书法将盛唐时期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巅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本文关键词:草圣是哪两位,草圣 是谁,草圣指的是谁,被称为草圣的是谁?,草圣指的是谁?张旭的书法代表作品是什么书体?。这就是关于《草圣指的是谁,被称为草圣的是谁(“草圣”怀素成长路径的人文价值思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