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之后,赵构建立了南宋,虽然被一路追着跑,但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而南宋也不乏英明良将,他们是坚决抵抗,甚至还主张北伐,企图收复失地。这其中就有岳飞、韩世忠等人。可是,开国皇帝赵构却偏偏不同意。其实,按说这对他没有坏处啊,收复失地,他会更有民心,也不算错。那么,赵构为什么偏偏要议和呢?
其实这里面有三个因素。
第一赵构胆子小,对收复失地没有信心。
其实啊,大宋的皇帝说起来有点心酸。从赵光义北伐失败之后,大宋的皇帝一听北边的辽国或后来的金国,就吓得腿都软了。当年宋真宗御驾亲征,那是说的好听,他本来一听说敌人来入侵了,早就吓够呛,支持要南逃的人里面就有他。要不是寇准逼着他,说不定他早跑了。赵构这个人也是这样,他与金人接触过,非常害怕人家。骨子里就害怕的人,你让他主动进攻,还不如打死他呢。所以,赵构压根没有认为自己能够打过人家,能够防住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赵构倒也不是不愿意收复失地,他是不愿意迎回二帝。
要说岳飞这个人的确是个民族英雄,一心要收复失地,精神可嘉,可惜遇到一个没有任何想法的皇帝,对他来说也是无语了。而且,岳飞还整天嚷嚷着要迎回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就让赵构非常气愤和郁闷了。要知道,现在大宋的皇帝可是赵构,可岳飞却偏偏要这么做,这不是给他上眼药嘛。人回来以后,怎么安排?难道让赵构再把皇位让出去?
所以,在赵构的心里,早就把岳飞当成了外人。他是不可能支持岳飞他们北伐的,这等于给自己挖坑。
第三,赵构首要目的是打压武将,而不是收复失地。
在很多人看来,北方大部分领土没有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北伐。可对于赵构来说,他和自己的老祖宗赵匡胤一样,首要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像岳飞、韩世忠这样的武将,不能再掌握军权了,这样太危险了,而且赵构不是没有吃过亏,自己也被撵下来过。
那么,既然不可能北伐,甚至继续打仗,议和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双方能够签订协议,谁也不打谁,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