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之前,因为摄影人田明章推荐《两代沧桑》一书而认识了作家周宗富,周宗富先生又非常郑重地让我神交了哥子易旭东,我第一时间读到了这篇堪称奇文的《精致闷骚的北宋男人光芒不及女人》。
读罢此文,迫不及待想与《君伙库》的读者分享,又怕各位一口气读完一时消化不了反被文化“噎”住,只好分三期连载,有助于吸取其中的精华。
关于易旭东,直接上他自己的简介:1986年前写小说,1986年后做新闻。多家报纸任副总编,出版、经营“两手抓”。近50篇作品获地方到中央的各种奖项,发表了近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不忘初心,从新闻“回归”到文学。2012年辞职,闭门读史,跨文体、非虚构“纪实”历史。2019年“再现江湖”。现为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青山依旧,岁月千载。
我读书写作、“纪实历史”,源于母亲。
包公,童年就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在中国历史上,包拯无疑是最具偶像气质的忠臣、清官和廉吏。不是诞生于英雄辈出的乱世,没有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却是文化史上“箭垛式英雄”,有着“脸谱化”的理想人格。
“认识”包拯,应有50多年。
那,在我“带红领巾”的少年时代,“文革”已经开始。
小学停课。“文攻武卫”,大街小巷很乱。
我,不仅乱跑,还带着小我2岁、4岁的妹妹、弟弟,四处“看闹热”。
初中肄业的母亲,把我关在家里,“出门就打断脚杆”。
恩威并施。母亲摆包拯的“龙门阵”,牢牢地拴住了我。
“日审阳,夜审阴”,“铡美案”“斩包勉”……
“复课闹革命”。“一对一”,我成了班上唯一上课的学生。
魅力母亲。至今,我都惊叹不已。一如少年时代,给我讲吕蒙正的“寒窑苦读”“唐伯父点秋香”一样,源于中国传统戏剧故事。那时,没有电视广播,更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连环画。
省吃俭用。母亲每天给我两分钱,看历史故事的连环画。
一分钱,看一本。时间久了,见我聪明,书铺的伯伯“优惠”,一分钱看4本。甚至可以带2本回家,于是,我的妹妹、弟弟,也能在我一边看、一边讲中,“享受”连环画带来的“童趣”。
传说终归传说。百姓借用历史上的某些人物作“箭靶”,将善与恶、忠与奸、智与诈、勇与怯、清与浊、血与泪等抽象品质,千年以降,向他们射去,让“靶子”上集中超量的“箭簇”。
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大逆不道的曹阿瞒,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精忠报国的岳武穆,明镜高悬的包青天,“六贼”之首的蔡京,卖国求荣的秦丞相等人物,无一不是这样“创造”出来。
然而,在我读写北宋史中,除了功在千秋的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巨星外,还是被包拯的“无私无畏”、宋仁宗的“宽容仁慈”、苏轼母亲“以生累我”的情感力量感动。
惊叹不已。包拯6次弹劾“国丈”,把宋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弹下马。
皇帝身边美女如云,丰肌清骨。
脱颖而出。张贵妃在众多美女中,容态天真。
郭皇后、曹皇后,强塞给宋仁宗。张贵妃在后妃中格外出众,是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心动身动的女人,长达14年的宫廷爱情,演绎了比唐玄宗与杨贵妃更真实、更感人的爱情故事。
温暖而又传奇。常常使得后人不经意间感动。
张贵妃出身寒微,宫中难免受人歧视,总盘算着拉“娘家人”一把,迫切希望皇帝能够提拔叔父张尧佐(也是养父),来提高自己在宫廷中的身分,满足美丽女人都有的虚荣心。
包拯在弹劾“国丈”时言辞激烈,情绪激动,唾沫溅到宋仁宗的脸上。
屡次让皇帝下不了台?是像小气的楚怀王那样,把屈原流放到荒凉边塞,或是像“开明的唐太宗”那样,一度想杀了魏征,还是像糊涂的嘉靖皇帝那样,把海瑞关到监狱里?
都不是。“站起来拂袖而去”,悄悄解除了“国丈”的职务。
宽容、仁厚,不“很男人”却又“很男人”。
张贵妃深得宋仁宗喜爱。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中,也不能为所欲为,不仅晋封皇后没有希望,甚至,连是能臣良吏的养父晋封虚职的的小事,也因遭到包拯的猛烈攻击而作罢。
读史于此,研读史料,我觉得,确有必要正本清源。
还原历史。后世笔记野史中,都说宋仁宗“好色”。
其实不然。宋仁宗从14岁即位,15岁大婚,一生下来,过手的女人,屈指可数。他,不像其他帝王,专制蛮横,一生中,大臣几次破坏婚爱大事,逼迫赶走他心爱的女人。
宋仁宗并不软弱,而是一生爱惜羽毛,大臣建议得对,言听计从。
同时,张贵妃像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一样,为人仁爱,温柔智慧,女人味浓,胸大无脑,至多就是一个虚荣心强的“轻熟女”。真实的张贵妃,颇讨成熟男人喜欢的“小鸟依人”。
“统一口径”。记录张贵妃“毛病”的史料,不独《宋史》一书,在众多各异的笔记中,张贵妃的形象都非反面,也非正面,只是看不惯她得宠,有意诋毁,一致地“抹黑”。除了众所周知的大美女的毛病外,是怕她像西汉吕雉、唐代杨玉环一样,“红颜祸水”。
宋仁宗强硬的为所爱又做出“抗争”,似乎忘记了曹皇后,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生母与爱妃,毅然进行了两次追册活动,感情真挚。
多情重情。他,对第一眼就相中的女人,矢志不渝,虽然没有爱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但敢于违背祖制与礼数,甘冒天下人非议,也让张贵妃含笑九泉,生前办不到,死后了却心愿。
开创后宫先河。中国皇帝中的奇男人。
家国一体。皇帝是否多情重情,似乎应该与治国无关,但在北宋国家集团的精英眼里,却是万万不能僭越礼数,哪怕是皇帝,也得纳入正统的道德礼制范围内,甚至在台谏看来,在包拯眼中,宋仁宗的私事,不管是婚爱,还是床事,就是举国大事。皇帝凭一己之好、一人之爱,超越祖制,就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不惜身死,也要规劝、讽谏,甚至责骂。
多情自古空遗恨。或许,“小鸟依人”的张贵妃,不过是皇宫大院寂寞皇帝心中,一束短暂而跳动的火花,在21世纪的“低头族”看来,爱情与床事,看似与皇家宫廷貌合神离,却与做为个体的皇帝,还是让人感动,甚至心灵几多悸动时的颤粟、唏嘘。
心灵格外柔软。至此,联想包拯的妻子和长媳,苏轼兄弟的母亲程氏,曾巩兄弟的继母、王安石的妻子;我的母亲,对她的父母、我的外公、外婆的孝顺,对我父亲和我和弟妹的爱……
我,读写得泪眼朦胧……
“悲怀情结”,再次感悟“凄美维度”的婚爱界定。
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对张贵妃和伯父张尧佐的“叙述”,不符历史的真实。
根据考证,我觉得,“错看”了张贵妃,“误解”了张尧佐,甚至,“娱乐”了宋仁宗。
也因此,我更敬重包拯。中国古代批评皇帝的并不少,但谁也不敢像包拯那样不顾一切地当面“尖锐”指责皇帝,小题大做的“干涉”皇帝的婚爱、床事。不想活了……
宋仁宗身边的女人让人“唏嘘”。
包拯身边的女人也让人“感怀”。
“百善孝为先”。几十年风雨兼程,妻子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左右。有很高的礼教修养,举止端庄,生活俭朴,深明大义、外柔内刚。包拯誉满朝野的背后,有着董氏不可忽视的功劳。
长媳崔氏,那个十分美丽、感人的故事。
典故“长嫂如母”,真正的“前世今生”。
“嫂娘”,将中国古代的人伦道德美,推托到了人类的极至。包含着兄嫂对幼小的弟妹有抚养的责任,弟妹敬重兄嫂的义务,还蕴含代替丈夫孝顺、奉养公公和公婆。
《宋史》为崔氏立了传。
公公和儿媳,同被写进国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绝无仅有。
北宋的男人,有些精致、闷骚,却也充满了男人的野性、雄性。
巨星柳永、秦观、黄庭坚,左手执剑右手调琴的贺铸,天马行空、豪俊血勇的铁相章惇,宋仁宗与宋哲宗、欧阳修与范仲淹、狄青与章楶、王安石与苏轼,梁山的武松、李逵、鲁智深……
情感是火,只有投入炉中,才能温暖我们,不至于灼伤我们。
情感是水,只有贮于坝内,才能滋润我们,不至于淹没我们。
人类的本性,内涵独特。最出彩的还是北宋的那些女人们:潘金莲、李师师的名气,李清照、魏夫人的才情,“河东狮吼”中“吃醋”的柳氏、沈括的“悍妇”张氏,王安石“子在嫁媳”的儿媳庞荻,又有哪个时代的女人堪与比肩、望其项背、出于其右?
王安石一家,亲情加诗情的家族。
“王荆公家能诗者最众”。
性感男人,心灵柔软。一个不写“艳情诗”“爱情诗”的“闷骚型”政治领袖、思想翘楚、文化巨星、诗词大家。事母至孝,对妻纯粹,爱子情深。写给女儿的诗,普天下父亲的感情,扣动所有深爱女儿父亲的心弦。也激起多少痴情儿女,对亲情的热爱。
千年罕见。一家的美男学霸,一屋的美女作家。
互补夫妻。王安石是个“学霸”“文霸”,对钱没概念,财商为零;妻子吴氏,眉山仁寿县人,理财达人,持家有道。既有才华,又有情趣。男人没“小三”“小秘”,不嫖妓,女人有文化、有情趣,婆媳融洽,亲子和谐。
王安石与妻子“坚守”着原则,与承诺有关。
根本不是很多专家学者所说的“木鱼夫妻”。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家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姑溪居士”李之仪爱上两个女英雄,前妻胡文柔“读书能文”,黑衣女侠为他舍生搭救,“爷孙恋”的继妻绝色歌妓杨姝,泪眼执手忘死为他受刑。
洗尽铅华。爱情或许有两枚:一枚长江水,一枚相思久。
苏轼好友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岭南,歌妾柔奴只身同行,生死相随。苏轼问:“岭南应是不好”?柔奴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历尽波劫、风雨不动的安然。
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出身妓女的名医。
一种含蓄的表白,不象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直白表达,却多了几分蕴籍和回味。故乡是什么?是归程、依靠,是无时或忘的思念、历久弥新的牵挂。
两个男人屈居一旁,光芒不及眼前的女人。
眉山青神人程氏,苏洵、苏轼、苏辙的背后,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弃农从商。自强精神与自主创新能力。
眉山首富。虽为富母,仍躬身劳作,亲自采桑饲蚕,缫丝织锦。丝毫没有“土豪富婆”那种飞扬跋扈、强烈炫富、控制丈夫的欲望,保持着知识女人温良恭俭让、乡村农妇的节俭操守。
操劳着一切、甘愿吃苦受累,性情温柔得近乎柔弱的主妇。
一个默默承受着家庭经济、却给予丈夫和儿子,无限关爱与温馨的女人。
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任何诗文留下。
中国历史上最美妻子、最美母亲。
苏轼的“三王”妻子,不管是“自由恋爱”的王弗,还是后世津津乐道的“红颜知己”王朝云,都是真心相待,报以深情。虽然王朝云为侍妾时,继妻王闰之尚在女人最美、最风情的“年龄段”,可原本便是王朝云当初仰慕、追随于他,后也是王闰之促成,才将收为侍妾。
张扬而绚丽。如是,坚贞不渝、永不更改的爱情,在情感和道德上伟大,可那些续弦、再婚,甚至,生命偶然交错之时,所产生的电光火石的悸动、震颤,难道就不是伟大的爱情?
再次感恩母亲。7年前,我辞职《人力资源报》副总编。
闭门读史。55岁的“无业文民”,没有任何收入。
没有人能理解。唯有母亲相信我在做有意义之事。
在母亲的心目中,我永远都没有“成熟”“长大”。一季半载,我就会坐在母亲身边,静静的听母亲“教育”,间或无可奈何地“狡辩”几句。母亲“批评”我的神情,令我动容。
我,告诉母亲:“相信大儿,就像过去我刚刚调到报社当记者一样……”
母亲的信任,情感上最大的鼓励。
谢谢母亲。一个同样出彩的出生在崇州梓潼镇的普通女人。
(文/易旭东 感谢摄影人华熔(8848)团队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模特伍娇的友情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