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内容

农产业的发展定位优势?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是不断激发乡村活力、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情况为基础,概述其取得的成效,简析了宜宾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发展壮大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列首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兴旺,则是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主要抓手,不断激发乡村活力,帮助农民解决收入问题。

笔者以宜宾为例,就其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成效入手,分析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成效

宜宾是地处西部内陆的农业大市,基于自身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宜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1、宜宾现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宜宾自然禀赋独特优厚,不断发展培育优势特色农业,现已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据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宜宾的茶、蚕茧、烟叶、猪、牛、水果、蔬菜产量进入全省前茅,优势地位突出。2018年,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18.7万亩,全市干茶总产量达7.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65.2亿元,茶园规模居全省第一、干茶产量和综合产值居四川第二。特色名优早茶、中高山有机茶等特色茶叶,珙县、高县等地的蚕茧,长宁等地的林竹产品,江安等地的柑橘,叙州区的油樟,筠连县等地的烟叶,翠屏区等地的生猪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发展规模。

2、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加快

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加,2018年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12户,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认定20户。多数企业以发展经营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主,推动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其中,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近30户,形成了绿茶、红茶、早茶三大茶叶产业带,基本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林竹、芽菜、烤烟等农业产业已初具集群化发展规模。

3、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品牌建设不断推进

2017年,宜宾有6个产品及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77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无公害农(畜)产品36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全市农业产品中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2个“四川名牌产品”。宜宾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宜宾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宜宾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专家学者指出,“宜宾有酿酒专用粮、茶、牛、猪、竹、桑等特色农业产业;但是多数农业产业特而不优,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品质不高、缺乏品牌影响力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说明了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不明显。

调查发现,有些乡镇没有紧密结合自身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有的乡镇根据市场需求或政策要求来选择农业产业项目;还有的乡镇现有农业产业种类多且比较分散,没有特色优势,同质化比较严重,以致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部分龙头企业与农业原料生产地结合不紧密,使得特色农业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低,难以扩大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另外,还说明了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这几年,宜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是多数主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还需提高,农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物流运输销售等方面还不够,使得特色农产品难以向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转化升值,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难以实现壮大发展。

宜賓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议

1、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发展,铸牢特色农业产业基石

科学规划宜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积极打造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特色农业产业基石,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加强区域规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合理布局。产业规划要根据资源禀赋,按照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原则,对当前特色农业产业规划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特色农业定位。同时要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以宜宾茶叶产业带和宜宾油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引领,突出寻优推进,加快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协调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

2、加快特色农业向园区集聚,实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有效积聚的重要举措,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建设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当前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区县要按照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加大“三园”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三园”建设。要积极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准确定位,突出优势特色,延长产业链条,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辐射作用。同时,要不断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兴农;要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投入品控制、质量追溯、安全预警等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强化质量兴农。积极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储藏运输、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农业地方标准,制定符合宜宾实际的技术规程。

3、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和整合

龙头企业是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政府要大力扶持经济实力强、产品销路俏、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其扩大再生产和原料基地建设。同时将具有发展潜力但是规模偏小的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夯实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作用。政府要牵头整合各方力量,以地理标志认定为依托,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力争形成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为统领、带动企业自主创建系列品牌的品牌格局。要积极鼓励指导各类特色农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将品牌发展成为名牌,进一步扩大宜宾特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

4、创新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石和核心,是各发展主体之间实现双赢的保证。创新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特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各地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创新建立直接收益和持续收益的联结机制,各经营主体之间通过采取合作发展、入股发展、抱团发展等不同形式,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持续稳定增收。创新特色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综合受益模式,既保证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正确方向,又有力地推动了特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花卉爱好者必看:打造专业花卉栽培技术教程

下一篇: 揭秘第23届中国花卉园艺展览会:精彩回顾、展会信息一网打尽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