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包树原产于太平洋群岛及印度,菲律宾,为马来群岛一带热带著名林木之一。中国台湾,海南亦有栽培;面包树木材质轻软而粗,可作建筑用材,果实为热带主要食品之一。果实风味类似面包,因此而得名。面包树的分布区域有斐济,玻里尼西亚,塔西提岛,巴西,印度,斯里兰卡等。
2、面包树(学名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ex F.A.Zorn) Fosberg)是桑科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褐色,粗厚。叶大,互生,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全缘;叶柄长8-12厘米;托叶大,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长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棒状,黄色;雄花花被管状,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针形,花药椭圆形,花柱长,聚花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绿色至黄色,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软,内面为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
3、面包树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果实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烤制过的面包果,味如面包,松软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粮。可以烤食。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