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红楼梦神话(《红楼梦》的神话运用及价值)

网友提问

被浏览:1200

关注者:186

最佳回答:

01、 《红楼梦》的神话意象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创作巅峰,一直以其高度现实主义创作的成就而著称于世,然而其文本精深细致的写实主体之上,却笼罩的是一个神话的光环。在写实小说中运用神话结构首尾在古典小说中并不鲜见,《水浒传》等都曾采用这种结构,但无疑只有《红楼梦》才达到了较为成熟运用的水平。

《红楼梦》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即青埂石头痴而不悟欲去富贵繁华之地享受、到头一梦重返大荒的神话,绛珠受神瑛甘露之惠、下凡还泪的神话与警幻仙子纵放风流孽鬼布散相思、花落水流回归太虚的神话,它们相对独立、各有终始,使其与描写的真实世界相互对应、相互参照、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成为与现实世界主体部分风格特色相异而又精神内蕴贯通交融的部分,构成了一个难以分割的艺术整体。

这宏大的结构使我们在欣叹作者卓而不群的创造力的同时又引发我们好奇的追索:作为一部写实的巨著,《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在作品中掺入非写实的神话成份?非写实的神话成分究竟表达了何义而形成了对作品整体表意的助益?这种创作行为在艺术上又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02、《红楼梦》的神话体系建构

在《红楼梦》洋洋百万言的篇幅中,神话描写只占很小的部分,除作品第一回,第五回,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六回有详细描写外,其余只在六十九回,一百一十一回零星提及。

和作者浩繁的现实描写相比,神话描写的比例非常之小。但文本比例的微小并不说明作者构思的轻视,相反,作者用极为精微的笔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主要表现为对两大神话世界的塑造,这两大神话世界即第一回中交待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与第五回写到的太虚幻境。

《红楼梦》以“事”设“神”,神话“服从于如何完善地构撰作品以表现本旨的需要”,两大神话世界的构建明显为“石头”与“神瑛侍者”而设,其它神话意象的设置都围绕此而进行。 为“石头”而设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神话世界在作品中完整体现为“石头历劫”的故事。

这块石头为女蜗炼石补天剩而未用弃于青埂峰下之物,它自经锻炼,已通灵性,有了思想、感情,能记事、说话。石头眼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未被入选,所以自愧自叹,哀怨伤悲。后来遇见一僧一道动了凡心,想入红尘,于是幻形入世,到了人间,成为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的“五彩晶莹的玉来,后来跟随贾宝玉“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由空空道人复携至青埂峰下。作品对此一故事叙述得首尾完整,层次分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为“神瑛侍者”即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而设的太虚幻境神话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它的设置在作品中完整体现为“还泪”的故事。神瑛侍者居住于太虚幻境之赤霞宫,因“凡心偶炽”遂下凡“造历幻缘”,转世为怡红公子贾宝玉,后来贾宝玉“情毒至极”遁入空门,神瑛侍者返归太虚幻境。从而形成作品描写的另一相对独立完整的神话故事。

看一段原文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这段可以看出石头=通灵宝玉,赤霞宫--怡红院,绛珠草,都是红色。

《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都隶属于两大神话世界,源于远古神话炼石补天的女娲乃石头的缔造者,

太虚幻境中与神瑛侍者一同下世为人的绛珠乃为偿还前者的“甘露之惠”的仙子,对石头一生起过引导与劝戒作用的警幻仙姑乃太虚幻境之主人,第五回中方始露出面目的众仙子则为警幻仙姑管理的一干“风流孽鬼”。作品中众多神话性的人物形象就活动在这两个神话世界中,纷繁而不零乱,从而为作品增添了摇曳多姿的神秘色彩。

那么这两个神话世界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两大神话世界通过非写实性的人物一僧一道的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神话世界整体。全书中作为表意符号而出现的一僧一道在贯通情节、推动叙事中起了重要作用,石头幻形入世既经由他们带到警幻仙子手中交割且携入凡尘,而石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回归幻境返入大荒亦由他们导引携助,这样本不相干的两个神话世界——大荒山青埂峰与太虚幻境便有了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使得文本对神话世界的创造更加具有贯通性与紧凑性。

03、 神话叙事在全书中呈现的轨迹

《红楼梦》对神话的叙写在作品中集中于四回。第一回交待了神话的主角石头与神瑛侍者的由来与入世的原由,第五回借贾宝玉梦游而铺写了太虚幻境的面貌,第百六十回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悟彻仙缘,成为其最终回归的先导,第百二十回贾宝玉遁入空门,神瑛侍者回归太虚幻境,石头重回大荒山青埂峰。

《红楼梦》虽然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颂歌,全书最中心的人物,还是男性的贾宝玉。如果把《红楼梦》文本分为神话描写与现实描写两部分的话,神话描写的中心人物当为石头与神瑛侍者无疑。《玉篇》云:“瑛”为“似玉美石”,神瑛侍者为青埂石头的人格化身,贾宝玉既为神瑛侍者下世转生,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便有着三位一体的意义。

从第一回神瑛侍者动了凡心下世历劫,石头造历幻缘开始,作品即进入了现实主人公贾宝玉尘世经历的描写,从他出生到他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荣国府的成长,他在人世间的种种苦乐辛酸的经历,直至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重归太虚幻境与青埂峰,作品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作品是以石头的所见所闻为主线来构建整体、展开叙事的,这一主线完整到远至“几世几劫”前的女娲补天之时,近至用悲叹的语言作为叙事者直接向读者倾诉作结。石头从山雨欲来到雨霏云消,伴随作者创作的始终,成为一直活跃于叙事舞台的主角。

神瑛侍者的人生历程用一个由神话而现实、又由现实而神话的程式来反映,形成了全书写实与写意交相衬映的风格特色。然而描写现实的部分占据了文本绝对比例,是文本叙述的主体,描写神话的部分只是笼罩在这个庞大的叙事主体上的一个美丽的光环而已。

具体而言,作品展现的主要是现实世界中贾宝玉的人生经历,从它传奇般的诞生开始,曹雪芹极尽写实之能事,描写了尘世中的点点滴滴。然而出现于作品首尾的神话具有与主体故事叙事同等重要的表意价值,它担负了言主体叙事不尽之意的任务。因而置于首尾的神话叙事不仅形成了对全书的框架包容,而且具有意义生发与统摄的重要作用。

神话叙事不仅对主人公贾宝玉而言形成框架性的结构包容,而且对其他重要形象亦为如此。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来自“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神话世界,它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修成女体而成为太虚幻境之一员,因偿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下世为人,小说从第二回始转入对其现实描写,九十八回林黛玉泪尽而亡,百十六回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见到“林妹妹”,可见经过一番红尘历劫,与石头一样,绛珠草经历亦体现为“下世—历劫—回归”的过程。

神话描写的重要世界太虚幻境是“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前的聚居之地,经人间一番悲欢际遇,又成为她们弃绝尘世的回归之所,且第五回中始露面目的太虚幻境及众裙钗先验式的判词图册,历来便被学者视为一部《红楼梦》之总纲。因而全书呈现出神话叙事对现实描写的包容,神话叙事成为全书整体的结构存在。

神话叙事对作品诗意风格的创造无疑起了巨大作用,历来为论家学者极力称道的小说对现实生活场面诸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高度艺术化的描写固然令读者心醉神弛,然而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女娲补天、石头幻化、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这些缥缈美丽的神话在开头为作品风格作基调,《红楼梦》的美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04、神话和人物性格

作者在第一回架构的这个神话世界里,已经显示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性格,试看原文:

只因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见其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今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了。”

这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神瑛侍者见绛珠仙草“娇娜可爱”,就以甘露灌溉它,帮助其修炼。事虽然是好事,但长在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本不缺水,天生天养,未尝不能修炼得道。却无端受了神瑛侍者的帮助,以至于欠了恩情,有了因果,在“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若不是神瑛侍者多管闲事安得如此?

而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却是为的这绛珠草“娇娜可爱”,再想想后文贾宝玉的性格,岂非一脉相承乎。 而绛珠草生在三生石畔,三生石者,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也,复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因果已结。待到幻形出来,游历之处是离恨天外,密青果、灌愁海水为其饮食,其多情多愁多感其来有自矣。寥寥几笔,既架构出神话世界,又埋下二人性格的伏笔,确为大手笔。

而石头对应贾宝玉未经雕琢的自然特性,通灵宝玉对应贾宝玉对富贵、温柔的世俗欲望。石是玉的本相,玉是石的幻相,二者构成了一体二名、连类并称的审美关系。书中时而说石是顽石,时而又说石是美玉,表面上看“石”和“玉”相互对立,其实不然,它们巧妙地结合在贾宝玉身上,因此贾宝玉形象拥有了两种特性:在世俗众人眼里他是“不肖种”、“混世魔王”,这是其玉质表象,是他人的认定;而在超越世俗标准的警幻仙姑口中,他是值得赞赏的“古今第一淫人”、“情痴情种”、“千古情人”,这是其石性表现,是内心的原始情愫。石头神话的存在,使得主人公贾宝玉拥有了“石性玉质”的双重复杂性格。

《红楼梦》的神话运用在髙度写实的风格中透露出空灵的美感、奠定了全书悲剧的感情基调,营造出悲剧的美学氛围。从艺术上讲,神话运用寄寓了作者丰富而提髙了小说的表意水平,使虚幻的浪漫主义弥散在浓重的现实主义之中,构建出了真实感人而又飘忽悠远的艺术境界。

获赞:721

收藏:47

回答时间:2022-11-30 01:28:32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黑色西服配什么鞋子(黑色九分西裤配什么上衣鞋子好看)

下一篇: 红烧鸡翅做法(红烧鸡翅的做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