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4062
关注者:349
最佳回答: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家长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的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和支持。而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小孩”,自己永远都比不上。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做到了父母提出的条件才是被爱的。
5、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些父母总是喜欢说孩子以后没出息。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另一种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执着于证明自己,就会失去自我,无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6、代替孩子做选择。对于孩子一些事情一旦做不好,父母就会插手,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父母喜欢说:别干这个,别干那个!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让我做什么,我就偏要做。
8、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尊重我。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获赞:643
收藏:89
回答时间:2022-12-05 04: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