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被浏览:3218
关注者:235
最佳回答:
我从小在乌兰察布的农牧区长大,因为内蒙古已经没有纯牧业,都是半农半牧的结构,所以生产生活是定居的,只有在夏天才会在河边搭建一排蒙古包。
在白天忙完之后,大人们便把牛羊圈起来,家家户户都会做奶酪,煮酥油茶,爱唱歌的老人家便会吟唱着古老的歌曲,有民间艺人会拿出马头琴,拉出一段音符,伴随着长调回荡在牧场上……
平时过节的时候会更多,大家走在哪里都唱在哪里,歌曲一般都很押韵,为了押韵蒙古语发音都可能改变,所有有时候别人听的时候要仔细些,不然也会听错。
这样的生活习惯也造就了蒙古音乐的民歌部分……
内蒙古流传下来的民歌多达十万,现在写成谱曲的也有四五万,每个曲子都是一个故事,从送亲歌到鸿雁、从莫尼山到道特淖尔、从嘎达梅林到诺恩吉雅,从韩秀英到东和尔大喇嘛……
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就是内蒙古的变迁。
与蒙古宫廷音乐阿斯尔不同,民歌都是身边的事,有民间艺人传唱,在古老的草原上,总是能回荡起波动人心弦的声音。
获赞:698
收藏:23
回答时间:2022-12-06 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