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8650
关注者:365
最佳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4天总票房已经突破13亿,无疑是今年国庆档的最大的赢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票房,除了宣传得好,影片质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整部影片分为7个单元,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都表达了些什么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一一解读一番。
故事一:前夜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一个夜晚,负责电动升旗工作的林治远始终没办法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广场戒严,他只能利用模拟试验来判断广场电动升旗的结果。为了确保模拟试验的准确性,先是向街坊们征红绸子,后来发现问题,又向大家征集稀有金属做国旗阻断装置。为的就是“万无一失”这四个字。
虽然仅仅就只是四个字,却透着满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林治远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但也请大家不要忘记在实验里帮助过林治远的那些人,除了军人,更多的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为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寓意人民团结!
故事二:相遇这个故事时间节点是在1964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前夕。由于工作的极度保密,科研人员高远不告而别三年,断了联系。后来因为排除试验险情,高远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他不得不退出实验住院治疗。身体有所恢复的高远决定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结果在他过去常坐的那辆公交上与他的女友相遇了。起初他死活不肯定承认,一直说她认错人了,直到后来“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号外传来,隔着冲散他们的人群,女友指着号外遥问他,他才点头像女友示意。
这个故事名为“相遇”实则是错过。受到核辐射的高远必然命不久矣,尽管有一个这么好的姑娘苦等他,但他却什么也给不了她。他将自己幸福与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
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史里,你可能知道钱学森、可能知道邓稼先,但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姓名的科研人员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高远或许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他却代表了这一群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的无名英雄。与他的相遇是苦涩的,与他的相遇也是幸运的。
故事三:夺冠这个故事是电影里唯一承接了前面故事的作品。故事开头高远的女友在厨房里切菜,电视里播放着新闻,窗外是为中国女排加油的游行队伍。一来是给《相遇》收尾,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但女友依然为高远感到自豪。二来就是引出《夺冠》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的元素很多,中国女排三连冠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虽然女排三连冠是个壮举,但我们的乒乓球才是真正的王者,所以故事主角冬冬才会以打乒乓球的形式登场。
由于80年代网络不发达,电视机也没有普及,所以弄堂里的街坊们才会让家里有电视的冬冬把电视机搬出来让大家聚到一起看球。喜剧色彩就不多说了,一目了然。但弄堂里邻里之间的和睦,还有冬冬的奉献精神就不得不点赞了。
两小无猜的冬冬和小美也是故事里的一大亮点,如今的经济发达了,科技也发达了,但人与人之间却竖起了越来越多无形的墙,再想感受一下那种热热闹闹的邻里场面,或许只能在影视作品里了吧。
故事四:回归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为了确定这一时间,中英双方代表进行了长达16轮的拉锯式谈判。整个故事显得很庄严,中方代表安文彬先生有一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
很多人不明白故事里安插一个民间修表师用意在哪里,其实也不难理解。故事里钟表师的妻子平时带的都是电子表,就是为了防止时间有误差,但回归当天她却带了钟表师调好的机械表。同样是需要“万无一失”,钟表师做到了,这也是他这个普通人为回归贡献的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故事五:北京你好08年是不太平的一年。上半年的5.12大地震让整个中国都笼上了一层阴云,但下半年的北京奥运会却让全世界人看到了中国的活力。故事恰到好处地将这两个元素糅合在了一起。
一张门票引发的一连串故事,让人笑中有泪,泪中有笑。葛大爷不愧是“大爷”,他独到的喜剧风格硬生生地把一段原本沉闷又憋屈的故事演成了一部喜剧。这就是“小人物”的大能量!
很多人认为这是整部电影里最好的一个故事,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最接地气,最亲民。
故事六:白昼流星整部影片里争议最多的一个故事。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觉得白昼流星差。简介里说《白昼流星》讲的是“天”“地”“人”,但我看完之后的理解是“中国航天”、“扶贫攻坚”、“希望”。
“神十一”的壮举,自然不用多说。盛世之下,百姓安居乐业,但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瘠之地。故事里的两个少年既没有文化,也没有人生方向,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唯一让他们相信的就是寓言里的“白昼流星”。当他们看到“神十一”的返回舱降落,宇航员从返回舱中出来时,内心完全被震撼了,这是属于他们的“白昼流星”,是燃起他们希望的白昼流星,其实每个人心里也都会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白昼流星。
故事很有内涵,故事的取景也很唯美,虽然有些细节存在争议,但其实并不影响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
故事七:护航这是时间线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故事,2015年9月3日大阅兵。王牌女飞行员吕潇然被安排成替补,原本心里是极度的不平衡,但到了真正到了有机会替补故障飞机参与阅兵的时候,吕潇然却选择了帮助故障飞机排除故障。
所谓“护航”,重点就在这个“护”上,在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备飞的重要性完全凸显出来,不是你不够好,是因为你太优秀。
《护航》的英文翻译是“One for all”,其实这也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整个故事还行,就是有一点小毛病,时间线过去与现在穿插得有点频繁且突然,如果不细看会让人有点懵。
整部电影7个故事,7个时间节点,如果要选一个最好的我认为是《北京你好》,因为它最接地气,但如果要选一个最差的我认为没有,每个故事都有它的意义与内涵,都充满了正能量,每个故事都值得被称颂。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获赞:173
收藏:38
回答时间:2022-12-08 1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