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7301
关注者:241
最佳回答:
公元1644年,是一个闰年,是农历甲申年,是猴年。这一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它既是明朝崇祯十七年,又是清朝顺治元年,还是大西朝大顺元年,更是大顺朝的永昌元年。
在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明朝皇帝朱由检早早就上朝了。
虽然,是元旦佳节,但是,他的身旁却只有一个礼官陪侍左右。当时,皇帝感到十分惊奇,就询问身边的礼官,为什么没有群臣来朝贺?但是,礼官却以群臣没有听到钟鼓声为由搪塞了他。朱由检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就命人打开了东、西两门,放那些文武百官进来朝贺。
礼官前去传旨之后,钟鼓之声贯穿了整个紫禁城,皇帝吩咐的两扇门也随之被打开。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门开之后,却依旧没有一个官员进来。朱由检看到此状,十分焦躁的说:“先去拜谒太庙,然后,再回来朝见百官吧!”这些仪式都是元旦必须的流程。
但是,当司礼监前往长安们宣旨的时候,本该为皇帝备好的仪仗队却乱成了一团,连马匹都还在御厩中。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出行的要求自然是无法完成的,于是,司礼监就想着借用百官带来的马匹代替御马。但无奈,这些马匹因为没有受过训练,根本没办法一起拉车。
看到这种情景的司礼监,只好再回去禀告皇帝,让他再耐心等一等。这样事情,在明朝的皇宫之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更何况,是如此荒唐之事。
但是,事已至此,朱由检只好再次改变行程,接受群臣朝贺之后,再前往太庙。当朱由检坐到御座上等待时,他看到文武百官面带惶恐之色,匆忙地从东、西二门进入,就连习以为常的跪拜之礼都慌张忙乱。这些奇怪的情况,是崇祯皇帝在位十多年都没有见到过的。
在结束朝贺之后,朱由检已经对此次毫无喜气的元旦大典失去了兴趣。正在这时,一阵狂风袭来,漫天的黄沙顷刻间便将天色搅浑,一时间,竟无法看清站在对面的人。朱由检看到天意如此,就索性放弃了拜谒太庙的行程,之后,心事重重的朱由检在大风中返回了寝宫。
根据往常的情况,在皇帝遇到这种特殊情况的时候,往往都需要皇帝在沐浴更衣之后,再焚香祈祷,如此,才可使天神显灵,保佑国事顺利。
这一年就是明朝的崇祯十七年甲申,也是朱由检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1644年的3月,李自成占领了北京,进入了紫禁城,此时的朱由检已经在煤山仓自缢了。之前,在朱由检亲自敲钟的时候都没来的百官,竟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这一天,提前一晚就站在了长安门外等待。
天还未亮,他们没有等到钟声响起,就涌入了紫禁城,妄图争得朝贺新帝的头功。但滑稽的是,这些大臣因为太过着急,竟然,硬生生地闯了进去,以至于,最后还被兵卒用棍棒敲打。但谁又能想到,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多天,紫禁城中竟然会发生如此物是人非的景象。
1644年,是清朝的顺治元年,同样是在元旦佳节,此时仅有六岁的福临,已经成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母亲孝庄负责叫他起床,让宫女伺候他沐浴更衣。作为清朝的第二位帝王,这一年的元旦,也是福临继位之后的第一个元旦。
虽然,顺治皇帝尚且年幼,但是,朝堂上的许多事情,还是需要顺治去亲自主持的。一年前的八月,清朝的开创者皇太极因病逝世。经过一番激烈的皇子内斗之后,福临作为皇太极的第九子继承了皇位。随后,拥戴福临上位的多尔衮及济尔哈朗被封为摄政王。
多尔衮的摄政王身份更加名副其实,因为,他掌握着极大部分的兵权,又善于征战。谁能得到他的扶持,自然能轻而易举的得到皇位。
在元旦的清晨,福临首先需要去“诣堂子”,主要是到堂子里祭拜祖先和上天,这也是女真族一直以来的风俗习惯。在每次清军出征或遇到年节大事的时候,大汗或是皇帝都需要带着皇室宗亲,前往堂子行礼祭拜天地。
经过梳洗和更衣,年幼的福临自然清醒了。等一切都穿戴妥当,福临才被文武百官簇拥着前往堂子拜谒祖先,而后,再接受群臣的朝贺。但是,这一年的元旦,顺治免去了往常的祝贺和贡物,甚至,连例行的宴席都取消了。
从表面来看,清朝和明朝的元旦,似乎都凄凉冷清,但是,两者的情况有着截然不同的根源:
明朝的崇祯皇帝,看不到群臣的朝贺,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京城,国家危在旦夕;
清朝取消元旦朝贺的一些例行礼节,主要是因为皇太极的逝世,朝野上下都需心怀悲痛。
以前是努尔哈赤解开了女真族的困局,使得渺小的后金汗国能与明朝比肩。不仅朝鲜归降,就连蒙古大军都万里来归。加之,皇太极驾崩前的松锦一战,让清朝清除了一切阻挡它入关的障碍。这一次次的浴血奋战,使得权贵平民都不禁心怀感恩,他们自然不能在丧期大肆庆贺。
在过去的一年中,明朝和清朝之前的战事频发,但是,从大势来看,清朝占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皇太极临终前的松锦一战,更是将明朝数十多万大军,以及百万粮饷悉数费尽。最令明朝元气大伤的是,当时的军队总督洪承畴与将帅祖大寿,竟然,在最后都归降了清朝。
这些将才的加入,为清朝入关后,在安定中原下了汗马功劳。像锦州、塔山等明朝的军事重镇,最后,都被清军一一攻破。如此一来,明朝在山海关外就只剩宁远一个城池了。其实,在几年之前,李自成等人发起的反明活动,就已经在国内崛起了。
但是,此时的明朝,却没有重视李自成等人的势力。
当时,明朝的指导方针是“先攘外然后安内”,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关外的战事连连失败。而他们没重视的李自成的势力,却愈演愈烈,一度形成燎原之势。在如此紧迫的内忧外患之下,明朝政府决定转变思路,施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明朝政府认为皇太极的驾崩,势必会让清朝内部出现内斗的局面,所以,在短时间之内,清朝应该是没有时间来攻打明朝的。但李自成领导的反明活动,却出现了很多大动作:自从正月占领湖北荆州等地以后,他们又继续北上攻打河南,最后经陕西的商洛地区,拿下了古城西安。
除此之外,明朝唯一有实力与李自成对抗的孙传庭,他率领的精锐部队居然全军覆灭,因此,局势已经完全脱离了明朝的掌控。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决定一边与清朝议和,一边全力围剿李自成的反明势力。崇祯皇帝还下了诏书,命令守将吴三桂带着当地军民百姓一起撤回关内。
换句话说,朱由检已经准备放弃关外的土地了。
因为当时信息的不畅通,清朝没有掌握明朝内部的情况,更不知道李自成的发展态势,因此,没有入关伐明的决策。清朝也没有想到,明朝这颗熟透了的果子,已经快要掉到自己的碗里了。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在元旦之际,冷清的原因。
1644年,也是大顺朝的永昌元年,同样是在元旦,李自成在漫天的西北黄沙中,占领了西安。随后,在不断的进攻下,又接连攻占了明朝西北部的大片土地。昔日的明朝,已经有了土崩瓦解的态势,此时的李自成,就想直接取而代之了。
在这一年的元旦,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国,并改年号为永昌。他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为了李自“晟”,并将曾经的秦王府邸作为了自己的新顺王府。在西安建立大本营之后,李自成就开始调用民夫修缮长安城,不仅将城墙增高增厚,还加深了壕堑。
根据军册的记载,李自成当时拥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可以说,此时的李自成确实有了建国称帝的实力。
话说,在1630年,李自成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米脂,随后,就加入了反明“流寇”的队伍。在历经十四年的战斗之后,返乡的李自成蜕变成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大顺朝皇帝。古语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此功成名就的李自成,也是不能枉费自己成功之后的炫耀。
但是,此次还乡,在他心中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当初,明朝以李自成祖坟埋在龙脉之上为由,掘了李自成的祖坟,因为,他们十分害怕李自成会取代明朝的江山。而此次戎马归乡的李自成,势必会重新修复自家的祖坟。通过召集父老乡亲商议,精选能工巧匠,李自成的祖坟被修复成了掘毁之前的样子。
在墓地彻底完工之后,李自成特意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大典。随后,他将延安改为天保府,米脂县改为天保县。
并且,在1644年的正月,北京还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每年北京的元宵节,都要从正月初八闹到十八,在这欢盛的日子里,北京城不仅九门不闭,整夜都是灯火通明。但是,这一年的正月,虽说,每天都有数以千百计的百姓进城“闹元宵”,但是,却没有什么人出城。
三个月之后,这个谜团才被解开。
当时李自成已率兵抵达北京,明朝守城的战士也没有任何的抵抗,甚至,还有很多人直接打开城门迎接。至此,明朝才知道,当初闹元宵进城的那些人,都是李自成的先锋。他们佯装百姓进城之后,不仅负责接应,还买通了许多守城的官兵,最终,导致北京城轻而易举被攻破。
大顺军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也被迫自缢了。此时的清军更是与吴三桂一起联手,把做了一天皇帝的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扶持仅有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至此,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的满清皇室登上了历史舞台。
就在这一年,在大清入主中原的征服过程中,他们也曾在全国各地遭到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大清军队为了报复汉人反抗清军,就发生了多次的大型屠杀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
这一年是公元1644年,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代。
参考资料:
【《清史稿》、《明史》、《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
获赞:892
收藏:69
回答时间:2022-12-11 08: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