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4731
关注者:174
最佳回答:
在过去,古人建房子要求讲究很多,不仅对地势、朝向、环境等有讲究还对房屋的布局、数量、形状等有讲究。房子建成不仅看上去要大气、美观还要让居住在屋子里的人住着舒服、健康。同时还要安全。那么针对房屋的说法就很多了。有那么一句俗语“南北狭长,富裕吉祥”被记录到了《皇帝宅经》,同时《皇帝宅经》在清朝乾隆时期被录入到,由永瑢、纪昀等编写的《四库全书》中。说明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这句俗语又怎么去理解呢?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古人用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总结出房子坐北朝南是最好的。那么“南北狭长”指的是房屋还是院子呢?其实指的是院子而不是房子,在过去古人们认为房屋的院子应该是规则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院子的朝向也和房子主屋的朝向一致是最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说法。
1.人们的默认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都这么建了我也跟着这样建,就像我们现在人去饭店吃饭一样,哪家饭店人多就会觉得这家饭店的口味不错,也就跟着大家一起,这就是人们的说得从众心理。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好,或者哪个名人富豪觉得好,那肯定就是好的。
比如建坐北朝南建房子,在过去古时候,很多人都没读过书,不认得字,认知又有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建,只是看到那些富裕的大户人家和一些读过书的知识份子的家是这样建的,那么跟着建肯定错不了。不会有什么规划的。所谓的规划可能也就是在建房子之前请一位懂建房子的人看看,小规模的规划一下而已。也就是我们在平原地区看见挨着大户人家前后左右一排排的在一条直线上建起了。大门、房屋、院子都朝着一个方向,如果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人们可能受限于地域和周边环境的限制,我们还能看见建的房子像阶梯一样围绕着一面山坡而建相当的壮观。
2.我国气候的特点。在过去古代的时候,古人们就在研究我国的气候了,《史记·律记》有记载:“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融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风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阊阖风居西方,九月也。”这里说的“不周风”说的是西北风。“广莫风”说得是北风。“融风”说的是东北风。“明庶风”说的是东风。“清明风”说的是东南风。“景风”说的就是南风。“凉风”说的是西南风。“阊阖风”说的是西风。因此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很了解的。同时古人也研究了什么风对身体不好。比如《史记》中就记载着“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说的就是西北风对人身体不好。
清朝时期有一位叫何光廷编写的《地学指正》中有记载“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说的也是吹西北风或者北风的时候对人身体不好。
因此根据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北风和北风多在冬季,本身就是寒冷季节,在吹这样的风,对人的健康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要顺应这些自然现象,把这些有害的风挡住,因此就有了房子坐北朝南的同时,将院子修建成南北狭长。这样的房屋在冬季的时候,房屋不仅得到了充足的阳光,使房内干燥,人们居住舒服。还不会被有害的风所侵扰。这就是健康的生活了。这里还有另外一层隐喻,就是人们常说的“藏风聚气”,如果没有侵害人身体的风干扰了,人们都健康的生活,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不断聚集财富,使家族富裕起来。因此有财富聚集的隐喻,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有时候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3.民间习俗。龙我们都不陌生,它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一种动物,身体长的,身上有鳞,头有犄角,身下长脚,它不仅能走,能飞,还能水中游泳,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并且还能呼风唤雨。在《辞源》有记载“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也有记录“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因此我们就有了“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在古代人们认为龙不仅是帝王的象征,还能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家族兴旺等。同时龙还象征着富贵吉祥。
但是龙和房屋的院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过去人们将住宅隐喻是龙。比如《黄帝宅经》中记载“阴阳之长者,即龙也。阳宅,龙头在亥,尾在巳。”有长短影子的物体隐喻成龙,人们居住的宅院应该顺应龙头在东南方,尾巴在西北方。”我们知道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院子是南北狭长,这正好顺应着古人说的龙头在东南方,尾部在西北方。这样的宅院人们也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同时我们也知道龙是帝王的象征,帝王也叫天子,自然是富贵之人。不是有那么一句“贵为天子”吗?因此这样的宅院也有富贵的隐喻。因此“南北狭长,富裕吉祥”就那么自然而然了。
因此这句“南北狭长,富裕吉祥”综合意思去看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这些是古人们长期生活经验和亲身实践的总结。至于我们现在的人应该理性去看待,借鉴有用的,摒弃无用的。你们觉得呢?有道理吗?
获赞:854
收藏:20
回答时间:2022-12-12 17: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