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8651
关注者:285
最佳回答:
在我们的主流文化当中,爱自己好像就是自私的代言词。我也曾经或多或少的那么认为。
傻春的圣母情节
在电视剧《傻春》中,陶虹扮演了一个大家庭的长女。母亲极端重男轻女,傻春既要照顾母亲还要照顾六个弟妹。
她为了维护家里表面上的团结牺牲自己,面对弟弟妹妹的无理行为和诈骗行为她选择了包容隐忍,帮助别人仿佛是她的责任。
电视剧的结尾是这样一个镜头:
具一喜拿出素春(傻春)的皮箱,打开来看,里面竟然是赵家的全家福。七个孩子围在爸妈的身边,全家人享福祥和的笑着。大家看着照片,都感觉出素春的一片苦心。
全家人到了爸妈的墓前,找到了素春。素春带着众弟妹跪在爸妈的墓前,告诉爸妈她又把全家聚到了一起,赵家永远不会散。
这个结局的含义是:傻春用自己的圣母情怀感化了弟弟妹妹。
电视剧的结局是美好的。因为我们意识中总是期望这样一个辛苦的好人如愿以偿,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现实生活中的傻春过得好不好
我们不能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评论一个有圣母情节的人过得好不好。
因为一个人内心快乐与否是她自己最能感知的。
我们都爱南丁格尔这样的人,她们很伟大,有人性的光辉。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圣母。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也是有极限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习惯性的为家庭、为孩子付出,她们牺牲得并不快乐,最后还把这种不快乐归罪到家人身上,这种牺牲最后成为了家庭的拖累。
讨好型人格的人,她们即便自己到了极限,病倒了也依然先想着照顾别人。
还有很多善良的人,譬如便利贴女孩,她们的牺牲加重了别人的放纵,使她们自己活得喘不过气。
还有一些牺牲纵容了别人的恶,杭州保姆纵火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像这样的人,我们往往会希望她们过得自私一点,更加自爱一点、更加有界限一点。
企业家王石在一个采访中说,他在剑桥游学时,丢了两辆自行车,第三辆自行车的车座被人偷了,他非常的生气。
他就那样骑着没有座子的自行车,路过一个自行车棚,这时他心里特别想把别人的座子拔下来安到自己的车上来。
他的良知让他没有那么做,但是他由此意识到:人要变得恶可能就是一瞬间的选择。
一个成熟的人需要认识到,人性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那么善良的人。而如果一个圣母心的人碰到恶人结果会很惨。
傻春可不可以有另一种人生选择
我们是集体主义文化,在集体主义中,个人往往会被抹杀掉。而欧美国家大多崇尚的是个人主义。
我记得小时候,我在课本上学到最多的故事就是雷锋叔叔的故事,一个典型的舍己为人的故事。
我是很欣赏这种人的,因为人毕竟是群体动物,我们很多时候是需要付出来维系关系的。
如果有这样的陌生人肯为别人付出,我们会感到这个世界上是充满爱和温暖的。
而美国人往往是人情冷淡的,他们更少的帮助别人,更加势利。
我觉得其实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有人性自私的一面,也有乐于奉献的一面。既对立又统一。
如果傻春过得不快乐,或者得了抑郁症,她想要改变的话,我会告诉她,她其实可以有另外一种人生选择的。她可以爱自己更多一点。
只是因为她的母亲赋予了她一个照顾人的角色,原生家庭给了她“大姐需要牺牲自己照顾弟妹”,文化给了她“重男轻女”的观念。
弗洛姆说,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舍己为人”是一种人生选择。但是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版本可以活。
什么是一个人的命运,我觉得命运就是这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信念被原生家庭和文化掐的死死的,那么他就不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灵活性。
而有了灵活性,人就可以选择在自己能力大的时候多为别人付出一点。在自己难的时候就多自爱一点。
这样往往人会活得更好。
自爱和自私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而且也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你可以调节这个百分比。
作者:星空,一位热爱生活的北方女子
获赞:619
收藏:46
回答时间:2022-12-14 2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