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网友提问

被浏览:3308

关注者:290

最佳回答:

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三大工具》的推行,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关于“学习”,过去我常常和大家交流三句话。

一是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二是习比学更重要;

三是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基本的道理甚至是常识,那就是学和习是两个词、两个动作。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好,工作的方式方法也罢,我们学了它,然后不断地练习、践行,是一件令人很高兴很兴奋的事,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

所以大家得想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这么讲?

是学一件事然后用它就是一件令人很高兴的事情吗?不,从人性的角度讲,学习和应用一个新事物意味着打破我们过去的习惯,不仅不会令人高兴,反而可能会让我们产生麻烦甚至压力,那孔子为什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

因为学了一样事物之后,再不断练习它,我们就能逐步掌握它;掌握了新工具、新方法、新知识,就能带给我们一样非常宝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提了很长时间的东西——那就是“成长”。

人一旦实现了成长,就比过去更优秀了,做事甚至为人都比过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了,高兴和兴奋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和结果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道理有好几层:首先是学,其次是习,而且是时习,常常练习;第三是成长,最后是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们也就是有了收获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幸福。大部分人不会产生“不亦说乎”这四个字的感受,是因为在第二个环节也就是”习”这个环节早早就倒下就退出了。

有人和我们讲过,领导开会说过,学习资料读过,我们知道了这些最多算是“学”。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习!习,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试着去用,过程可能或说肯定是比较长,但通过不断练习得心应手了,我们就和过去不一样了。

知道它多长时间没有用。比如我们教大家的“职业人的思维起点是帮助顾客成功”,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学到了,不去练习不去应用,我永远是今天的我,如果我们学了开始应用它,练习它,那每天早晨醒来就会思考——我今天干几项工作?这几项工作的顾客都是谁?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做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生了这个转变,我们就会和过去截然不同,之后的成长和成功就会让我们“不亦说乎”!

学了我们不习,就相当于说了不做,知道了不行动,怎么会有进步呢?又怎么会有我们想要的成功呢?方向和方法不对,有时候多少努力都白费。所以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工具,我们就得不断学习。

“三大工具”就是教我们从事前、事中、事后怎么去做人做事,其实只要我们按照去做,方向就对了,方法也对了。

为了让大家易于学习和接受,我们把重要的东西分解成很小很简单的方法,只要我们学就能受益,就怕不学不习。我们推行三大工具,不是为了让大家增加负担,是为了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谋求更好的幸福。

所以在统一“学”的前提下,“习”是多么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从说到做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模式的过程。

习比学更重要,过程也更长。“时习之”,提醒我们的就是这一点,否则孔子就讲“学而习之,不亦说乎?”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都是只说不做,由于懒惰和认知局限,根本不往前走,只要有一点异常和困难,内心就会轻易推翻之前所学,继续改信他之前一直以为对的那个东西。

大家一起努力,要“习”,要“时习”,成为一个更懂得学习、更加践行学习的一个人,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得成长,获得尊重,也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尊定最坚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通过奋斗赢得成长,更好地实现照顾家庭和亲人的责任,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喜悦和幸福!

获赞:246

收藏:95

回答时间:2022-12-22 18:29:15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越 越 的四字词语动词介绍(越越的四字词语)

下一篇: 叶问(真实的一代咏春宗师叶问功夫究竟如何?其弟子评价:深藏不露)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