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陆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细读三国名将陆逊:火烧刘备,气死曹休,成也孙权,败也孙权2、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1、细读三国名将陆逊:火烧刘备,气死曹休,成也孙权,败也孙权
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编撰《三国志》,《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在史学界评价较高。在《三国志》中,有一个特点:除了那些称王称帝的人物外,很少有人被单独立传。例如,西蜀五虎将并列一传——《关张马黄赵传》,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并列一传——《诸夏侯曹传》。
然而,在陈寿的笔下,有两个人最为特殊,他们两个并非帝王,因为在各自的阵营中作用极大,没有人能与他们的贡献同列,因此,被单独立传。这两个人分别是西蜀的诸葛亮、东吴的陆逊。
诸葛亮自不必说,千百年来,他已经被后人吹捧上天,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东吴陆逊。细读陆逊,就知道陈寿为何会单独为他列传。
一、横扫蜀魏,两场大战惊艳东吴
自孙权继承父兄之业之后,他在军事上最依赖的人便是周瑜;周瑜去世后,孙权依仗鲁肃;鲁肃去世后,孙权派吕蒙代受陆口,吕蒙不负所托,击败关羽,但随后病重身亡。
公元221年,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借口,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发兵5万攻打东吴。孙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吕蒙已经病逝,东吴前线没有统帅之才。孙权想起,吕蒙死前曾向孙权推荐过陆逊,于是,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让他带兵五万抵挡刘备的兵锋。
在江东,不乏能征善战之辈,而陆逊资历尚浅,军事才能并不出众,因此,当孙权任命陆逊为帅时,不管是江东旧将,还是宗室贵戚,皆不服气。因此,陆逊在军中小心谨慎,从不敢轻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接下来,刘备围攻夷道的孙桓,陆逊不发兵救援;刘备几度邀战,陆逊固守,坚决不出兵。众人皆以为陆逊胆小畏战,更加看不起他。谁知,陆逊故意如此,让刘备轻敌。最后火烧连营七百里,把刘备打得丢盔卸甲,无颜再回成都。
从此,刘备一蹶不振,两年后,刘备病逝在白帝城。可以说,是陆逊直接导致刘备之死。
夷陵之战大获全胜,并没有让东吴旧将们全部闭上嘴,有人虽然心里自叹不如,但嘴里还不忘说陆逊运气好。6年后,陆逊再次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让所有人无话可说。
公元228年,吴将周鲂向曹休诈降,曹休吃了大亏,恼羞成怒,领兵十万攻打东吴。孙权急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迎战。陆逊在石亭一举打败曹休。
曹休乃曹魏大司马,多次战胜东吴,是曹魏军事方面的顶梁柱之一。第一次和陆逊交战,就被陆逊吊打,可见陆逊实力之恐怖。石亭之战后,曹休冒死逃出生天,但最终羞愧而死,曹休之死,罪魁祸首还是陆逊。
陆逊初出茅庐,火烧连营大胜刘备,从此西蜀不再轻易向东吴动武。
陆逊再次出战,在石亭教曹休做人,从此曹魏20年不再兴兵南下。
三国之中,能够横扫蜀魏,且做到完胜的将领,仅陆逊一人。陆逊的惊艳表现,也让他超越了周瑜、鲁肃、吕蒙等前辈。于是,当陆逊从石亭归来,孙权宴请群臣,和陆逊共舞,创造了一段“解衣共舞”的佳话。
二、出将入相,东吴群臣第一人
横扫蜀魏之后,在江东地位陡增,公元229年,孙权为了褒奖陆逊对东吴之功,封陆逊为“上大将军”。从此,陆逊成了东吴历史上唯一一位“上大将军”。因为在陆逊之前,根本没有这个职位。孙权为了封赏陆逊,特地设置了“上大将军”一职,地位高于三公。因一人而设一职,可见陆逊的地位超然。
同年,孙权东巡,太子孙登留守,孙权担心孙登资历尚浅,特从荆州调陆逊回建康,以辅佐孙登处理军政大事。不仅如此,孙权还让诸位皇子都必须听从陆逊的教导。孙权离京后,建昌侯孙虑因斗鸭惹事,陆逊严厉地教训了孙虑,并且命孙虑拆毁斗鸭栏。要知道,孙虑乃孙权的次子,陆逊能够如此轻松地教训孙虑,足以证明他的地位。
孙权的弟弟孙翊有个儿子名叫孙松,此人仗着是孙权的侄子,整日在军中毫无纪律,有一次被陆逊撞到,陆逊当着众人的面剃光了孙松的头发,让孙松颜面尽失。但纵观整个江东,包括宗室王公在内,无人敢为孙松说话。
后来,孙权回京,太子孙登亲自向孙权汇报,说陆逊忠诚勤劳。也就是说,陆逊虽然对待诸皇子、公子严厉,但包括太子孙登在内,大家都认为陆逊为人正直,并无不忠。自古以来,辅臣难做,陆逊能够做到如此,非常难得。
公元244年,在顾雍去世后,孙权任陆逊为丞相。至此,陆逊已经“出将入相”,完成了古代士大夫的梦想。
陆逊虽然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然而,陆逊在孙权心中,真的是一位纯臣吗?
三、吴郡士族,陆逊和孙权的“同床异梦”
众所周知,当年孙策之所以能占据江东,成为江东枭雄,孙策所依仗的并非江东集团,而是所谓的“淮泗集团”。比如,张昭、诸葛瑾、周瑜、鲁肃等人,皆是从淮泗“南渡”而来,而陆逊并非出自淮泗集团,他本身就是江东望族出身。当初淮泗集团“南渡”到江东,江东大族遭到了淮泗集团的屠杀和打压。也就是说,从一开始,陆逊就不是孙权的嫡系。
陆逊的父亲早亡,他的祖父陆康(庐江太守)一手将陆逊带大。当年孙策围攻庐江,陆康抵挡了孙策两年,后来病逝,为了守住庐江,陆逊的族人牺牲了一大半。孙策在江东的根基是用鲜血和白骨铺垫的,而陆逊的族人,和孙策其实是有仇的。
陆逊既非淮泗嫡系,又和孙家有仇。孙权虽然力排众议重用陆逊,但孙权和陆逊的组合,其实并不见得牢固。
另外,陆逊的政治主张,和孙权也并不相同。陆逊笃信儒学,他主张对百姓宽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而孙权和曹操一样,主张法家的“唯才是举”,把才干放在品德之前。因此,陆逊多次批评孙权用人不当,孙权对陆逊的政治主张也很不认同,有一次,孙权曾对诸葛瑾说:“陆逊长于计较,这恐怕是他的致命缺点。”
在对待天下大势方面,陆逊则有些保守。陆逊认为,以东吴的实力,只能固守江东。而孙权则志在天下,孙权多次计划挥兵北伐,统一四海,而陆逊则反对。即使在陆逊大破曹休之后,他还反对北伐,认为东吴不具备消灭曹魏的实力。
综上所述,论才能,陆逊在东吴一时无两。但孙权并不绝对信任陆逊,因为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对一个和自己政治主张完全不同的人交心。孙权重用陆逊,表面上是是亲密无间,其实是“同床异梦”。
四、二宫之争,陆逊休想独善其身
从西周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成了古代的传统。孙权的长子名叫孙登,在孙权登基之后,立孙登为太子。只是,因为孙权最初并没有立皇后,所以孙登只占了一个“长”字,并不占“嫡”字。
孙权登基9年后,他的爱妃步练师去世,孙权非常伤心,追封步练师为皇后,这就是所谓的步皇后。只是,步皇后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即孙鲁班和孙鲁育。
也就是说,在传统意义上,孙权的儿子是没有嫡庶之分的。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年仅33岁。而孙权的次子孙虑也在9年前去世,孙权的三子孙和成了名义上的长子,因此,公元242年,孙和被立为太子。
因为孙权的四子孙霸从小被孙权宠爱,他又和太子孙和年龄相仿。孙权在立孙和为太子后,立即封孙霸为鲁王。两个年龄相仿的儿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藩王,其实很正常。但诡异的是,孙和与孙霸在礼仪上并没有区别,两人“同宫室,礼秩未分”,大臣们觉得如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君臣之礼废弛,于是纷纷建议孙权出面干涉。
孙权最终给二人确立了尊卑,从此,孙和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孙霸的待遇则江河日下。孙霸不服气,暗中拉拢心腹朝臣,打算扳倒哥哥孙和。这就算是所谓的“二宫之争”。
孙霸为人圆滑,他的党羽遍布朝野,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嫡公主孙鲁班。孙鲁班和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关系一直不好,所以,孙鲁班早就想找机会扳倒太子。一次,孙权派太子孙和去宗庙祭祀,孙和便顺路邀请太子妃的叔叔张休(张昭的儿子),一同前去。孙鲁班听闻后,第一时间向孙权告状,说太子根本没去祭祀,而是去老丈人家“谋大事”去了。
要知道,太子妃张氏乃张昭的孙女、诸葛瑾的外孙女,外戚势力不容小觑。孙权听闻太子去了太子妃的娘家,又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立即心生怀疑,若太子依靠张、诸葛两家造反逼宫,孙权哪还有活路。于是,孙权开始冷落太子,亲近孙霸。
孙和眼看着自己一步步失宠,而弟弟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近,孙和紧张了。
孙和想挽回败局,他想到了一个大人物——陆逊。
正在这时,陆逊的侄孙陆胤要被派往武昌,孙和和陆胤见面,让陆胤给陆逊带话,求陆逊力保自己。
陆逊不仅仅是一代名将,他更是江东的智者。当初,太子孙亮还在世时,陆逊奉命辅佐孙亮。此后孙亮去世,陆逊一直在外,他从不轻易和皇子联系,就怕惹祸上身,即使在二宫相争时期,陆逊也不轻易表态。但现在,他已经被卷进来了,已经不能独善其身了。
一边是太子,一边是鲁王,陆逊怎么选?陆逊信奉儒家思想,他当然选择太子,因为太子是正统,占着名分呢。
于是,陆逊一道奏折递到京城,内容曰:
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孙权得到陆逊的奏折后,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孙权心想:内宫的事情,陆逊在武昌都知道,陆逊的手伸得够长啊?
五、成也孙权,败也孙权
而陆逊见孙权没有回复自己,接二连三地上奏。孙权忍无可忍,在朝堂上发怒说:“伯言(陆逊)威胁朕邪?”
很明显,陆逊认为自己是在忠心谏言,但陆逊在东吴势大,他直接插手储君的事情,让孙权十分不爽。在孙权看来,陆逊是在要挟自己。
没多久,陆逊的两位外甥顾谭、顾承二人被孙权下狱,最终流放交州。罪名是“冒领军功”。
这件事非常蹊跷:
第一,顾谭、顾承二人一直在陆逊麾下,说他们冒领军功,其实不如说陆逊偏袒亲戚。
第二,陆逊乃东吴大都督,孙权要惩办陆逊麾下的两位将领,而且还是陆逊的外甥,按理说也应该提前给陆逊打个招呼,但孙权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给陆逊,摆明了让陆逊难堪。
这件事情发生后,陆逊终于知道了孙权对自己的态度,孙权是在打压自己。接下来,太子太傅吾粲因为和陆逊有几次书信往来,就被孙权以“忤逆”罪下狱处死。陆逊得到消息后脊背发凉,他知道,孙权已经将矛头对付自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陆逊为东吴操劳了一辈子,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最终却如此被猜忌,陆逊十分想不通。
为了对付陆逊,孙权接下来三番五次敲打陆逊,陆逊整日闷闷不乐。公元245年,陆逊心里郁结,一病不起,最终因心事过重,被活活气死。
陆逊本想和孙权开创一代君臣佳话,奈何事与愿违。当年和孙权解衣共舞的佳话,早已随滚滚长江水而逝。
江东陆伯言,成也孙权,败也孙权!
2、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
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
陆逊少年时跟随祖父陆康生活。在孙策死后,孙权统领江东,并招贤纳士,陆逊便成为了孙权的幕僚。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恰逢海昌境内连年旱灾,陆逊开仓赈灾,因此深得民心。
公元216年,陆逊因平定山贼有功被封为定威校尉。通过这些战事,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并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陆逊先后平定山贼,讨伐山越,种田纳赋,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
公元219年,陆逊与吕蒙攻取了荆州,孙权随即封他为右将军、镇西将军。关羽死后,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东征,被陆逊以火攻击败。
公元228年,鄱阳太守周鲂假降于曹休,并将曹军引至石亭,埋伏在此的陆逊率兵斩擒魏军数万人。后来陆逊因参与皇室储位之争,被孙权多次斥责,最后怨恨而死。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
忍辱负重
陆逊是孙权亲自拔擢的新晋人才,被任命为大都督在夷陵防御刘备。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不听从他的管教约束。
陆逊说:“ 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责令诸将不可再犯。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成语“忍辱负重”由此而来,指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解衣共舞
据《吴书》记载,石亭之战后,陆逊回镇荆州。孙权对他荣宠万分。孙权赠送自己的车盖给他,又命左右覆盖陆逊出入宫殿的大门 [89] 。孙权脱下裙帽和带金环的腰带赠送他,亲自给陆逊戴上。赠给陆逊缯彩、丹漆。孙权为群僚召开酒宴,喝醉时,命陆逊跳舞,并脱下所穿的白鼯子裘赠给他,又与陆逊对舞。
等到陆逊回西陵,公卿一起为他送行,孙权又赠给他彩色缯帛的御船。当时凡是赏赐给陆逊的,都是御用珍品,没有哪个人能与陆逊相比。
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
陆逊少年时跟随祖父陆康生活。在孙策死后,孙权统领江东,并招贤纳士,陆逊便成为了孙权的幕僚。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恰逢海昌境内连年旱灾,陆逊开仓赈灾,因此深得民心。
公元216年,陆逊因平定山贼有功被封为定威校尉。通过这些战事,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并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陆逊先后平定山贼,讨伐山越,种田纳赋,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
公元219年,陆逊与吕蒙攻取了荆州,孙权随即封他为右将军、镇西将军。关羽死后,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东征,被陆逊以火攻击败。
公元228年,鄱阳太守周鲂假降于曹休,并将曹军引至石亭,埋伏在此的陆逊率兵斩擒魏军数万人。后来陆逊因参与皇室储位之争,被孙权多次斥责,最后怨恨而死。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本文关键词:陆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陆逊人物评价,陆逊是个什么性格的人,陆逊的评价,怎么评价陆逊。这就是关于《陆逊这个人该如何评价,陆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细读三国名将陆逊:火烧刘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