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叫文化的概念,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必须彻底搞清2、文化概念是什么1、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必须彻底搞清
关于文化,有两个个事实必须知晓。
一是,文化对西方而言是新概念,现代才有,古代所无,尚不足200年,而对中国则是一个古老概念,自文明伊始就有,至少有10000年。
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对人的生活方式的独立认知,因此文化这一概念出现和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人本身是独立的,这样才会对生活方式有一个独立认知。
处于任何历史时期和任何社会形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并非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人都拥有独立性。当人缺失独立性时,就不会对人的生活有独立的认知,就不会有文化概念。其实,动物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动物不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独立的认知,因为动物是毫无独立性的,因此,动物也不会有文化概念。
也就是说,有生活方式,和有对生活方式的独立认知,是两码事。唯有拥有独立性,才能拥有对生活方式的独立认知,才会有文化概念。
中国之所以自文明伊始就有文化的概念,因为中国在那时就拥有高度的独立性。西方之所以直至现代才有文化的概念,因为只有到了现代西方才拥有独立性,在古代是没有独立性的。
何谓人的独立性?就是思考的独立。何谓思考的独立,就是能够不受教条制约地独立思考。中国在文明伊始的伏羲时代,就实现了思考独立,让思考不受任何教条的羁绊,并以这种独立思考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的义理-心性文化。
在现代之前,西方则一直处于宗教社会,其思考则一直受到宗教的禁锢,而不具备独立性。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经过“启蒙运动”,推翻了基督教,进入世俗社会,实现“理性化”,然后才拥有了独立性。
二是,尽管现代西方实现去宗教化和思考独立,从而拥有了文化概念,但是,其去宗教化是不彻底的,其深层思维中依然保留着宗教残余,这导致其思考的独立也是不完全的,依然受到教条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但是,很遗憾的是,实现独立思考尚且不足200年的现代西方,却错误且教条地认为,不仅自家的思考独立是彻底的,而且是在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文明中是最彻底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无知无畏、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他们知道,中国不仅早于他们10000年就实现了思考独立,而且这种思考独立真正地破除了一切教条,是真正的独立。
真正实现思考独立的基本前提是,意识到思考的独立存在。目前只有中国文明真正意识到思考的独立存在,真正实现了思考的独立。现代西方并未真正意识到思考的独立存在,也并未真正实现思考独立。
原因就在于,现代西方的去宗教化是不彻底的,依然保留着宗教因素,这使得他们的思考依然是依附的,而非真正的独立。现代西方的思考依附体现在两个方面:制度依附和知识依附。
制度依附是说,现代西方认为,他们的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好最理想的制度,陷入一种制度崇拜和制度迷信。知识依附是说,现代西方认为,他们的科学就是发现和关于真理知识的知识系统,它象民主制度一样,是人类最理想的知识系统。
这种制度依附和知识依附,都是根源于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上帝为人类设计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拯救人类的神圣制度,必须信仰和崇拜之。这些制度也是人类和上帝之间的约定、契约,因此《圣经》实际就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约书”。人类只要全心全意全能地信仰信守上帝之约,就会得到上帝的拯救,死后进入天堂。
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本身也是真理。所谓的真理,就是具有绝对确定性的力量、规律,是世界的创生者和支撑者,是世界的后台老板。因此,对真理,人类只有信仰,而不能思考。现代西方推翻了基督教,但是并未推翻其真理思维,而是加以改造和继承,基督教的神学真理,摇身一变,换了个马甲,变成了科学真理。
在基督教神学时代,真理是依附于上帝的,上帝是绝对独立于人类之外而存在。进入现代后,真理是依附于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和上帝一样,也被认为是绝对独立于人类之外。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发现那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真理,也叫客观规律。对这些科学真理,人类应该象对待神学真理一样,去信仰和服从。
在宗教时代,人丝毫没有独立性,具备独立性只有上帝。上帝对人是不可思考的,而只有信仰和服从。在现代,人尽管获得独立性,但是却是有限的,真正独立的是民主制度和科学真理。对民主制度和科学真理本身,人是不可思考的,而只能信仰和服从,陷入制度迷信和知识迷信。
而在中国的义理-心性文化中,真正独立的是思考本身,在思考之外,一切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可思考的,都是思考的对象。因此,中国文化认为,真正最重要的,真正不变的,只有思考本身,思考之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可变的。
当中国的古人发现思考的独立性之后,就为思考单独起了一个名字,叫“心”。汉字“心”的原始义,就是指人的思考功能,而非生理上的心脏。心的心脏义只是引申义、第二义。后人反而弄反了,认为心是象形字,其字形是对心脏的象形,其第一义是心脏,第二义才是思考,然后说,中国古人很愚昧,认为人是用心脏来思考。其实真正愚昧的不是中国古人,而是认为中国古人愚昧的现代人。
因此,心性和义理就成为中国文化的内核,而且这两个实为一个东西,就是宋明理学说的“心即理”、“性即理”,这是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的,外国人就更难了,因为现代中国的学习范式也是西方的,而西方文化中是压根没有中国式的心性和义理概念。
为何说义理和人心是同一个东西,因为义理是人心的内在属性,是思考的内在属性,是人在进行思考、判断、选择时的内在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去判断是非、善恶,去进行“善善恶恶”的选择,最终落实到行动。这样一来,义理就呈现在人的行为之中,使得人的行为是“合理”的、有礼的、有道的。
人的外在的合乎义理的行为,就是人心主动地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而非对外在的教条式义理准则的被动地遵守和服从。
因此,在中国文化认为,人外在的善行,恰恰取决于他的思考是否真正的独立,如果他真正的独立思考了,真正地按照本然心性去思考、判断和选择,其行为必然是合理的、善的。所以《中庸》说“率性之谓道”、“诚者天之道”。“率性”就是遵循自己天然本性,“诚”和“率性”基本同义。
孟子说“性善”也是此义,性就是义理,天然内在于人心的评判准则。所以,孟子的“性善”,并非静态善恶,而是包含着动态的思考,而且是绝对独立的思考。人也只有做到独立思考了,其“善”的本性才能充分发挥,呈现在行为之中。人的所有的背离善的恶行,都是思考不独立的结果,失去思考独立性的结果。
人为何会失去思考的独立性,根源在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用外界的错误的成见、教条,去替换自家之天然本然之心性,作为自己思考、判断和选择的原则,这样这些错误的成见和教条就会呈现在他的行为之中,成为恶行。
因此,义理和人心等同的实质是,义理和独立思考等同。义理是通过人的独立思考来呈现,一个人的思考越独立,他的行为就越合乎义理,就越善。
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问题转化为如何实现和维护思考独立的问题,也是排斥外界教条和成见对人心的影响和干扰问题。从孔孟到朱熹王阳明,一直到晚清,都在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以四书五经为中心的传统经学,实为维护思考独立之学。
孔子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就是打破一切外在的教条和成见,保障思考的绝对独立。孟子说性善,也不是为人心挣个善的静态虚名,而是捍卫思考的独立。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通过破除外在教条和成见,破除外境的污染,而重新回归思考独立的状态。“天理”就是义理,也是人性,“人欲”就是受教条和成见影响和出现的欲望,也就是那些错误的教条和成见本身。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实为“知思合一”,也是让思考能够重回以自家良知为基本原则的真正独立的状态。
“心物之辩”这个辩题也是为维护人心独立、思考独立而设。“心”就是思考,“物”就是人心之外、思考功能之外的外境。同时,“物”也是人心思考认知之结果,是人心思考认知能力的产物。
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任何呈现在人面前的外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经过人心的思考认知功能而展现。同时,“心”和“物”之间又有泾渭分明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就是,心是思考功能本身,而物则是已经脱离人心的人心之思考的已经固化、固定的结果、结论。
作为思考本身的心,是活的、空虚的,作为思考结果的物,则是死的、实在的。心的活的、空虚属性,使得它可以容纳一切,将一切物都作为自己的思考对象,一切皆可思考,没有不可思考之物。而物的死的、实在的属性,则使得它机械和不能容物。
“心物之辩”根本目的,就是明确心物的属性,建立正确的心物关系,使得心不受物的影响和干扰,不执著和迷信于物,而保持独立的思考。心一旦执著和迷信于某种物,就由活变死,由虚变实,就物化了,也就失去思考独立了。人心一旦失去思考独立,就会由善变恶。
注意,人心就是思考功能本身,物则是思考功能之外的一切外物,而且也是思考的结果。既然物是人心之思考认知的结果,就不仅包括“客观”的有形之物,更包括一切“主观”的无形之物:一些的结论和判断都是物,一切的制度、法律都是物,一切的理论和知识都是物,一切的宗教和神学设计都是物,一切的技术发明和思想创新都是物……
因此,现代西方所信奉的民主的制度系统和科学的知识系统,都是属于物。这就意味着,现代西方是以民主和科学这些物为中心的,而非以人心和思考为中心的。所以,现代西方文化也是迷信于物的,并未实现人心的独立、思考的独立。
以心物之辩的视角,现代西方迷信于民主和科学这些物,和古代西方迷信于神和上帝那些物,并无本质区别。
再强调一遍,文化不仅是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对生活方式的独立认知。而这种独立的认知,则取决于思考独立的程度。尽管,现代西方在形式上摆脱宗教之后,具备了思考独立,但是这种独立是不彻底的,依然受到民主和科学教条的桎梏,因此,现代西方的文化概念,就不是真文化,而是似是而非的伪文化。
只有古老的中国的文化概念才是真文化,因为中国真正实现了思考独立。
在西方的文化概念中,将文化与人的生活方式等同,并依据经济、技术、制度等外物式的标准去评判优劣,这实为一种外物式文化观。
因此,在英语中,表示文化的单词分别与农业(culture)和城市(civilization),显然在对西方而言,在历史上某些时期,认为农业和城市是先进的,并用其指代的先进生活方式。进入现代后,人摆脱宗教而独立,这些相关单词就有独立的文化之含义。如果现在去早文化这个单词,其词根一定和民主和科学相关。
而在中国,文化、文明的核心在“文”,而“文”的的本质则是“文以载道”。文是道的承载工具,道就是义理、人心。广义的文,是指人的一切的“合理”的行为,狭义的“文”则是指典籍、文章。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文化”的核心在道不在文,而道则是义理,而义理的要义则在思考独立。思考独立之下的人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文,才是真正的文化,思考不独立,就不会有真正的文,也不会有真正的文化。
或者或,中国文化是义理-人心-思考为本位的“心文化”,西方文化是以外物为本位的“物文化”,神、民主制度、科学都是物。只有“心文化”才真文化,现代西方所出现的以民主和科学为本位的“物文化”,是伪文化。
2、文化概念是什么
文化概念是什么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
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一、不同理解
1、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2、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3、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对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
“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通过操纵群众来取得的,……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这就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了。”它成为一种从不同阶级锚地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概念是什么
一、广义的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我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狭义的文化
狭义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1、价值观念:包括宗教信仰、世界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的存在。
2、精神产品: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包括艺术类精神产品和科学类精神产品。
3、行为方式:人的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精神风貌等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这两种文化含义充分说明,人们对文化这一话题思考,充满了热情。尤其近年以来,“文化”这一词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如:
我们入职时,需要填写简历,工作经历除外,需要一个门槛“学历”!
相亲见面时,人家会从你言行举止中来看你这人怎样,就是“水平”!
和人聊天时,有时会聊到你是什么毕业,等等……
“文化”泛指太广,晦涩艰深,让人更加迷糊。为了方便理解,我就给大家上面举了一个很常见的文化例子,这些例子就是属于一个文化程度: 是指国家和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代表着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
文化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这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它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凡是有利于个人和群众的,都是文化。
文化概念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
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通过思考所造成的一切。具体讲,文化是人类存续发展中对外在物质世界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断作用及其引起的变化。人类虽然也是动物,但却是惟一具有长远思考能力的动物。
有了这种思考能力,人类才能超越自身器官的物性功能去改造(和适应)自然,调整(和创建)社会,这种改造调整的痕迹即表现为人类在其外部世界的文化成果;与此同时,人类的长远思考能力也因这种作为而得到改造,形成人类独有的精神文化成果。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文化概念是什么?,文化的概念是,文化的概念,什么叫文化的概念。这就是关于《文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叫文化的概念(何谓中国文化)》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