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北方小年是过年吗,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为啥北方人过小年是二十三,南方人过小年是二十四?2、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1、为啥北方人过小年是二十三,南方人过小年是二十四?
过年之前总要过个小年。为什么呢,意义有好几层,第一层就是放假。这当然说的不是现在。老舍时期的“春节假”从哪天放到哪天呢?宽泛的说是从小年到正月十五,实操层面主要是小年到初五,尤其是对商业、服务业、小手工业和家庭妇女来说。
看完上面的两段,肯定已经有不少南方的朋友跳起来了!小年怎么是腊月二十三呢,明明是二十四啊!哎,甜咸之争又要来了。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咋还差了一天?有时差是咋地?
当然不是,这就得说到小年的第二层意义:干嘛非有个小年呢?难道“年”家里还有个“年奶奶”,两口子生下了个大胖小子?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小年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标准的说法是“祭灶”——给灶王爷行贿,用蜜糖供奉灶王爷,用清水料豆供奉他的坐骑,让他们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别提自己家干的坏事,一嘴甜言蜜语,上天好给全家来年的吉运。
这个习俗可以追述到很早的时候。在《礼记·月令》里就提到了祭灶习俗,不过,那时候祭灶主要是在夏天。后来,因为一个传说故事,才改到了冬天的腊月。
据说,汉朝有个人叫阴子方,某天看到一个长发黄衣女子从灶台里爬了出来,赶忙上前道:“这就是史火龙帮主的女儿吧?”。呃……错了,应该是赶忙上前道,您就是灶神吧?!说着就宰杀黄羊祭祀。灶神很高兴,说你这个人不错,从今以后,你家天天都是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然后就消失了。果然,阴子方陡然而富,子孙也都有出息,最著名的后代就是刘秀嘴里的“天下第一美女”皇后阴丽华。
这可不是我编的,这是《后汉书》上写的。不过呢,正史拍皇上家马屁附会故事也不新鲜。其实早在春秋,《论语》里就有灶王爷的事,叫“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指西南角,是家神的位置。这句的意思是,与其献媚地位高但没实权的家神,不如去讨好实权派的灶神,县官不如现管。看,圣人老人家办事明白着呢。
扯远了。祭灶习俗源远流长,正日子其实一直是腊月二十四。比如范成大在诗里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见,虽然老舍先生叫小年儿,不过小年儿的正根儿是南方的过法。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到了清代,皇家在腊月二十三祭天,一想日子挺近,办两回呢不符合咱们勤俭节约的精神,皇上也累啊,干脆委屈点灶王爷,一勺烩得了。自康乾时起,民间的祭灶也逐渐提早一日,不过南方人民反正也不用陪着皇上搞仪式感,山高路远,天子勿扰,直到今天还没改。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香过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大概是得浇到鸡有反应为止,这鸡招谁惹谁了……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灶王爷的神龛——一般家庭就是一幅画像给烧了,换上新的再贴上,新的旧的当然别无二致,不过就是个仪式感,新桃换旧符嘛,侯宝林先生讲话:就这么个玩意,八毛!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从祭灶开始,民间的春节休假开始,买卖停业,员工都回家过年。直到初五,是最后一天默认大假。北方管初五叫“破五”,要包饺子,捏住小人嘴。过去这一天也叫“忌针节”,全天不许动针,不许用生米作炊,妇女不许出门访客,否则家里要倒霉。
今天看来,这很明显是全社会为家庭妇女人为规定的一天“年假”,怕有的家庭拒不执行,便以“吉利”作为“要挟”。日久天长,形成习俗,就没人敢不遵守了。不得不说,这是咱们老祖宗在农业社会发明的优秀“潜规则”。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旗三民四船五”,说的是祭灶的时间。意思是,隶属于八旗的旗人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一般汉族腊月二十四祭灶,船上的船工腊月二十五祭灶。其中的“旗三民四”,有时也有说成“官三民四”。
总之,民俗这个事儿,大抵是老百姓自家过日子的仪式,有时正经一些,有时玩儿闹一些,现在时移世易,万象更新,诸位按着自己的喜好,搞出新民俗、新仪式来,当然也是未尝不可的呢。
作者|老信
审核|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2、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
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
一般来说,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
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介绍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介绍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相关传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
北方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
北方小年习俗1、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尘日”。
北方小年习俗2、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北方小年习俗3、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北方小年习俗4、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北方小年习俗5、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北方小年习俗6、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习俗7、吃糖瓜、饴糖、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北方小年习俗8、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
一般来说,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
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介绍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介绍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相关传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本文关键词:北方人什么时候过小年,北方小年是过年吗,北方人小年是哪一天,北方什么时候过小年,北方是什么时候过小年。这就是关于《北方人过小年是哪天,北方小年是过年吗(为啥北方人过小年是二十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