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关于【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2、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

1、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宋室被迫南迁。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的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统一天下

五代时期,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军队驻扎在宋州(河南商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洛阳)。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

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 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其弟赵光义即位后忙于整顿朝政,统一事业暂告停止。

赵光义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 赵光义稳固统治皇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辽国,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

后来赵光义先后逼死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贬黜赵廷美到房州,两年后赵廷美就死于谪所。赵光义长子赵元佐也因为同情赵廷美而被废,另一子赵元僖暴死,最后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即宋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赵光义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他的亲题。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步入治世

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北宋由此进入咸平之治。 雍熙北伐后,辽国常在宋辽交界处抢劫杀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 。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后来,寇准渐渐失宠,宋真宗开始信用王钦若。王钦若擅长逢迎,深知赵恒希望营造天下太平的氛围,于是极力鼓吹宋真宗封禅。王钦若本人也与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联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宋真宗之意。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先后三次封禅。

宋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一次宋真宗偶尔临幸刘氏的一名侍女李氏,结果李氏与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后来刘氏与另外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名孩子。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之后,于是决定将应天府升格,建为南京。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赵祯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宋仁宗执政早期一直处在刘氏的阴影之下,直到刘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负 。赵祯皇后虽是曹氏,但他一直特别宠爱一名张贵妃。但张氏出身低贱,一直未能成为皇后。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张氏去世。宋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的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未见。

西夏李元昊于大庆二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 尔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宋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 。在边疆上,宋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宋仁宗死后,接替即位的是宋英宗。他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之孙。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宋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后,宋英宗才开始亲政。但是宋英宗亲政半个月后就爆发了濮议事件,这场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时间起因是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宋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朝中因此分成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应称宋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最终曹太后下旨,称宋英宗之父为皇考。才平息了这场争论。但总体来说,宋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宋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他所提出发起的 。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变法党争

宋英宗去世后,他的长子宋神宗赵顼 即位。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宋神宗因此锐意改革,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宋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

熙宁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赵顼上呈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宋神宗因此受到极大震撼。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法令。尽管这些法令不久之后得到恢复,但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已经开始不信任。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后来变法派中的官员吕惠卿肆意妄为。王安石因此回京复职,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熙宁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宋神宗于十月再次罢免王安石的相位,此后王安石便不问世事。

尽管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但无庸质疑,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但是却严重增加了平民的负担。熙宁新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有的更被视为小人。对于这次改革,以“大历史”著称的史学家黄仁宇评论这次变法:“早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王安石被罢后,宋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元丰改制”。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改革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伴随著国力的增强,宋神宗将焦点转移到外患上。他决心消灭西夏。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宋神宗开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胜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元丰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宋神宗借此再次征讨西夏。结果却遭到惨败。宋神宗因此一病不起。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立六子赵佣为太子。而宋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但不久又陆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 。宋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宋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宋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元祐党争。宋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靖康之耻

宋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 即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祐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宋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

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宋钦宗赵桓。宋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 二度南下。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宋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宋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宋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宋钦宗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 。徽钦二帝被金人掠到五国城。 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其中大部分被没入金国官妓院--洗衣院,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 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尽管宋徽宗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无庸质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与文物鉴定家。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熏陶,成为杰出书法家。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建炎南渡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一度打算放弃开封,渡河北逃。但此时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最后,岳飞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后借口“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绍兴和议后,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

宋高宗任用秦桧为相,他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宋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宋高宗的警觉。例如宋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宋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 。

秦桧去世后,宋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宋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赵匡胤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卅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此事让宋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偏安江南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二十日就告失败。之后,宋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但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宋光宗。然宋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他对自己非常不孝,让宋孝宗十分伤感。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宋孝宗去世 。

宋光宗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宋孝宗病死后,宋光宗竟然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宋光宗被奉为太上皇。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改元庆元(1195年)。六年后,宋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宁宗一朝都被两名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操控。 尽管宋宁宗智商低下,但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

内忧外患

宋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政府。

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

宋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宋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宋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宋理宗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宋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宋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朝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当朝大臣大多赞同,只有赵范反对。宋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厉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宋理宗拒绝。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

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宋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

抵御蒙军

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宋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宋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宋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宋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宋度宗才得知此事。

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宋度宗去世,终年35岁 。

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

崖山海战

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显(赵隰)即位,是宋恭宗。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宋恭宗被俘。南宋灭亡 。宋室和广大的爱国军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接着,赵隰之弟赵昰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文天祥在陆地组织军民反抗元军侵犯,而朝臣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广东新会)。元军在北方汉人将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听说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堕身入海。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至此宋朝在中国的势力彻底消灭。 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 。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战后,有十万人自杀殉国,海上都是尸体。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华”。

2、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

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共传18位皇帝,分别是:

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二、宋太宗赵炅

宋太宗赵炅(939—997)。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宋太宗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执政措施,还得从他的继位说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光义根本是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但最后却是他继承了他哥哥的遗产。这一特殊的继承结果对大宋朝的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点甚至在太宗个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三、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1022),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宋真宗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四、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北宋诗词著名。苏轼、苏辙考中进士以后,宋仁宗看了他们的文章后,赞叹不已,称为子孙物色到了两个宰相之才。而北宋时期,诗坛、词坛、文坛最辉煌灿烂的时刻,基本都是在他在位时期。这一切,肯定与仁宗皇帝的仁慈、宽厚密切相关。

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

五、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英宗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也就是待到满24个月再说,这显然是英宗为了减少追封的阻力而做出的姿态。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六、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又名仲针,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

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七、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

宋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进一步激化,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患。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在位15年,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八、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嶽”,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九、宋钦宗赵桓(北宋末代皇帝)

宋钦宗赵桓(1100—1156)。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十、宋高宗赵构(南宋)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徽宗子。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

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十一、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出生。六世祖为太祖赵匡胤的四子秦王德芳。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故宋高宗过继了太祖七世孙作为养子,并立为太子。

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改贵州防御使。十二年(1142年)正月封普安郡王。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改名赵玮,进封建王。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眘。六月,高宗禅位,孝宗登基,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肃清秦桧余党,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突袭大败。

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十二、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赵惇(1147---1200)。1189---1194年在位。孝宗第三子。1162年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受内禅。绍熙元年(1190),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他惑李后言,疑孝宗有废立意,从此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后,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他被尊为太上皇。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十三、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

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用茂陵。

十四、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后,宰相史弥远拥立其为帝,年号宝庆。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亡,理宗亲政。1234年与蒙古军联合灭金。理宗崇尚理学,任用奸臣。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奸相贾似道称臣纳贡,划长江为界国家败亡之势已成。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根据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载,最初曾拟定“景”“淳”“成”“允”“礼”五字为备选庙号,最后定位“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哀宗拟的谥号相同,便更名为“理宗”,人民认为根据理宗崇尚理学的实际出发,如此谐音也是名实相符。

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十五、宋度宗赵禥

宋度宗赵禥,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宋度宗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他二十五岁即位,三十五岁就因酒色过度而身亡了。是历史荒淫无道、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当时朝廷政治十分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而赵禥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长期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走向灭亡。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同年八月己酉日,上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壬午日,葬于永绍陵。

十六、宋恭帝赵显

宋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宋恭帝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

十七、宋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享年11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龙舟」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屿山)。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於几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十八、宋卫王赵昺

宋卫王赵昺,汉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

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宋朝多少年灭亡的,宋朝多少年历史 几代皇唐,宋朝多少年江山,宋朝多少年 宋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宋朝多少年唐朝多少年。这就是关于《宋朝统治多少年,宋朝多少年(享国三百十九年。你了解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赤小豆和薏米功效作用(赤小豆和薏米功效)

下一篇: 怎么挑新鲜水果——怎么挑木瓜,怎样挑选木瓜(皮薄肉嫩、补充维生素)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