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到最有意义的茶,反倒是一款普通的绿茶,即使在茶底上还可以看到褐斑,但茶的味道却随着回甘而渐渐在心头宁静下来。
这道茶,是一位80岁的老比丘尼采摘并炒制的。
为避炎夏,我们一行前往雪峰禅寺丛林。有“闽越神秀”之称的雪峰禅寺,以“暑日犹有积雪”而成名,此地清凉有余,自古有“南有雪峰,北有赵州”之说。古往今来,这里留下无数禅门公案与传说。
来到甘露净院,天空正好下着些小雨,亦显有情。据说这个地方,每当有客人到来的时候,就会下些雨;客人走的时候,也会下一些雨。
因为特有的地理环境,当地常年雨雾,非常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院里的老师父出家已经五十多年了,而今,佛缘深厚的她们一家三代,包括女儿、外孙女也全都出家了。
80岁的老师父,却常住在雪峰禅寺附近狮子岩山头上,每天喝这里的绿茶。虽然她年岁已高,却声音洪亮,走起路来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她的性格宽容乐观,和人交谈的时候,显得特别温和。
在老师父的住处,就可以喝到她自制的山野茶。每年到清明时节,她就会采一些山里无人管理的野茶。就在自己炒菜的锅里手工炒制,所以外形看起来并不特别秀丽,瘦而卷曲,浅绿较润,正是山野的性格。端起茶杯,杯中正是那浅绿的高山云雾。
老师父在寺庙里一呆就是五十余年。年轻的时候,她全身都是病,算命说只能活三十几岁。为了这个原因,她后来住到了寺庙里,就不停了为庙里的僧众做事,还经常下山干苦力活。那些年月,她经常徒步从雪峰走到百里外的福州,再用双肩挑着粮食以及油盐酱醋从崎岖的山路步行回来。
直到现在,她的饮食还是非常简单,自己种些苦瓜或者采些山上的苦菜,菜多的时候就做些腌菜到冬天再吃,极为简朴也极为乐观自在。
我们喝茶也很省事,只是用玻璃杯、暖水瓶,水温恰当,当热水冲注下去的时候,茶身徐徐地翻滚,高山云雾的气息就从杯中延展开来。
据说以前村子里陆续有人得了麻风病,麻风病的可怕与传染性使人害怕,病人几乎被隔绝,听由自生自灭。老师父知道后,来到病人身边照顾他们,给他们念经,用她的双手服侍病人,她似乎一点都没有在考虑自己。老师父的悲心无处不在,遇路边的死尸,就守在旁边念超度。有时在照顾那些重病的老人时,病人吃剩的饭菜她还一样吃下去,但对她的健康却一点也无碍。她的节俭已是寻常的事情,平日里吃剩的一些菜,往往舍不得倒掉。那些长了毛的土豆,还照样煮完再吃,而别人供养的好东西,她却统统送了人。
来自内心的慈悲力量,使她坚强。
这样的山茶,端起杯,就可以闻见独有的清香,轻吹汤面上的热气,使之笼罩于面上,也就沉浸于栉风沐雨的生活之中了。那清甜而细柔的气息,一丝丝地升腾起来,使人身心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