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后期为什么叫苏修】,苏修与苏联区别是什么,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苏联后期为什么叫苏修:苏修与苏联区别是什么2、那年美国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从苏联历任领导人,看苏联为何解体1、苏联后期为什么叫苏修:苏修与苏联区别是什么
苏修与苏联区别是:“苏修”全称“苏联修正主义”,即社会帝国主义;“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
“苏修”全称“苏联修正主义”,即社会帝国主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后的产物,意指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社会帝国主义一词,列宁首先使用,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国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即苏联修正主义。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力批判斯大林主义与苏联共产党前领导人斯大林,并且对外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做法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路线形成了新的帝国主义,于是开始称曾经的“老大哥”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2、那年美国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从苏联历任领导人,看苏联为何解体
1991年的圣诞节,美国收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圣诞礼物。
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半个多世纪的镰刀锤子红旗,在无边的夜色中缓缓落下。
就这样,苏联,这个曾经的红色帝国不复存在。
曾经的苏联是多少人心中的净土,是多少无产阶级的希望所在。那时,有多少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愿意为了同一个理想而献出生命。
可以说,苏联是在欧美国家的围剿与封锁中发展起来的。
从1928年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让苏联迅速地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只有苏联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从建国开始算起,短短二十年时间,苏联就成长为了欧洲最大的工业国。
西班牙国际纵队
二战中,苏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将红旗插到了柏林的帝国大厦。
二战结束,苏联迎来了更快的发展。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空间站,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尤里加加林,不仅是苏联的英雄,更是世界的英雄。
尤里加加林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美国和英国的情报网被苏联渗透着像筛子一样。举个例子,由于美国的高度保密,当时作为副总统的杜鲁门也不知道美国竟然在搞原子弹,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斯大林却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些为苏联提供情报的间谍既不是威逼来的,也不是利诱来的,他们全部是共产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将苏联视为劳动人民的天堂。
不知什么时候起,苏联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苏联了。
苏联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它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解体的?
苏联特工·金菲尔比
大家好,这里是扇中历史,欢迎收看本期内容,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苏联解体,喜欢的朋友不妨点个赞,支持一下。
好了,闲话少叙,精彩继续。
苏联的解体并非一朝一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苏修”这个词。
人民日报
要说“苏修”,我们得先从修正主义说起。那什么是修正主义呢?
修正主义,即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扭曲、篡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也指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社会主义思潮,简单来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一般是对前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它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但那些修正主义分子却不同,他们会给自己披上一层“共产主义”的外衣,但本质上,却是资产阶级的反共思想。
就像是苏联后期。
那时的苏联,其种种行为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路线,一路朝着苏修迈进。
苏修是什么?
苏修,即社会帝国主义。就是表面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就认为苏联的资本主义已经复辟。那时,苏联对外奉行大国沙文主义,频频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务。还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时时挑衅,制造矛盾,不尊重我国主权,试图对我国施压以攫取利益。
我国将那时的苏联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也就是苏联修正主义,即苏修。
如果要给“苏修”的出现列一个比较清楚的时间线的话,我们需要从1956年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始说起。
左毛主席,右赫鲁晓夫
会后,我国与苏联在关于马列主义、国际共运以及世界形势等方面都出现了分歧。
对于这些分歧,毛主席主张通过内部讨论来解决,而不应该影响两国正常关系。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却不根本不愿意想这些。他只想让我国为实现他的外交战略,不断添砖加瓦。
那他的外交战略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和美国平起平坐,一同主宰世界。为了实现这个外交战略,他不停地对中国施压,企图干涉我国内政,苏联想要的是我国对苏联的全面依附,我国想要独立自主,矛盾根本无法调和,之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
赫鲁晓夫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不再争取和苏联维持友好关系,毅然放弃联苏抗美的国家战略,并逐渐将苏联的修正主义确定为中国的对立面。
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
我国将苏联的这种行为定性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可以说,这时的苏联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路线,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实际上表现得和帝国主义没有差别。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也许这才是苏联解体的最大原因吧。
谈完苏修,我们再来看看导致苏联解体的其他原因。
我们从苏联历任领导人的执政开始看起。
很多人都对斯大林比较熟悉,那我们今天就不谈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了。我们从赫鲁晓夫开始看起。那赫鲁晓夫在苏联解体的进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接手苏联时,苏联就已经存在很多问题了。改革迫在眉睫,但是赫鲁晓夫的错误在于全盘否定斯大林。他一上位就开始推翻斯大林做的事情,对斯大林进行了强烈的批评,极力纠正全国上下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这些人,他们将当时社会上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斯大林,全盘否定斯大林。此后,他们开始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震惊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东欧的一系列骚乱。
左斯大林,右赫鲁晓夫
斯大林在执政时的确出现了很多错误,但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不能客观、科学以及全面的评价斯大林,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错误吗?
赫鲁晓夫和以他为中心的苏共中央,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本人和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成就。
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次日,赫鲁晓夫做了一份秘密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赫鲁晓夫和他带领的苏共在彻底否认斯大林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这次会议之后没有多久,美国中情局就得到了赫鲁晓夫这份报告的全部内容。
你知道美国国务卿是怎么评价赫鲁晓夫的这份报告的吗?
他说,这份报告是炸毁共产主义世界的原子弹。
紧接着,这份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就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被刊登在了杂志与报纸上。
赫鲁晓夫所做的这份报告,既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也是对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否定。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在赫鲁晓夫的这份报告的支持下,西方趁机贬低和抹黑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掀起了反苏反共的浪潮。
上面只是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实际上,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引发的震动远远超过西方国家。
斯大林
在赫鲁晓夫作报告时,当时就有一个参加会议的人被刺激得心脏病发作,最终在莫斯科去世。
这次事件还使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混乱。类似于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的人民,他们本来就不满意自己国家的政府照抄苏联模式,被苏联所控制,而著名的“波匈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波匈事件
除了对斯大林不满的人,还有对斯大林崇拜的人,这些人高呼“斯大林主义万岁”、“打倒赫鲁晓夫”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结果和苏联军队发生冲突,造成了上百人的伤亡。
那些资产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们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人纷纷退党,尤其是美国,这是美国共产党退党人数最多的一次。
而这仅仅是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引起的震荡。我们接着再来看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有人知道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吗?
不可否认,斯大林模式,在对苏联初期社会主义的建设起到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体制就已经不实用了。
五十年代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我们先从农业看起。
五十年代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竟然越来越低,城市副食供应不足,农村的情况比城市更加糟糕。改革刻不容缓。
为了解决国家农业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其次是改变计划体制,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还有就是国家鼓励发展副业经济,降低自留地的税额。可以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种植玉米运动。可是直到赫鲁晓夫下台,也没能把垦荒的成果真正巩固下来。垦荒政策带来了生态上的灾难,风沙侵蚀日益严重,最后,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
看完农业,我们再来看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
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基本上是在坚持中央集权的同时,扩大地方权限,将中央的管理权转到地方,改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扩大各加盟国的治理权。
赫鲁晓夫认为中央放松控制,将工业的控制从中央转向地方,将会推动生产的发展。话虽这样没错,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项措施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因为中央政府不能统一调配,而出现了互相扯皮的现象。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与调整有一些成果,例如苏联的农业相较于以前的停滞不前,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苏联真正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他没有从总体上把握问题,改革缺乏一个明确的方针与目标,推行改革时,也没有经过认真调查或试点,决策很是随便和盲目,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僚主义的出现。
下一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赫鲁晓夫的改革,人走政息。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那些年,苏联错失了最后的改革机会。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依旧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继承了全面的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官僚主义终于膨胀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官员特权泛滥成灾,贪腐也终于从赫鲁晓夫时期的“个别贪腐”到了“全面贪腐”的地步。不少官员都将精力花费在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上,这些人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卖官鬻爵,阻挠任何敢损害他们利益的改革,苏联的社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还有就是整个勃列日涅夫时期,军费开支高速增长,和美国的军事竞赛与对抗严重损耗了苏联的国力。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不仅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使得国内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1982年,勃列日涅夫离世,接任勃列日涅夫职位的是安德罗波夫。
在位不过一年,就病逝了。下一任领导人叫契尔年科,1985年病逝。
从1982年到1985年,短短三年时间,苏联就死了三位领导人。以至于1981年才上任的美国总统里根还没来得及与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会面,他们就都离世了。
这次,苏联选了一个年轻人做领导人。
他就是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六年后,他将与叶利钦一起将苏联埋葬。
曾经有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认为,戈尔巴乔夫治理国家就像是一个家庭主妇在择菜一样,只看见外面的烂叶子,并认为只要把外面择光,就能留下好的东西。不得不说,这位主编的话语,可谓是最形象的讽刺了。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了全面的西式改革,包括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
但是戈尔巴乔夫的这些改革不仅没有挽救苏联,反而将苏联向解体的道路再次狠推了一把。
我们这里挑他在军事方面的改革进行讲解。
戈尔巴乔夫军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削减军费。
军费削减之后,他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苏联解体时的场景
但是苏联官兵们的待遇一降再降,原本就困难的征兵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由于当时领导人与军队的紧张关系,甚至苏军撤军阿富汗回国后,也没有一位中央领导人前来迎接。
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与当时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核裁军条约》。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
1988年的六月,苏共中央会议上,戈尔巴乔夫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概念,说是要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实现社会公正。
同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在未来将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件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东欧剧变”
为此,戈尔巴乔夫还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的现场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
同年7月,苏联正式宣布结束政治垄断,实行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大混乱。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他的改革,造成了全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国家政治的混乱,对苏联各方面都产生了难以挽回的冲击。
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共产党与苏共公开分裂,加盟国的权力落到了民主分子和分裂主义分子手上,经济形势愈发恶化,使得整个苏联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动荡。
但是这几年,不仅是戈尔巴乔夫给了苏联一记重拳,叶利钦更是连苏联该埋哪都想好了。
1990年,叶利钦退出了苏联共产党,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候选人。并在之后获得了60%以上的选票,成功当选为俄罗斯总统。
叶利钦
之后,苏联变得更加混乱。
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发生。
就在戈尔巴乔夫悠闲地度假时,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军人发动了政变。
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实质上已经取代了戈尔巴乔夫,成为了全国的领袖。
八一九事件
然而,此时苏联中央部门基本瘫痪,军队也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丧失了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之后,叶利钦强烈要求戈尔巴乔夫,在进行任何人事变动的时候,必须要与他商量。
与此同时,叶利钦还威胁戈尔巴乔夫参加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戈尔巴乔夫无奈,被迫接受了叶利钦的邀请。
随后,戈尔巴乔夫到达了克里姆林宫,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在主席台上还发表了演讲,似乎一切还是那么光鲜亮丽,他仍旧是那位超级大国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但是,他的演讲时断时续、缺乏连贯性,这就让叶利钦抓住了把柄,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对戈尔巴乔夫间接进行了质疑,以衬托自己的优秀。
再之后,叶利钦又逼迫戈尔巴乔夫,公开同意他在近几天签署的所有命令,而戈尔巴乔夫也只能同意。
克里姆林宫
随后,叶利钦塞给戈尔巴乔夫一份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记录,命令他当众宣读。
几分钟后,叶利钦签署了停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的文件。
12月8日,加盟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签署了《别洛维日协定》。虽然这次签字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但随着他们的落笔,苏联也走向了解体的命运。
叶利钦
紧接着,叶利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始启用大量的精英,如原苏联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就被他任命为战略武装力量总司令。叶利钦的这个决定可谓是非常的正确,因为沙波什尼科夫对叶利钦非常的忠心,非常崇拜。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苏联解体。
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苏共就宣称无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阶级斗争已经消失,所有人都应当放弃无产阶级的立场,也许从这里开始,苏联不可避免地迈向了解体的命运。
克里姆林宫红旗降落
如果有睿智的领导人上台,也许一切都还可以挽回,但在勃列日涅夫的手中,苏联在解体的路上又被狠推了一把。
戈尔巴乔夫上台,取消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后,苏联的解体或许已成定局。
回头看,苏联的解体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苏联解体漫画
第一,苏联国内的修正主义。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资产阶级文化占领时,那他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第二,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触碰到斯大林模式的根本。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最后人走政息。而勃列日涅夫的所有改革不过是在斯大林模式上的小修小补。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苏联最好的改革机会,只是终究还是错过了。
第三,官僚主义的盛行。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整个苏联官僚主义达到极盛。这些官僚集团早已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只顾着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不断地腐蚀着苏联的根基。
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这些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自苏联诞生,这些西方国家无时无刻不想着有朝一日,将这个与他们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彻底摧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无孔不入,除了军备竞赛这种手段外,他们还通过政治、心理、宣传等一系列非战争手段,对苏联进行文化上的渗透。
最终,终于大厦倾塌。
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最为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晚上,戈尔巴乔夫宣读了他的辞职信。从此以后,苏联被正式分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在历史上可谓是传奇的存在,但是经过现实的洗礼后,最终难逃解体的命运。苏联的解体为同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本文关键词:苏联和苏修有什么不同,苏联与苏修的区别,苏修与苏联的区别,苏联和苏修的区别,苏联和苏修有什么区别吗。这就是关于《苏联后期为什么叫苏修,苏修与苏联区别是什么(那年美国收到了最好的礼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