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草双燕食诗句古诗

一、求有“双燕”的诗词

——参考一下,网上找到的东西———— 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的艺术形式。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表现在诗歌中便形成了前二句比兴,后二句叙事或抒情的基本模式。

古代诗大都是以四个诗句为一个单位来结构作品的,而四个诗句往往又能完整地表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这不仅使得诗歌的内容变得丰厚,而且也使得诗歌的过渡只能在各结构单位之间进行,因而在内容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如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形式的规范与内涵的丰厚使得古体诗的风格浑厚典雅,境界阔大。

结构上的鲜明的阶段性又使其难以象散文一样细细地描述事件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而只能使抒情成为基本内容。 在格律诗中,绝句本身只有四句,前两句写景或叙事,后两句抒情,或颠倒过来,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或叙事,是其基本结构方式。

这正是远古时期通过对比来表述事理与情感的艺术手法的翻版。 律诗则因有对仗的要求而使结构有了变化。

对仗不仅要求上下两句的平仄、词性相对,还要求内容相对,既要能表现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或两种特征。这种通过两个方面或两种特征的对举来表现对象的本质的做法,必然会大大增加诗句的容量。

因而律诗可以打破传统的结构方式而以两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来结构作品,并在起承转合之间,存有明显的阶段性。 二 词诞生于民间,香艳俚俗是其早期特征,后经文人染指,步入艺术殿堂,经历了由俗向雅的转化。

但与南朝、唐代的艳情诗相比,艳情词”俗”的特征仍很明显。 艳情诗受传统诗风的影响,写男女之情重在”雅”,表现的是一种”情趣”和对女性情感的”品味”。

作者与表现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近似一种”欣赏”。艳情词则具有很强的世俗色彩,写男女之情重在”俗”,表现的是爱恋的”过程”和对女性体态的”观赏”。

作者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近,近似一种”把玩”。当然,这只是就整体而言,因为在雅俗之间,往往很难划出一个明确的界限。

雅的情趣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艳情诗可以成功地使用传统的抒情手法来表现其内容。但传统诗歌的结构模式和对仗要求却使得诗风趋于典雅、厚重。

可以用它来写刻骨的相思,却难以用它来表现细腻的爱恋过程与女性体态的婉转流动。即使是南朝的宫体诗也比不上温柳词的婉曲细腻,便是一个证明。

俗的把玩则重在感官感受,所以艳情词追求的是过程与细节的逼真、生动,是对女性体态(包括心灵感受)的细细描摹与层层铺叙。诗歌结构中存在的以四个诗句或一联对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较为固定的承转模式,对于表现词所追求的内容与风格显然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

因为词的描摹与铺叙非常细密婉曲,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限定,加上乐曲的限制,词便只能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重新结构作品。其结构单位因此而变得不再确定。

以贺铸的《薄幸》为例: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鸾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此词为怀人之作。上片写往事,下片写。

二、形容草的诗句古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劲草不随风偃去。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宋•晏殊《踏莎行》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林逋《点绛唇》

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宋•李纲《咏草》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三、有天双燕的诗句

《燕诗示刘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关于月的诗句古诗词

下一篇: 赞美丰收诗句古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