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乡愁配图?新华网重庆9月7日电(通讯员 兰卓)“砰/工件携着我心坠/伤痛而又无奈的眼神/看主管脚步似离弦的箭/踩碎我意存侥幸的希冀……”这是泥文于2004年发表的第一首诗《七月二十四日》中的几句6年后,他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四川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联合授予的2010年“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奖”,成为唯一获奖的重庆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现代诗乡愁配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诗乡愁配图
新华网重庆9月7日电(通讯员 兰卓)“砰/工件携着我心坠/伤痛而又无奈的眼神/看主管脚步似离弦的箭/踩碎我意存侥幸的希冀……”这是泥文于2004年发表的第一首诗《七月二十四日》中的几句。6年后,他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四川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联合授予的2010年“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奖”,成为唯一获奖的重庆人。
此时,泥文在渝北回兴的一家机械加工厂做电工,晚上骑摩托拉客挣钱补贴家用。为了抢客,他多次被人欺负,只好斯文地离开现场。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的泥文,何来诗意?他说,离开家乡后在城市间辗转,漂泊,有一点苦涩、无奈,便催生了诗意。他的诗和远方都抒写在长短句里,“农民诗人”的桂冠前所未有地让他靠近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有梦想就激情满怀
“泥文”是笔名,他的真名是倪文财,颇有“名利双收”的意思。泥文,取意“来自泥土的文字”。正如中国作协《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在给泥文的首部诗集《泥人歌》作序时写道的那样,他的诗歌带着泥土的气息,是向上的、有力量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泥文的《草籽的幸福》是诗歌评论家们看好的作品,“草籽”是进城务工青年的化身。“我写诗的目的,就是通过现实生活加上想象的拓展,给自己一个‘光亮’下去的理由。”泥文说,他的文学梦始于少年时代——中学期间,他的作文多次被老师当着范文在班上朗读。
高中只上了一学期,泥文就辍学了。19岁,他就离开了开州(原开县)老家,在河北进过砖厂,在上海搞过拆迁,城市的繁华、日新月异,使他更加思念故乡。一个人在异乡为了生计打拼的孤寂、苦闷,千千万万的打工仔都有,有的选择了以喝酒、打麻将等方式来宣泄,而泥文喜欢的是文学,那些流动着生命力量和韵律的诗行支撑了他的梦想,让他一路激情满怀。
他的诗行里,一半是乡愁,一半是城市。《泥人歌》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赛”诗集奖、第二届“‘精卫杯’中国·天津诗歌节”优秀诗集奖,他的文学之旅迎来了鲜花和掌声。
有梦的青春停不下来
1995年,在上海搞拆迁时,泥文当包工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小刘,两年后,两人结婚生子。成了家的他,有了安定下来的想法,小两口便回到重庆进了一家机械加工厂。在这里,他虽然每天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工作,却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在很多人看来,当包工头是进城青年不错的人生转折点。如果放弃文学梦,泥文可能像有的进城青年一样,早已成了老板,即使没有当老板,至少拥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和很多人一样,他只是时代大潮里的一颗螺丝钉,但他活出了自己的亮色。泥文的首部诗集《泥人歌》的质朴和原生态折服了诗歌界的泰斗,他们把“农民诗人”的桂冠毫无争议地给了泥文。2013年,《泥人歌》经重庆市作协掌门人陈川、王明凯鼎力推荐,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资助出版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3卷,该诗集是该年度唯一入选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
有梦想的青春是停不下来的。“这座山是我的,要不,下一座山是我的……”《我多想停下来》是他第二部诗集中的代表作。这部诗集于2016年入选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渝北区文联、渝北区作协资助的“两江潮丛书”,并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渝北,由此成为他的人生归属之地。
在追梦中净化心灵世界
《我多想停下来》是泥文的“第二座山”。有的作家写了一辈子都籍籍无名,在诗友们看来,泥文是幸运的。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蒋登科在为该书作评时却写道,泥文似乎一下子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其实很多年里他并没有与文学社团、组织产生联系,他的创作是寂寞的、艰辛的、自强不息的。他努力深入生活底层思考人生,在创作中提升和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寻求、创造生命的完美。
“诗歌是我灵魂的支点,文学是我的信仰。”泥文说,最初他只是看,不会写。2001年,他首次萌生了自己创作的念头。刚开始他只是觉得心中有话要说,在写作一年后,他看到沿海地区一些底层打工仔因写作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于是他也有了这种想法。可最后的事实让他改变了自己的这一想法,那就是走纯文学的道路。于是,工作之余他将时间用在了寂寞的写作中。“正是能够甘于寂寞,才能够创作出好作品。”诗人、《红岩》杂志编辑张远伦说,泥文的作品根植于现实,而超脱于现实。
工厂的工作是枯燥的,但15W的灯泡、炊烟、篱笆、荒地等,在泥文眼里都充满了诗意。2014年,泥文的组诗《去远行,在征途》获得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国梦”专项奖励。这一年,是他发表作品的第11个年头,刚满40岁的他水到渠成地加入了中国作协,不懈努力后收获的点点滴滴,让他的脚步更加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