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一>)

关于【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朱自清与成都的故事 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一)2、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

1、朱自清与成都的故事 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一)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全文共2802字,阅读需7分钟)

成都,建城四千余年,有东南西北门,有老少两座“城”,亦有数不清的故事,道不明的传说。朱自清是新文学诗歌和散文大家,著名学者,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作品是新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1940年至1946年期间,朱自清断断续续在成都度过了近两年窘迫而快乐的时光。

他对成都的印象很好,认为成都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最宜居家。他的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是一位成都姑娘。性格沉稳内向的朱自清,被这位年轻开朗的女子深深吸引,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甜蜜……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朱自清成都故居

1.

朱家有“女”初长成

腹有诗书气自“清”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月初九日,东海县承审官朱则余的宅邸里,红烛高烧,一个生命呱呱坠地。 这个小孩之前原有两个哥哥,叫大贵和小贵,相继夭亡,他的出生给朱家带来了无比欢愉,倍受宠爱。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他对儿子有很大的期望,苏东坡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乃为儿子取名“自华”,由于算命先生说孩子五行缺火,因给他起号曰“实秋”,这一面因“秋”字有半边“火”,一面是取“春华秋实”之意,希望儿子长大后能诗书传家,学有所成。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朱自清父亲朱小坡

家里人迷信,怕他不易长大,还特地替他耳朵穿孔,戴上钟形耳饰。根据朱家后人对我的回忆,朱自清幼年有一个小名,叫“囡囡”,文静如女也。朱自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幼稳重安静,聪明是毫无疑问的,但他的举止已近似于一个“小大人”。

朱自清之名是朱自华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之名,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用51年的孜孜以求,实践了自己对生命的全部承诺。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朱自清素描头像

2.

蓄短发、着男装……

她是引导风潮的新女性

朱自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武钟谦,出身于扬州著名中医世家。1929年,32岁的武钟谦因肺病病逝于扬州朱家,给朱自清留下3子3女。

武钟谦逝世3年后,朱自清作散文《给亡妇》,字里行间盘踞回翔着他对妻子绵绵爱意与思念。有着这样一位爱妻在前,朱自清发誓不娶,但一年的时间,要独自抚养6个子女,他觉得力不从心,思想摇摆了一段时间,决定接受其他女子。这才有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也是一直陪伴他到生命最后的女人——陈竹隐。

陈竹隐1903年7月14日出身于成都平民家庭,父亲陈正清有子女12人,陈竹隐最小,全家依靠父亲教私塾以及在估衣铺的工作为生,比较清苦。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1932年朱自清(右四)与陈竹隐(右一)

她是当时成都引导风潮的新女性。成都新女性,首先要“从头做起”:成都出现了最早剪短发的三女子——陈竹隐、李倩云和秦德君。

1921年春天,桃花开了,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的秦德君、李倩芸和益州女校的陈竹隐三位“直觉社”的女社员,女扮男装在成都东门外锦江码头,坐木船东下重庆。

四川《国民公报》登载了《三女士化装东下》的消息,描述她们蓄短发、梳“拿破仑”发式、着男装的情形,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陈竹隐回忆说:“有一个警察厅的巡官叫汪顷波的,他在街上发现有剪短了头发的妇女行走,便诚惶诚恐地给成都警察厅上了一个呈文,大意是‘女子剪发,形类优尼’,并且说有碍‘风化’甚大。建议:‘已剪者令其复蓄’,‘未蓄长前不得在街上行走’,没有剪发的女子,叫父兄严加管束,若不遵守命令,则‘罪及父兄’云云”。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陈竹隐

不久,陈竹隐被她父亲骗回了成都。不过这一场女子剪发的风波不久就平息了。显然,官方的道德告示并没有生效,成都新女性纷纷蓄起了短发,仍然在街上昂然行走。

到1921年以后,剪发的女子不仅在成都、重庆日益增多,沪州、内江、自贡、宜宾、达县等地也能看到不少剪发的新女性了。

3.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

陈竹隐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多,到北平,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师从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先生,专攻工笔画,同时还兼学昆曲。1929年,陈竹隐毕业后,到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因不满院长克扣孤儿口粮,辞职做家庭教师,继续在红豆馆主浦熙园门下学昆曲。

浦熙园颇为关心陈竹隐的终身大事,一次和清华外文系教授叶公超闲谈时提起陈竹隐,叶提起了当时孤身一人带着6个孩子的朱自清,两人一拍即合。1931年4月的一天,朱自清与陈竹隐见面了。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结婚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好友浦江清回忆:“佩弦认识她乃溥西园先生介绍,第一次溥西园先生在西单大陆春请客,我亦被邀。后来本校教职员公会娱乐会,她被请来唱昆曲。两次的印象都很好,佩弦和她交情日深。不过她对佩弦追求太热,这是我们不以为然的。”

1931年1月25日中午,朱自清、陈竹隐应邹树椿邀请赴宴,在座有浦江清等人。浦江清回忆说:“佩弦与陈女士已达到互爱程度。陈能画,善昆曲,亦不俗,但追求佩弦过于热烈,佩弦亦颇不以为然。”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朱自清与陈竹隐居住过的卧室

陈竹隐在《朱自清:情如潭水》一文中,记录了见面当天的情形:“我与佩弦的相识是在1931年。这一年4月的一天,浦熙元老师带我们几个女同学到一个馆子去吃饭,安排了我与佩弦的见面。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气,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我并不以为然。他写的文章我读过一些,我很喜欢,很敬佩他,以后他给我来信我也回信,于是我们便交往了……”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陈竹隐(1904-1990)《忆佩弦》文稿

自此以后,34岁的朱自清陷入了恋爱波涛之中。他写诗《竹影以红叶见寄,赋此奉达》三首等等大量诗作,表达了对心上人的衷心感谢和深情厚意。

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1931年8月8日,朱自清已对陈竹隐换了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两人见面,一道参会、赴宴、郊游、看电影是常事,爱情的轨道并不曲折,似乎一路顺畅。

1931年5月16日,陈竹隐与朱自清正式订婚。朱自清说:“十六那晚上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想送你一个戒指,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1933年早春,在陈竹隐怀上第一个孩子时,也是他俩结婚6个月。为此,朱自清写下了散文名作《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言语之中,喜不自胜。

参考文献:1.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2. 蒋蓝《朱自清与成都》3. 图片来源:蒋蓝

《春》

作者: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

扫码添加【扬小书】微信

分享一本好书

与名家亲密接触

每天惊喜不断 收获满满

欢迎加入

与我们一同感悟文字的曼妙

给心灵一片宁静的栖息港湾

—END—

编辑:扬小书

2、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

1948年6月18日,他在拒绝美国援助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一个多月后,他因胃溃疡穿孔住进了医院,想不到手术后引起并发症,一代文学大师就那样匆匆而去。

那一年,他刚刚50岁,她才45岁。

他去世后,她收拾起悲伤,带着他们的9个子女孤独地走过42年,把他们一一培养成人。42年后,她安详离世。

那一只小箱子,是他生前用过的。他走后,她一直小心地珍藏,却从来没在子女们面前开启。那保存完好的75封书信,是她辞世7年后,她的子女在搬家时意外发现的。纸张已泛黄,却都保存完好。

这是75封爱的书信,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痴如醉的爱情表白,一个女人孤独又沉默地守着它们走了大半生。朱自清写给妻子陈竹隐的爱情书简,向世人洞开了文学大师的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往事。

认识陈竹隐的时候,朱自清的生活正混乱不堪。那时,朱自清的结发妻子武仲谦已病逝一年多,给他留下6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10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中。一个靠教书养家的穷教授,要照顾身边的6个稚子,那份艰难可想而知。朋友们看不下去,劝朱自清续弦,却每每被朱自清拒绝。在朱自清的心里,虽然与亡妻是包办婚姻,可数年的相守,一餐一饭里积下的深情,足以让多情善感的朱自清念念不忘。

朱自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朋友拉着去与陈竹隐相见的。他们诓他说去酒楼会一位朋友,他便欣欣然跟着前往。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陈竹隐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派,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

然而,那双土气的双梁鞋,并没有为朱自清的形象打折,陈竹隐决意与他交往下去。初次见面,陈竹隐也给朱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皙的面庞,短短的头发,落落大方的谈吐,陈竹隐与朱自清逝去的前妻不同,她似一株清新的荷,带给朱自清完全不同的感受。

陈竹隐,这个比朱自清小了5岁的女子,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又早早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却坚忍好学,她自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只身前往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读书。陈竹隐聪颖好学,她学国画、学昆曲,在这两方面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大方,在朱自清面前既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女儿般的`顽痴,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30年代北京的电影院,虽然没有上海街头电影院的奢华,却也是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好去处。他们相约一起吃饭、看电影,开始了频繁的约会,也开始了书信来往。

细细研读那些爱情书简,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书信中,随着二人感情的发展升温,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第一封信里,朱自清称陈竹隐为“竹隐女士”,落款为“朱自清”。一周后的第二封信里,他称她为“竹隐弟”,落款成了“自清”。在他们的第五封信里,先前的“竹隐弟”已变为更亲切的“隐弟”,“自清”只余一个“清”字……再以后,他在给她的信里,称呼不断变来变去:“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过这种滋味,很害怕真的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由最初的“女士”到“亲爱的宝妹”,他们的爱情也由最初月下朦胧娇羞的荷慢慢绽放在朗朗的晴空下。

彼时,两人已是心心相系的恋人,只是谁也没有勇气提出结婚二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还来不及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温馨,就要成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副担子,她可承受得起?那棵爱情树,又能否在那烟火日子里常青下去?她犹豫了。

那年寒假,她开始刻意地躲他,却躲不开牵挂与相思。等她再次捧读他的信,听他在信上倾诉他的思念之苦,说他的胃又开始疼痛。她的心,轻轻地痛了。他在信上痛苦地写:“竹隐,这个名字几乎占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人看报也迷迷糊糊的!我认为自己是个遇事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迷乱啊。”

再不管那么多身前身后事,她如一只勇敢的飞蛾,扑向那团燃得正烈的爱情火。她接受了他,也接受了他6个年幼的孩子。1932年,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婚礼。那时,他们刚好相识两周年。

此后,他们的生活就是另一幅画卷。婚后的陈竹隐,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想,画笔尘封,昆曲高搁,她把所有的心思,扑在了那个家上。家里人口多,单凭朱自清教书著书的收入来维系,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陈竹隐从来没有埋怨过,为了凑足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的钱,她甚至悄悄跑到医院去卖过几次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带着家人随校南迁到昆明,日子更加窘迫,常常三餐不济。为了减轻朱自清的负担,让他安心工作,柔弱的陈竹隐毅然带着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她一个人挑起了那个家的重担。从此,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昆明,相距遥遥,隔开的只是他们的人,乱世里,两颗相依相恋的心却从未有一日放下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每逢假期,朱自清都要穿越千山万水回成都探亲。山一程,水一程,关山重重,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家里有爱他和他爱的妻儿在等着他。

从相恋到结婚,从结婚到朱自清病逝,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一起相守的时光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十几年的短暂岁月,他眼里再无其他的风景,她心里装着的全是他。他们的爱,一如散文大师笔下清丽深情的文字,清新芬芳如月下淡淡的荷风,纯净得不掺任何杂质,绵邈深情如那汪清碧的深深潭水,让人羡慕慨叹。如今,斯人已逝,重读昨天的信简,那份爱,却依旧能轻轻拨动世间红尘男女的心弦。

本文关键词:朱自清和陈竹隐的婚姻生活,朱自清的简短故事,朱自清廉洁故事,朱自清的一个小故事,朱自清和陈竹隐。这就是关于《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朱自清的简短故事(要先从陈竹隐讲起丨城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控制人心的黑暗心理术,控制人心的心理学(分享10个小技巧瓦解人物的完美形象)

下一篇: 凉拌苦菊的正确方法,凉拌苦菊的做法(苦菊怎么凉拌才更爽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