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西安被20万国军包围,关键时刻,彭德怀做出一个大胆决策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1、西安被20万国军包围,关键时刻,彭德怀做出一个大胆决策
1949年6月10日晚,陕西省咸阳马嵬驿,灯光不甚明亮的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里,一个倒背双手、走来走去巨大身影正在屋里走来走去。
这一件不大的农舍里,站着多位野战军领导人,但除了那个走来走去的人能发出略显沉重的脚步声外,再无第二种声音。
那个倒背双手、走来的走去的人正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此时的他手里正拿着一封电报,边走边想,偶尔也会停下来盯着墙上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看一会。
众所周知,这是彭德怀元帅思考问题时特有的动作,尤其是在思考令他困惑的问题时。或许是身体运动可以促进脑力运转,在略带有频率的踱步中,一条条破敌良策在心田脑海中喷涌而出。
此时此刻的他,还真就遇到了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
一支约20万人的国军兵分三路,正气势汹汹地向西安冲来,距此不过百十公里。
自从参加革命至今,已超过20个年头。彭德怀始终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左冲右突,创下了一个个名垂青史的战场奇迹。
14年前,还是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的彭德怀第一次来到陕西,随即就遇到凶险的敌情:一支数千人的国军骑兵气势汹汹的向红军冲来。
不顾一路疲惫的彭德怀主动请缨,只用几个小时就将这股敌军打垮,将战斗力最强的马家军骑兵团全歼,为主力部队胜利进入陕甘苏区提供了条件。
毛主席感慨之余,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六言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解放战争的前三年,彭德怀指挥仅有数万人的西北野战军(一野前身),将2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军从陕北打到陕南,有力地配合其他4个野战军在全国战场的作战行动。
1949年是解放战争的第4个年头,战局已经完全明朗。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5个重兵集团中最强的3个已经全部被消灭,残存的150多万正规军分布在西起西北、东到华东沿海的广阔区域内。
1949年4月底至5月底,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又歼灭敌军40多万。紧接着第四野战军的百万大军也从武汉方向渡江南下,目标直指中南地区。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向各大野战军布置了任务,其中第一野战军的任务就是解放大西北5个省、3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实力垫底的一野承担的任务无疑是最重的。因为和山川秀丽、鸟语花香的江南大地相比,千沟万壑、风沙肆虐是西北地区的最大特征。
历朝历代用兵西北,单是后勤一项工作,就足以让无数雄才大略者伤透脑筋,让无数万乘之国耗尽府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野战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仅要面临空前残酷的血战,更要战胜各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
为了加强力量,原属华北军区野战军的第18、第19兵团及第7军约20余万人改隶第一野战军。这样一来,彭德怀所指挥的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加起来达到了40万人。
有40万大军在手,面对区区20万敌军,断然没有畏缩避战的道理。尽管40万大军还没有完全集结到位,西安地区只有一野的5个军,不到10万人。
根据我军打歼灭战、运动战的原则,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先消灭其中一路,然后各个击破。这种战法是我军在之前20年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对于彭德怀来说更是驾轻就熟。
一开始,彭德怀正是照此准备,甚至连作战命令都下达了。
1949年6月8日,当20万敌军还在集结时,彭德怀就命令第3军两个师在西安以西陇海铁路两侧阻击从西部、西南部过来的敌军,然后集中第1、2、4、6军在西安西北部的西兰公路处列阵迎敌,争取将实力最强的这股敌军消灭。
彭德怀对此很有信心,正如他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说的那样:
“如此役成功,对我很有利。”
看到彭德怀的电报,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综合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和彭德怀的部署,完全符合我军一以贯之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再加上老成持重、勇猛顽强的彭德怀信心满满,似乎并无不当之处。
点燃香烟,毛主席缓缓走到地图前,望着陕、甘、宁那片他极为熟悉的土地。整整两昼夜,毛主席都未合眼。
在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1949年,毛主席如此对某个战区殚精竭虑的情况是不多见的,除了能够证明这个战区局势复杂之外别无其他原因。
没有史料可以证明毛主席在那两个不眠之夜说过什么,至少可以有一点可以证明,毛主席对一野4个军所要面对的敌人存在一丝担忧。
彭德怀电报中谈到:
“准备4个军歼击马匪,待马匪疲劳攻击受阻,粮草发生困难时,全力举行反攻包围歼灭之。”
电报中所说的“马匪”,正是盘踞青海的马步芳和盘踞宁夏的马鸿逵,又叫“青马”和“宁马”。
这是一支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教性质的反动武装,以此为基础,在贫瘠的大漠中立足数十年不倒。欠下了西北人民更是欠下了我军笔笔血债!
20万国军的这次突袭行动,正是马步芳和马鸿逵一手牵头实行的。
因为敌我力量悬殊的缘故,在1949年以前,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除了进行防御性质的运动战外,并没有像三大战役那样的战略决战,敌我双方基本处于对垒状态。无论是胡宗南还是马家军,都没有感受到太直接的威胁。
但是到了1949年,胡宗南和马家军开始感到巨大的威胁正在慢慢逼近。特别是胡宗南,看到自己那些老同学们在东北、华北、华东一个个败走麦城,开始让他坐立不安了。华北我军一旦打过来,胡宗南将首当其冲。
胡宗南
1949年5月,获悉一野即将增兵的消息后,胡宗南开始给自己找后路。
首先,他将手下的13个军进行整编,将战斗力最强的4个军编为第18兵团下辖第1、38、65、90军,司令李振。还把被歼灭后重建的第27、36、69、90军编为第5兵团,司令裴昌会。
其次,胡宗南听从老同学宋希濂向滇缅国境线转移的建议,其他6个军向川陕边界转移,必要的时候全军向云南转进。
胡宗南的改编还没有完成,一野发起了“春季攻势”攻势战役:10万大军兵分两路,向西安冲来。
看到兵临城下的一野大军,胡宗南撒腿就跑,一溜烟逃到汉中。
1949年5月22日,我军开进西安,随后又陆续解放关中广大地区,打开了进军甘肃、宁夏、青海的通道。
这一下轮到青宁二马坐立不安了。
要知道,当年红军以2万兵力,在毫无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居然能和骁勇善战的数万马家军血战半年,从宁夏一路打到祁连山。如今拥兵数十万的第一野战军,无论如何不会对自己视而不见。
于是,胡宗南前脚刚走,马步芳和马鸿逵便联名给蒋介石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报:
“鉴于甘肃东翼暴露,兰州感受威胁,决难自保,必须夺回西安,宁、甘、青诸省始能安全。”
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出兵协同胡宗南一起,打回西安,收复关中失地,确保大西北。
在我军乘胜向全国进军、国民党军望风逃窜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人主动请缨上阵,蒋介石没有不高兴的理由,不仅复电同意,还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委任状交到马步芳手里,同时要求胡宗南出兵配合。
得意的马步芳开始穷人乍副般地吹嘘:
“先人没办到的事情,我办到了。”
接受了委任状的第二天,即1949年5月23日,马步芳便从西宁来到兰州,与邀请到的马鸿逵及胡宗南派来的专员一起,共同商讨联合作战事宜。
最后达成的结果是:马步芳部第82、128军加1个骑兵旅组成陇东兵团,马鸿逵部第11、81、128军加2个骑兵团组成宁夏兵团,两个兵团统一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指挥,沿着西兰公路向西安进攻。
胡宗南部第5、18兵团兵分两路,沿着陇海铁路南北两侧向西安的西部、西南部推进。总攻时间确定在1949年6月10日。
6月8日,20万国军完成集结,准备先夺取咸阳,然后偷袭西安,得手后向北,与我军在西安北面的三原决战。
从这一部署不难看出,马家军这次下了血本,将精锐部队悉数派出,大有志在必得的劲头。
毛主席对马家军是有所了解的。
1937年,时任红四方面总政委的陈昌浩从河西走廊归来后,在总结报告中谈到马家军时说:
“因为骑兵之迅速运动,骑、步、炮兵之协同攻防,胜则猛打猛进,败则一举而逃。其轻装、其作战力、其运动之速、其地利之熟,其人物、资源之不竭,其弹药粮草之有备,战术上长于运动战,长于奇袭,长于封锁,长于攻堡,亦利于防守。”
一句话,马家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思虑再三,毛主席提笔给彭德怀发去一封电报:
“1、就现有兵力与马、胡全力作战,似觉无全胜把握,不如诱敌深入,俟兵力集中再打较为适宜。
2、如你们认为有各个歼灭敌人的良好机会,我们亦同意先打一仗。
3、请将诱敌深入,待本月底或下月初兵力集中时再打,有何困难及不利之点,分析电告。”
短短一封电报,毛主席既摆明了我军的不利因素,提出自己的办法,却又把决定权交给彭德怀。既体现了对局势的关注,又体现了对下属的尊重。
事实上,毛主席早在半个月前就提醒过彭德怀:
“依你们现有兵力,可以打胡不能同时对马,而欲同时对马,必须等候18、19兵团开到或至少一个兵团开到,方有把握,否则无把握。因此,你们应耐心等候三四个星期,不要性急,待18、19兵团开到,打几个好仗,即可直取兰州,基本上解决西北问题。”
彭德怀也是严格按照这一指示执行,之所以想在西安北面的泾河、渭河之间与马家军作战,是因为他已经有所准备。
几天来,彭德怀就命令第18兵团加速前进。而第18兵团这支由徐向前元帅培养、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解放山西大部的英雄部队也不负众望,先头部队第61军以每天日行40—50公里的速度,连续徒步行军11天,于6月10日全部到达西安。
随后跟进的第7、第62军最晚于14、15日也可以到达。就兵力而言,敌我兵力大致相当,阻击一路、歼击一路也是可行的。
彭德怀在给毛主席的回电中还谈到敌军的不利因素:
“在泾渭间作战,我现有兵力不占优势,但胡军士气很低,胡、马互信差,麟游山天然分割胡、马联系,上述情况有利于我牵制胡匪,打击马匪。”
彭德怀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志大才疏的胡宗南脑子并不糊涂。
胡宗南在陕北与我军作战两年多,从陕北一路败退到陕南,损兵折将十几万,自保尚且不及,哪里还敢主动求战?此时他一门心思想往南转进,对西北早已生无可恋。退出西安原本就是想让“祸水西引”,让马家军首当其冲,他好静观其变,从容布置撤退。
如果不是有老蒋的手令,胡宗南无论如何不会出兵。
但胡宗南转念一想,马家军既然出动了,干脆让他们打头阵,成功了再推进,失利后再走不迟。怀揣着小九九,胡宗南对裴昌会说:
“马家军历来狡猾,不要上他们的当,部队要慢慢地前进,或者不动,千万不要突出前进。”
但是从敌情来看,两路马家军的4个军配合相当紧密,胡宗南部队推进也很快,第5兵团已经在岐山方向与一野第2军交火。
而马家军的前锋已经到达咸阳郊外,距离西安数十公里。而第18兵团的主力尚未赶到,歼击马家军,我军已无优势兵力可言。
更要紧的是,由于西安刚刚解放,敌特分子还大量存在。得知国民党军冲来,这帮家伙便四处造谣生事,一时间闹得城内人心惶惶。
在这关键时刻,61军181师举行入城仪式,雄赳赳气昂昂穿过西安市区,才让惊慌失措的市民感到宽心。
这就是文章开头彭德怀陷入困惑的主要原因所在。
将毛主席的电报拿在手里对照地图,反复看了无数遍后,彭德怀决定放弃自己的原方案,还是按照毛主席说的“诱敌深入”进行,命令西安以北的4个军后退到渭河南岸和泾河东岸,放马家军进来,待第18、第19兵团到达后全力歼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首先,大战在即,我军后退势必会引起敌军加速推进,特别是长于运动战、长于奇袭的马家军。
其次,我军主力退走后,西安将直接面临敌军的攻击,刚刚解放的千年古城完全有可能遭遇战火蹂躏。
因此,要想避免这一后果,就必须择一劲旅坚守一要点。将敌军牵制住,如果被敌军突破,那不仅西安守不住,我军各部也有可能被分割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彭德怀决定把坚守要点放在西安西面的咸阳,因为是马家军的必经之地。
至于劲旅,彭德怀看中了刚刚赶到西安的第18兵团61军。
说干就干,彭德怀马上派人把61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叫来。
看着韦杰这位精神抖擞的老部下,彭德怀非常满意。
早在红军时期,韦杰就在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当营长。长征时期,韦杰带着一个侦察连,肩负着为红三军团开路的任务。娄山关之战,韦杰带着侦察连化妆成国民党中央军,出其不意地抢占制高点,为全军夺取娄山关立下大功。
长征到达陕北后,韦杰担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他率骑兵团一昼夜疾驰300里,一举夺取会宁,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打开了通道。抗日战争时期,由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钦点,韦杰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
由于军情紧急,耿直豪爽的彭德怀没有多寒暄,询问61军的整体情况。
韦杰概括地讲了一下,大致是全军3万余人,装备齐全。当彭德怀听到“181师有1.3万人、并且是从皮定均旅发展而来”时,本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几大步走到地图跟前,简单介绍了战役计划后,掷地有声的对已经直挺挺站立的韦杰和徐子荣说:“你们以一个师,也就是181师,昼夜兼程赶到咸阳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坚决阻击敌人。一个师接替6军防务,驻守西安,另一个师和军部放在渭河南岸,担任第二道防线,不让敌人突破。”
“坚决执行任务,保证181师明日黄昏前全部到达咸阳。”韦杰和徐子荣向彭德怀立正敬礼。
看着两人铿锵有力的表态,彭德怀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接着又说:“我们过去和胡宗南部队打仗多,还没有同二马的军队打过仗。马继援是少壮派,骄傲的很,且又是骑兵来势凶猛,他不会从我预设工事正面来的,很可能采取迂回的方式突然插过来,这一招,请你们务必特别注意。”
彭德怀把“务必”说得很重。
后来战事被彭德怀不幸言中。
说完,韦杰和徐子荣转身走出司令部,打马来到渭河渡口,向各师下达作战任务,并且专门将彭德怀最后提醒的一点原原本本告诉给181师师长王诚汉。
接到任务的181师立即行动,师长王诚汉率先来到咸阳,进了野战军临时指挥部,彭德怀也早已在那里等着了。
时年30岁的王诚汉师长也是一位沙场骁将。13岁时就加入红四方面军,跟随部队从鄂豫皖苏区一路长征来到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王诚汉又参加了悲壮的西征,切身经历了马家军的残酷战斗。
181师的前身是中原军区第1旅,旅长皮定均。中原突围时,这支部队孤军向东,吸引大批敌军,成功掩护主力部队向西、向南,自身损失极为轻微。从那以后,“皮旅”的名字便传遍了全军。
用这样的虎将雄兵担负重任,足见彭德怀的高明。
听王诚汉介绍完毕,彭德怀向他们重复了任务,然后带着沉重的语气,字斟句酌地说:“打好这一仗,不仅是守住咸阳,保卫西安,更重要的是对马军的一个迎头痛击,打掉他的气焰。”
看到血脉喷张的王师长要表态,彭德怀一挥手制止了他,接着说:“来了以后要加紧构筑工事,时间仓促,不可能做得很完善,但要尽力多修一些。”
王诚汉和谭光立正表态:“我们坚决守住咸阳,绝不后退一步!”
从1949年6月11日起至12日,一野各军按照命令全部转移至预定地域待机。20万国军以为我军怯战,更加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尤其是马家军,更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陇东兵团82军190师师长马振武给马继援的电报中说:
“关中敌人,望风披靡。我若乘胜前进,西安指日可下。”
马继援随即命令距离咸阳只有30里的100师改走兴平,令距离咸阳60里的190师向咸阳推进。
“上帝与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骄横的敌军很快尝到了我军铁拳的厉害。
6月12日,一野第2军在军长王震指挥下对孤军冒进的胡宗南部36军予以重大打击,将该军所属165师大部歼灭。从北面推进的马鸿逵部队企图突袭正在转移中的一野第3、4、6军,结果被我军回身反杀,丢下1000多具尸体后,仓皇退到永寿地区。
如果说马家军各部齐头并进,那么接下来的咸阳保卫战结果如何,只怕很难预料。
但是宁马军挫败一阵后,马上也停滞不前了。老奸巨猾的马鸿逵和胡宗南想的如出一辙,都想让马步芳的部队首当其冲。
一开始,马鸿逵也是极力赞成出兵关中的。一方面因为利害关系,另一方面则是蒋介石抛出的官帽子确实也让他眼馋。
马鸿逵和马步芳沾亲带故,论辈分还是马步芳的叔叔。最初,马鸿逵与代总统李宗仁联系,谋求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职位,一度获得支持。但由于蒋介石作梗,老谋深算的马鸿逵思量再三,自己实力不如马步芳,与其这样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主动推荐马步芳挑大梁,自己争取一个甘肃省主席,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甘肃和宁夏连在一起,同样可以扩大实力。
于是两人达成一个互相推荐的“君子协定”,马鸿逵随即出兵了。
结果,马步芳上任多日,将长官公署的人全换成自己的亲信,终日狂欢作乐。而甘肃省主席的任命迟迟下不来,马鸿逵的官邸门可罗雀,而且还有消息说马步芳正在活动,让他的儿子马继援当甘肃省主席。
这下马鸿逵终于忍无可忍,逢人便埋怨马步芳:
“这样昏天黑地,荒淫无耻地干,怎么能担任大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鸿逵向部队下达了“相机撤退,保存实力”的密令。
这个时候,20万国军的三路人马中就只有马继援指挥的青马军还在一路急进。
当宁马军收缩后,马继援干脆越过宁马军的区域,带着82军的3个师和骑兵旅向咸阳猛扑过来。
此时的181师和183师已经在咸阳城外构筑好野战工事,严阵以待了。
既然是打城市防御战,马家军又是骑兵居多,为何不将其放进城内打巷战呢?
原因很简单,打城市巷战,无论输赢,都会带领生灵涂炭的惨状,不符合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次四平战役便是最明显的例证,东北民主联军全部布防于外围,以血肉之躯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即便是自己身处最危险的境地,也会捍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的初心使命,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人民的利益。这也正是我军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源所在!
咸阳城外的181师,再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王诚汉和黎光从野司出来,已经是6月11日中午,顾不上休息,便策马来到咸阳城外查看地形,从城西一直看到城东北。
他们观察后发现,咸阳城南临渭河,从东南到西北,地势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敌军从从西北方向的彬县赶来,正好呈居高临下之势,利于骑兵冲击。
城外虽然有文王陵和昭陵这些古建筑利于防守,但正面过于宽阔,全师3个团摆上去,势必兵力分散,一旦被马家军迂回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考虑再三,王诚汉决定放弃外围,直接在咸阳城5里处摆开阵势,3个团从城西到城东北,呈马蹄形摆开,师指挥所就设在城墙上。
1949年6月12日中午时分,马继援的骑兵第8旅率先杀到。骄狂的敌人也不侦察一番,急吼吼着向咸阳策马奔来。
结果刚到文王陵、昭陵方向,随即遭到我军一支小分队的袭击,人仰马翻。这支小分队是早上王诚汉派出去侦察敌情的侦察班,一共13人,侦察参谋王青山带队。
侦察班发现敌情后,按说任务已经完成,可以收队回去复命。但敌军近在咫尺,主力部队凌晨时分才全部到达,短时间内构筑阵地十分不易。
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王青山当机立断,只派了一个战士回去报告,他带着其余11名战士就地阻击。
12名勇士对抗百倍于己之敌,单就这份神勇的气概,也足以令凶悍的敌人胆寒!
由于马家军骑兵疾驰而来,王青山他们已经来不及寻找有利的阻击地形,于是,12个人背靠背围成一个圈,12支冲锋枪组成个火力网,对准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的马家军猛烈射击。
就是这么一个迷你的火力网,将马家军第8骑兵旅死死挡了三个小时,1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倒在他们身边的敌人超过200人。
1949年6月12日下午,站在咸阳城头上的王诚汉用望远镜看见了黑压压开过来的马家军。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城投飘扬红旗的咸阳城也进入了82军军长马继援的视线。
说到82军,这是马步芳的精锐部队,其前身新编第2军,就是当年在河西走廊与红四方面军大战的元凶。
如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边要志在必得、骄横不已,一边要复仇雪耻、众志成城,空前惨烈的恶战随着马继援的一声令下,就在这座屹立了数千年、见证过无数历史兴衰的古城墙下展开了。
目空一切的马继援不知道,对面背水而战的那支部队就是以红军为班底发展而来,综合实力早已今非昔比。血脉喷张的王诚汉也不清楚,在他的身后,彭德怀调来了4个炮兵团,300多门火炮为他助战。
这个时候,无数马家军骑兵脱光上衣,闭着眼睛念念有词的喊着:“天门开,天门开,天门开了好上天!”然后组成集团战斗队形,手提马刀,策马奔腾,狂喊乱叫着向我军阵地扑来。
紧握钢枪的181师指战员瞪大眼睛望着这股野蛮的敌人,看看冲上来了,所有机枪、步枪、冲锋枪一起开火。马家军也确实悍勇狡猾,正面遭到打击后,马上分散开来,朝我军两翼包抄而来。
马家军以巨大的伤亡代价把左翼541团一线阵地撞开一个缺口,正在喘气的档口,只见一群我军官兵每人拎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刀,呐喊着冲了上来。冲在最前面的一营营长陈钊,骑兵出身,手提长刀,连人带马,见了就砍。一时间,阵地上刀光闪闪、血肉横飞。
凶悍的敌军被我军大无畏的气势震慑住了,纷纷退了下去,失去的阵地也最终被夺回。
右翼的中午台阵地,紧靠公路和渭河,是敌军进攻咸阳的咽喉所在,守在这里的是181师542团。当马家军冲到距离前沿阵地只有100米时,8连连长阎官潮果断下令开火,机枪、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和配置在纵深的迫击炮 一起向敌军头上招呼。一阵人仰马翻过后,马家军退了下去。
傍晚时分,战场沉寂了下来,王诚汉亲自来到8连阵地,对官兵们说:“你们今天打得好啊,给敌人一个迎头痛击,挫败了马步芳先头部队的锐气。但是,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我们一定要做好迎接更激烈战斗的准备。”
王诚汉所说不错,吃了大亏的马家军总结经验教训,不再让骑兵单独冲锋,而是组织步兵、骑兵、炮兵配合行动,82个军3个师全部压上去。
1949年6月13日,天刚蒙蒙亮,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便震动了沉寂一夜的咸阳古城。
中午台方向,马家军出动整整两个团,在炮火掩护下,居然还驱动着数百头牛座肉盾。敌军队形密集,更利于我军集中火力。就在敌军开始进攻的时候,无数炮弹呼啸着飞向他们的头顶——部署在咸阳城后方的300多门火炮怒吼了!
在我军炮火的猛烈打击下,马家军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了,阵地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马家军似乎也豁出去了,一波退下来一波接着上,轮番冲击。至黄昏时分,敌我两军阵线逐渐向城墙边收缩。
望着城外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站在城楼上的王诚汉决定主动出击。
傍晚时分,在一阵猛烈炮火之后,181师官兵鼓起余勇,向马家军发动全面反击。猝不及防的马家军被杀得连连后退。至第二天拂晓,我军基本恢复所有阵地。
恼羞成怒的马继援还想再战,这时,马步芳打来电话要他撤退,因为我军第18兵团主力全部过了风陵渡,正向西安急速开来。“如果今天攻不下咸阳城,明天恐怕就站不住脚了。”
无奈之下,马继援只好带着头破血流的部队,一溜烟从咸阳城下绝尘而去了。
咸阳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战斗结束后,韦杰、徐子荣、王诚汉、黎光等人来到西安,进了西北局住处,彭德怀、贺龙等野战军首长和西北局领导们早就等在那里了。
看到满身征尘的几位战将,彭总打心里高兴。韦杰汇报说:“这次作战,我军毙伤俘虏敌人2000多人,我军伤亡200人。”
敌我双方兵力三比一的情况下,我军打阵地战打出一比十的战绩,放眼整个解放战争也是极为罕见的。
更重要的是,进过咸阳保卫战,彻彻底底震撼了20多万敌军。青马军一退,原本就磨磨蹭蹭的胡宗南、马鸿逵更有了退兵的借口,这就为我军主力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解放大西北的战鼓隆隆响起!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河流和湖泊:以内流河、内陆湖为主,河湖较少,水量较少,季节变化明显;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西部植被很少,有大面积沙漠;土壤:以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为主,土壤发育较差;拓展资料: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西北地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属于高寒气候。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河流和湖泊:以内流河、内陆湖为主,河湖较少,水量较少,季节变化明显;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西部植被很少,有大面积沙漠;土壤:以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为主,土壤发育较差;拓展资料: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西北地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属于高寒气候。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纬度位置:大致在36°N以北,北纬53°N以南。
2、海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大部分在第二阶梯上,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3、气候条件: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干燥。
4、土地条件:大面积的山地、石质戈壁、荒漠、荒漠草地、高原草地,少量的山麓绿洲,不适合发展种植农业;内蒙古高原草地适宜游牧与定居轮牧,是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5、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煤、石油、稀土、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稀土、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
6、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7、水文:内流河、时令河、内陆湖,汛期短、冬季干涸、无凌汛。
本文关键词: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有高寒吗,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笔记,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这就是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彭德怀做出一个大胆决策)》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