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
黄 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 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 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砥柱铭》
第九名:苏轼
苏 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 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米芾、并称宋四家;画 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和《东坡乐府》等。
《黄州寒食帖》
第八名:米芾
米 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蜀素帖》
第七名:
柳 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 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 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 献之送梨帖跋》。
《》
第六名:
赵 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 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成 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 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楷书四大家”。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胆巴碑》
第五名:
怀 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 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自叙帖》
第四名:欧阳询
欧 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贞 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 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他的楷书,博采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 拟。
《九成宫》
第三名: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 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眺、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和并 称:“颜筋柳骨”。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 属山东)任太守。人 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多宝塔》
第二名:王羲之
王 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 稽。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序》
第一名: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
王 羲之、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但从他们死后到南朝的宋、齐间,书法界排名第一的始终是王献之,力压老爸、独领风骚上百年。到即位后,极力推崇王 羲之,贬低王献之,甚至为了提高王羲之地位,下令大肆焚毁王献之真迹,以至于王献之真迹几乎绝迹,我们现在所见到鲜有的《》、《》、 《鸭头丸帖》等都为后世摹本。
从 二王留存的作品来看,右军整体上高于大令,但绝对地说谁高于谁,其实并不一定正确,因为王献之从小就是有一个很好的书法老师——王羲之。但是,王献之除了 在父亲的基础上并不满足,仍然寻求突破,所以,很多笔法布局方面王献之就处理得比更为巧妙。有些书家在风格上要寻求突破,学王献之则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