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韩国爆仓事件(bill hwang爆仓事件)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韩国爆仓事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韩国爆仓事件以及bill hwang爆仓事件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一个韩国男人引发的中概股血案!“雷曼事件”还会重演吗?2、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一个韩国男人引发的中概股血案!“雷曼事件”还会重演吗?

Bill Hwang是谁?

一位名叫Bill Sung Kook Hwang、对外简称Bill Hwang的韩国人,Tiger Cub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本次对冲爆仓的基金)创始人。重仓股都以中概股为主,其中包括Viacom、腾讯音乐、百度、跟谁学、Discovery。

有知情人士称,该基金收到某一投行要求补交保证金的要求,但是他却来不及筹措新的资金,因此该基金的部分持股就被强制平仓。

据悉,Bill Hwang的150亿美金里100%是自己朋友的,因为他曾在2012年被SEC勒令不得管理基金,只能通过家族办公室的形式炒股。

这张图,或许可以让大家对Bill Hwang有更多了解:

大家目前更关心的是:风波结束了吗?现在可以趁低位买入这些股票吗?

Bill Hwang爆仓事件发生后,多家券商遭遇冲击波

3月29日,野村控股发布公告表示,2021年3月26日发生的事件可能会使其美国子公司在与美国客户的交易中遭受重大损失。

同日,瑞士信贷也警告称,其第一季度业绩将受到“非常重大”的打击,原因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大型对冲基金,在瑞信和某些其它银行上周发出的追加保证金通知中违约”。

风险似乎还在加剧扩散,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的“雷曼危机”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账面上的次贷资产比例不大,直接拖垮雷曼的是商业不动产。一直让我困扰的是,美国政府当时为什么没救雷曼...

处于行情极度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不多说了,整理了一些关于雷曼兄弟的资料,大家看看。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简称雷曼)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其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雷曼三兄弟亨利、伊曼纽、麦尔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雷曼兄弟”,专营贸易与干货买卖,1858年在纽约开立办事处,1870年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1887年获得纽交所交易席位,随后进军股票与债券买卖。

雷曼曾经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于雷曼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它的客户群涵盖了众多世界知名公司,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摩托罗拉、NEC、百事、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这个拥有一个半世纪的投资银行是华尔街的“巨无霸”之一,同时还享有“债券之王”的美誉。

发展过程中,雷曼经受了很多次挑战:1930年的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1994年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之后的资本短缺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违约,雷曼都安然度过。尽管从前几次的危机中全身而退,雷曼却倒在了美国次贷危机中。当年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次隐扒此级贷款市场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决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为筹集资金渡过难关,雷曼公司被迫寻找收购方。但与韩国开发银行的收购谈判无果而终,而美国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也在美国政府拒绝为收购行动提供担保后宣灶迅布放弃收购。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 历史 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Richard Fuld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他对公司的发展始终持有乐观的态度,是华尔街任期最长的CEO,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正因为如此,公司上下在其领导下难免也产生了盲目自满和乐观的情绪。

公司业务拓展速度过快,不仅将风险管理搁置在了一边,管理层还对未来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使得雷曼在房产市场出现危机苗头的2007年还在继续拓展业务。次贷危机初期的雷曼损失很小,甚至还一度被业界赞扬为能在非常时期成功处理危机的典此拿范,这更使得管理层忽视了风险。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为雷曼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雷曼高层在危机发生时,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在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下的时候雷曼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雷曼管理高层多次出面辟谣,试图向市场证明自己情况良好,一直盲目乐观地宣称自己不是贝尔斯登,但又斤斤计较于和韩国产业银行谈判时的要价。雷曼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等到它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能坐等美联储来拯救。在这外部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的时候,雷曼自身已无力回天。

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

雷曼的破产倒闭有着众多的原因,有次贷危机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也有公司内部控制的过失因素。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也开始大力拓展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获得了华尔街上“债券之王”的美称。

“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过于集中与固定收益部分,为之后被收购埋下了隐患。同样处于困境的美林证券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将它所投资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权脱手而转换成急需的现金,而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业务的雷曼就没有这样的应急手段。

倒闭前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他如兼并收购和股票交易业务上有了进步,但仍远低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水平。

自从2000年后,由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着手尝试该类业务。业务拓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雷曼迅速成为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业务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保持高达13%的增长率。这使得雷曼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十分巨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当市场行情反转、恐慌情绪泛滥、市场濒临崩溃的时候,如此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9月15日雷曼申请破产保护时,其杠杆率高得令人咋舌,而且它的资产价值暴跌,其他银行也紧随其后。雷曼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07年年底之前,其杠杆率为30.7倍。这个比率在之前的几年持续攀升——2006年为26.2倍,2005年为24.4倍,2004年23.9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银行处于经营险境,尤其是在与住房相关的市场中,因为存在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作为高风险的行业,投资银行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受到无法预知的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对雷曼这样的投行,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以及将风险与其潜在收益进行匹配的平衡掌控能力。

事实上雷曼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和方法来对公司的风险进行管理,例如每年年初针对当年能够承担的风险建立限额,使用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来确定经济环境对其资产和投资组合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的损失等等。然而这些风险管理措施却没有真正落实,也就是管理层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一些“限额”或者改变部分流程,例如雷曼在商业地产和杠杆贷款[4]两类投资上面临着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在破产时商业地产超过风险限额70%,而杠杆贷款更是超限100%。更严重的是,在计算压力状态下公司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公司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将上述高风险的资产纳入到计算范围内,当发现公司的风险敞口已经超过了设定的警戒线时,管理层没有尽量降低风险,而是通过提高公司的风险限额来处理这些可能带来过度风险的投资业务。尤其是在激进战略的指导下,雷曼的高管们依赖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成功记录,将增加利润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不是将公司的风险水平控制在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计量工具确定的限额以内,这使得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被轻易凌驾。

在雷曼逐步走向破产的过程中,雷曼管理高层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2007年夏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一响彻全球的金融风暴为雷曼的倒闭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影响。2000年到2006年,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达到历次上升周期最高涨幅。这一阶段利率大幅下跌,房价大幅上涨,借贷双方在高收益催使下风险意识日趋薄弱,次级贷款和衍生出的次级债券[1]、CDO[2]与CDS[3]等金融衍生品在美国快速增长。但从2004年中期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仅一年内房价平均下跌高达3.5%。

雷曼持有巨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和以次级贷款为背景的金融衍生品,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其本身蕴含的高风险顷刻爆发,迅速产生巨额的亏损。

次贷危机持续不断地对市场形成冲击,市场异常脆弱,市场参与者产生恐慌情绪的后果是人们对旋涡中心的银行或者券商产生信用危机。

危机之下,雷曼的众多客户将业务迅速转往相对安全的对手,进而被债权人停止提供银行间市场拆借,造成流动性危机。客户的大量转移资金,形成“挤兑”现象,同时评级机构大幅调低信用等级,造成雷曼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最终无力继续维持。

做空的机理是在高点将借来的证券卖掉,期待其价格下降,然后在低点买进。这中间的价差就是做空者获利的空间。随着市场表现对雷曼越来越不利,众多的资本开始做空雷曼,信用违约互换的基点越来越高,造成雷曼的信用评级下调,融资的成本大幅上升,公司没有办法融资,运营就越加困难,进而加深市场的怀疑,导致业务停顿,恶化事态的发展。大量的做空导致雷曼股价呈自由落体状下跌,极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相关电影:《雷曼兄弟三部曲》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 历史 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

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过去一周,虽然A股的抱团股在暴跌之后开始有止跌企稳反弹的迹象,然而大洋彼岸的中概股却遭到了血洗。

根据一些媒体统计,美股市值前20的中概股在过去一周累计蒸发了187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1.2万亿元。

单纯看数据我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腾讯音乐的走势咐汪。

百度的走势。

爱奇艺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热门中概股上周的走势普遍特点就是,前期一直涨,但连着3天暴跌,有的甚至3天直接腰斩跌了一半。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中概股的走势,跟A股抱团股春节前后的走势很相似。

春节前一直涨,春节后就连续暴跌大半个月。

区别是A股因为有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是大半个月持续下跌,普遍跌了超过30%,也有跌了一半的极端走势。

而美股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碰到这种崩盘式走法,直接3天就跌去一半,是一步到位。

我之前在分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以及A股抱团股下跌的时候,曾经跟大家分析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是双方这种金融战攻势所造成的结果。

也就是A股抱团股如此极端下跌,是美国这些外资,勾连场内一些内资,来对我们金融市场进行攻击。

这本来也只是某种可能性的猜测,并不一定如此。。

不过在A股抱团股崩盘式走完后没多久,大洋彼岸的美股里的中概股也出现这样的极端崩盘式走法,那这还是巧合吗?

虽然媒体今天报道披露,本次中概股雪崩走势里,损失最大的是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基金。

但这只是公开数据披露的明面上的损失里能找到的最大单一实体,究竟谁才是本次中概股雪崩的砸盘元凶,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谁是资金面的砸盘元凶,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主导这次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凶手,因为导致这一波中概股大幅度下跌的,就是美国近期出台的一个法案。

3月24日美国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而就是在这一天,腾讯音乐大跌27%、唯品会跌21%,爱奇艺跌20%,小鹏 汽车 跌15%,理想 汽车 跌13%,迅雷跌12%……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概股开启连续3天大跌的走势。

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考虑是谁在集中砸盘的情况下,基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明面上合理的一个脉络。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抛售潮,导致市场资金出现集中踩踏。

在踩踏过程中,一些基金出现高杠杆运行的风险放大现象,进一步加剧踩踏。

最终一位韩国人管理的明星基金在周五出现爆仓,导致市场出现天量砸盘,创下罕见的成交量,进而让中概股里出现一批短短3天就跌去一半的走势。

并且再这位韩国人管理的基金爆仓后,中概股在上周五才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出现一波反弹。

在不做进一步猜测的情况下,基本上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明面脉络。

即使是公开的事情,毫无疑问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这场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去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事情轰动美国资本市场后,当时特朗普政府是迅速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去年5月份,美国念桥参议院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且特朗普是在去年12月18日签署了该法案。

之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在今年3月24日才被美国SEC正式通过。

所以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是特朗普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系的负面资产之一,就是奔着破坏关系来的。衡高仔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因为里面内容规定,若美国PCAOB(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3年无法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进行审计核查,公司也无法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这个法案的惩罚力度,就是可以按照其认定的标准,让特定企业强制从美股市场里退市。

可能有的人认为,既然要在美股上市,那么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也很正常吧,特别是瑞幸咖啡造假的事情出来后,这样的声音也挺多的。

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要接受哪家会计公司审计本来应该是企业自身的自由,美国现在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本就是比较霸道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这跟我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

此外,最关键是在去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单方面终止我们和PCAOB签署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进一步打击美国信披规定下的中概股。

除此之外,这份法案最险恶的地方,就是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企业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且这也给美国这种“主观认定”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可以单方面认定某个企业是外国政府控制的,就不允许其在美股上市。这给了美国很大这种主观恶意发挥的空间。

所以这个法案首先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国企,而对其他中概股的影响本来照理说应该也没那么大。

然而,从过去几天中概股的崩盘走势看,市场的解读似乎要显得更加悲观。

市场这种崩盘式走法,完全就是把这些中概股都当作潜在退市对象,才会走得如此极端。

虽然明面上消息没有表明,中概股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市的现象。

然而,场内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的,总有一些“聪明资金”是消息比较灵通的。

所以当前中概股这种崩盘式走法,确实已经是某种“金融战”的表现形式结果。

(2)进一步猜测

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猜测。

如果我们把当前中概股的崩盘式走法,只是市场资金自发因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个利空而出现的踩踏式崩盘下跌。

但这样一种说法,解释不了几个疑点。

1、《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去年5月份就提出的,并且再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签署的,其内容早就被人们广泛所知。照理说,这样一个大家早有预期的事情,应该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去年12月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被特朗普签署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中概股出现这样崩盘式下跌,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2、基金踩踏,出现多杀多走势,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只有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后,才会出现基金爆仓而出现踩踏式崩盘。这属于火上浇油,但不能把股价一开始大跌的原因,归结于基金踩踏,或者场内大户爆仓。

3、找不到最早集中砸盘的神秘资金元凶。

按照美股以往经常出现的一些操作套路来说,通常都是场内资金会利用一些消息面的信息,来对股市做人为操控,属于资金和消息面的配合。

所以,中概股这次惨遭血洗,除了消息面上的诱因之外,也必然是有场内大资金集中砸盘,才能出现这样极端走势的结果。

那么究竟是谁砸盘呢?

(3)谁在砸盘

下面这个报道,有提到一些关于谁在砸盘的信息。

这篇报道引用彭博和金融时报的一些报道称,在周五美股开盘之前,市场就有传言称一股庞大的抛售资金集中攻击美国的中概股,这些神秘抛售的资金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上千亿人民币。

其中仅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是高盛在砸盘,因为高盛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据说是因为周三和周四两天中概股普遍跌了30%后,有大量这种基金出现大面积爆仓,需要被强平,所以周五中概股才创下一个成交天量。

也就是被强平的这些基金,很多是通过高盛来进行抛售的。

然而问题在于,这篇报道也只是说明周五这种成交天量的来源,但并没有说明周三和周四这波下跌开始之始,究竟谁是最早在集中砸盘的,这个我是没有看到有相关报道。

但不管是谁在砸盘,既然是在美国市场,那肯定是美国大资本是最早集中砸盘的,这个想都不用想。

A股的抱团股崩盘式下跌,因为外资还能勾连一些内资,有这些金融木马当掩护,所以一说起外资在砸盘抱团股,还比较有争议,很多人不信。

但在美股市场里,中概股这样崩盘式下跌,砸盘的肯定是美国大资本,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次暴跌之前,中概股在过去一年里,普遍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有的甚至涨了好几倍,本来就有庞大的获利筹码,所以一些大资本砸盘起来,丝毫不手软。

这种恶意大幅度拉涨形成泡沫化资产,然后借助利空消息来集中砸盘收割韭菜。

这样的收割手法,其实跟A股里的抱团股是一模一样的。

(3)受害者

本次中概股遭血洗,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一直持有的股东和投资者们。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中概股,过去一周就蒸发了1.2万亿元的财富,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们。

在暴跌前把股票卖掉,或者暴跌第一天就参与集中砸盘的资金,才能把过去这一年暴涨的利润给赚走。

大大小小的受害者很多,不过今天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时一名韩国人。

这名韩国人叫做Bill Hwang,他也是一名比较有名的基金经理,他以前是老虎证券的亚洲基金创始人。

2010年,Bill Hwang就曾经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禁止在港股交易。

后来Bill Hwang就在2012年转战美股,并以2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创立自己的基金,随后只用了8年的时间,Bill Hwang就将其规模扩大到了150亿美元。

Bill Hwang是一个激进的杠杆爱好者,一般都是用五倍杠杆在常态化操作,也就是他管理的150亿美元的基金,影响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已经算是体量比较大的一家基金。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Bill Hwang靠杠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却也因为杠杆而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本来Bill Hwang在这次中概股暴跌之前,今年因为高杠杆运作,已经有了200%的收益率。

但他并没有选择落袋为安来获利了结,而是选择继续高杠杆运行。

然而他重仓的股包括百度、唯品会、腾讯音乐,都是本次暴跌的个股。

除此之外,他还重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

而由于Bill Hwang爆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的纯美股,也在最近这3天出现跟中概股一致的暴跌走势。

Bill Hwang也因为150亿美元的资金被一夜强平爆仓,被人们称为史上单一个体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不过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天亏了150亿美元,是3天亏了15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多了。

然而,今天报道Bill Hwang的很多外媒,我觉得有点问题。

那就是他们居然把本次中概股砸盘的元凶,把这个黑锅扣在了Bill Hwang身上。

我觉得这是比较滑稽的甩锅。

你们见过哪个收割韭菜的大资金,砸盘把自己给砸死的?

Bill Hwang是属于被收割掉的超级大韭菜,属于被砸死的对象。

至于谁砸死他的,其实才是真正导致这波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虽然我们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没办法知道在3月24日集中砸盘的这个华尔街大资金究竟都有谁。

但毫无疑问,主导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来的美国政府才是真正血洗中概股的幕后元凶。

而且发生在美股市场上的事情,多多少少基本都会扯到那些华尔街大资本身上,随便砸个石头下去,没有一个资本的屁股是干净的。

这就是美国有组织、有预谋、有目标的一次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劫掠行为,将其引申出来,我们春节后的A股抱团股闪崩走势,这些华尔街之狼的嫌疑毫无疑问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把视野和格局再放到更高的位置,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博弈里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过去一周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实际上只是中美两国过去一周激烈博弈交锋中的一环。

也是我们上周五在阿拉斯加跟美国摊牌式会谈之后,双方更加激烈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战场。

所以我是一直说,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一定不要贸然去在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上随便晃悠,不然是很容易变成炮灰的。

美股的这些中概股,其实是有很多国内的散户购买,并且有一些这种追踪美股的国内基金也是因此损失惨重。

这都是这场宏观战场上,被当成炮灰给收割走的。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富安全,为我们自己的钱包负责,我还是建议大家近期做这种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能够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炮灰,才有机会成为守株待兔的猎手。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糯米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详解普洱茶的健康益处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 加班申请单范本(申请单范本)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